一种输液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95790发布日期:2022-06-14 19:09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液港。


背景技术:

2.现今社会,血管堵塞、癌症、肿瘤等疾病较为常见,此类疾病通常较难治愈且治疗过程较为繁杂,治疗成本也比较高昂。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我们认为靶向治疗可以相对高效、低副作用的治疗此类病症,即通过搭建通路等方式将药物直接送至病变部位。
3.现有输液港系统是分体式结构设计,即输液港港体和输液管是分离的,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术者至少需要在患者身上进行两次切口操作,第一道伤口进行血管穿刺,将输液管一端送入血管;第二道伤口进行港体植入及港体和输液管的连接,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输液港,能够解决植入输液港系统时,操作复杂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输液港,包括港体、第一导管、及包裹在所述第一导管外的第二导管;
7.所述港体包括港体本体及设置在所述港体本体内的隔膜组件,所述港体本体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导管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处,且所述第二导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相连通;
8.所述第一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及设置在所述导管本体第一端的手柄,所述导管本体的第二端穿过所述隔膜组件并进入所述第二导管内,且沿着所述第二导管延伸至所述第二导管外。
9.可选的,所述港体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一凹槽,所述港体本体设置在所述凹槽上。
10.可选的,所述凹槽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邻设置,所述导管本体的第二端穿过所述隔膜组件并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进入所述第二导管内,且沿着所述第二导管延伸至所述第二导管外。
11.可选的,所述港体还包括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港体本体相配合形成第一容置腔,所述隔膜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
12.可选的,所述第一盖体具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朝向垂直设置,所述第三开口处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隔膜组件通过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上。
13.可选的,所述港体还包括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设置有第二容置腔,所述港体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第二容置腔具有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处设置有卡槽,所述港体本体通过所述卡槽固定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
14.可选的,所述隔膜组件包括固定件及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的隔膜;
15.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四开口处,所述隔膜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第二盖体上。
16.可选的,所述第二导管的第二端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17.可选的,所述输液港还包括第三导管,所述第三导管套设在所述第二导管上。
18.可选的,所述第二盖体和所述第二导管均含有显影剂。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输液港,包括港体、第一导管及包裹在第一导管外的第二导管,其中,港体包括港体本体及设置在港体本体内的隔膜组件,第一导管的第一端设置有手柄,第二导管与港体本体通过设置在港体本体上的第一开口相连通,第一导管的第二端穿过隔膜组件进入第二导管,并沿着第二导管延伸至第二导管外,通过第一导管带动第二导管一起穿刺目标血管,穿刺成功后保持第二导管的位置不动,缓慢撤出第一导管,最后将港体与第二导管成功植入患者身体内,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液港的剖面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液港的零部件构造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输液港,包括港体10、第一导管20、及包裹在所述第一导管外的第二导管30;
25.所述港体10包括港体本体11及设置在所述港体本体11内的隔膜组件12,所述港体本体11具有第一开口111,所述第二导管30位于所述第一开口111 处,且所述第二导管3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111相连通;
26.所述第一导管包括导管本体21及设置在所述导管本体21第一端的手柄 22,所述导管本体21的第二端穿过所述隔膜组件12并进入所述第二导管30 内,且沿着所述第二导管30延伸至所述第二导管30外。
27.输液港是一种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是为了减轻药物对患者血管刺激而置入体内的专业输液装置,另外,植入式输液港可终身携带,使用寿命较长,且全部埋置于体内,降低了感染风险,且无体外留有导管给洗浴及其他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目前,输液港主要用于需要长期、重复输液给药的患者;进行抽血、输血、输注营养药的患者;推注造影剂的患者;长时间使用化疗药物的患者。
28.而本实施例中,术者将患者进行麻醉等术前准备后,在患者身上选定合适的港体植入位置,只需进行一次切口,然后将输液港植入患者身体内。
29.其中,第一导管为穿刺导管,穿刺导管管体为镍钛合金材质,具有柔韧性极好且力传导性能优异的特点。在将港体植入患者体内后,通过超声波设备进行观察,推动穿刺导管,当穿刺导管的远端到达预定血管附近时缓慢推送穿刺导管,通过超声影像的实时显示,调整位置,直至将穿刺导管远端针尖部分送至待穿刺血管处,当穿刺导管逐步进入血管,此时血液会通过针尖后边的小孔流入穿刺导管内部,血压会使血液沿着穿刺导管内腔流动,直到从穿刺导管手柄处流出。如果手柄处有源源不断的血液流出,则证明血管穿刺成功。穿刺导管穿刺目标血管成功后,带动输液管一起进入血管,为防止穿刺导管针尖部分划伤血管内壁,可将穿刺导管部分撤回输液管内部,还可在输液管的管壁上设置刻度,通过管壁上的刻度来确定穿刺导管和输液管的相对位置。待输液管植入完成后,将穿刺导管撤出输液管,最终脱离港体。
30.第二导管30为输液管,即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因输液管最终需留置在患者身体内,故输液管的材质需极其柔软,可降低由于患者动作过大,而发生脱落的可能性,另外,还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31.相较于现有输液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术者至少需要在患者身上进行两次切口操作,并且切口较大:第一道伤口进行血管穿刺,将输液管一端送入血管,使其到达病变部位,同时,将输液管的另一端通过皮下隧道搭建的方式送至预先选定的港体植入位置;第二道伤口进行港体植入及港体和输液管的连接,而港体和输液管连接处较脆弱、易断裂,容易导致该系统失效,还会由于多道切口导致发生感染。通过设置穿刺导管,穿刺导管可带领输液管抵达目标血管,而无需另外在患者身体上开切口,减少了伤口感染的风险。
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输液港,包括港体10、第一导管及包裹在第一导管外的第二导管30,其中,港体10包括港体10本体及设置在港体10本体内的隔膜组件12,第一导管的第一端设置有手柄22,第二导管30与港体 10本体通过设置在港体10本体上的第一开口111相连通,第一导管的第二端穿过隔膜组件12进入第二导管30,并沿着第二导管30延伸至第二导管30外,通过第一导管带动第二导管30一起穿刺目标血管,穿刺成功后保持第二导管 30的位置不动,缓慢撤出第一导管,最后将港体10与第二导管30成功植入患者身体内,操作简单。
33.可选的,所述港体10还包括底座13,所述底座13上设置有一凹槽,所述港体10本体设置在所述凹槽上。
34.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底座13上设置一凹槽,港体10本体与该凹槽相适配,从而将港体10本体固定在底座13上,提高港体10在患者身体内的稳定性。
35.可选的,所述凹槽上设置有第二开口131,所述第一开口111与所述第二开口131相邻设置,所述导管本体21的第二端穿过所述隔膜组件12并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开口111、所述第二开口131进入所述第二导管30内,且沿着所述第二导管30延伸至所述第二导管30外。
36.其中,底座13底端处设置有第二开口131,港体10本体底端处设置有第一开口111,且第二开口131比第一开口111大,将港体10本体设置在底座 13上,并将第二开口131与第一开口111重叠布置,使得设置在底座13上的港体10本体与底座13相对固定。
37.可选的,所述港体10还包括第一盖体14,所述第一盖体14与所述港体 10本体相配合形成第一容置腔,所述隔膜组件12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
38.本实施例中,在港体10本体上设置第一盖体14,第一盖体14与港体10 本体相配合
形成第一容置腔,隔膜组件12设置在第一容置腔上部部分,隔膜组件12将第一容置腔分隔成两个空间,在使用该输液港系统时,输液器上的针头将隔膜组件12刺破,进入第一容置腔内,将药液留置在第一容置腔内,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当第一容置腔内压力大于静脉压时,第一容置腔内的液体顺着输液管流入目标血管。
39.可选的,所述第一盖体14具有第三开口141,所述第一开口111与所述第二开口131的开口朝向垂直设置,所述第三开口141处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隔膜组件12通过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上。
40.第一盖体14上设置有第三开口141,第三开口141与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31的开口朝向为垂直设置,其中,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31均设置在港体10的底端处,即第三开口141设置在港体10的顶端,并与第一开口 111和第二开口131的朝向垂直。
41.在第三开口141处设置限位件,其中,该限位件为环绕于第三开口141 处,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凸柱,隔膜组件12上设置有与该凸柱相适配的卡槽,转动隔膜组件12,隔膜组件12上的卡槽经过凸柱,并固定在凸柱处。
42.该限位件还可为环绕第三开口141设置的压边条,使得隔膜组件12的截面面积小于第三开口141,从而隔膜组件12相对于第三开口141固定。对此限位件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43.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三开口141处设置限位件,使得隔膜组件12固定于第一容置腔上,从而提高该系统的稳定性。
44.可选的,所述港体10还包括第二盖体15,所述第二盖体15设置有第二容置腔,所述港体本体11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第二容置腔具有第四开口151,所述第四开口151处设置有卡槽,所述港体本体10通过所述卡槽固定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
45.第二盖体15为中空结构,港体10设置在该中空结构内,且具有第四开口 151,其中,第四开口151与第三开口141的朝向一致,且第四开口151与第三开口141相连通,在第四开口151处设置沿该开口布置的卡槽,使得第四开口151的截面积小于港体10,从而将港体10固定在第二容置腔内。
46.另外,第二盖体15还可为圆环形结构,该圆环结构的一端与底座13平齐并固定,第一盖体14通过卡槽固定于圆环结构的另一端,在满足其保护港体 10的功能同时还减轻了自重。
47.可选的,所述隔膜组件12包括固定件121及设置在所述固定件121上的隔膜122;
48.所述固定件121设置在所述第四开口151处,所述隔膜122通过所述固定件121固定于所述第二盖体15上。
49.其中,隔膜122采用硅胶材质制作,因其弹性好,柔软度好的特性,可以耐受针尖数以万次的穿刺,而环绕隔膜122的边缘设置的固定件121可采用硅胶或橡胶材质制作,具体的材质,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另外,可设置隔膜122 的最大穿刺次数、或者最大使用时间,当超过该穿刺次数、或超过该使用时间后,可更换隔膜122,也可以将隔膜122和固定件121一起更换,从而提高输液港系统的灵活使用性,也提高了经济性。
50.固定件121设置在第四开口151处,且固定件121大于第四开口151的开口面积,即固定件121不能从第四开口151处滑出,卡设在第四开口151处,从而将设置在固定件121上的隔膜122固定在第二盖体15上。
51.可选的,所述第二导管30的第二端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52.本实施例中,将输液港植入患者身体后,第二导管30的第二端位于目标血管内,药液通过注射针尖穿破隔膜122进入第一容置腔内,然后流经第二导管30,最终进入目标血管,通过在第二导管30的第二端侧壁上设置通孔,使药液释放更柔和、更均匀,不仅有利于减小药物释放时对血管的冲击损伤,还有利于病变部位对药物的均匀吸收。
53.可选的,所述输液港还包括第三导管40,所述第三导管40套设在所述第二导管30上。
54.第三导管40为可撕裂鞘,套设在第二导管30上,该可撕裂鞘包含鞘管和设置在鞘管一端的手柄22,而鞘管的另一端逐渐缩小,鞘管由于其硬度较高,其尖端可用于辅助穿刺,且该外鞘还可为皮下隧道的搭建疏通提供足够的力学支撑。当穿刺导管穿刺成功后,缓慢推动可撕裂鞘和输液管,使其可沿着穿刺导管搭建的通路进入血管,在输液管成功进入血管后,保持输液管和穿刺导管的位置不动,缓慢后撤,并对外鞘撕扯,直至完全从第二导管30上脱离。
55.可选的,所述第二盖体15和所述第二导管30均含有显影剂。
56.其中,显影剂是指将感光材料经曝光后产生的潜影显现成可见影像的药剂。可在生产时,将显影剂加入第二盖体15和第二导管30内,另外,在患者进行检查时,可以通过对患者注射显影剂,显影剂进入人体各部位进行代谢,病变部位对于显影剂代谢量很大,大量的显影剂会集中于病变部位,从而通过超声波设备扫描,轻易发现患病区域。
57.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盖体15和第二导管30含有显影剂,在患者进行输液港植入时,通过超声波设备扫描时,可轻易发现输液港在患者身体内的具体位置,查看输液港系统在体内的状态。
5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