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伤口造口预防感染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6723发布日期:2021-12-15 07:05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伤口造口预防感染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伤口造口预防感染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2.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想要预防伤口被感染的根本就是将这些病原体杀灭,本装置就是一种用来对伤口处涂抹杀毒液的护理装置。
3.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目前医疗机构大多是采用人工的方式使用棉花蘸取消毒液对患者伤口进行涂抹杀菌,若消毒液需要按比例配置后使用的话就会使消毒过程浪费大量的时间,并且不能保证是否充分混合,另外,消毒液温度过低将会使伤口受到刺激,影响愈合效果。
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伤口造口预防感染护理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伤口造口预防感染护理装置,以解决现有预防感染护理装置混合不充分和不能调节消毒液温度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一种伤口造口预防感染护理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7.一种伤口造口预防感染护理装置,包括混合装置,报警装置,加热管,出药头,控制器;所述混合装置固定在壳体内;所述报警装置固定在壳体上,报警装置下端固定有电磁阀;所述加热管螺纹拧接在壳体上,过滤管螺纹拧接在加热管下端;所述出药头固定在过滤管上,杀菌灯螺纹固定在出药头上;所述控制器固定在壳体上,橡胶帽套在壳体上端。
8.进一步的,所述混合装置包括固定环、电机和搅拌轴;所述固定环固定在壳体内,电机固定在固定环上,搅拌轴固定在电机的转轴上,电机上下两端的转轴上均固定有搅拌轴。
9.进一步的,所述报警装置包括液位计、警示灯和喇叭;所述液位计固定在壳体内部的下端,警示灯和喇叭固定在壳体上,且警示灯位于喇叭下方。
10.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内部固定有加热器,加热器为圆环状,紧贴在加热管内壁上,加热管下端固定有热电偶。
11.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管内固定有过滤棉;出药头内固定有海绵,海绵上端固定有两个弹簧;控制器内设有单片机。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设有混合装置,电机上下两端的转轴上均固定有搅拌轴,将消毒液从壳体上端倒入,通过电机的转动带动搅拌轴旋转,能够对上端和下端的消毒液进行搅拌,
使消毒液充分混合,并且壳体内设有液位计,当消毒液液位低于液位计的高度时,警示灯和喇叭会发起提醒。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加热管内固定加热器,加热器下端设置热电偶,能够通过加热器对消毒液进行加温,并通过热电偶对消毒液的温度进行监测,能够通过控制器对加热器的热度进行控制,将消毒液控制在一定的温度,防止温度过低影响伤口的愈合。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杀菌灯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21.1、壳体;2、混合装置;3、报警装置;4、电磁阀;5、加热管;6、过滤管;7、出药头;8、杀菌灯;9、控制器;10、橡胶帽;201、固定环;202、电机;203、搅拌轴;301、液位计;302、警示灯;303、喇叭;501、加热器;502、热电偶;601、过滤棉;701、海绵;70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实施例:
26.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伤口造口预防感染护理装置,包括混合装置2,报警装置3,加热管5,出药头7,控制器9;混合装置2固定在壳体1内;报警装置3固定在壳体1上,报警装置3下端固定有电磁阀4;加热管5螺纹拧接在壳体1上,过滤管6螺纹拧接在加热管5下端;出药头7固定在过滤管6上,杀菌灯8螺纹固定在出药头7上;控制器9固定在壳体1上,橡胶帽10套在壳体1上端。
28.其中,混合装置2包括固定环201、电机202和搅拌轴203;固定环201固定在壳体1内,电机202固定在固定环201上,搅拌轴203固定在电机202的转轴上,电机202上下两端的
转轴上均固定有搅拌轴203,通过电机202的转动带动搅拌轴203旋转,能够对上端和下端的消毒液进行搅拌,使消毒液充分混合。
29.其中,报警装置3包括液位计301、警示灯302和喇叭303;液位计301固定在壳体1内部的下端,警示灯302和喇叭303固定在壳体1上,且警示灯302位于喇叭303下方,当消毒液液位低于液位计301的高度时,警示灯302和喇叭303会发起提醒。
30.其中,加热管5内部固定有加热器501,加热器501为圆环状,紧贴在加热管5内壁上,加热管5下端固定有热电偶502,能够通过加热器501对消毒液进行加温,并通过热电偶502对消毒液的温度进行监测。
31.其中,过滤管6内固定有过滤棉601;出药头7内固定有海绵701,海绵701上端固定有两个弹簧702;控制器9内设有单片机,弹簧702能够使海绵701在涂药时起缓冲作用,使海绵701能够逐渐加大按压在伤口上的力度,其中,单片机选用stm32f030c8t6型。
32.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33.本实用新型中,取下橡胶帽10将消毒液倒入到壳体1内,通过控制器9启动电机202,通过电机202的转动带动搅拌轴203旋转,能够对上端和下端的消毒液进行搅拌,使消毒液充分混合,然后打开电磁阀4使消毒液进入到加热管5内,通过加热器501对消毒液进行加温,并通过热电偶502对消毒液的温度进行监测,加热后的消毒液进入到过滤管6内,通过过滤棉601对消毒液进行过滤,然后在通过出药头7流出,杀菌灯8用于对伤口的照射杀菌。
34.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3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