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戴式肩关节敷料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98982发布日期:2021-12-04 11:34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戴式肩关节敷料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戴式肩关节敷料固定装置,属于肩关节敷料固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患者肩部手术后,由于局部解剖部位的特殊性,伤口的包扎固定十分困难。现在临床中采用粘性敷料包扎,其虽能解决伤口覆盖问题,但存在如下问题:1)粘结胶容易引起皮肤过敏,且在更换辅料时,容易拉伤皮肤;2)不能对伤口形成有效压力,无法提供患侧肩部的有效固定,稳定性差,易造成敷料移位、伤口外露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戴式肩关节敷料固定装置,容易穿戴,可对伤口形成有效压力,稳定性好,无胶黏过敏问题,也不存在对皮肤的拉伤问题,适应性强,舒适性好。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穿戴式肩关节敷料固定装置,包括袖套、肩部包裹片、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袖套由弹性材料制备;肩部包裹片为半圆形结构、包括一条直线边和一条圆弧边,肩部包裹片的直线边沿长度方向与袖套顶部周边连接;将肩部包裹片直线边中垂线一侧定义为前包裹片、另一侧定义为后包裹片;第一固定带的长度小于第二固定带;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一端均为连接端、另一端均为自由端;第一固定带的连接端连接在前包裹片上,第二固定带的连接端连接在后包裹片上,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自由端活动连接在一起。
6.上述袖套的设置,确保了穿戴时的稳定性,避免了滑脱;袖套由弹性材料制备,一方面能确保穿戴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确保装置的适应性和舒适性;肩部包裹片的设置,可对肩关节形成有效包裹,半圆形结构的设置,既能确保肩关节处的有效包裹,又便于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连接;穿戴时,前包裹片位于人体前侧,后包裹片位于人体背后;第一固定带的长度小于第二固定带,穿戴时,第一固定带位于人体胸前,第二固定带绕过后背后、从腋窝下穿过连接在胸前的第一固定带上,方便使用,患者自己可以完成装置的穿戴。
7.穿戴时,将患部一侧的手臂穿在袖套内,第二固定带在后,第一固定带在前,然后向上拉袖套,使得肩部包裹片包裹在肩部将患部包裹,再将第二固定带饶过后背后,从另一侧(非患部一侧)腋下穿过连接在胸前的第一固定带上即可。
8.为了提高舒适性和方便性,避免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连接处对乳房的挤压,第一固定带的长度可以尽可能的短些,使用所需长度由第二固定带补足,优选,第一固定带的长度为6~15cm。
9.作为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连接的其中一种实现方案,第一固定带的外侧设有两排以上的挂环,第二固定带自由端的端部设有一排挂钩,第二固定带的挂钩活动挂设在第一固定带的挂环上。这样可根据不同患者需要,将第二固定带的挂钩挂设在相应一排的
挂环上。
10.为了进一步提高装置的使用稳定性,穿戴式肩关节敷料固定装置,还包括活动肩带,活动肩带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第二固定带上,穿着时,肩部包裹片和活动肩带分别位于两侧肩上。
11.为了方便使用,第二固定带外侧设有第一收纳袋,活动肩带可装设在第一收纳袋内。当不需要使用活动肩带时,将其收纳在第一收纳袋内即可,以避免丢失。
12.为了提高使用的舒适性,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上均设有透气孔。
13.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内侧设有吸汗层。
14.为了便于装置收纳,第二固定带自由端外侧设有第二收纳袋。
15.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案,第二收纳袋包括弹性布料块,弹性布料块的宽度与第二固定带宽度相等,弹性布料块上除远离第二固定带自由端端部的一边为开口,其余三侧边均与第二固定带缝合在一起。这样在收纳时,将装置卷绕在一起,然后继续卷绕,将弹性布料块翻出,即可完成包裹收纳,使用方便。
16.为了便于结合中草药熏疗,肩部包裹片的外侧设有药包储袋。使用时,直接将中草药包插入药包储袋中即可。
17.本实用新型未提及的技术均参照现有技术。
18.本实用新型穿戴式肩关节敷料固定装置,容易穿戴,可对伤口形成有效压力,固定伤口纱布敷料,防止敷料松动滑脱,以防污染伤口;稳定性好,无胶黏过敏问题,也不存在对皮肤的拉伤问题,适应性强,舒适性好。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穿戴式肩关节敷料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穿戴式肩关节敷料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中穿戴式肩关节敷料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为袖套,2为肩部包裹片,3为第一固定带,4为第二固定带,5为活动肩带,6为第一收纳袋,7为第二收纳袋,71为开口,8为药包储袋。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24.本技术“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方位词为基于附图所示或使用状态时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5.实施例1
26.如图1所示,一种穿戴式肩关节敷料固定装置,包括袖套、肩部包裹片、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袖套由具有弹性的布料制备;肩部包裹片为半圆形结构、包括一条直线边和一条圆弧边,肩部包裹片的直线边沿长度方向与袖套顶部周边连接;将肩部包裹片直线边中垂线一侧定义为前包裹片、另一侧定义为后包裹片;第一固定带的长度小于第二固定带;
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一端均为连接端、另一端均为自由端;第一固定带的连接端连接在前包裹片上,第二固定带的连接端连接在后包裹片上,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自由端活动连接在一起。
27.上述袖套的设置,确保了穿戴时的稳定性,避免了滑脱;袖套由具有弹性的布料制备,一方面能确保穿戴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确保装置的适应性和舒适性;肩部包裹片的设置,可对肩关节形成有效包裹,半圆形结构的设置,既能确保肩关节处的有效包裹,又便于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连接;穿戴时,前包裹片位于人体前侧,后包裹片位于人体背后;第一固定带的长度小于第二固定带,穿戴时,第一固定带位于人体胸前,第二固定带绕过后背后、从腋窝下穿过连接在胸前的第一固定带上,方便使用,患者自己可以完成装置的穿戴。
28.穿戴时,将患部一侧的手臂穿在袖套内,第二固定带在后,第一固定带在前,然后向上拉袖套,使得肩部包裹片包裹在肩部将患部包裹,再将第二固定带饶过后背后,从另一侧腋下穿过连接在胸前的第一固定带上即可。
29.实施例2
3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如下改进:第一固定带的长度为10cm。第一固定带的外侧设有五排挂环,第二固定带自由端的端部设有一排挂钩,第二固定带的挂钩活动挂设在第一固定带的挂环上。这样可根据不同患者需要,将第二固定带的挂钩挂设在相应一排的挂环上。
31.实施例3
32.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如下改进: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装置的使用稳定性,穿戴式肩关节敷料固定装置,还包括活动肩带,活动肩带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第二固定带上,穿着时,肩部包裹片和活动肩带分别位于两侧肩上;活动肩带为长短可调结构。
33.实施例4
3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如下改进: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使用,第二固定带外侧设有第一收纳袋,活动肩带可装设在第一收纳袋内。当不需要使用活动肩带时,将其收纳在第一收纳袋内即可,以避免丢失。
35.实施例5
36.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如下改进:为了提高使用的舒适性,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上均设有透气孔。
37.实施例6
38.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如下改进: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内侧设有吸汗层。
39.实施例7
40.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如下改进: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装置收纳,第二固定带自由端外侧设有第二收纳袋。第二收纳袋包括弹性布料块,弹性布料块的宽度与第二固定带宽度相等,弹性布料块上除远离第二固定带自由端端部的一边为开口,其余侧边均与第二固定带缝合在一起。这样在收纳时,将装置卷绕在一起,然后继续卷绕,将弹性布料块翻出,即可完成包裹收纳,使用方便。
41.实施例8
42.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如下改进: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结合中草药熏疗,肩部包裹片的外侧设有药包储袋。使用时,直接将中草药包插入药包储袋中即可。
43.上述各例的穿戴式肩关节敷料固定装置,容易穿戴,可对伤口形成有效压力,稳定性好,无胶黏过敏问题,也不存在对皮肤的拉伤问题,适应性强,舒适性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