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用防护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96954发布日期:2022-01-15 04:1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生儿用防护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生儿用防护组件。


背景技术:

2.患有黄疸的新生儿要进入蓝光箱进行退黄治疗,由于新生儿无意识活动,易导致足部与蓝光箱的箱壁碰触而擦伤,尤其是内踝、外踝和足外侧的位置。目前常使用的解决方法是穿戴棉袜和采用纱布包裹,在采用穿戴棉袜的方法时,因需要蓝光充分照射,故棉袜通常选用薄且透光的材质,这使棉袜的缓冲力较差,不能很好的避免新生儿受伤,且棉袜不能充分暴露新生儿足部的皮肤,光疗会受到影响,而且,市面上的棉袜相对新生儿来说都太大,还需要使用胶带或捆绑使其不会脱落,操作较为繁琐,且不太美观,新生儿活动时也容易脱落,不能很好的起到保护新生儿的作用;在采用纱布包裹的方法时,将纱布包覆在新生儿的足部,然后再用胶布粘接在纱布上,以使纱布固定在新生儿的足部,虽能避免新生儿擦伤,但在新生儿的活动中容易使胶布粘接到新生儿的皮肤上,撕下来时容易弄伤新生儿的皮肤。
3.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生儿用防护组件,其对新生儿的足部进行防护,令新生儿的皮肤充分暴露在蓝光下的同时,也能保证新生儿在活动过程中不会被擦伤,且穿戴简单,穿戴后也不易脱离。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6.一种新生儿用防护组件,包括足部防护套,所述足部防护套包括对应于新生儿的足跟的足跟部分、对应于新生儿的内脚踝的内脚踝部分及对应于新生儿的外脚踝的外脚踝部分;所述足跟部分、所述内脚踝部分和所述外脚踝部分一体连接,并形成供新生儿的足后部分放入的凹腔;所述外脚踝部分和所述内脚踝部分的侧边分别延伸有相互粘接配合以用于防止所述足部防护套脱落的第一连接带,所述足部防护套和两所述第一连接带共同形成包覆新生儿从足跟至脚踝这一部分的足部包覆区域。
7.所述足部防护套为采用内层和外层相互缝合的层状结构,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之间设置有中空层,所述中空层对应于所述外脚踝部分和所述内脚踝部分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加厚垫。
8.两所述加厚垫均为采用棉质材料制成的加厚垫。
9.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带上设置有第一绒毛面,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带上设置有第一钩刺面,所述第一绒毛面和所述第一钩刺面相互粘接配合;当两所述第一连接带粘接配合时所述第一绒毛面位于所述第一钩刺面的外侧。
10.所述足部防护套为采用棉质材料制成的防护套。
11.两所述第一连接带均为采用棉质材料制成的带状物。
12.还包括对应于新生儿的手肘的手臂防护套,所述手臂防护套的两侧分别延伸有相互粘接配合以用于防止所述手臂防护套脱落的第二连接带,所述手臂防护套和两所述第二连接带共同形成包覆新生儿的手肘的手臂包覆区域。
13.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带上设置第二绒毛面,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带上设置有第二钩刺面,所述第二绒毛面和所述第二钩刺面相互粘接配合;当两所述第二连接带粘接配合时所述第二绒毛面位于所述第二钩刺面的外侧。
14.所述手臂防护套为采用棉质材料制成的防护套,两所述第二连接带均为采用棉质材料制成的带状物。
15.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足部防护套穿戴在新生儿的足部时,足部防护套的足跟部对应于新生儿的足跟的位置,内脚踝部对应于新生儿的内脚踝的位置,外脚踝部对应于新生儿的外脚踝的位置,并采用两第一连接带的粘接配合,使足部防护套不易从新生儿的足部脱落,并且,新生儿进入蓝光箱中,即使新生儿无意识活动,因新生儿的足部上易擦伤的位置被包覆住,使得新生儿不会被擦伤,同时避免了第一连接带粘贴在新生儿的皮肤上撕下来时弄伤新生儿皮肤的问题,且新生儿被包覆的位置在足跟和脚踝,这就使新生儿脚趾和脚背的前中部的位置仍充分暴露在蓝光下,扩大了蓝光照射面积,且采用两第一连接带的粘接配合,令足部防护套穿戴在新生儿的足部处,穿戴操作简单、方便。
17.2、两加厚垫的设置,加强新生儿足部的骨凸出部位(即脚踝)的防护,同时增加新生儿的舒适性。
18.3、两第一连接带的粘接配合,使足部防护套穿戴或拆卸都较为方便,并且,绒毛面一位于钩刺面一的外侧,在绒毛面一未与钩刺面一完全贴合时,即使绒毛面一接触到新生儿的皮肤也不会擦伤新生儿或令新生儿感到不舒适。
19.4、手臂防护套对应于新生儿的手肘,采用两第二连接带粘接配合,将手臂防护套穿戴在新生儿的手臂,因新生儿的手臂上凸出部位(即手肘)被包覆住,使得新生儿不会被擦伤,且新生儿被包覆的位置手肘,这就使新生儿手臂非手肘的其余皮肤仍充分暴露在蓝光下;配合足部防护套,在确保新生儿的皮肤充分暴露在蓝光下的同时,全方面对新生儿可能擦伤的部位进行防护。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足部防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足部防护套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足部防护套的穿戴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手臂防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手臂防护套的穿戴示意图。
25.图中:
26.10-足部防护套;
ꢀꢀ
11-足跟部分;
27.12-内脚踝部分;
ꢀꢀ
13-外脚踝部分;
28.20-第一连接带;
ꢀꢀ
31-第一钩刺面;
29.32-第一绒毛面;
ꢀꢀ
40-凹腔;
30.50-手臂防护套;
ꢀꢀ
60-第二连接带;
31.71-第二钩刺面;
ꢀꢀ
72-第二绒毛面。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33.一种新生儿用防护组件,如图1-5所示,包括足部防护套10,为方便描述,以足部防护套10穿戴时与足底相接触的一侧为下侧,相背的一侧为上侧,且足部防护套10朝向新生儿的足部的一侧为内,相背的一侧为外。足部防护套10包括对应于新生儿的足跟的足跟部分11、对应于新生儿的内脚踝的内脚踝部分12和对应于新生儿的外脚踝的外脚踝部分13,足跟部分11与新生儿的足跟相匹配,并且,足跟部分11、内脚踝部分12和外脚踝部分13一体连接,且形成有供新生儿的足后部放入的凹腔40,对新生儿从足跟至脚踝的区域进行包覆。在外脚踝部分11和内脚踝部分12的上侧侧边分别沿相互背离的方向延伸有第一连接带20,共两条第一连接带20,手臂防护套10与两第一连接带20一体连接,且两第一连接带20均呈长条状,两第一连接带20相互粘接配合,以用于防止足部防护套10脱落;在两第一连接带20相互粘接时,足部防护套10和两第一连接带20共同形成包覆新生儿从足跟到脚踝这一部分的足部包覆区域,同时,足部防护套10的上侧和两第一连接带20共同形成闭合的环状结构,以环绕在新生儿的脚踝的位置,实现将足部防护套10固定套设在新生儿的足部上。较佳地,为增加舒适度,足部防护套10为采用棉质材料制成的防护套,且两第一连接带20均为采用棉质材料制成的带状物。
34.进一步地,两第一连接带20的粘接结构为,其中一条第一连接带20的外带面设置有第一钩刺面31,另一条第一连接带20的内带面设置有第一绒毛面32,第一钩刺面31和第一绒毛面32相互粘接配合,并形成现有常规的魔术贴。在两第一连接带20相互粘接时,第一绒毛面32位于第一钩刺面31的外侧,也就是说,第一钩刺面31位于对应第一连接带20上背离新生儿的足部的一侧,故不会接触到新生儿的足部,而第一绒毛面32与第一钩刺面31未完全贴合时,因第一绒毛面32的肤感较好,故与新生儿的皮肤接触也不会令新生儿感到刺痛。
35.作为优选方式,上述的足部防护套10为采用内层和外层相互缝合而成的层状结构,内层和外层之间为中空层,中空层对应于外脚踝部分13和内脚踝部分12的位置分别缝制有加厚垫,以便对新生儿的骨凸出部位加强防护,增加缓冲。其中,两加厚垫均为采用棉质材料制成的片状物。
36.新生儿进入蓝光箱之前,先将新生儿的足跟放进足部防护套10的凹腔中,此时足跟部分11包覆于新生儿的足跟的位置,外脚踝部分13包覆于新生儿的外脚踝的位置,内脚踝部分12包覆于新生儿的内脚踝的位置,然后将两第一连接带20相互粘贴,以此将新生儿的足后部和脚踝包覆在足部包覆区域中,即将新生儿的足部的易擦伤部位包覆起来,避免新生儿无意识活动而碰撞蓝光箱而导致受伤,同时,包覆的为新生儿易擦伤的部位,故使新生儿皮肤的其他部位仍暴露在蓝光之下。
37.作为优选方式,本实施例对新生儿的手臂也进行了防护,如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手臂防护套50,为方便描述,以手臂防护套50朝向新生儿的足部的一侧为内,相背
的一侧为外。该手臂防护套50包覆在新生儿的手肘的位置,本实施例中该手臂防护套50呈椭圆形状,手臂防护套50的侧边分别延伸有两相互背离的第二连接带60,两第二连接带60均呈带状,且两第二连接带60粘接配合,以用于放置手臂防护套50脱落;在两第二连接带60相互粘接时,手臂防护套50和两第二连接带60共同形成包覆新生儿的手肘部分的手臂包覆区域。本实施例中,手臂防护套50和两第二连接带60一体连接。
38.在本实施例中,为增加舒适度,手臂防护套50为采用棉质材料制成的防护套,且两第二连接带60均为采用棉质材料制成的带状物。
39.进一步地,两第二连接带60的粘接结构为,其中一个第二连接带60的外带面缝制有第二钩刺面71,另一个第二连接带60的内带面缝制有第二绒毛面72,第二钩刺面71和第二绒毛面72相互粘接配合,且第二钩刺面71和第二绒毛面72共同组成常规的魔术贴。在第二钩刺面71和第二绒毛面72相互粘接时,第二绒毛面72位于第二钩刺面71的外侧。这样,第二钩刺面71位于对应第二连接带60上背离新生儿的手臂的一侧,故不会接触到新生儿的手臂,而第二绒毛面72与第二钩刺面71未完全贴合时,因第二绒毛面72的肤感较好,故与新生儿的皮肤接触也不会令新生儿感到刺痛。
40.新生儿进入蓝光箱之前,先将新生儿的手臂放置在手臂防护套50上,此时手臂防护套50对应于新生儿的手肘的位置,然后将两第二连接带60相互粘贴,以此将新生儿的手肘包覆起来,即将新生儿的手肘的易擦伤部位包覆在手臂包覆区域,避免新生儿无意识活动而碰撞蓝光箱而导致受伤,同时,仅包覆新生儿易擦伤部位,故使新生儿皮肤的其他部位仍暴露在蓝光之下。
41.本实用新型一种新生儿用防护组件,采用足部防护套10和手臂防护套50,对新生儿活动过程中容易碰撞或擦碰的部位进行防护,且除容易碰撞或擦碰的位置之外的其余部位均暴露在蓝光之下,以此在新生儿不易受伤的同时令新生儿的皮肤充分暴露在蓝光下。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和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