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性好的重症医疗用患者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90814发布日期:2021-11-06 04:33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冲性好的重症医疗用患者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缓冲性好的重症医疗用患者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医院里,病房里的病人需要做手术时,需通过担架车将病人由病房运输至手术室等待区,然后换至手术台,但是现有的重症医疗用患者转运担架车,在使用过程中往往是将病人用手直接托到担架车上进行运输,不能作为担架分开使用,这样搬运人员不仅劳动强度高,而且将病人从低处直接抬到高处,这样容易造成病人进一步伤害,同时减震缓冲效果差,舒适性差,容易导致病人的二次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性好的重症医疗用患者转移装置,具备能作为担架分开使用和减震缓冲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重症医疗用患者转运担架车,在使用过程中往往是将病人用手直接托到担架车上进行运输,不能作为担架分开使用,这样搬运人员不仅劳动强度高,而且将病人从低处直接抬到高处,这样容易造成病人进一步伤害,同时减震缓冲效果差,舒适性差,容易导致病人二次受伤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缓冲性好的重症医疗用患者转移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转轴的顶部贯穿至底板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套设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贯穿设置有竖杆,所述竖杆的顶部贯穿至支撑板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框体,所述竖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圆板,所述竖杆的表面由上至下分别活动套设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与框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底部与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顶部与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底部与圆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支撑板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部与支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框体内腔的底部放置有床板,所述床板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支腿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短杆,所述短杆的底部贯穿至支腿的底部并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底板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框体正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电机和蓄电池电性连接。
5.优选的,所述凹槽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远离连接板的一侧延伸至导向槽的内腔。
6.优选的,所述底板顶部和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一侧与支腿的一侧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框体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栏杆,所述床板的顶部固定连
接有床垫。
8.优选的,所述把手的表面固定套设有橡胶套,所述框体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把手相适配的通孔。
9.优选的,所述框体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表面缠绕有束缚带。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底板、电机、螺纹杆、螺纹管、支撑板、竖杆、框体、圆板、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支腿、伸缩杆、床板、把手、凹槽、第三弹簧、连接板、短杆、万向轮、蓄电池和控制器进行配合,具备能作为担架分开使用和减震缓冲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重症医疗用患者转运担架车,在使用过程中往往是将病人用手直接托到担架车上进行运输,不能作为担架分开使用,这样搬运人员不仅劳动强度高,而且将病人从低处直接抬到高处,这样容易造成病人进一步伤害,同时减震缓冲效果差,舒适性差,容易导致病人二次受伤的问题。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向槽和导向块,对连接板进行限位,防止连接板和短杆的转动,通过设置加强板,对底板和支腿之间进行加固,使装置更加的牢固,通过设置栏杆,防止患者从装置上滚落,通过设置床垫,使患者躺在装置上时更舒适,同时进行缓冲减震,通过设置橡胶套,增大人手与把手之间的摩擦力,对把手握持的更加牢固,通过设置活动板和束缚带,便于将患者固定在装置上进行束缚。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右视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底板、2电机、3螺纹杆、4螺纹管、5支撑板、6竖杆、7框体、8圆板、9第一弹簧、10第二弹簧、11支腿、12伸缩杆、13床板、14把手、15凹槽、16第三弹簧、17连接板、18短杆、19万向轮、20导向槽、21导向块、22加强板、23栏杆、24床垫、25橡胶套、26活动板、27束缚带、28蓄电池、29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

3,一种缓冲性好的重症医疗用患者转移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2,电机2转轴的顶部贯穿至底板1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螺纹杆3,螺纹杆3的表面螺纹套设有螺纹管4,螺纹管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支撑板5的底部贯穿设置有竖杆6,竖杆6的顶部贯穿至支撑板5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框体7,竖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圆板8,竖杆6的表面由上至下分别活动套设有第一弹簧9和第二弹簧10,第一弹簧9的顶部与框体7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弹簧9的底部与支撑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0的顶部
与支撑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0的底部与圆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底板1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腿11,支撑板5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2,伸缩杆12的底部与支腿11的顶部固定连接,框体7内腔的底部放置有床板13,床板13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14,支腿11的底部开设有凹槽15,凹槽15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16,第三弹簧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7,连接板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短杆18,短杆18的底部贯穿至支腿11的底部并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万向轮19,底板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28,框体7正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29,控制器29分别与电机2和蓄电池28电性连接,凹槽15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20,连接板1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21,导向块21远离连接板17的一侧延伸至导向槽20的内腔,通过设置导向槽20和导向块21,对连接板17进行限位,防止连接板17和短杆18的转动,底板1顶部和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板22,加强板22的一侧与支腿11的一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加强板22,对底板1和支腿11之间进行加固,使装置更加的牢固,框体7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栏杆23,床板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床垫24,通过设置栏杆23,防止患者从装置上滚落,通过设置床垫24,使患者躺在装置上时更舒适,同时进行缓冲减震,把手14的表面固定套设有橡胶套25,框体7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把手14相适配的通孔,通过设置橡胶套25,增大人手与把手14之间的摩擦力,对把手14握持的更加牢固,框体7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活动板26,活动板26的表面缠绕有束缚带27,通过设置活动板26和束缚带27,便于将患者固定在装置上进行束缚,通过底板1、电机2、螺纹杆3、螺纹管4、支撑板5、竖杆6、框体7、圆板8、第一弹簧9、第二弹簧10、支腿11、伸缩杆12、床板13、把手14、凹槽15、第三弹簧16、连接板17、短杆18、万向轮19、蓄电池28和控制器29进行配合,具备能作为担架分开使用和减震缓冲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重症医疗用患者转运担架车,在使用过程中往往是将病人用手直接托到担架车上进行运输,不能作为担架分开使用,这样搬运人员不仅劳动强度高,而且将病人从低处直接抬到高处,这样容易造成病人进一步伤害,同时减震缓冲效果差,舒适性差,容易导致病人二次受伤的问题。
19.使用时,通过控制器29控制电机2的运行,电机2转轴的转动带动螺纹杆3的转动,螺纹杆3的转动带动螺纹管4、支撑板5、框体7和床板13的下移,便于患者躺在床板13上的床垫24上,同时可将床板13从框体7内取下放置到地面,将患者架住放置到床板13上,再通过把手14将床板13抬放置到框体7内,从而将患者固定放置到转移装置上,可以避免直接将患者从低处抬到高处,不仅降低了医务人员劳动强度,而且保护了患者的身体,当转移装置进行移动时,通过第一弹簧9、第二弹簧10和第三弹簧16的压缩、拉伸和恢复对患者进行缓冲减震保护,提高了转移装置的舒适性,有利于保护病人,防止二次受伤。
20.本技术文件中使用到各类部件均为标准件,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和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电器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型号,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
21.综上所述:该缓冲性好的重症医疗用患者转移装置,通过底板1、电机2、螺纹杆3、螺纹管4、支撑板5、竖杆6、框体7、圆板8、第一弹簧9、第二弹簧10、支腿11、伸缩杆12、床板13、把手14、凹槽15、第三弹簧16、连接板17、短杆18、万向轮19、蓄电池28和控制器29进行配合,解决了现有的重症医疗用患者转运担架车,在使用过程中往往是将病人用手直接托到
担架车上进行运输,不能作为担架分开使用,这样搬运人员不仅劳动强度高,而且将病人从低处直接抬到高处,这样容易造成病人进一步伤害,同时减震缓冲效果差,舒适性差,容易导致病人二次受伤的问题。
2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