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护理用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57566发布日期:2021-12-08 12:35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诊护理用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急诊护理用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2.急诊指医院的急诊科。意思是紧急情况下的治疗。分为紧急救治和抢救。它的存在保证了我们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在急诊科中,会遇到一些患者身体温度超过正常水平,需要进行降温处理。
3.现有的一些降温处理是通过对患者使用毛巾冷敷进行降温处理的,但需要频繁更换低温毛巾,操作麻烦,加大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的护理用降温装置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急诊护理用降温装置。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急诊护理用降温装置,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外侧的存放袋,所述存放袋内设置有冷却袋,箱体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箱体内空间分隔为左安装腔和右安装腔,左安装腔内设置有循环散热管和制冷机,循环散热管和隔板之间设置有风扇,循环散热管上端通过出液管和冷却袋右侧连接,循环散热管下端和制冷机连接,右安装腔内设置有用于存放制冷液的储存箱,储存箱通过连接管和储存制冷机连接,储存箱顶面设置有水泵,水泵通过进液管和冷却袋左侧连接,存放袋侧面设置有固定机构,存放袋底面设置有柔性套。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箱体左侧设置有散热孔,散热孔内设置有防尘网,散热孔和风扇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箱体顶面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包括显示器和控制按钮。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箱体底面设置有万向轮。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储存箱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冷却袋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储存箱内设置有吸液头,吸液头通过吸液管和水泵连接。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固定机构包括左绑带和右绑带,左绑带内设置有第一磁性片,右绑带内设置有和第一磁性片契合的第一吸附片。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柔性套左侧设置有和第一磁性片契合的第二吸附片,柔性套右侧设置有和第一吸附片契合的第二磁性片。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患者进行持续性降温,提高了降温效果,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循环散热管自然散热为一级冷却,风扇加速散热为二级冷却,制冷机进一步加快散热为三级冷却,能够控制冷却等级,减小能源消耗,柔性套一方
面能够防止冷却袋和患者直接接触,便于清理,另一方面提高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箱体,2、存放袋,3、冷却袋,4、隔板,5、左安装腔,6、右安装腔,7、循环散热管,8、制冷机,9、风扇,10、出液管,11、储存箱,12、水泵,13、进液管,14、柔性套,15、散热孔,16、防尘网,17、控制器,18、万向轮,19、第一温度传感器,20、第二温度传感器,21、吸液头,22、吸液管,23、左绑带,24、右绑带,25、第一磁性片,26、第一吸附片,27、第二吸附片,28、第二磁性片。
具体实施方式
18.如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急诊护理用降温装置,包括箱体1和设置在箱体1外侧的存放袋2,所述存放袋2内设置有冷却袋3,箱体1内设置有隔板4,隔板4将箱体1内空间分隔为左安装腔5和右安装腔6,左安装腔5内设置有循环散热管7和制冷机8,循环散热管7和隔板4之间设置有风扇9,循环散热管7上端通过出液管10和冷却袋3右侧连接,循环散热管7下端和制冷机8连接,右安装腔6内设置有用于存放制冷液的储存箱11,储存箱11通过连接管和储存制冷机8连接,储存箱11顶面设置有水泵12,水泵12通过进液管13和冷却袋3左侧连接,存放袋2侧面设置有固定机构,存放袋2底面设置有柔性套14。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患者进行持续性降温,提高了降温效果,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循环散热管7自然散热为一级冷却,风扇9加速散热为二级冷却,制冷机8进一步加快散热为三级冷却,能够控制冷却等级,减小能源消耗,柔性套14一方面能够防止冷却袋和患者直接接触,便于清理,另一方面提高使用舒适度。
19.所述箱体1左侧设置有散热孔15,散热孔15内设置有防尘网16,散热孔15和风扇9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便于散热。
20.所述箱体1顶面设置有控制器17,控制器17包括显示器和控制按钮,显示器能够显示第一温度传感器19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0检测温度,便于医护人员控制制冷散热等级。
21.所述箱体1底面设置有万向轮18,便于移动降温装置。
22.所述储存箱11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9,冷却袋3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0,第一温度传感器19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0用于检测温度。
23.所述储存箱11内设置有吸液头21,吸液头21通过吸液头22和水泵12连接。
24.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左绑带23和右绑带24,左绑带23内设置有第一磁性片25,右绑带24内设置有和第一磁性片25契合的第一吸附片26,所述柔性套14左侧设置有和第一磁性片25契合的第二吸附片27,柔性套14右侧设置有和第一吸附片26契合的第二磁性片28。
25.实施例:使用时,接通外界电源并通过控制器17控制,水泵12启动使得冷却液从储存箱11抽出依次经过进液管13、冷却袋3、出液管10、循环散热管7、制冷机8回流至储存箱11内,根据控制器17的显示器显示第一温度传感器19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0检测温度,便于医
护人员控制风扇9和制冷机8的启动,使用完后,能够将柔性套14拆卸下来清洗消毒,便于下一位患者使用。
26.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急诊护理用降温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箱体(1)和设置在箱体(1)外侧的存放袋(2),所述存放袋(2)内设置有冷却袋(3),箱体(1)内设置有隔板(4),隔板(4)将箱体(1)内空间分隔为左安装腔(5)和右安装腔(6),左安装腔(5)内设置有循环散热管(7)和制冷机(8),循环散热管(7)和隔板(4)之间设置有风扇(9),循环散热管(7)上端通过出液管(10)和冷却袋(3)右侧连接,循环散热管(7)下端和制冷机(8)连接,右安装腔(6)内设置有用于存放制冷液的储存箱(11),储存箱(11)通过连接管和储存制冷机(8)连接,储存箱(11)顶面设置有水泵(12),水泵(12)通过进液管(13)和冷却袋(3)左侧连接,存放袋(2)侧面设置有固定机构,存放袋(2)底面设置有柔性套(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护理用降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箱体(1)左侧设置有散热孔(15),散热孔(15)内设置有防尘网(16),散热孔(15)和风扇(9)处于同一水平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护理用降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箱体(1)顶面设置有控制器(17),控制器(17)包括显示器和控制按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护理用降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箱体(1)底面设置有万向轮(1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护理用降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储存箱(11)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9),冷却袋(3)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护理用降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储存箱(11)内设置有吸液头(21),吸液头(21)通过吸液头(22)和水泵(12)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护理用降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左绑带(23)和右绑带(24),左绑带(23)内设置有第一磁性片(25),右绑带(24)内设置有和第一磁性片(25)契合的第一吸附片(26)。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护理用降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柔性套(14)左侧设置有和第一磁性片(25)契合的第二吸附片(27),柔性套(14)右侧设置有和第一吸附片(26)契合的第二磁性片(2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急诊护理用降温装置,包括箱体和存放袋,存放袋内设置有冷却袋,箱体内设置有隔板,左安装腔内设置有循环散热管和制冷机,循环散热管和隔板之间设置有风扇,右安装腔内设置有用于存放制冷液的储存箱,储存箱通过连接管和储存制冷机连接,储存箱顶面设置有水泵,水泵通过进液管和冷却袋左侧连接,存放袋侧面设置有固定机构,存放袋底面设置有柔性套。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患者进行持续性降温,提高了降温效果,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循环散热管、风扇和制冷机的三种冷却方式,能够控制冷却等级,减小能源消耗,柔性套一方面能够防止冷却袋和患者直接接触,便于清理,另一方面提高使用舒适度。用舒适度。用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于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2.11
技术公布日:2021/1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