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便器及卧便护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99777发布日期:2022-01-15 04:41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便器及卧便护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便器及卧便护理系统。


背景技术:

2.对大小便失禁的卧床病人,大小便排泄的不确定性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不利于康复治疗,也给护理人员带来了清洁的困难。目前,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采用智能护理装置来解决卧床病人的大小便问题。
3.如公开号为cn108553241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智能卧便器,包括集便器、与可拆卸固定在集便器上并且可穿戴在人体上的卧便穿戴套以及清洗主机。该智能卧便器能自动感应人体排泄的污便,并结合清洗主机进行污便的处理和人体下体的清洗,但是智能卧便器的集便器的弧形凹槽深度不够,存在污物较多时容易溢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便器,解决了污物易溢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集便器的卧便护理系统。
5.本实用新型的集便器,包括接便坐卧部,所述接便坐卧部包括接便弧形凹槽,所述接便弧形凹槽包括斜面以及平面,所述斜面与平面的夹角为35
°±5°

6.本实用新型将弧形凹槽的两个面的夹角设置为35
°±5°
,加大了弧形凹槽的深度,能够有效增加污物收集量,防止污物溢出。若夹角大于35
°±5°
,集便器在使用时令使用者的异物感增加,会降低使用者的舒适度。
7.优选的,所述接便弧形凹槽的斜面与平面的夹角为35
°±2°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接便弧形凹槽的斜面与平面的夹角为35
°

8.优选的,所述接便弧形凹槽设有出风挡板,出风挡板设有圆形出风口,沿圆形出风口的切线与出风挡板顶部的夹角为15
°±2°

9.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圆形出风口角度的优化,让暖风烘干人体的效果更佳,既能烘干又使人体皮肤没有过热的反应。圆形出风口的个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优选为20~30个。
10.为进一步提升烘干效果,优选的,所述圆形出风口的直径为1~2mm。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圆形出风口的直径为1.3~1.7mm。
11.本实用新型的卧便护理系统,包括上述集便器。
12.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集便器的卧便护理系统有效避免了污物溢出的问题,并且不会降低使用者的舒适度,减轻了护理工作;并且烘干效果好,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使用舒适度。
13.优选的,卧便护理系统包括与集便部可拆卸连接的穿戴套,所述穿戴套包括尿片本体,所述尿片本体自上而下包括杀菌防水层、第一软体层、第二软体层,所述第二软体层上设有杯装结构。
14.优选的,所述杯装结构上设有进水口以及进气口,以便于对人体进行冲洗和烘干。
15.优选的,所述第二软体层设有用于与集便器连接的柱子。
16.所述尿片本体设有与接便卧部对应的排污通孔。污物通过排污通孔进入集便器的接便卧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集便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集便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集便器的结构示意图三;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集便器的出风部位的局部放大图一;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集便器的出风部分的局部放大图二;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集便器的结构示意图四;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集便器的剖面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尿片本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尿片本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26.其中,11-接便坐卧部,12-外接板,13-外壳,14-保护盖;
27.111-通风孔,112-污便冲洗口,113-人体冲洗口,114-排污口,115-接便坐卧部边沿,116-出水孔,117-接便弧形凹槽,118-出风挡板,119-圆形出风口,110-连接孔,11a-下喷水嘴安装槽,11b-保护盖安装槽;
28.121-进水口1,122-进气接头,123-进水口2,124-排污接头,125a-左出风口,125b-右出风口;
29.22-pu软体层,23-tep软体层,231-连接柱,232-杯装结构,233a-出气孔1,233b-出气孔2;234-上喷水嘴,24-排污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集便器以卧便系统进行详细的说明。
31.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集便器由接便坐卧部11、外接板12、外壳13以及保护壳14组成,其中外接板12扣合在接便坐卧部11一侧,外壳13位于接便坐卧部11的下方;保护壳14设置在接便坐卧部11与外壳13之间。
32.接便坐卧部11包括贴合人体的弧形接便坐卧部边沿115以及盛放污物的接便弧形凹槽117。
33.接便坐卧部边沿115上设有连接孔110。
34.接便弧形凹槽117由斜面以及平面组成,斜面与平面的夹角为35
°
。平面的一端与接便坐卧部边沿115相接,平面上设有通风孔111,通风孔111外部盖有出风挡板118,出风挡板118上设有圆形出风口119,直径为1.5mm,数量为25个,沿圆形出风口119的切线与出风挡板118的顶部夹角a为15
°
(如图5所示)。平面上还设有下喷水嘴安装槽11a,下喷水嘴安装槽11a与污便冲洗口112相连。接便弧形凹槽117的斜面一端与平面相接,斜面下方设有保护盖安装槽11b,保护盖14与保护盖安装槽11b相连,斜面与保护盖14之间设有检测大小便的电容感应控制板(未在图中显示)。
35.接便坐卧部11上还设有人体冲洗口113以及排污口114。其中人体冲洗口113面向接便坐卧部11,设有朝向接便坐卧部11喷射的喷头;喷头喷射出的水流朝向斜上方,对人体的进行清洗。
36.外接板12扣合在接便坐卧部11上,外接板12上设有污便冲洗头121、进气接头122、人体冲洗接头123、排污接头124、左出风口125a以及右出风口125b。其中121进水口1的一端通过硅胶水管与污便冲洗口112相连。123进水口2的一端通过三通分别与人体冲洗口113以及出水孔116相连,排污接头124与排污口114相连。
37.本实施例中的卧便护理系统由上述集便器、与集便器可拆卸连接的穿戴套以及与集便器相连的清洗主机组成。其中穿戴套包括尿片本体以及将尿片主体固定在人体上的辅助固定编制套。
38.如图8~9所示,尿片主体自上而下由自洁杀菌防水层(该层未在图中显示)、pu软体层22、tpe软体层23组成,并设有与集便器的接便卧部11对应的排污通孔24。其中自洁杀菌防水层由纳米颗粒材料构成;pu软体层22按照人体工学设计有一定的宽度、高度并保持特定的形状。tpe软体层23具有一下凹的杯装结构232,在此杯装结构的底部设有上喷水嘴234、出气孔233a以及233b,用于人体的清洗和烘干。其中上喷水嘴234通过硅胶水管与集便器上出水口116连接;233a出气孔1、233b出气孔2是通过硅胶气管分别与集便器上的左出风口125a、125b相连。tpe软体层23上有一组突出的连接柱231,连接柱231插入集便器上的连接孔110,从而实现穿戴套与集便器的连接。
39.集便器的121进水口1的另一端、进气接头122的一端、123进水口2的另一端、排污接头124的另一端通过不同的管道分别与清洗主机相连。
40.本实施例的卧便护理系统在使用时,穿戴套穿在人体上,与集便器相连,然后集便器与清洗主机相连。人体排泄的污便经穿戴套的排污通孔进入集便器,集便器中的检测大小便的电容传感器采集污便数据并发送给清洗主机,清洗主机经数据分析后进入不同的清洗模式对集便器进行抽取、冲洗以及烘干。烘干时,气体经进气接头122进入集便器,部分气体经通风孔111、圆形出风口119对集便器以及人体进行烘干,部分气体经左出风口125a以及右出风口125b进入尿片对人体进行烘干,整个集便器密封良好。
41.其他实施例中,集便器的接便弧形凹槽的斜面与平面之间的夹角根据实际情况在35
°±5°
之间进行调整。其他实施例中,集便器接便弧形凹槽的圆形出风口的直径在1~2mm之间调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