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医学护理用引流装置

文档序号:28501001发布日期:2022-01-15 04:53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临床医学护理用引流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临床医学护理用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2.引流时指通过引流管将患者体内的积液通过引流的方式导出,当需要使用引流装置将患者胃肠内的积液引流导出时,需要在引流后对储存积液进行化验,对积液化验才能查患者的病因。
3.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方便随时使用引流管进行引流,引流管通常设计在引流装置的外侧,导致灰尘容易落到引流管上方,且当带动引流设备移动时,若引流设备发生振动,引流管也会随着设备剧烈振动,容易导致引流管的一端从引流设备上脱落。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临床医学护理用引流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临床医学护理用引流装置,解决了当带动引流设备移动时,容易导致引流管的一端从引流设备上脱落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床医学护理用引流装置包括:引流装置,所述引流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引流瓶,所述引流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引流软管,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微型自吸泵;转动顶盖,所述转动顶盖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引流管头,所述引流管头固定于所述引流软管的一端;缠绕轴,所述缠绕轴固定于所述分隔板顶部;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固定于所述壳体内壁的一侧,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活动卡板,所述活动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弹簧,并且活动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卡板。
7.优选的,所述分隔板的两侧分别和所述壳体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微型自吸泵的一端和所述引流软管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壳体内壁的一侧,所述调节弹簧的一端和所述调节槽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
9.优选的,两个所述活动卡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引流管头的两侧,并且所述活动卡板和所述引流管头相适配。
10.优选的,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置于所述引流瓶的顶部;触发装置,所述触发装置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触发装置包括固定凹块,所述固定凹块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横板,所述固定横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紧杆。
11.优选的,所述固定凹块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和所述电磁阀相适配。
12.优选的,所述固定凹块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活动杆的顶部贯穿所述固定凹
块且延伸至所述固定凹块的外部。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床医学护理用引流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临床医学护理用引流装置,通过将引流软管缠绕到缠绕轴上即可快速将引流软管收入到壳体的内部,并通过两个活动卡板对引流管头进行卡紧,避免引流软管在缠绕轴上的缠绕出现回转,避免在带动壳体一端时引流软管在壳体内部发生剧烈晃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床医学护理用引流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所示a处的放大图;
17.图3为图2所示活动卡板侧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床医学护理用引流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图1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20.图中标号:1、引流装置,11、壳体,12、引流瓶,13、引流软管,14、分隔板,15、微型自吸泵,2、转动顶盖,3、引流管头,4、缠绕轴,5、定位装置,51、固定板,52、调节槽,53、导向杆,54、活动卡板,55、调节弹簧,56、调节卡板,6、电磁阀,7、触发装置,71、固定凹块,72、固定横板,73、复位弹簧,74、活动杆,75、压紧杆,8、触发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2.第一实施例
23.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床医学护理用引流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a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2所示活动卡板侧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临床医学护理用引流装置包括:引流装置1,所述引流装置1包括壳体11,所述壳体1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引流瓶12,所述引流瓶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引流软管13,所述壳体11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14,所述分隔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微型自吸泵15;转动顶盖2,所述转动顶盖2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1的顶部;引流管头3,所述引流管头3固定于所述引流软管13的一端;缠绕轴4,所述缠绕轴4固定于所述分隔板14顶部;定位装置5,所述定位装置5固定于所述壳体11内壁的一侧,所述定位装置5包括固定板51,所述固定板51的顶部开设有调节槽52,所述调节槽52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53,所述导向杆53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活动卡板54,所述活动卡板5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弹簧55,并且活动卡板5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卡板56。
24.通过微型自吸泵15方便在引流时将液体吸入到引流瓶12的内部,在壳体11的内部有内部电源为所有的用电设备进行供电,设备的操作面板位于壳体11的外侧,也可以在壳体11的外侧加入一个滑轮方便设备的移动。
25.引流软管13差绕在缠绕轴4上,方便将引流软管13收入都壳体11的内部,并且通过一个可以向上翻转的转动顶盖2对壳体11上的开口进行封堵,当需要进行引流时,手动向上转动转动顶杆12即可从壳体11内部取出引流软管13。
26.所述分隔板14的两侧分别和所述壳体11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微型自吸泵15的一端和所述引流软管13固定连接。
27.微型自吸泵15由外部电源进行供电。
28.所述固定板51固定于所述壳体11内壁的一侧,所述调节弹簧55的一端和所述调节槽52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
29.导向杆53穿过活动卡板54保证活动卡板54只能在水平方向上运动。
30.两个所述活动卡板54分别设置于所述引流管头3的两侧,并且所述活动卡板54和所述引流管头3相适配。
31.活动卡板54的两侧均为曲面,调节卡板56的底部也会曲面。
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床医学护理用引流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33.当需要进行引流时,打开转动顶盖2,然后直接向上拉动引流管头3,引流管头3会抵触活动卡板54底部的曲面,使得两个活动卡板54相互远离并带动两个调节卡板56相互远离,方便直接从壳体11的内部将引流管头3和引流软管13取出;
34.当引流完毕后,从两个调节卡板56上方下压引流管头3,引流管头3挤压两个调节卡板56顶部的曲面,使得两个调节卡板56带动两个活动卡板54相互远离,当引流管头3下降至两个活动卡板54之间时,调节弹簧55推动活动卡板54使得两个活动卡板54相互靠近,两个活动卡板54从引流管头3两侧对引流管头3进行卡紧,在将引流软管13缠绕到缠绕轴4上,闭合转动顶盖2即可。
35.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床医学护理用引流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6.通过将引流软管13缠绕到缠绕轴4上即可快速将引流软管13收入到壳体11的内部,并通过两个活动卡板54对引流管头3进行卡紧,避免引流软管13在缠绕轴4上的缠绕出现回转,避免在带动壳体11一端时引流软管13在壳体11内部发生剧烈晃动。
37.第二实施例
38.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5,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临床医学护理用引流装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临床医学护理用引流装置。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还包括电磁阀6,所述电磁阀6设置于所述引流瓶12的顶部;触发装置7,所述触发装置7固定于所述固定板51上,所述触发装置7包括固定凹块71,所述固定凹块7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横板72,所述固定横板7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73,所述复位弹簧7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74,所述活动杆7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紧杆75。
39.活动杆74的顶部位于引流管头3下方,并且和引流管头3处于抵触状态。
40.所述固定凹块7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触发开关8,所述触发开关8和所述电磁阀6相适配。
41.当触发开关8处于按压状态时,电磁阀6处于闭合状态,当触发开关处于非按压状态时,电磁阀6则处于连通状态。
42.所述固定凹块71固定于所述固定板51上,所述活动杆74的顶部贯穿所述固定凹块71且延伸至所述固定凹块71的外部。
4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临床医学护理用引流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
果:
44.当将引流管头3卡入到两个活动卡板54之间时,引流管头3通过活动杆74和压紧杆75挤压触发开关8,对电磁阀6进行闭合,避免引流瓶12内部的液体发出异味,同时当取出引流管头3进行引流时,复位弹簧73会向上推动活动杆74带动压紧杆75上升,压紧杆75和触发开关8分离,触发开关8打开,保证引流软管13和引流瓶12内部处于连通状态,方便进行引流。
45.具体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临床医学护理用引流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临床医学护理用引流装置。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