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

文档序号:28342992发布日期:2022-01-05 10:40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护理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各大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在对病人进行体内积液的对外引流时,通常需要先使用一穿刺用针芯插入一穿刺用针套中,再将其整体经皮插入病人体内以构建引流通道,如胸腔及腹腔内,而后,取出所使用的穿刺用针芯,再将需要使用的负压引流装置通过引流管路连接至相应穿刺用针套外端来施行体内积液的对外引流。
3.对于上述操作方式,虽然使用广泛,但依然具有一定缺陷和不足;
4.具体来说,一方面,在取出穿刺用针芯的瞬间,所使用的穿刺用针套外端与外界相通,当需要使用的负压引流装置通过引流管路与其外端连接不及时时,所使用的穿刺用针套外端则易外漏积液,使得易污染病房环境并引发交叉感染,另一方面,传统所使用的穿刺用针套前端直接形成为一敞口,使得在堵塞时就直接会造成引流中断,如此,则需要重新构建穿刺通道来进行引流,使得使用可靠性不强,且传统的穿刺用针套为直接插至病人体腔而无其他构件进行固定,使得容易移位或滑出,使得使用安全性较差,并且,传统所使用的负压引流装置为一负压引流瓶,当其内收集满体内积液时,需要临时更换新的负压引流瓶,使得操作麻烦,费时费力。
5.因此,现有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
7.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包括用以构建穿刺通道的针芯、用以向外引流病人体内积液的针套、排液管路、积液收集容器、吸气管及负压吸引装置;
8.所述针套前后两端均形成为敞口,所述针套后端外壁固设有一旋入其内部的第一开关阀;所述针套中后部连接有一与其内部相连通的侧导流管,所述侧导流管外壁固设有一旋入其内部的第二开关阀;
9.所述针芯从后至前插至于所述针套,且所述针芯前端伸出至所述针套前端敞口外;所述排液管路第一端连接至所述侧导流管末端,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积液收集容器;所述吸气管连接于所述积液收集容器与所述负压吸引装置之间。
10.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11.优选的,所述针套前端敞口成型为圆口结构,所述针套前端外壁均匀开设有多个引流孔,且所述针套外壁自其前端至所述侧导流管所在位置设有防脱螺纹。
12.优选的,所述针套后端向后设有一与其内部相连通的中空结构的工字型握把,并
在所述工字型握把后端向后设有一与其内部相连通的中空螺柱,且在所述中空螺柱外壁靠近其连接端设有一第一密封圈;
13.所述针芯后端设有一针座,并在所述针座外壁前端向外凸设有一握耳,且在所述针座前端面向前设有一适于螺纹连接至所述中空螺柱外并抵接至所述第一密封圈的螺纹套筒。
14.优选的,所述侧导流管末端设有一带外螺纹的中空螺纹接头,并在所述中空螺纹接头外壁靠近其连接端设有一第二密封圈;
15.所述排液管路第一端适于螺纹连接至所述中空螺纹接头外并抵接至所述第二密封圈的螺帽。
16.优选的,还包括用以对穿刺深度进行限位的穿刺限位件;
17.所述穿刺限位件螺纹旋接于所述防脱螺纹外,并在对其进行旋拧时其可沿所述针套前后移动。
18.优选的,所述穿刺限位件包括螺纹套环及凸设于所述螺纹套环外壁前端的皮肤抵贴板;
19.所述皮肤抵贴板为柔性材质制作,且所述皮肤抵贴板前端面设有一层粘膜,所述粘膜外设有一层撕膜。
20.优选的,所述排液管路包括软管a、滴管、软管b及引流管;
21.所述软管a第一端设有所述螺帽,第二端连通至所述滴管第一端;所述滴管第二端连通至所述软管b第一端,且所述滴管外壁靠近其第一端向外连接有一朝向其第二端的抽吸侧管,所述抽吸侧管管口处连接有一可将其打开的软胶塞;所述软管b第二端连通至所述引流管第一端;所述引流管第二端插至于所述积液收集容器内,并伸至所述积液收集容器内底部。
22.优选的,所述积液收集容器内中部设有一隔板,以将所述积液收集容器内部分隔为第一积液收集腔及第二积液收集腔;
23.所述隔板上部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积液收集腔与所述第二积液收集腔的积液过流孔;所述引流管第二端自上而下插至所述第一积液收集腔内,并伸至所述第一积液收集腔内底部;所述吸气管第一端插至所述第二积液收集腔内,并位于所述第二积液收集腔内顶部。
24.优选的,所述积液收集容器为透明硬质塑胶材质制作,所述积液收集容器外壁竖向设有容量刻度,所述积液收集容器底部对应设有连通至所述第一积液收集腔的第一排液孔及连通至所述第二积液收集腔的第二排液孔,所述第一排液孔外及所述第二排液孔外分别连接有一带有堵头的排液管。
25.优选的,还包括一流速控制器;
26.所述流速控制器套设于所述吸气管外。
2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8.其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事先将其各个构件连接好,并关闭所述第二开关阀,打开所述第一开关阀,将套接在一起的所述针套及针芯一并经皮表插入病人体腔以构建穿刺通道,在穿刺通道构建完毕后,启动所述负压吸引装置,并打开所述第二开关阀,且将所述针芯从所述针套内抽出,在将其抽出的同
时,关闭所述第一开关阀,如此,即使得病人体腔内的积液能自动的通过负压吸引力从所述侧导流管经所述排液管路流至所述积液收集容器,病人体腔内的积液不易从所述针套后端敞口漏出,使得本技术防漏效果好,使得不易因漏液污染病房环境并引发交叉感染,另一方面,本技术事先就将各个构件连接好,实操时只需进行穿刺通道的构建、启动所述负压吸引装置、对所述第一开关阀及所述第二开关阀进行操控,相关操作简单快捷,使得本技术使用起来方便省时也省力,进而,本技术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29.其二、在本技术方案中,一方面,所述针套前端外壁均匀开设有多个引流孔,由此,则使得其引流孔较多,在任一所述引流孔发生堵塞时,本技术依然能继续使用,使得不易造成整个针套被堵塞导致引流中断,使得本技术使用可靠性强,另一方面,因所述针套外壁自其前端至所述侧导流管所在位置设有防脱螺纹,由此,本技术所述针套穿过病人皮肤刺入病人体腔一定深度后,所设置的防脱螺纹能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及一定的防脱作用,使得所插入的针套定位性好,不易前后移位及不易松脱滑出,使得本技术使用更加稳定,也更加安全可靠,并且,预先将所述穿刺限位件旋拧至靠近所述侧导流管,所述针套在经皮插入病人体腔预设深度后,再旋拧所述穿刺限位件至使得其沿所述针套滑动而抵贴病人皮肤且固定于病人皮肤,此时,经皮插入病人体腔的所述针套则能被很好的固定,使得其不易摇晃,更加不易前后移位及更加不易松脱滑出,使得本技术使用起来稳定性及安全可靠性更好,从而,本技术使用效果更优,使得适于推广普及。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实用新型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的整体平面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图1中,本实用新型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的分解图;
3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针芯及所述穿刺限位件与所述针套相固定为一体时的剖视图;
33.图4是图3的分解图;
34.图5是图4中,所述穿刺限位件的放大图;
35.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针芯抽离出至所述针套外后,关闭所述第一开关阀并打开所述第二开关阀时,所述穿刺限位件与所述针套相固定为一体时的剖视图;
36.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限流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7.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阀设于所述固定座并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纵截面剖视图;
38.图9是图8的分解图;
39.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阀设于所述固定座并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纵截面剖视图;
40.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41.附图标号:
42.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1000;
43.针芯10;
44.针座101;握耳102;螺纹套筒103;
45.针套20;
46.第一开关阀201;握把2011;圆筒状阀芯2012;过口20121;侧导流管202;第二开关阀203;引流孔204;防脱螺纹205;工字型握把206;中空螺柱207;第一密封圈208;中空螺纹接头209;第二密封圈210;固定座211;螺槽2111;
47.排液管路30;
48.软管a301;螺帽3011;滴管302;抽吸侧管3021;软胶塞3022;软管b303;引流管304;
49.积液收集容器40;
50.隔板401;积液过流孔4011;第一积液收集腔402;第二积液收集腔403;容量刻度404;排液管405;
51.吸气管50;
52.负压吸引装置60;
53.穿刺限位件70;
54.螺纹套环701;皮肤抵贴板702;粘膜7021;撕膜7022;
55.流速控制器80;
56.限流夹90;
57.按动部901;u型卡紧部902;卡固槽9021;管路过孔9022;夹持部903;第一夹持部9031;第二夹持部9032;
具体实施方式
58.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59.图1是本实用新型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的整体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本实用新型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的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针芯及所述穿刺限位件与所述针套相固定为一体时的剖视图;图4是图3的分解图;图5是图4中,所述穿刺限位件的放大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针芯抽离出至所述针套外后,关闭所述第一开关阀并打开所述第二开关阀时,所述穿刺限位件与所述针套相固定为一体时的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限流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阀设于所述固定座并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纵截面剖视图;图9是图8的分解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阀设于所述固定座并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纵截面剖视图;
60.结合图1

图10所示;
6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1000,包括用以构建穿刺通道的针芯10、用以向外引流病人体内积液的针套20、排液管405路30、积液收集容器40、吸气管50及负压吸引装置60;
62.其中,所述针套20前后两端均形成为敞口,所述针套20后端外壁固设有一旋入其内部的第一开关阀201;所述针套20中后部连接有一与其内部相连通的侧导流管202,所述侧导流管202外壁固设有一旋入其内部的第二开关阀203;
63.并且,所述针芯10从后至前插至于所述针套20,且所述针芯10前端伸出至所述针套20前端敞口外;所述排液管405路30第一端连接至所述侧导流管202末端,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积液收集容器40;所述吸气管50连接于所述积液收集容器40与所述负压吸引装置60之
间。
64.基于上述所述,可以明确的是,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则主要用以作为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1000使用。
65.一方面,事先将本技术各个构件连接好,并关闭所述第二开关阀203,打开所述第一开关阀201,将套接在一起的所述针套20及针芯10一并经皮表插入病人体腔以构建穿刺通道,在穿刺通道构建完毕后,启动所述负压吸引装置60,并打开所述第二开关阀203,且将所述针芯10从所述针套20内抽出,在将其抽出的同时,关闭所述第一开关阀201,如此,即使得病人体腔内的积液能自动的通过负压吸引力从所述侧导流管202经所述排液管405路30流至所述积液收集容器40,病人体腔内的积液不易从所述针套20后端敞口漏出,使得本技术防漏效果好,使得不易因漏液污染病房环境并引发交叉感染。
66.另一方面,本技术事先就将各个构件连接好,实操时只需进行穿刺通道的构建、启动所述负压吸引装置60、对所述第一开关阀201及所述第二开关阀203进行操控,相关操作简单快捷,使得本技术使用起来方便省时也省力。
67.进而,本技术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68.进一步的,在具体实施时,本技术所述针套20前端敞口成型为圆口结构,所述针套20前端外壁均匀开设有多个引流孔204,且所述针套20外壁自其前端至所述侧导流管202所在位置设有防脱螺纹205。
69.由上所述,可以总结:
70.一方面,因所述针套20前端外壁均匀开设有多个引流孔204,由此,则使得其引流孔204较多,在任一所述引流孔204发生堵塞时,本技术依然能继续使用,使得不易造成整个针套20被堵塞导致引流中断,使得本技术使用可靠性强。
71.另一方面,因所述针套20外壁自其前端至所述侧导流管202所在位置设有防脱螺纹205,由此,本技术所述针套20穿过病人皮肤刺入病人体腔一定深度后,所设置的防脱螺纹205能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及一定的防脱作用,使得所插入的针套20定位性好,不易前后移位及不易松脱滑出,使得本技术使用更加稳定,也更加安全可靠。
72.再者,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针套20后端向后设有一与其内部相连通的中空结构的工字型握把2011206,并在所述工字型握把2011206后端向后设有一与其内部相连通的中空螺柱207,且在所述中空螺柱207外壁靠近其连接端设有一第一密封圈208;
73.相应的,在本技术中,所述针芯10后端设有一针座101,并在所述针座101外壁前端向外凸设有一握耳102,且在所述针座101前端面向前设有一适于螺纹连接至所述中空螺柱207外并抵接至所述第一密封圈208的螺纹套筒103。
74.由此,在使用所述针芯10及所述针套20时,手握所述针芯10的针座101,并手握所述针套20的工字型握把2011206,将所述螺纹套筒103与所述中空螺柱207螺纹连接,即可实现所述针芯10与所述针套20相固定为一体,使得其彼此不易松动,使得在将其整体经皮插入病人体腔时,插入稳定性好。
75.并且,所述针芯10与所述针套20相固定为一体,所设置的第一密封圈208可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使得所述针套20后端中空螺柱207处也不易有积液外漏,使得本技术防漏液效果更好。
76.同时,在手握所述针芯10的针座101,并手握所述针套20的工字型握把2011206时,
医护人员手也不易碰到所述针芯10外壁及所述针套20外壁,使得不易被污染导致将细菌带入病人体腔,使得本技术使用也更安全。
77.再者,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侧导流管202末端设有一带外螺纹的中空螺纹接头209,并在所述中空螺纹接头209外壁靠近其连接端设有一第二密封圈210;
78.相应的,在本技术中,所述排液管405路30第一端适于螺纹连接至所述中空螺纹接头209外并抵接至所述第二密封圈210的螺帽3011。
79.由此,所述侧导流管202与所述排液管405路30相固定为一体,所设置的第二密封圈210同样能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使得所述侧导流管202末端中空螺纹接头209处也不易有积液外漏,使得本技术防漏液效果更优。
80.再进一步的,在具体实施时,本技术还包括用以对穿刺深度进行限位的穿刺限位件70;
81.其中,所述穿刺限位件70螺纹旋接于所述防脱螺纹205外,并在对其进行旋拧时其可沿所述针套20前后移动。
82.由此,预先将所述穿刺限位件70旋拧至靠近所述侧导流管202,所述针套20在经皮插入病人体腔预设深度后,再旋拧所述穿刺限位件70至使得其沿所述针套20滑动而抵贴病人皮肤且固定于病人皮肤,此时,经皮插入病人体腔的所述针套20则能被很好的固定,使得其不易摇晃,更加不易前后移位及更加不易松脱滑出,使得本技术使用起来稳定性及安全可靠性更好。
83.从而,本技术使用效果更优,使得适于推广普及。
84.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穿刺限位件70包括螺纹套环701及凸设于所述螺纹套环701外壁前端的皮肤抵贴板702;
85.其中,所述皮肤抵贴板702为柔性材质制作,且所述皮肤抵贴板702前端面设有一层粘膜7021,所述粘膜7021外设有一层撕膜7022。
86.由此,所述针套20在经皮插入病人体腔预设深度后,撕掉所述撕膜7022,再旋拧所述穿刺限位件70至使得其沿所述针套20滑动而抵贴病人皮肤,所设置的粘膜7021即可黏在病人皮肤外来固定所述穿刺限位件70,以使其辅助固定所述针套20,使得所述针套20确实不易摇晃,也确实不易前后移位及不易松脱滑出,使得本技术使用起来确实稳定性及安全可靠性更好。
87.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本技术所述排液管405路30包括软管a301、滴管302、软管b303及引流管304;
88.其中,所述软管a301第一端设有所述螺帽3011,第二端连通至所述滴管302第一端;所述滴管302第二端连通至所述软管b303第一端,且所述滴管302外壁靠近其第一端向外连接有一朝向其第二端的抽吸侧管3021,所述抽吸侧管3021管口处连接有一可将其打开的软胶塞3022;所述软管b303第二端连通至所述引流管304第一端;所述引流管304第二端插至于所述积液收集容器40内,并伸至所述积液收集容器40内底部。
89.由上所述,可以明确,本技术所述排液管405路30相对于常规的排液管405,增设有所述滴管302,并在所述滴管302外壁靠近其第一端向外连接有一朝向其第二端的抽吸侧管3021,且在所述抽吸侧管3021管口处连接有一可将其打开的软胶塞3022。
90.由此,拧动所述软胶塞3022,将所述抽吸侧管3021管口打开,使用注射器上的穿刺
针经其插入所述滴管302,即可抽取一定量的体内积液,以便于提取做化验使用,使得省去经所述积液收集容器40进行抽取,使得操作便利。
91.进一步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本技术所述积液收集容器40内中部设有一隔板401,以将所述积液收集容器40内部分隔为第一积液收集腔402及第二积液收集腔403;
92.其中,所述隔板401上部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积液收集腔402与所述第二积液收集腔403的积液过流孔4011;所述引流管304第二端自上而下插至所述第一积液收集腔402内,并伸至所述第一积液收集腔402内底部;所述吸气管50第一端插至所述第二积液收集腔403内,并位于所述第二积液收集腔403内顶部。
93.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积液收集容器40为透明硬质塑胶材质制作,所述积液收集容器40外壁竖向设有容量刻度404,所述积液收集容器40底部对应设有连通至所述第一积液收集腔402的第一排液孔及连通至所述第二积液收集腔403的第二排液孔,所述第一排液孔外及所述第二排液孔外分别连接有一带有堵头的排液管405。
94.由上所述,可以理解的是:
95.一方面,所述隔板401将所述积液收集容器40内部分隔为第一积液收集腔402及第二积液收集腔403,所设置的所述第二积液收集腔403可作为备用的积液收集腔,以备用以存储过多的积液,使得防患于未然。
96.另一方面,通过所述第二积液收集腔403进行过渡,还使得所抽取的病人体内积液不易流至所述负压吸引装置60,使得本技术使用安全有保障。
97.同时,所述积液收集容器40外壁竖向设有的容量刻度404,使得可便于对照观察从病人体内所引流出的积液引流量,通过所述第一排液孔处所连接的排液管405能很好的将所述第一积液收集腔402内所收集的病人体内积液排出转移,通过所述第二排液孔处所连接的排液管405能很好的将所述第二积液收集腔403内所收集的病人体内积液排出转移,使得本技术所述积液收集容器40在使用时可无需更换,使得引流不中断,使用连续性好,病人体腔内积液对外引流效果更好。
98.进而,本技术使用效果更优,使得适于推广普及。
99.更进一步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本技术还包括一流速控制器80;
100.其中,所述流速控制器80套设于所述吸气管50外,所述流速控制器80优选为常用输液管外所套设的带滑轮的流速控制件。
101.由此,通过设置所述流速控制器80,即可很好的控制负压吸引速度,以使负压吸引体内积液速率可控。
102.并且,在具体实施时,本技术还包括一限流夹90,所述限流夹90卡置于所述软管a301外。
103.由此,当不需要对外引流,如病人下床活动等时,可通过所述限流夹90夹紧所述软管a301,以使停止病人体腔积液的对外引流。
104.优选的,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限流夹90包括用于操作且水平设置的按动部901、用于卡紧所述按动部901的u型卡紧部902及用于夹紧/松开软管a301的夹持部903;
105.所述按动部901后端与所述u型卡紧部902后上端相连接形成一体,所述u型卡紧部902前上端设有用以卡合所述按动部901前端的卡固槽9021;所述u型卡紧部902前中部及后中部分别开设有适于软管a301穿过的管路过孔9022;所述夹持部903包括第一夹持部9031
及第二夹持部9032,所述第一夹持部9031固于所述按动部901下底面,所述第二夹持部9032固于所述u型卡紧部902上端面中部,并与所述第一夹持部9031位置相对;穿过两所述管路过孔9022的软管a301卡设于所述第一夹持部9031与所述第二夹持部9032之间;
106.当按压所述按动部901前端,以使卡入所述卡固槽9021时,所述按动部901前端与所述u型卡紧部902相固定形成环状结构,所述第一夹持部9031及所述第二夹持部9032将软管a301夹紧;
107.当上顶所述按动部901前端,以使脱离所述卡固槽9021时,所述按动部901前端与所述u型卡紧部902相背离,所述第一夹持部9031及所述第二夹持部9032将软管a301松开。
108.所以,在本技术中,套固于所述软管a301外的所述限流夹90能自如的夹紧所述软管a301,以中断引流,在其松开所述软管a301时,即使得病人体腔内积液可继续对外引流,所述限流夹90只有夹紧状态及松开状态,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控性强,可操作性强,使得适于使用。
109.还需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阀201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握把2011及竖向连接于所述握把2011中下部的圆筒状阀芯2012;所述圆筒状阀芯2012外壁设有外螺纹,中部沿前后方向开设有内径略大于所述针套20内部通道的过口20121;
110.所述针套20后端向外突出形成有一方形体状结构的固定座211;所述固定座211上端面向下开设有一内径略大于所述针套20内部通道的螺槽2111;所述圆筒状阀芯2012螺纹旋接至所述螺槽2111内;
111.当旋拧所述握把2011九十度时,所述过口20121同步转动九十度,所述圆筒状阀芯2012外壁将所述针套20内部通道闭合,如此,即实现所述第一开关阀201的关闭。
112.所述第二开关阀203结构与所述第一开关阀201结构完全相同,所述侧导流管202上也设有所述固定座211,第二开关阀203可转动的固于所述侧导流管202上的固定座211中,其开关原理与所述第一开关阀201开关原理相同,在此则不作详述。
113.其他实施例等,在此,则不做一一举例说明。
1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易实施,易操作,实用性强,专用性强,制造成本低,在结构的改进及技术的改进中,均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使得本实用新型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实用新型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11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而因此限制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