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感觉障碍患者的冷热综合刺激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62685发布日期:2021-11-25 09:35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感觉障碍患者的冷热综合刺激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感觉障碍患者的冷热综合刺激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如果不加防治,将来脑卒中发病很可能会发生“井喷”。绝大多数的脑卒中后患者有感觉功能障碍,冷热疗以及一些感觉刺激是很好的感觉恢复的办法,但是在冷热疗过程中不但需要不断更换热水以及冷水,而且温度也不好控制,影响患者的康复训练。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感觉障碍患者的冷热综合刺激训练装置。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感觉障碍患者的冷热综合刺激训练装置,用于训练感官障碍的患者,包括:
5.盆体,具有相互隔离地左脚池和右脚池;
6.加热组件,具有第一电加热丝和第二电加热丝,第一加热丝安装在左脚池的底部,用于对左脚池内的水进行加热;第二加热丝安装在右脚池的底部,用于对右脚池内的水进行加热;
7.第一半导体制冷片,位于左脚池的底部,用于对左脚池内的水进行降温;
8.第二半导体制冷片,位于右脚池的底部,用于对右脚池内的水进行降温;
9.控制器,分别与加热组件、第一半导体制冷片以及第二半导体制冷片电性连接。
10.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感觉障碍患者的冷热综合刺激训练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
11.第一振动板,可转动地安装在左脚池的底部;
12.多个第一硅胶棒,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振动板的顶面;
13.第一振动电机,安装在盆体的底部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用于振动振动板。
14.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感觉障碍患者的冷热综合刺激训练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
15.第二振动板,可转动地安装在右脚池的底部;
16.多个第二硅胶棒,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振动板的顶面;
17.第二振动电机,安装在盆体的底部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用于振动振动板。
18.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感觉障碍患者的冷热综合刺激训练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
19.第一水管,具有多个喷水孔,环设在左脚池的顶部,用于形成环形水帘;
20.第一水泵,安装在盆体内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用于将左脚池内的水输送至第一水管。
21.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感觉障碍患者的冷热综合刺激训练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
22.第二水管,具有多个喷水孔,环设在右脚池的顶部,用于形成环形水帘;
23.第二水泵,安装在盆体内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用于将右脚池内的水输送至第二水管。
24.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感觉障碍患者的冷热综合刺激训练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
25.一对温度传感器器,分别设置在左脚池以及右脚池内,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26.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感觉障碍患者的冷热综合刺激训练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
27.毛刷,可取放地放置在盆体的底部。
28.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29.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适用于感觉障碍患者的冷热综合刺激训练装置,因为盆体具有相隔离的左脚池和右脚池,每个池内均设置有加热丝和半导体制冷片,所以,可通过加热丝以及半导体制冷片改变水温,使得一个池内的水是热水,另一个池是冷水,进而刺激患者的感官,从而方便患者康复训练。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适用于感觉障碍患者的冷热综合刺激训练装置的示意图;
3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盆体的示意图;以及
3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适用于感觉障碍患者的冷热综合刺激训练装置的内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阐述。
34.<实施例>
3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适用于感觉障碍患者的冷热综合刺激训练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盆体的示意图以及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适用于感觉障碍患者的冷热综合刺激训练装置的内部视图。
36.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适用于感觉障碍患者的冷热综合刺激训练装置100包括盆体1、毛刷2、第一水管4、第一水泵(图中未示)、第二水管5、第二水泵(图中未示)、加热组件(图中未示)、第一半导体制冷片(图中未示)、第二半导体制冷片(图中未示)、一对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第一振动板6、第一硅胶棒7、第一振动电机8、第二振动板9、第二硅胶棒10以及第二振动电机(图中未示)。
37.盆体1包括前侧板11、后侧板12、左侧板13、右侧板14、底板15、夹层板16、安装板
17、分隔板18、第一支撑板19以及第二支撑板(图中未示)。
38.底板15呈矩形,后侧板12、左侧板13以及右侧板14依次连接,且后侧板12、左侧板13以及右侧板14的一端均密封安装在底板15上。前侧板11的左侧与左侧板13密封连接,右侧与右侧板14密封连接,底侧与底板15形成放置口。
39.夹层板16的外形呈矩形,夹层板16的四个侧边分别与前侧板11、后侧板12、左侧板13、以及右侧板14的内侧面密封连接,使得夹层板16的底面、底板15的顶面以及前侧板11、后侧板12、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内侧面的底部形成与放置口连通的盛物腔室,该盛物腔室用于放置毛刷2,该毛刷2用于刷脚背。
40.安装板17的外形呈l形,安装板17的一端密封安装在左侧板13的上端且靠近前侧板11,另一端密封安装在左侧板13的上端且靠近前侧板11。
41.分隔板18竖直地安装在夹层板16的中部,分隔板18的前端与前侧板11以及安装板17密封连接,后端与后侧板12密封连接,从而将夹层板16上部分割成左脚池和右脚池。
42.第一支撑板19和第二支撑板分别安装在左脚池以及右脚池的底部,用于支撑患者的脚。
43.控制板20可转动地安装在前侧板11的顶部,用于密封安装装板的内侧面、前侧板11内侧面的顶部、以及左、右侧板14内侧面的顶部形成安装腔室。
44.控制器3安装在控制板20的内侧面,在控制板20上安装有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的显示屏以及多个调控开关。
45.第一水管4环设在左脚池的顶部,第一水管4具有多个喷水孔。
46.第一水泵安装在安装腔室内,并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第一水泵通过吸水管吸取左脚池内的水,并对吸取后的水加压输送至第一水管4,继而通过喷水孔形成环形水帘。
47.第二水管5环设在右脚池的顶部,第二水管5具有多个喷水孔。
48.第二水泵安装在安装腔室内,并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第二水泵通过吸水管吸取右脚池内的水,并对吸取后的水加压输送至第二水管5,继而通过喷水孔形成环形水帘。
49.加热组件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的第一电加热丝和第二电加热丝,第一加热丝安装在左脚池的底部,用于对左脚池内的水进行加热;第二加热丝安装在右脚池的底部,用于对右脚池内的水进行加热。
50.第一半导体制冷片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且第一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位于左脚池内,热端位于盛物腔室内。
51.第二半导体制冷片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且第二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位于右脚池内,热端位于盛物腔室内。
52.一对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左脚池以及右脚池的底部,并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一对温度传感器检测相应脚池的水温,并将温度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相应水池内的半导体制冷片以及电加热丝工作,使得相应脚池内的水温保持恒定。
53.第一振动板6位于夹层板16与第一支撑板19之间,且第一振动板6的一端与前侧板1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后侧板12转动连接。
54.多个第一硅胶棒7均竖直地安装在第一振动版的顶面,且伸出第一支撑板19。
55.第一振动电机8安装在安装腔室内,并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第一振动电机8的转轴上安装有偏心轮,偏心轮通过连杆与第一振动板6连接,使得第一振动电机8的圆周运动转
换成第一振动板6的摆动。
56.第二振动板9位于夹层板16与第二支撑板之间,且第二振动板9的一端与前侧板1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后侧板12转动连接。
57.多个第二硅胶棒10均竖直地安装在第二振动版的顶面,且伸出第二支撑板。
58.第二振动电机安装在安装腔室内,并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第二振动电机的转轴上安装有偏心轮,偏心轮通过连杆与第二振动板9连接,使得第二振动电机的圆周运动转换成第二振动板9的摆动,进而带动第二硅胶棒10对患者的脚掌进行按摩。
59.第一硅胶棒7和第二硅胶棒10均用于对脚掌进行按摩,但是对于感觉敏感的患者可在冷热疗之前取下第一硅胶棒7和第二硅胶棒10。
60.在进行冷热疗过程中,冷水温度在4℃~10℃,热水温度在40℃~46℃为宜。4℃为冷痛刺激,46为热痛刺激。
61.本实施例里提供的适用于感觉障碍患者的冷热综合刺激训练装置100在使用时:
62.1.通过控制器3控制第一半导体制冷片以及第二电加热丝工作,使得左脚池内的水温为5℃,右脚池内的水温为45℃;
63.2.患者将脚放置在支撑板上,开启相应的调控开关对脚底进行按摩时即可、形成环形喷淋区域对下肢进行喷淋。
64.3.在进行冷热疗过程中,病患可从盛物腔室取出毛刷摩擦下肢以及脚背。
65.在进行冷热疗时,冷热刺激交替进行,冷刺激30s,热刺激15s,互相交替进行,每天一次,一次30min,连续刺激8周。
66.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67.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适用于感觉障碍患者的冷热综合刺激训练装置,因为盆体具有相隔离的左脚池和右脚池,每个池内均设置有加热丝和半导体制冷片,所以,可通过加热丝以及半导体制冷片改变水温,使得一个池内的水是热水,另一个池是冷水,进而刺激患者的感官,从而方便患者康复训练。
68.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