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移动车

文档序号:27403812发布日期:2021-11-15 23:45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移动车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移动车。


背景技术:

2.目前临床上,患者在开胸手术后康复初始阶段,医务人员要求一般情况尚可的病人会在术后第一日尽早下床活动,以便快速康复。往往患者会高估自己的活动能力,认为自己可以行走较远的距离,如病区走廊,卫生间等地方。
3.当走到距离病床较远的位置时,常常因身体活动不耐受,伤口剧烈疼痛,体位改变等原因而造成身体各种不适(大汗、乏力、眩晕等)或者突发意外情况。患者不能及时快速回到病床上或者不能就发生原地进行休息。引起跌倒、擦伤、骨折、气胸、颅内出血等并发症,严重者危及生命。此外,还存在不能第一时间快速告知医护人员的现状。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多功能医用移动车,以满足患者手术后的康复需求,例如,行走辅助、静脉输液治疗和监测等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移动车,以解决目前医用移动车功能单一,满足不了患者手术后康复需求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医用移动车,包括车架、生命体征监护仪、上肢功能锻炼器和第一安装架,所述生命体征监护仪设置在所述车架的侧面,所述生命体征监护仪用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所述上肢功能锻炼器和所述第一安装架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的相对的两个侧面,所述上肢功能锻炼器用于患者上肢康复训练,所述第一安装架设有等间距的多个固定孔,所述第一安装架设有挂钩,所述挂钩安装在所述固定孔上,所述挂钩用于悬挂引流瓶固定装置。
6.进一步地,还包括脚踏板,所述脚踏板铰接在所述车架的侧面,所述脚踏板的侧面设置有第一移动轮,所述第一移动轮用于所述脚踏板跟随所述车架的移动;所述脚踏板的内侧设置有磁吸组件,所述磁吸组件用于固定折叠后的所述脚踏板,所述脚踏板用于患者的站立。
7.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包括固定部和悬挂部,所述固定部通过螺栓固定在车架的侧面,所述悬挂部用于悬挂折叠座椅。
8.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底座和伸缩杆,所述安装底座的底部固定在所述车架的顶面,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的上部,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输液挂钩。
9.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架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两侧分别设有通过传动轴传动的前后两个第二移动轮,所述第二移动轮通过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电机和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主控器和gps模块,所述主控器分别与所述电机和所述gps模块电连接;所述主控器用于对所述电机控制。
11.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摄像头和扬声器,所述第二摄像头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在所述车架的顶面,所述第二摄像头用于对患者进行监控,所述扬声器用于通话或播报康复信息。
12.进一步地,还包括警报装置,所述警报装置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在所述车架的顶面。
13.进一步地,还包括手推扶手和模式开关,所述手推扶手设置在所述车架的侧面,所述模式开关设置在所述车架的顶面,所述模式开关具有手动推车模式和自动行走模式。
14.进一步地,所述上肢功能锻炼器为肩关节回旋训练器。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医用移动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移动车,包括车架、生命体征监护仪、上肢功能锻炼器和第一安装架,生命体征监护仪用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上肢功能锻炼器用于患者上肢康复训练,第一安装架用于悬挂引流瓶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医用移动车可以满足患者手术后的行走辅助、静脉输液治疗和监测等康复需求。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医用移动车的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医用移动车的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医用移动车的右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医用移动车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医用移动车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医用移动车的脚踏板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0

车架;20

生命体征监护仪;30

上肢功能锻炼器;40

第一安装架;41

固定孔;42

挂钩;50

脚踏板;51

第一移动轮;52

磁吸组件;53

安装部;54

磁吸部;55

内凹把手;60

第二安装架;61

固定部;62

悬挂部;70

安装底座;71

伸缩杆;72

输液挂钩;73

定位螺丝;80

支撑架;81

控制装置;82

第二移动轮;83

传动轴;84

电机;85

第一摄像头;86

电池;90

第二摄像头;100

扬声器;110

警报装置;120

手推扶手;130

模式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
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2.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用移动车,包括车架10、生命体征监护仪20、上肢功能锻炼器30和第一安装架40,生命体征监护仪20设置在车架10的侧面,生命体征监护仪20用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上肢功能锻炼器30和第一安装架40分别固定在车架10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肢功能锻炼器30用于患者上肢康复训练,第一安装架40设有等间距的多个固定孔41,第一安装架40设有挂钩42,挂钩42安装在固定孔41上,挂钩42用于悬挂引流瓶固定装置。
33.为了监测康复患者的生命体征,例如血压、脉搏,心率等指标,在医用移动车的侧面上设置有生命体征监护仪20。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固定生命体征监护仪20,在车架10倾斜的侧面上设置有容纳凹槽,凹槽的内侧面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用于生命体征监护仪20在凹槽内固定。可选地,固定件的外侧粘贴在凹槽的内侧面上,固定件的内侧用于嵌入生命体征监护仪20的底部。
34.如图2所示,上肢功能锻炼器30包括安装部,安装部可通过螺栓固定在车架10的侧面上。上肢功能锻炼器30可以帮助患者上肢康复训练。优选地,上肢功能锻炼器30为肩关节回旋训练器。
35.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架40可通过螺栓固定在车架10的侧面,第一安装架40上设有等间距的多个固定孔41,且设置可调节的单个挂钩42,单个挂钩42可根据需求调节其在多个固定孔41的位置。可选地,第一安装架40可设置多个挂钩42,此时,挂钩42与固定孔41个数相对应。挂钩42用于悬挂引流瓶固定装置,引流瓶固定装置可放置引流瓶,便于对患者胸腔进行引流。
36.如图1和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医用移动车还包括脚踏板
50,脚踏板50铰接在车架10的侧面,脚踏板50的侧面设置有第一移动轮51,第一移动轮51用于脚踏板50跟随车架10的移动;脚踏板50的内侧设置有磁吸组件52,磁吸组件52用于固定折叠后的脚踏板50,脚踏板50用于患者的站立。
37.脚踏板50在使用时,将其从车架10的下部的侧面展开,第一移动轮51与地面接触,展开时的脚踏板50与地面保持平行。磁吸组件52可以方便脚踏板50的折叠与展开。如图6所示,磁吸组件52包括安装部53和磁吸部54,安装部53安装在脚踏板50的内侧的上表面,磁吸部54固定在安装部53上。当脚踏板50折叠时,磁吸部54牢固地吸附在车架10的内壁上。
38.在脚踏板50外侧可设置至少一个内凹把手55,可以方便用手将脚踏板50展开。
39.在患者发生紧急情况时,可将患者放在脚踏板50上,方便运回到救治地点。可选地,在脚踏板50所在侧面的相邻两个侧面上可分别设置绑带安装架。在患者站立在脚踏板50时,可在患者身上设置绑带,使医用移动车平稳地运送患者到达救治地点。
40.在本实施例中,医用移动车还包括第二安装架60,第二安装架60包括固定部61和悬挂部62,固定部61通过螺栓固定在车架10的侧面,悬挂部62用于悬挂折叠座椅。
41.第二安装架60设置至少一个,方便悬挂折叠座椅。在走动的过程中,患者需要休息时,可方便地取下折叠座椅,就地坐下休息。
42.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医用移动车还包括安装底座70和伸缩杆71,安装底座70的底部固定在上部的外表面,伸缩杆71的一端设置在安装底座70的上部,伸缩杆71的另一端设置有多个输液挂钩72。
43.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杆71包括第一管、第二管和定位螺丝73,第二管套接在第一管上,第一管的管壁上设置有一个定位孔,第二管的管壁上设置多个定位孔,定位螺丝73固定在定位孔上。
44.通过调节定位螺丝73的位置进而调节第二管相对于第一管的高度,从而实现伸缩功能,可以满足患者在输液时对不同高度的需求。
45.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医用移动车还包括支撑架80和控制装置81、控制装置81安装在支撑架80上,支撑架80两侧分别设有通过传动轴83传动的前后两个第二移动轮82,第二移动轮82通过电机84传动连接;电机84和控制装置81电连接。
46.可选地,控制装置81包括主控器和gps模块,主控器分别与电机84和gps模块电连接;主控器用于对电机84控制。电池86用于对控制装置81提供所需电源。
47.支撑架80安装在车架10的底部,两侧的第二移动轮82通过电机84驱动,主控器内存有预先输入的医院的户型参数,gps模块具有导航功能。为了方便智能移动车感知周围的环境,在车架的底部四个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摄像头85,第一摄像头85与主控器电连接。
48.在患者推医用移动车劳累的时候,可以切换至自动行走跟随模式。在开启自动行走跟随模式后,第一摄像头85不断地扫描周围的环境,通过gps模块的导航功能与预存在主控器内的医院的户型参数进行对比。将对比的位置信息结果再反馈至主控器中,并通过can总线将结果传递至电机84中,从而控制第二移动轮82的移动,实时更新自身的位置,并跟随患者进行一定距离的移动。
49.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医用移动车还包括第二摄像头90和扬声器100,第二摄像头90包括安装座,安装座固定在车架10的顶面。
50.第二摄像头90可对患者所在的位置进行监控,也可通过第二摄像头90实现患者与
医护人员的远程视屏沟通,方便实时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情况。
51.扬声器100可与第二摄像头90电连接,也可单独设置,用于医护与患者的通话或播报康复信息。
52.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警报装置110,警报装置110设有安装座,安装座固定在车架10的顶面。
53.警报装置110用于在患者发生紧急状况时,通知远程办公室内的医护人员,且警报装置110可在原地响起,周围的人也可以及时的援助。
54.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手推扶手120和模式开关130,手推扶手120设置在车架10的侧面,模式开关130设置在车架10的顶面,模式开关130具有手动推车模式和自动行走模式。
55.在患者康复行走时,可手推移动车架10的扶手。另外,在患者走累时,通过模式开关130开启自动行走模式;此时,医用移动车可自动跟随患者在一定距离内行走。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