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腔蝶窦内深部缝线打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05016发布日期:2022-01-22 11:53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鼻腔蝶窦内深部缝线打结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地一种鼻腔蝶窦内深部缝线打结装置。


背景技术:

2.垂体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种,经鼻蝶窦手术切除肿瘤是最常用手术方式,术后脑脊液鼻漏是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脑脊液鼻漏,严重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引起颅内感染,严重时可引起致死性并发症。
3.因此,如何避免脑脊液鼻漏是手术成功的关节。可靠、高效的预防方法关键的措施就是颅底重建,颅底重建包括硬脑膜重建、骨质重建;其中硬膜重建因位置具有通道深、操作空间狭小等特殊性(鼻尖至鞍底深约6cm,蝶窦宽约2cm,且操作通道单纯仅1cm左右),目前鞍底硬膜缝合打结时需使用持针器、长镊配合操作,缺少打结操作灵活、方便的器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鼻腔蝶窦内深部缝线打结装置,该鼻腔蝶窦内深部缝线打结装置适用鼻腔、蝶窦内深部缝合打结,可使用单器械打结,方便操作,可节省操作时间,在狭小的空间内操作灵活性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鼻腔蝶窦内深部缝线打结装置,该鼻腔蝶窦内深部缝线打结装置包括:钳体,所述钳体的头部形成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钳体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弯折部的长度为4-5mm;其中,所述弯折部包括:第一夹条和第二夹条,所述第一夹条和第二夹条能够相配合夹紧,所述第一夹条面向所述第二夹条的一侧形成有左半弧,所述第二夹条面向所述第一夹条的一侧形成有右半弧,所述左半弧和右半弧闭合形成过线孔。
6.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条背向所述钳体的一端且面向所述第二夹条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锯齿条,所述第二夹条上设置有啮合于所述第一锯齿条的第二锯齿条。
7.优选地,所述弯折部的外侧面的拐角位置均设置为圆角,所述弯折部与钳体的连接位置设置为圆角。
8.优选地,所述钳体包括:第一前柄、第二前柄、第一斜柄、第二斜柄、第一后柄和第二后柄,所述第一前柄与所述第一夹条连接,所述第二前柄与所述第二夹条连接;其中,
9.所述第一前柄、第一斜柄和第二后柄顺次连接,所述第二前柄、第二斜柄和第一后柄顺次连接,所述第一斜柄和第二斜柄交叉设置,且所述第一斜柄和第二斜柄之间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第一后柄和第二后柄背向的一侧分别固接有第一弧形条和第二弧形条。
10.优选地,所述第一前柄和第二前柄彼此背向的侧面设置为圆弧面。
11.优选地,所述第一弧形条的末端与所述第一后柄的末端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条的末端与所述第二后柄的末端连接。
12.优选地,所述第一前柄和第二前柄的长度为7-8cm。
1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的鼻腔蝶窦内深部缝线打结装置适用鼻腔、蝶
窦内深部缝合打结,可使用单器械打结,方便操作,可节省操作时间,在狭小的空间内操作灵活性高。
14.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5.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是鼻腔蝶窦内深部缝线打结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正面图;
17.图2是钳体的头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第一前柄和第二前柄并列时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19.图4是打结状态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第二斜柄
ꢀꢀꢀꢀꢀꢀꢀꢀꢀꢀꢀꢀꢀꢀꢀ
2第一斜柄
22.3销轴
ꢀꢀꢀꢀꢀꢀꢀꢀꢀꢀꢀꢀꢀꢀꢀꢀꢀꢀꢀ
4第一前柄
23.5第二前柄
ꢀꢀꢀꢀꢀꢀꢀꢀꢀꢀꢀꢀꢀꢀꢀ
6钳体的头部
24.7第一夹条
ꢀꢀꢀꢀꢀꢀꢀꢀꢀꢀꢀꢀꢀꢀꢀ
8第二夹条
25.9第一后柄
ꢀꢀꢀꢀꢀꢀꢀꢀꢀꢀꢀꢀꢀꢀꢀ
10第二后柄
26.11第一弧形条
ꢀꢀꢀꢀꢀꢀꢀꢀꢀꢀꢀꢀ
12第二弧形条
27.13右半弧
ꢀꢀꢀꢀꢀꢀꢀꢀꢀꢀꢀꢀꢀꢀꢀꢀ
14左半弧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9.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30.参见图1-4所示的鼻腔蝶窦内深部缝线打结装置,该鼻腔蝶窦内深部缝线打结装置包括:钳体,所述钳体的头部6形成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钳体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弯折部的长度为4-5mm;其中,所述弯折部包括:第一夹条7和第二夹条8,所述第一夹条7和第二夹条8能够相配合夹紧,所述第一夹条7面向所述第二夹条8的一侧形成有左半弧14,所述第二夹条8面向所述第一夹条7的一侧形成有右半弧13,所述左半弧14和右半弧13闭合形成过线孔。
3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该鼻腔蝶窦内深部缝线打结装置适用鼻腔、蝶窦内深部缝合打结,可使用单器械打结,方便操作,可节省操作时间,在狭小的空间内操作灵活性高。具体的打结方式为:将穿过伤口的两根线留置在鼻腔外,在鼻腔外打结,打的结先不锁紧,将其中一根线穿过过线孔顺着该线将线结向里推至缝合处收紧,然后以此方法再打第二个结,完成缝线操作,若需要多处缝线,方法以此类推。由于蝶窦宽约2cm,将弯折部的长度设置为4-5mm,便于操作。
32.在该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条7背向所述钳体的一端且面向所述第二夹
条8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锯齿条,所述第二夹条8上设置有啮合于所述第一锯齿条的第二锯齿条。通过第一锯齿条的第二锯齿条的相互配合可以充当夹持装置的作用,用于将鼻腔蝶窦内深部多余的杂物夹出。
33.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减小操作时对鼻腔的伤害,优选地,所述弯折部的外侧面的拐角位置均设置为圆角,所述弯折部与钳体的连接位置设置为圆角。
34.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具体提供一种嵌体结构,优选地,所述钳体包括:第一前柄4、第二前柄5、第一斜柄2、第二斜柄1、第一后柄9和第二后柄10,所述第一前柄4与所述第一夹条7连接,所述第二前柄5与所述第二夹条8连接;其中,
35.所述第一前柄4、第一斜柄2和第二后柄10顺次连接,所述第二前柄5、第二斜柄1和第一后柄9顺次连接,所述第一斜柄2和第二斜柄1交叉设置,且所述第一斜柄2和第二斜柄1之间通过销轴3连接,所述第一后柄9和第二后柄10背向的一侧分别固接有第一弧形条11和第二弧形条12。如图1所示第一斜柄2设置在第二斜柄1的上方,第一斜柄2的前端向下扭曲,第二斜柄1的前端向上扭曲,使得第一斜柄2的前端和第二斜柄1的前端能够位于同一平面上,使得第一前柄4和第二前柄5位于同一平面上。
36.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减小操作时对鼻腔的伤害,优选地,所述第一前柄4和第二前柄5彼此背向的侧面设置为圆弧面。
37.在该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弧形条11的末端与所述第一后柄9的末端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条12的末端与所述第二后柄10的末端连接。第一弧形条11与第一后柄9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弧形条12与第二后柄10为一体成型结构。
38.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鼻尖至鞍底的深度约为6cm,为了便于操作,优选地,所述第一前柄4和第二前柄5的长度为7-8cm。嵌体的整体长度为14-16cm。
39.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0.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41.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