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29999发布日期:2021-12-29 14:49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


背景技术:

2.冷敷凝胶敷料是利用凝胶贴合皮肤上,体表皮肤温度传导到冷凝胶,热量被凝胶内水分子吸收,通过水分的蒸发带走大量的热量,可迅速地降低体表皮肤局部温度,减轻局部皮肤的灼热感、疼痛感和敏感性,从而起到物理降温及冷敷理疗的效果。广泛应用于闭合性软组织挫伤、肌肉损伤、关节酸痛、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
3.但是,目前市面上普通的冷敷凝胶敷料皮肤跟随性较差,贴敷不牢固,容易脱落而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冷敷凝胶敷料皮肤跟随性较差,贴敷不牢固,容易脱落而影响治疗效果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该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可以贴敷于皮肤任意位置,尤其是活动关节部位,均可贴取自如,且贴敷牢固,提高治疗效果。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包括:敷料本体,包括敷贴部以及封闭环绕所述敷贴部设置的粘贴部,所述粘贴部包括粘贴层,所述敷贴部包括层叠设置的凝胶层和凝胶背衬层,所述凝胶背衬层用于支撑固定所述凝胶层,所述粘贴层的下表面与所述凝胶层的下表面形成同一接触面作为与皮肤接触的冷敷面,所述凝胶层设置有冷敷用敷料,用于与皮肤接触对皮肤进行冷敷,所述粘贴层的下表面用于与皮肤粘贴固定,所述粘贴层的上表面与所述凝胶背衬层的上表面形成固定面;固定层,压合固定在所述敷料本体的所述固定面上,用于固定所述敷贴部与所述粘贴部。
6.进一步地,所述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还包括:防粘层,用于在所述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非使用状态下贴附在所述敷料本体的冷敷面以防止所述粘贴层与所述凝胶层粘连。
7.进一步地,所述防粘层为淋膜纸。
8.进一步地,所述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还包括:保护层,用于在所述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非使用状态下贴附在所述固定层的表面以防止所述敷料本体与所述固定层折叠。
9.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由pet材料制成。
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层由透明材料制成。
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层由透明pu材料制成。
1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层上开设有多个用于透气的透气通孔。
13.进一步地,所述敷料本体为矩形结构,所述敷料本体的四个角均设置为圆形倒角。
1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层上设置有用于填写病患信息的信息填写区。
15.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的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包括敷料本体和固定层,敷料本体包括敷贴部以及封闭环绕敷贴部设置的粘贴部,粘贴部包括粘贴层,敷贴部包括层叠设置的凝胶层和用于支撑固定凝胶层的凝胶背衬层,粘贴层的上表面与凝胶背衬层的上表面形成固定面,固定层压合固定在固定面上,固定敷贴部与粘贴部。粘贴层的下表面与凝胶层的下表面形成同一接触面作为与皮肤接触的冷敷面,凝胶层设置有冷敷用敷料,能够与皮肤接触对皮肤进行冷敷,粘贴层的下表面用于与皮肤粘贴固定,将敷料固定在皮肤上,提高了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对皮肤的追随性,可以贴敷在皮肤任意位置,尤其是活动关节部位,且贴取自如,提高了治疗效果。
17.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的俯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的剖面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敷料本体;2固定层;
22.3防粘层;
ꢀꢀꢀꢀꢀꢀꢀꢀꢀꢀꢀꢀꢀ
4保护层;
23.101敷贴部;
ꢀꢀꢀꢀꢀꢀꢀꢀꢀꢀꢀ
102粘贴部;
24.103粘贴层;
ꢀꢀꢀꢀꢀꢀꢀꢀꢀꢀꢀ
104凝胶层;
25.105凝胶背衬层;
ꢀꢀꢀꢀꢀꢀꢀ
201信息填写区。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8.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29.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0.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该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包括:敷料本体1,包括敷贴部101以及封闭环绕所述敷贴部101设置的粘贴部102,所述粘贴部102包括粘贴层103,所述敷贴部101包括层叠设置的凝胶层104和凝胶背衬层105,所述凝胶背衬层105用于支撑固定所述凝胶层104,所述粘贴层103的下表面与所述凝胶层104的下表面形成同一接触面作为与皮肤接触的冷敷面,所述凝胶层104设置有冷敷用敷料,用于与皮肤接触对皮肤进行冷敷,所述粘贴层103的下表面用于与皮肤粘贴固定,所述粘贴层103的上表面与所述凝胶背衬层105的上表面形成固定
面;固定层2,压合固定在所述敷料本体1的所述固定面上,用于固定所述敷贴部101与所述粘贴部102。
31.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包括敷料本体1和固定层2,敷料本体1包括敷贴部101和粘贴部102,敷贴部101为岛型结构,设置在敷料本体1中央,粘贴部102封闭环绕敷贴部101。敷贴部101包括层叠设置的凝胶层104和凝胶背衬层105。凝胶层104设置有冷敷用敷料,冷敷用敷料是以水为分散介质的凝胶,贴合在皮肤上,体表皮肤温度传导到冷凝胶,热量被凝胶内水分子吸收,通过水分的蒸发带走大量的热量,可迅速地降低体表皮肤局部温度,减轻局部皮肤的灼热感、疼痛感和敏感性,从而起到物理降温及冷敷理疗的效果,并且透皮效果好、质量可控、透气性好、皮肤刺激性小,成为理想的透皮给药载体。凝胶背衬层105对凝胶层104起支撑作用。粘贴部102包括粘贴层103,粘贴层103的下表面用于与皮肤粘贴固定,可以贴于皮肤任意位置及任何活动关节部位,贴敷牢固,久贴不脱落。进一步地,粘贴层103为硅凝胶层,硅凝胶层是理想的贴敷粘肤薄膜,在皮肤上停留数天也不过敏不会过敏。粘贴层103的上表面与凝胶背衬层105的上表面形成固定面,固定层2压合固定在固定面,对敷贴部101与粘贴部102进行组合固定。
3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粘贴层的下表面与凝胶层的下表面形成同一接触面作为与皮肤接触的冷敷面,凝胶层设置有冷敷用敷料,能够与皮肤接触对皮肤进行冷敷,粘贴层的下表面用于与皮肤粘贴固定,将敷料固定在皮肤上,提高了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对皮肤的追随性,可以贴敷在皮肤任意位置,尤其是活动关节部位,且贴取自如,提高了治疗效果。
33.进一步地,所述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还包括:防粘层3,用于在所述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非使用状态下贴附在所述敷料本体1的冷敷面以防止所述粘贴层103与所述凝胶层104粘连。
34.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还包括防粘层3,粘贴层103的下表面与凝胶层104的下表面形成的与皮肤接触的冷敷面与防粘层3贴合,可以防止粘贴层103与凝胶层104粘连,使用时除去防粘层3即可将该冷敷凝胶敷料贴敷于皮肤上。进一步地,所述防粘层3为淋膜纸。
35.进一步地,所述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还包括:保护层4,用于在所述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非使用状态下贴附在所述固定层2的表面以防止所述敷料本体1与所述固定层2折叠。
36.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还包括保护层4,保护层4设置在固定层2的表面,能够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敷料本体1与固定层2折叠,在使用时除去保护层4,即可将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贴敷在皮肤上。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4由pet材料制成。
3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层2由透明材料制成。
38.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固定层2由透明材料制成,敷贴部101和粘贴部102也是透明的,透过粘贴部102可以观察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的粘贴情况,透过敷贴部101可以观察贴敷部位的皮肤颜色或者肿胀情况,更加方便了解伤情。
3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层2由透明pu材料制成。pu材料具有较好的弹性和韧性,和敷料本体1本身性质相匹配,增强了敷料本体1的强度,使得敷料本体1贴敷时不易损坏。
4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层2上开设有多个用于透气的透气通孔。
41.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固定层2上开设有多个用于透气的透气通孔,透气通孔有利于排出皮肤的汗液,保证透气性,提高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的舒适度。
42.进一步地,所述敷料本体1为矩形结构,所述敷料本体1的四个角均设置为圆形倒角。
43.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医护人员将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固定贴贴敷在患者皮肤上,圆形倒角能够增大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与皮肤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粘贴层贴敷到患者皮肤上的粘贴强度,保证五层复合结构岛型冷敷凝胶敷料不会因摩擦使其四周出现卷边现象。
4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层2上设置有用于填写病患信息的信息填写区201。
45.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固定层2的上表面设置有一个空白的信息填写区201,信息填写区201可用于医护人员填写患者的贴敷时间、姓名、病情、或过敏史等信息,从而可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记录。
46.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7.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48.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