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肋骨接骨板固定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40803发布日期:2022-07-05 22:13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肋骨接骨板固定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肋骨接骨板固定钳。


背景技术:

2.肋骨容易受到创伤而骨折,对连枷胸及错位明显的不稳定性肋骨骨折目前主张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常规是在全麻下在胸壁切开足够长或多处的皮肤、肌肉和骨膜组织,将骨折断端两侧肋骨游离出3~4cm复位后,再用纯钛肋骨接骨板或镍钛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等使骨折固定,但是对于靠近脊柱和肩胛后方的肋骨骨折,目前缺乏合适的解剖型接骨板,会造成接骨板固定不牢靠,甚至松动脱落的风险。
3.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人们在探索更微创的治疗方法包括胸腔镜下胸内复位和使用环抱式肋骨接骨板固定肋骨骨折,但由于在胸腔内通过操作孔施行手术时对不同部位的肋骨骨折存在不同的角度,环抱式肋骨接骨板无法牢固地固定在肋骨上,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能够适应靠近脊柱和肩胛后方的肋骨的复杂环境的肋骨接骨板固定钳,可以对环抱式肋骨接骨板进行二次夹紧,使其牢固地环抱住骨折部位。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肋骨接骨板固定钳,该固定钳的钳夹组件包括固定半夹和活动半夹,固定半夹固定在连接组件上,活动半夹沿连接组件方向移动实现钳夹组件的开合,使力可以完全作用在接骨板的闭合上,避免力被分散,利于将接骨板牢固地固定在骨折部位。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肋骨接骨板固定钳,包括钳夹组件、手柄组件和用于连接钳夹组件与手柄组件的连接组件,所述钳夹组件包括固定半夹和活动半夹,所述固定半夹固定设置在连接组件上,所述活动半夹通过连接组件连接至手柄组件,并通过手柄组件控制活动半夹沿连接组件方向移动,从而实现钳夹组件的开合。
7.具体地,上述钳夹组件完全闭合后与骨折处肋骨的形状相匹配。
8.具体地,上述活动半夹在与固定半夹接触的一侧设有沿连接组件方向设置的导轨,所述固定半夹上设有与导轨配合的导槽,用于控制钳夹组件沿设定方向开合。
9.具体地,上述固定半夹在与活动半夹接触的一侧,靠近活动半夹的一端设有挡坡一,所述活动半夹上设有与挡坡一对应的挡坡二,用于避免钳夹组件过度夹紧损坏骨骼;
10.所述活动半夹与固定半夹接触的面与钳夹组件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α,α为30-45
°

11.具体地,上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导丝和套设在连接导丝外面的连接套管;所述连接套管的两端分别与手柄组件和固定半夹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导丝的一端与活动半夹固定连接,另一端可拆卸地固定在手柄组件上。
12.具体地,上述手柄组件包括铰接设置的手柄前部和手柄后部,所述手柄前部与连
接套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导丝的另一端可拆卸地固定在手柄后部上;
13.所述连接导丝可随连接套管弯曲,以改变钳夹组件的朝向。
14.具体地,上述手柄后部的顶端设有一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包括靠近连接组件一端的、横截面较小的窄槽和远离连接组件一端的、横截面较大的宽槽;
15.所述连接导丝在靠近手柄组件的一端设有导丝过渡部和导丝固定块,使导丝过渡部位于导丝固定块与连接导丝之间;
16.所述导丝固定块与导丝过渡部分别滑入宽槽与窄槽中,实现连接导丝与手柄后部之间的固定连接。
17.具体地,上述手柄组件还包括压力弹簧和定位齿条,所述手柄前部的底端设有可与定位齿条上的齿牙啮合的尖角,便于在将手柄前部与手柄后部捏合的过程中,通过尖角与定位齿条的啮合将手柄前部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18.具体地,上述压力弹簧包括弹簧前片和弹簧后片,所述弹簧前片和弹簧后片的底端分别固定在手柄前部和手柄后部上,并使顶端交叉连接;
19.所述定位齿条的一端铰接固定在手柄后部的底端。
20.具体地,上述弹簧前片的顶端设有交叉卡块或交叉卡槽,所述弹簧后片的顶端设有与交叉卡块或交叉卡槽对应的交叉卡槽或交叉卡块,所述交叉卡块卡入交叉卡槽中实现交叉连接。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2.(1)本实用新型的肋骨接骨板固定钳,钳夹组件包括固定半夹和活动半夹,固定半夹固定在连接组件上,活动半夹沿连接组件方向移动实现钳夹组件的开合,使力可以完全作用在接骨板的闭合上,避免力被分散,利于将接骨板牢固地固定在骨折部位;
23.(2)本实用新型的钳夹组件完全闭合后与骨折处肋骨的形状相匹配,使环抱式接骨板可以紧密贴合在断骨周围,固定更加牢固;
24.(3)活动半夹和固定半夹相互接触的一侧分别设有相互匹配的导轨和导槽,可使钳夹沿设定方向闭合,避免偏离;
25.(4)固定半夹在与活动半夹相互接触的一侧分别设有用于限制相对运动的挡坡一和挡坡二,可有效避免钳夹组件夹紧过度而损坏骨骼。
26.(5)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导丝可随连接套管弯曲,可根据骨折部位的具体位置改变钳夹组件的朝向,利于顺利夹紧接骨板。
附图说明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钳夹组件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钳夹组件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省略部分手柄后部);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钳夹组件的爆炸图;
3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32.图中: 1. 钳夹组件;11. 固定半夹;111. 导槽;112. 挡坡一;12. 活动半夹;121. 导轨;2. 手柄组件;21. 手柄前部;211. 尖角;22. 手柄后部;221. 窄槽;222. 宽槽;23. 压力弹簧;231. 弹簧前片;232. 弹簧后片;233. 交叉卡块;24. 定位齿条;3. 连
接组件;31. 连接导丝;32. 连接套管;33. 导丝过渡部;34. 导丝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33.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34.一种肋骨接骨板固定钳,如图1-2所示,包括钳夹组件1、手柄组件2和用于连接钳夹组件1与手柄组件2的连接组件3,钳夹组件1包括固定半夹11和活动半夹12,固定半夹11固定设置在连接组件3上,活动半夹12通过连接组件3连接至手柄组件2,并通过手柄组件2控制活动半夹12沿连接组件3方向移动,从而实现钳夹组件1的开合。固定半夹11固定在连接组件3上,活动半夹12沿连接组件3方向移动实现钳夹组件1的开合,使力可以完全作用在接骨板的闭合上,避免力被分散,利于将接骨板牢固地固定在骨折部位。
3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钳夹组件1完全闭合后与骨折处肋骨的形状相匹配。这样设计使得环抱式接骨板可以紧密贴合在断骨周围,固定更加牢固。
3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活动半夹12在与固定半夹11接触的一侧设有沿连接组件3方向设置的导轨121,固定半夹11上设有与导轨121配合的导槽111,用于控制钳夹组件1沿设定方向开合。
3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固定半夹11在与活动半夹12接触的一侧,靠近活动半夹12的一端设有挡坡一112,活动半夹12上设有与挡坡一112对应的挡坡二,用于避免钳夹组件1过度夹紧损坏骨骼;活动半夹12与固定半夹11接触的面与钳夹组件1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α,α为30-45
°
。夹角角度的设计便于在胸腔内进行钳夹操作。
3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连接组件3包括连接导丝31和套设在连接导丝31外面的连接套管32;连接套管32的两端分别与手柄组件2和固定半夹11固定连接;连接导丝31的一端与活动半夹12固定连接,另一端可拆卸地固定在手柄组件2上。
3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手柄组件2包括铰接设置的手柄前部21和手柄后部22,手柄前部21与连接套管32固定连接,连接导丝31的另一端可拆卸地固定在手柄后部22上。
4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4所示,手柄后部22的顶端设有一固定槽,固定槽包括靠近连接组件3一端的、横截面较小的窄槽221和远离连接组件3一端的、横截面较大的宽槽222;连接导丝31在靠近手柄组件2的一端设有导丝过渡部33和导丝固定块34,使导丝过渡部33位于导丝固定块34与连接导丝31之间;导丝固定块34与导丝过渡部33分别滑入宽槽222与窄槽221中,实现连接导丝31与手柄后部22之间的固定连接。此种设计便于整套装置的装配。
4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导丝31可随连接套管32弯曲,以改变钳夹组件1的朝向。在具体实施例中,连接套管32可采用蛇管制作。
4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手柄组件2还包括压力弹簧23和定位齿条24,手柄前部21的底端设有可与定位齿条24上的齿牙啮合的尖角211,便于在将手柄前部21与手柄后部22捏合的过程中,通过尖角211与定位齿条24的啮合将手柄前部21固定在适当的位置。压力弹簧23与定位齿条24的设置可以在啮合手柄的过程中使手柄前部21底部的尖角211顺利卡在定位齿条24的齿牙上,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手柄松开,进而导致钳夹组件
1弹开而损坏周围血管、神经、肌肉组织、骨骼等。
4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压力弹簧23包括弹簧前片231和弹簧后片232,弹簧前片231和弹簧后片232的底端分别固定在手柄前部21和手柄后部22上,并使顶端交叉连接;定位齿条24的一端铰接固定在手柄后部22的底端。
44.在具体实施例中,弹簧前片231和弹簧后片232可采用弹性钢片制造。
4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弹簧前片231的顶端设有交叉卡块233或交叉卡槽,弹簧后片232的顶端设有与交叉卡块233或交叉卡槽对应的交叉卡槽或交叉卡块233,交叉卡块233卡入交叉卡槽中实现交叉连接。
46.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