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科用胃肠减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90480发布日期:2022-01-29 11:24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化内科用胃肠减压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胃肠减压器,涉及消化内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化内科用胃肠减压器。


背景技术:

2.胃肠减压术是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的原理,将胃管自口腔或鼻腔插入,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吸出,对胃肠梗阻病人可减低胃肠道内的压力和膨胀程度,对胃肠道穿孔病人可防止胃肠内容物经破口继续漏入腹腔,并有利于胃肠吻合术后吻合的愈合,因此适用范围很广,常用于急性胃扩张,肠梗阻,胃肠穿孔修补或部分切除术,在许多急腹症的非手术治疗或观察过程中,可通过胃肠减压管向胃肠道灌注中药;同时在腹胀严重频繁呕吐时,胃肠减压可促进胃肠排空,有利于内服药物的输注吸收。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3.1、胃肠减压器存在与胃管进行连接时容易松动的问题,胃肠减压器需要与患者的胃管进行有效的连接之后才能够正常地进行使用,如果连接端处出现缝隙的话会导致患者胃肠内压力失常,进而影响到患者治疗的进行;
4.2、对一些胃肠减压器来说,在进行压力调整的过程中需要患者保持同一个姿势直到调节完成,这样会使患者感到非常的难受,进而达不到胃肠减压器的使用初衷,该胃肠减压器的适用性变差,因此需要进行结构创新来解决具体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消化内科用胃肠减压器,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稳定连接端口,解决与胃管连接不够紧密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在进行压力调节的过程中患者感到难受的问题,以达到配合患者进行角度调整的效果,其中再一种目的是为了减压管不会出现缠绕的情况。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消化内科用胃肠减压器,包括操作控制台和压力调整瓶,所述压力调整瓶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操作控制台的内部,所述压力调整瓶包括瓶体和合金保护外壳,所述瓶体的底部搭接在合金保护外壳的内壁上,所述合金保护外壳设置为镂空型。
8.所述瓶体的内壁上粘贴有刻度值标签,所述瓶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密封接口,所述密封接口的内部设置有减压管和排气管,所述减压管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密封接口的内部,所述减压管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转向接口,所述排气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控制阀门,所述减压管和排气管分别位于瓶体的两端。
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向接口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万向变换层,所述转向接口的两端开设有接受凹槽,所述接受凹槽的内壁上安装有防滑限制层,所述万向变换层与转向接口的交接处设置有滚动珠,所述滚动珠的表面与万向变换层和转向接口之间滚动连接。
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万向变换层包括旋转调节块、过滤层、收缩回紧带,所述万向变换层的中心部位固定安装有过滤层,所述旋转调节块的底部活动连接在万向变换层的内部,所述收缩回紧带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旋转调节块的底部。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操作控制台包括电力驱动层、散热降噪模板和理管夹,所述电力驱动层活动安装在操作控制台的内部,所述电力驱动层的内部开设有电力槽,所述散热降噪模板位于电力驱动层的顶部,所述理管夹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操作控制台的外壁上。
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减压管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接受凹槽的内部,所述减压管的外壁与防滑限制层的顶部之间滑动连接。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收缩回紧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滚动珠的内部,所述过滤层位于减压管与胃管的交接处。
1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减压管的尺寸与理管夹的尺寸相同,所述电力槽与压力调整瓶的插接口之间电性连接。
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6.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化内科用胃肠减压器,通过设计精妙,采用旋转调节块、过滤层、收缩回紧带结合,利用万向变换层与滚动珠的配合使用,将滑动摩擦改变为滚动摩擦,阻力更小,方便更具患者的姿势进行角度调节,避免需要指定患者保持同一个姿势才能进行使用,让患者在使用此胃肠减压器时不会感到难受,能够自由地进行转向,避免患者在转动身体时出现胃管脱落的情况。
17.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化内科用胃肠减压器,通过采用合金保护外壳、密封接口、防滑限制层组合设置,可以实现对于减压管、瓶体的接口处进行密封处理,保证整个装置内部的压强能够自由的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提高对胃肠内减压的效率,并且加大摩擦能够避免出现减压管与胃管之间错位脱落的情况,而合金保护外壳可以对瓶体进行保护,防止患者身体挤压造成瓶体破裂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调整瓶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接口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控制台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操作控制台;2、压力调整瓶;3、瓶体;4、刻度值标签;5、合金保护外壳;6、密封接口;7、排气管;8、控制阀门;9、减压管;10、转向接口;11、接受凹槽;12、万向变换层;13、过滤层;14、滚动珠;15、旋转调节块;16、收缩回紧带;17、电力驱动层;18、电力槽;19、散热降噪模板;20、理管夹;21、防滑限制层。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4.实施例1
2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化内科用胃肠减压器,操作控制台1和压力
调整瓶2,压力调整瓶2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操作控制台1的内部。
26.具体的,如图2所示,压力调整瓶2包括瓶体3和合金保护外壳5,瓶体3的底部搭接在合金保护外壳5的内壁上,合金保护外壳5设置为镂空型。
27.使用者通过操作控制台1对压力调整瓶2进行控制,合金保护外壳5可以对瓶体3进行保护,防止患者身体挤压造成瓶体3破裂的情况出现,
28.具体的,瓶体3的内壁上粘贴有刻度值标签4,瓶体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密封接口6,密封接口6的内部设置有减压管9和排气管7,减压管9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密封接口6的内部,减压管9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转向接口10,排气管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控制阀门8,减压管9和排气管7分别位于瓶体3的两端。
29.在本实施例中,刻度值标签4可以实时观察减压管9的位置,在观察到减压管9的位置出现移动之后,以便于及时地进行调整,而减压管9与胃管进行连接,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来调节胃肠内的压力,密封接口6将瓶体3与排气管7和减压管9进行连接,保持瓶体3内的气密性,其中排气管7在使用前用于排除瓶体内残留的气体。
30.实施例2
31.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转向接口10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万向变换层12,转向接口10的两端开设有接受凹槽11,接受凹槽11的内壁上安装有防滑限制层21,万向变换层12与转向接口10的交接处设置有滚动珠14,滚动珠14的表面与万向变换层12和转向接口10之间滚动连接。
32.具体的,万向变换层12包括旋转调节块15、过滤层13、收缩回紧带16,万向变换层12的中心部位固定安装有过滤层13,旋转调节块15的底部活动连接在万向变换层12的内部,收缩回紧带1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旋转调节块15的底部。
33.具体的,减压管9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接受凹槽11的内部,减压管9的外壁与防滑限制层21的顶部之间滑动连接。
34.具体的,收缩回紧带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滚动珠14的内部,过滤层13位于减压管9与胃管的交接处。
35.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接口10将减压管9与胃管进行连接,利用接受凹槽11对准减压管9与胃管之间的位置,防滑限制层21加大了减压管9与转向接口10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出现脱落的情况,而旋转调节块15能够控制万向变换层12的使用,利用滚动珠14能够实现万向变换层12与转向接口10之间的角度调节,而旋转调节块15则能够控制收缩回紧带16限制滚动珠14,从而停止万向变换层12的转向。
36.实施例3
37.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1、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操作控制台1包括电力驱动层17、散热降噪模板19和理管夹20,电力驱动层17活动安装在操作控制台1的内部,电力驱动层17的内部开设有电力槽18,散热降噪模板19位于电力驱动层17的顶部,理管夹20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操作控制台1的外壁上。
38.具体的,减压管9的尺寸与理管夹20的尺寸相同,电力槽18与压力调整瓶2的插接口之间电性连接。
39.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力驱动层17通过电力槽18为压力调整瓶2提供动力,散热降噪模板19可以减小整个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噪音,理管夹20可以将减压管9夹住,便于在不
使用时收纳整个装置,避免出现管道缠绕的情况。
40.下面具体说一下该消化内科用胃肠减压器的工作原理。
41.如图1-4所示,使用时,打开控制阀门8,先利用操作控制台1控制排气管7将瓶体3内的残留气体排出,随后将减压管9与胃管利用转向接口10进行连接,使瓶体3与患者的胃肠之间处于贯通的状态,最后利用操作控制台1控制压力调整瓶2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的原理对胃肠处的压力进行调节。
42.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