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身辅助床单

文档序号:27936370发布日期:2021-12-11 12:44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身辅助床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翻身辅助床单。


背景技术:

2.翻身对于危重病人的护理尤为重要,能有效避免病人局部皮肤缺血缺氧坏死,形成压疮,危重症病人因意识障碍、强迫体位等,导致身体某一部位(骶尾部、肩胛骨、髂部、枕骨、足跟等)长时间受压,使局部皮肤缺血缺氧坏死,形成压疮。为降低病人发生压疮的几率,护理常规是两小时为病人翻身一次,需要至少2人合作。遇体重较重的病人或某些需要保持特殊体位的病人,需要4到5人配合。这种工作占用大量的人力,同时极易使护士腰肌劳损。受压部位皮肤,因受压导致血流不畅,缺血缺氧。只能通过定时翻身来缓解。
3.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翻身辅助床单,包括床单体、固定带和抓手带,所述固定带和所述抓手带均设置在所述床单体的同一端面上,所述固定带设置为直线长条件,所述抓手带设置为环型条状件,所述固定带用于实现所述床单体和病床之间的固定,所述抓手带在所述床单体边缘形成提手。
5.较佳的,所述床单体设置有柔性面和垫板面的正反两端面,所述固定带和所述抓手带设置在所述垫板面上,患者设置在所述柔性面上。
6.较佳的,所述固定带包括第一固定段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段两侧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固定段和所述床单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由所述第一固定段向所述床单体外部伸出,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可连接。
7.较佳的,所述抓手带包括两提手段和两第二固定段,所述提手段的两端分别和两所述第二固定段连接,且两所述提手段分别设置在同一所述第二固定段的两侧,所述第二固定段和所述床单体固定连接,所述提手段两端和所述第二固定段固定连接。
8.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分别设置有第一毛面层和第一勾面层,所述第一毛面层和所述第一勾面层对应设置实现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连接。
9.较佳的,所述垫板面上设置有第二毛面层和第二勾面层,所述第一毛面层和所述第二勾面层连接,所述第二毛面层和所述第一勾面层连接。
10.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长度,所述第一毛面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段上,所述第一勾面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段上。
11.较佳的,所述第二固定段小于所述床单体宽度。
12.较佳的,所述提手段上设置有第三毛面层和第三勾面层,所述第三毛面层和所述第三勾面层设置在所述提手段的同一端面上,所述第三毛面层和所述第三勾面层可连接。
13.较佳的,所述垫板面上设置有第四毛面层,所述第四毛面层对应所述提手段设置,所述第三毛面层和所述第三勾面层均设置在所述提手段靠近所述垫板面的端面上,所述第四毛面层和所述第三勾面层可连接。
14.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翻转所述床单体,使得病人在所述床单体的带动下翻动身体,通过施力所述抓手可以方便的抓紧所述床单体,从而便于进行翻身操作,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连接实现所述床单体和病床之间的固定。
附图说明
15.图1为所述翻身辅助床单实施例一的正面结构视图;
16.图2为所述翻身辅助床单实施例一的反面结构视图;
17.图3为所述翻身辅助床单实施例三的正面结构视图;
18.图4为所述翻身辅助床单实施例三的反面结构视图;
19.图5为所述翻身辅助床单实施例四的反面结构视图。
20.图中数字表示:
[0021]1‑
床单体;2

固定带;3

抓手带;21

第一固定段;22

第一连接段;23

第二连接段;24

第一毛面层;25

第一勾面层;26

第二毛面层;27

第二勾面层;28

第三毛面层;29

第三勾面层;30

第四毛面层;31

提手段;32

第二固定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0023]
实施例一
[0024]
如图1、图2所示,图1为所述翻身辅助床单实施例一的正面结构视图;图2为所述翻身辅助床单实施例一的反面结构视图;本实用新型所述翻身辅助床单包括床单体1、固定带2和抓手带3,所述固定带2和所述抓手带3均设置在所述床单体1的同一端面上,所述固定带2设置为直线长条件,所述抓手带3设置为环型条状件,所述固定带2用于实现所述床单体1和病床之间的固定,所述抓手带3在所述床单体1边缘形成提手,医护人员通过所述提手实现对所述床单体1的提拉移动。
[0025]
所述床单体1设置有柔性面和垫板面的正反两端面,所述固定带2和所述抓手带3设置在所述垫板面上,患者设置在所述柔性面上,所述柔性面和患者直接接触。
[0026]
较佳的,所述固定带2设置有两个,所述抓手带3设置在两所述固定带2之间。
[0027]
所述固定带2包括第一固定段2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段21两侧的第一连接段22和第二连接段23,所述第一固定段21和所述床单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22和所述第二连接段23由所述第一固定段21向所述床单体1外部伸出,通过将所述第一连接段22和所述第二连接段23连接,从而可通过所述固定带2将所述床单体1固定在病床上。
[0028]
所述抓手带3包括两提手段31和两第二固定段32,所述提手段31的两端分别和两所述第二固定段32连接,且两所述提手段31分别设置在同一所述第二固定段32的两侧,所述第二固定段32和所述床单体1固定连接,所述提手段31两端和所述第二固定段32固定连接,从而在所述床单体1外部形成所述提手。
[0029]
所述第一固定段21和所述第二固定段32一般采用缝合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所述垫板面上,所述第一固定段21和所述第二固定段32均平行设置。
[0030]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段21和所述第二固定段32,在保证所述第一连接段22和所述第二连接段23连接状态和所述提手连接状态稳定的同时,在通过所述床单体1对患者进行提拉翻身时,所述第一固定段21和所述第二固定段32对所述床单体1进行整体加固,保证所述床单体1受力稳定。
[0031]
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段22和所述第二连接段23分别设置有第一毛面层24和第一勾面层25,所述第一毛面层24和所述第一勾面层25对应设置且可连接一体,通过所述第一毛面层24和所述第一勾面层25的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连接段22和所述第二连接段23之间的连接。
[0032]
本实施例通过翻转所述床单体1,使得病人在所述床单体1的带动下翻动身体,通过施力所述抓手可以方便的抓紧所述床单体1,从而便于进行翻身操作,通过所述第一毛面层24和所述第一勾面层25的魔术贴结构可以方便的将所述第一连接段22和所述第二连接段23的末端连接在一起。
[0033]
实施例二
[0034]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翻身辅助床单还设置有第二毛面层26和第二勾面层27,所述第二毛面层26和所述第二勾面层27设置在所述垫板面上,所述第一毛面层24和所述第二勾面层27连接,所述第二毛面层26和所述第一勾面层25连接,从而在所述柔性面上形成绑带结构,从而将所述固定带2对应的所述床单体1部分与患者进行固定,进一步的,通过拉动单边的所述提手从而实现患者的翻身,所述固定带2用于将所述床单体1裹覆在患者上身和下身,避免患者与所述床单体1之间的相对滑动,从而更易于实现患者的翻身,同时所述固定带2的绑带作用也实现了在翻身过程中对患者手臂和腿脚的固定,避免翻身时手脚受力挥舞。
[0035]
实施例三
[0036]
如图3、图4所示,图3为所述翻身辅助床单实施例三的正面结构视图;图4为所述翻身辅助床单实施例三的反面结构视图.
[0037]
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段2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段23的长度,所述第一毛面层24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段22上,所述第一勾面层25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段23上。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段22和所述第二连接段23在所述柔性面的连接,也可实现对所述床单体1部分和患者的固定固定作用。
[0038]
实施例四
[0039]
如图5所示,图5为所述翻身辅助床单实施例四的反面结构视图;所述第二固定段32小于所述床单体1宽度,从而可将所述提手段31设置在所述床单体1下方,在铺设所述翻身辅助床单时,将所述提手设置于所述床单体1和所述病床之间,避免所述提手被外物勾挂拉扯。
[0040]
所述提手段31上设置有第三毛面层28和第三勾面层29,所述第三毛面层28和所述第三勾面层29设置在所述提手段31的同一端面上,通过所述第三毛面层28和所述第三勾面层29的连接,可将所述提手段31折叠。
[0041]
所述垫板面上设置有第四毛面层30,所述第四毛面层30对应所述提手段31设置,
所述第三毛面层28和所述第三勾面层29均设置在所述提手段31靠近所述垫板面的端面上。
[0042]
将所述第四毛面层30和所述第三勾面层29连接,从而可将所述提手段31粘接在所述垫板面上,便于未使用状态下,所述提手的固定。
[0043]
在使用时,将所述提手段31从所述垫板面上脱离,并进一步将所述提手上的所述第三毛面层28和所述第三勾面层29粘接形成所述提手,避免所述第三毛面层28和所述第三勾面层29对医护人员的刺激。
[004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