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科用探头辅助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03596发布日期:2022-03-02 04:53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声科用探头辅助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超声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声科用探头辅助机构。


背景技术:

2.在超声科,医生每天需要检查几十甚至上百名病人,检查方式就是手握探头在病人病患处探测,有些部位需要医生手持探头在病人身体上按压,那么,就需要医生施加一定的力,时间久了容易产生疲劳。
3.因此,发明一种超声科用探头辅助机构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声科用探头辅助机构。一种超声科用探头辅助机构,包括夹持部,该夹持部中部开设有容置探头用的内腔,所述夹持部的上端面设有导向柱,在夹持部上方通过导向柱滑动连接有握持部,且在导向柱上套设有拉簧,该拉簧的上端连接在导向柱上端部,该拉簧的下端连接在握持部的下端部,进而在自然状态下该握持部的下端面与夹持部的上端面抵触在一起;所述握持部内部开设有容置腔,在容置腔内设有内推组件,且通过内推组件连接有下推组件。
5.所述内推组件包括推块,该推块沿握持部的侧壁滑动连接,且推块对称设有两块,该推块之间设有压簧,且压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推块的侧壁上,且推块内侧面上开设有斜槽;所述下推组件连接在该斜槽内。
6.所述下推组件包括两个滑轮,该滑轮位于该斜槽内,两个滑轮之间通过连接板连为一体,该连接板下端面垂直向下设有压杆。
7.所述连接板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该握持部的上壁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位于第一通孔的正上方。
8.所述夹持部设为锥形壳体,且采用柔性材质。
9.所述推块位于握持部容置腔内的侧壁上设有限位板。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首先,将夹持部套在探头外部,且将探头尾部的数据传输线通过下推组件中部穿过,并贯穿握持部,在常规使用时,超声科医生抓持在握持部或夹持部外侧,进而带动探头操作;为了检测的准确性,需要在病人身体上按压一定力度,这是需要医生的整个胳膊用力,且主要用力部位在上臂的肱二头肌上,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医生容易产生疲劳感,因为总是利用医生的上臂施力。当医生上臂比较劳累时,可通过按压内推组件,进而通过内推组件将下推组件向下推动,并通过下推组件将夹持部带动探头向下移动,这样利用医生手部的力量也可实现将探头向下推动目的。那么,医生需要下压探头时,可使上臂和手部的施力部位交替变化,使每个部位都有一定的休息间隙,进而,能够很好的缓解疲劳,保证持续工作的时间。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从底部观察;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16.图5是图3中的a-a处的剖视图;
17.图6是图4中的b-b处的剖视图;
18.图7是超声科用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
20.1-夹持部,2-导向柱,3-握持部,31-第二通孔,4-拉簧,5-内推组件, 51-推块,52-压簧,53-斜槽,54-限位板,6-下推组件,61-滑轮,62-连接板, 63-压杆,64-第一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22.实施例:
23.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声科用探头辅助机构,包括夹持部1,该夹持部1中部开设有容置探头用的内腔,所述夹持部1的上端面设有导向柱2,在夹持部1 上方通过导向柱2滑动连接有握持部3,且在导向柱2上套设有拉簧4,该拉簧 4的上端连接在导向柱2上端部,该拉簧4的下端连接在握持部3的下端部,进而在自然状态下该握持部3的下端面与夹持部1的上端面抵触在一起;所述握持部3内部开设有容置腔,在容置腔内设有内推组件5,且通过内推组件5连接有下推组件6。首先,将夹持部1套在探头外部,且将探头尾部的数据传输线通过下推组件6中部穿过,并贯穿握持部3,在常规使用时,超声科医生抓持在握持部3或夹持部1外侧,进而带动探头操作;为了检测的准确性,需要在病人身体上按压一定力度,这是需要医生的整个胳膊用力,且主要用力部位在上臂的肱二头肌上,总是利用医生的上臂施力,且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医生容易产生疲劳感。当医生上臂比较劳累时,可通过按压内推组件5,进而通过内推组件 5将下推组件6向下推动,通过下推组件6推动探头和夹持部1一起向下移动,这样利用医生手部的力量也可实现将探头向下推动目的。因此,医生需要下压探头时,可使上臂和手部这两个施力部位交替变化,使每个部位都有一定的休息的时间,进而,能够很好的缓解疲劳,保证持续工作的时间。
25.所述内推组件5包括推块51,该推块51沿握持部3的侧壁滑动连接,且推块51对称设有两块,该推块51之间设有压簧52,且压簧5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推块51的侧壁上,且推块51内侧面上开设有斜槽53;所述下推组件6连接在该斜槽53内。所述下推组件6包括两个滑轮61,该滑轮61位于该斜槽53内,两个滑轮61之间通过连接板62连为一体,该连接板62下端面垂直向下设有压杆63,压杆63的下端顶抵在探头的上端面。通过挤压推块51,进而推动滑轮 61沿斜槽53向下滑动,由于连接板62下端的压杆6顶抵在探头上,进而,利用压杆6推动探头和夹持部1一起向下移动,此时,夹持部1与握持部分离,且在操作完毕后会自动复位。
26.所述连接板62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64,该握持部3的上壁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31,且第二通孔31位于第一通孔64的正上方。探头尾部的数据线穿过第一通孔64和第二通孔31
并向外侧延伸出去。而且在按压推块51时,第一通孔 64和第二通孔31与探头的数据线的接触位置会发生变化,因此,数据线与第一通孔64和第二通孔31的接触位置不容易折断;且对于数据线所在探头的尾部处的位置也起到保护,因为此处的数据线在医生检查过程中经常被折弯,时间久了就容易折断开裂。
27.所述夹持部1设为锥形壳体,且采用柔性材质。有利于与探头外壳密切配合,避免工作过程发生脱离。
28.所述推块51位于握持部3容置腔内的侧壁上设有限位板54。避免推块51 向外侧滑落。
29.工作原理
30.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将夹持部1套在探头外部,且将探头尾部的数据传输线通过下推组件6中部穿过,并贯穿握持部3,在常规使用时,超声科医生抓持在握持部3或夹持1外侧,进而带动探头操作;为了检测的准确性,需要在病人身体上按压一定力度,这是需要医生的整个胳膊用力,且主要用力部位在上臂的肱二头肌上,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医生容易产生疲劳感,因为总是利用医生的上臂施力。当医生上臂比较劳累时,可通过按压内推组件5,进而通过内推组件5将下推组件6向下推动,并通过下推组件6将夹持部1带动探头向下移动,这样利用医生手部的力量也可实现将探头向下推动目的。那么,医生需要下压探头时,可使上臂和手部的施力部位交替变化,使每个部位都有一定的休息间隙,进而,能够很好的缓解疲劳,保证持续工作的时间。
31.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