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采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83987发布日期:2021-12-15 05:35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采血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化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采血器。


背景技术:

2.常用的采血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静脉采血法,一种是末梢采血法,一种是动脉采血法。静脉采血法是应用最广泛的采血类型,临床上做各种化验大部分都需要静脉采血法,如血常规化验以及各种生化的检查,包括肝功、肾功、血脂都需要静脉采血,同时大部分血清学检查也需要静脉采血法,因为静脉位置表浅,同时对血液的成分变化影响不大,所以一般采取静脉采血法。末梢采血法由于取末梢血容易在挤压时混入组织液,末梢采血法应用较少,可应用于各种血型的鉴定方法。动脉采血法主要在临床上做气血分析,通过抽取股动脉,就可以做血气分析。基于不同的检测需求,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采血方法采集血液,其中,干血纸片法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血样采集方法,即将全血样品收集在滤纸上,待血液干燥后,在滤纸上得到干血斑块。当需要进行检测时,再将滤纸上的干血斑块经溶剂萃取后,通过荧光反应法、串联质谱法等分析方法,对干血斑中待检测组分进行检测分析。
3.而干血纸片法通常是直接将指血滴在滤纸上,或将手指直接按压在滤纸上,以使滤纸吸收血液,且带有血液样本的滤纸一般为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进行干燥,然后再装入到盒或袋中进行暂时保存。这种血液样本采集方法的弊端在于,操作者难以控制血液的采集量,血量过少,会导致滤纸上形成的血液样本难以满足检测需要,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血量过大则会影响血液干燥的速度,造成被检测者的血液浪费,非常不便于操作,且难以实现定量采血。由于采血过程中人手容易与滤纸发生接触,因此增加了因误触而导致的血液样本被污染的风险,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增加了样本主人以外的其他人与血液样本发生直接接触的可能性,产生安全隐患。
4.此外,上述直接采用滤纸形成的血液样本不仅不便于运输和保存,且容易在运输和保存的过程中发生被篡改或被污染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采血器,能够定量采集血液,方便操作,且便于血液样本的干燥、保存和运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6.一种一次性采血器,包括采血单元,采血单元包括壳体,壳体的一端设置有采集部,采集部上设置有采血口,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采血通道和集血部,采血通道的一端与采血口连通设置,另一端与集血部连通设置,血液由采血口进入采血单元内,经由采血通道被集血部收集,采血单元的壳体上设置有通风结构,通风结构与集血部连通设置,以促进集血部中的血液干燥。
7.进一步,采血通道内部形成有固定容量的空腔,以容纳固定量的血液。
8.进一步,采血单元内设置有采血通道固定组件和集血部固定组件,采血通道固定
组件靠近采血通道设置,以将采血通道固定在采血单元内,集血部固定组件靠近集血部设置,以将集血部固定在采血单元内。
9.进一步,集血部固定组件包括容置槽,集血部设置在容置槽内,集血部与容置槽的内壁间隔设置,以使集血部与容置槽之间形成干燥间隙。
10.进一步,集血部固定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凸起结构,凸起结构设置在容置槽的内壁上,凸起结构与集血部的外表面相抵触,以使集血部与容置槽之间形成干燥间隙。
11.进一步,采血通道为毛细管,毛细管固定设置在采血通道固定组件处,毛细管的一端延伸至采集部的采血口处,另一端延伸至容置槽,与容置槽中的集血部相接触。
12.进一步,采血单元上设置有可拆除部,可拆除部靠近集血部设置。
13.进一步,可拆除部的一端设置有断点结构,另一端形成有凸出结构,凸出结构凸出于采血单元设置,以便于从采血单元上移除可拆除部。
14.进一步,采血单元上与采血通道和集血部相对应的部位设置为透明结构,以便于观察血液流动。
15.进一步,包括一个、两个或多个采血单元,两个或多个采血单元中的集血部分隔设置,两个或多个采血单元中的采血通道分隔设置,两个或多个采血单元中的采血口分隔设置。
16.进一步,采血单元包括相互贴合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有容置腔室,采血通道和集血部设置在容置腔室内。
17.进一步,第一壳体上形成有第一通道凹槽,第二壳体上形成有第二通道凹槽,第一通道凹槽与第二通道凹槽相对设置,共同围成用于容纳采血通道的通道凹槽;第一壳体上形成有第一集血凹槽,第二壳体上形成有第二集血凹槽,第一集血凹槽与第二集血凹槽相对设置,共同围成用于容纳集血部的容置槽。
18.进一步,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壳体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定位组件,第一定位组件与第二定位组件配合连接,以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定位固定。
19.进一步,第一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的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第二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上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凸块与第一凹槽靠近通道凹槽设置,相互配合连接,第二凸块与第二凹槽靠近容置槽设置,相互配合连接。
20.进一步,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孔,粘合剂可通过固定孔注入至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
21.进一步,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防溢组件,防溢组件靠近固定孔设置,以限制粘合剂的流动范围。
22.进一步,集血部为压缩滤纸、棉纤维或多孔高聚物。
23.进一步,包括防护盖,防护盖盖设在采血单元的采集部处,防护盖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部和翻折部,固定部固定连接在采血单元上,翻折部可绕固定部翻折,以遮挡或露出采血单元的采集部,翻折部翻折可使防护盖形成支架,以支撑采血单元竖向放置。
24.进一步,翻折部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连接板,第一盖板与固定部相连接,贴合设置在采集部的一侧表面,第二盖板贴合设置在采集部的另一侧表面,连接板连接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围设在采集部外侧。
25.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具有以下优点:
26.(1)可实现定量采血,且采血过程中能够观察血液的采集进程,便于采血操作,便于控制采血过程;
27.(2)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可直接作为样本容器用于干燥和存储血液样本,不仅便于保存和运输,还能够使采集后的血液样本不易受到污染,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避免他人误触,防止发生安全隐患;
28.(3)集血部取出时,折断位置会破坏采血单元,不可恢复,因此可避免血液样本在检测之前被篡改,保证血液样本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9.(4)可根据检测需要同时采集两个或多个血液样本,且样本之间相互独立分隔,既便于操作,又能确保样本之间不发生相互影响。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实施例一的立体图一。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实施例一的立体图二。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实施例一的爆炸图一。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实施例一的爆炸图二。
3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实施例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实施例一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实施例一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7.图8为设置有防护盖的一次性采血器实施例一的立体图一。
38.图9为设置有防护盖的一次性采血器实施例一的立体图二。
39.图10为一次性采血器实施例一中的防护盖作为支架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40.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实施例二的立体图一。
41.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实施例二的立体图二。
42.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43.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44.图15为设置有防护盖的一次性采血器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45.图16为一次性采血器实施例二中的防护盖作为支架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46.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实施例三的立体图一。
47.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实施例三的立体图二。
48.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实施例三的爆炸图一。
49.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实施例三的爆炸图二。
50.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实施例四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51.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52.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可由一个、两个或多个采血单元组成,每个采血单元均可独立进行血液的收集、干燥和存储。当包含有两个或多个采血单元时,两个或多个采血单元可并排设置,依次对出血部位进行血液采集,以同时得到两个或多个血液样本。
53.具体的,采血单元的一端设置有采集部,采集部上设置有采血口,采血单元内部设置有采血通道和集血部,采血通道的一端与采血口连通设置,另一端与集血部连通设置,血液由采血口进入采血单元内,经由采血通道被集血部收集。采血单元上还设置有通风结构,通风结构与集血部连通设置,使集血部与采血单元外部的环境相连通,促进集血部中的血液干燥。
54.集血部具有良好的吸收和存储血液的能力,可采用压缩滤纸、棉纤维等材料制成,也可采用具有较好吸附性能的多孔高聚物制成,以保证进入采血通道中的血液能够快速且充分地被集血部吸收。
55.进一步,采血单元内设置有采血通道固定组件和集血部固定组件,采血通道固定组件靠近采血通道设置,用以将采血通道固定在采血单元内;集血部固定组件靠近集血部设置,用以将集血部固定在采血单元内。
56.当一次性采血器包含有两个或多个采血单元时,两个或多个采血单元中的集血部分隔设置、采血通道分隔设置、采血口分隔设置,以使每个血液样本的采集过程相互独立,采集到的血液样本之间不发生干扰。
57.如图1至图10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的实施例一,及图11至图16所示的实施例二,其中,采血单元包括相互贴合设置的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之间形成有容置腔室,采血通道和集血部300设置在容置腔室内。
58.具体的,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壳体100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通道凹槽101,第二壳体200的内壁上对应形成有第二通道凹槽,第一通道凹槽101与第二通道凹槽201均为细长的条状凹槽,当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相互贴合时,第一通道凹槽101与第二通道凹槽201相对设置,共同围成细长的用于容纳采血通道的通道凹槽。通道凹槽的一端延伸至采血单元的采集部,并在采集部的边缘部位形成采血口,另一端延伸至采血单元的集血部300。
59.进一步,第一壳体100上形成有第一集血凹槽102,第二壳体200上形成有第二集血凹槽202,当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相互贴合时,第一集血凹槽102与第二集血凹槽202相对设置,共同围成用于容纳集血部300的容置槽。通道凹槽远离采集部的一端与容置槽连通设置。
60.优选地,采血通道为毛细管400,毛细管400嵌设在通道凹槽中,以与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相连接。毛细管400的一端延伸至采集部的采血口处,另一端延伸至容置槽,与容置槽中的集血部300相接触。血液经由毛细管400从采集部的采血口处流至集血部300。
61.优选地,毛细管400凸出于采血口设置,以便于准确接触出血部位;采集部整体为锥形结构,沿采血单元向外部凸出并延伸设置,采血口位于采集部锥形结构的尖部,以便于对接出血部位。
62.毛细管400内部的容量可通过选择和调整毛细管400的内径及长度进行具体限定,进而达到定量采集血液样本的效果。采集血样时,将一次性采血器的采血口与出血部位相接触,然后观察毛细管400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当血液完全充满毛细管400时,即可将采血口移开,此时毛细管400内的血液含量即为欲采集的血液样本量。优选地,集血部300的血液吸收量与毛细管400内的血液采集量相同,集血部300可完全且充分地吸收毛细管400内的血液样本。
63.此外,也可以采用其他管路结构替代毛细管400作为一次性采血器的采血通道;或
者直接在第一壳体100和/或第二壳体200上开设凹槽,使相贴合的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之间形成由凹槽围成的采血通道,并通过调整凹槽的宽度、深度和长度实现采血通道容量的设定,实现定量采集血液样本的效果。即,通过使采血通道内部形成有固定容量的空腔,以实现容纳固定量的血液的效果,达到定量采集血液的目的。
64.进一步,容置槽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结构,当集血部300处于容置槽中时,凸起结构与集血部300的外表面相抵触,以使集血部300与容置槽之间间隔设置,形成干燥间隙。一方面,干燥间隙可为空气的流动提供空间,促进集血部300中的血液迅速干燥;一方面,干燥间隙可避免集血部300与容置槽的内壁接触或贴合,防止血液粘附在容置槽内壁上的,损失血液样本。
65.具体的,如图5、图6和图7所示,集血部300为圆柱形的粒状结构,具有良好的血液吸收性能,凸起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集血凹槽102侧壁上的点状凸起103,以及设置在第一集血凹槽102和第二集血凹槽202底壁上的条状凸起203,点状凸起103与条状凸起203共同支撑集血部300,以使集血部300与容置槽内壁相间隔,同时也对集血部300起到固定的作用。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凸起结构或夹持结构等对集血部300进行固定和支撑,以在集血部300与容置槽之间形成干燥间隙。
66.进一步,如图1和图2所示,在靠近集血部300的位置处设置有通风结构,通风结构包括设置在集血部300下方的第一通风口104,以及设置在集血部300侧方的第二通风口204。第一通风口104、第二通风口204和容置槽内的干燥间隙相互连通设置,空气可在第一通风口104、第二通风口204与干燥间隙之间流动,使集血部300中的水分蒸发,实现血液样本的干燥。
67.具体的,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壳体100远离采集部的一端设置有通槽,通槽开设在第一集血凹槽102的底部位置处,通槽的一端与第一集血凹槽102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壳体100的外部相连通;当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相互贴合时,第一壳体100上的通槽与第二壳体200的内壁共同围成第一通风口104。第二壳体200的第二集血凹槽202的侧部向内凹陷,形成凹槽,当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相互贴合时,第二集血凹槽202侧部的凹槽与第一壳体100的内壁共同围成第二通风口204。优选地,如图2和图12所示,当一次性采血器包含有两个或多个并排设置的采血单元时,第二通风口204设置在相邻两个采血单元之间,位于两个容置槽相邻的侧边部位,这种设置方式既能够满足通风的需要,又能够将通风口隐藏在一次性采血器的内侧部位,减少污染的风险。
68.进一步,如图2所示,采血单元上设置有可拆除部205,可拆除部205靠近集血部300设置。可拆除部205能够从采血单元上移除,从而使集血部300露出,以便于将集血部300从容置槽中取出用以检测化验。可拆除部205为不可恢复的结构,即一旦从采血单元上移除后,不能够再次被安装到采血单元上,无法与采血单元重新固定连接。通过这种设置方式,集血部再被取出时,可拆除部205的折断位置会破坏采血单元,导致采血单元与可拆除部205之间发生断裂且不可恢复,因此血液样本仅能够在检测时才被从采血单元中取出,如果检测前被取出或篡改,则会被检测人员发觉,保证了血样的安全及检测结果的准确。
69.具体的,可拆除部205设置在第二壳体200上,位于第二壳体200远离采集部的一端。可拆除部205的一端设置有断点结构,可拆除部205的边缘可沿断点结构形成的虚线断裂,以与第二壳体200相脱离,从而达到被移除的目的。可拆除部205的另一端长于第一壳体
100远离采集部的一端,因此当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相贴合时,会在可拆除部205的端部形成一段向外伸出的凸出结构,凸出结构凸出于采血单元设置,可方便人手或其他剥除工具捏握,以便于将可拆除部205从采血单元上移除。当然,可拆除部205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00上,或同时设置在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上。
70.进一步,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00上设置有固定孔105。制作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时,先将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贴合设置,再通过固定孔105注入粘合剂,使粘合剂流至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之间,以将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粘合固定。
71.具体的,如图1、图6和图11所示,固定孔105可设置在采血单元靠近采集部的一端处,与用于容纳毛细管400的通道凹槽对应设置,粘合剂通过固定孔105流入至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之间,将第一壳体100、毛细管400和第二壳体200粘合固定;当一次性采血器包含有两个或多个采血单元时,固定孔105可设置在相邻两个采血单元之间的位置处,优选为沿采血通道的延伸方向并列设置两个或多个固定孔105,以使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粘合固定。当然,固定孔105可如图1和图11中所示的开设在第一壳体100上,也可以开设在第二壳体200上,或同时开设在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上,固定孔105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或多个。固定孔105的设置位置及设置数量可根据采血单元的具体形状和尺寸进行适应性调整,以达到使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稳定粘合的效果。
72.进一步,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之间设置有防溢组件,防溢组件靠近固定孔105设置,防溢组件可限制粘合剂在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之间的流动范围,防止粘合剂外溢至壳体外部或溢流至集血部300等不可粘合的结构位置处。
73.具体的,防溢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阻隔槽,阻隔槽设置在固定孔105的旁侧,以阻挡粘合剂流动。如图5至图7所示,阻隔槽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100上的第一防溢槽106和设置在第二壳体200上的第二防溢槽206,第一防溢槽106与第二防溢槽206位置相对,当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相贴合时,第一防溢槽106与第二防溢槽206相互扣合,以在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之间形成阻隔槽。
74.在图5和图7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位于采血单元集血部300处的固定孔105旁设置有两个阻隔槽,两个阻隔槽分别设置在固定孔105的两侧,且两个阻隔槽均横跨采血通道设置。当粘合剂通过固定孔105注入时,粘合剂的流动会被两个阻隔槽阻挡隔断,使粘合剂仅能在两个阻隔槽之间的部位流动,无法向阻隔槽外部的壳体缝隙流动,也无法沿毛细管400的外壁向两个阻隔槽之外的采血通道处流动。优选地,如图5和图14所示,当一次性采血器包括两个或多个采血单元时,各采血单元上的阻隔槽可串联设置,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槽结构。当然,除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外,阻隔槽也可根据固定孔105的实际设置数量和位置进行调整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
75.具体的,防溢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导向组件,固定孔105对应导向组件设置,导向组件可引导粘合剂经由固定孔105流至导向组件中,以达到控制粘合剂流向的效果,使粘合剂对特定部位进行粘合固定,同时,也可以控制粘合剂不流向不应出现粘合剂的部位。
76.如图6、图7、图13和图14所示,导向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100上的防溢凸块107和设置在第二壳体200上的防溢凹槽207,防溢凹槽207和防溢凸块107配合设置,当两半壳体相贴合时,防溢凸块107嵌设在防溢凹槽207中。固定孔105对应导向组件所在位置设置,当粘合剂通过固定孔105注入时,粘合剂会流至防溢凹槽207和防溢凸块107之间形成的缝
隙处,并被防溢凹槽207的边缘阻挡。在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导向组件设置在相邻两个采血单元之间,导向组件上对应设置有3个固定孔105,当然,导向组件的具体设置位置及所对应的固定孔105的数量,可根据一次性采血器的形状和大小进行适应性调整。
77.进一步,第一壳体10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壳体200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定位组件,第一定位组件与第二定位组件配合连接,当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相贴合时,第一定位组件与第二定位组件可相互扣合在一起,以使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之间实现相互定位并固定连接。
78.具体的,如图6、图7、图13和图14所示,第一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100上的第一凸块108和第二凸块109,第二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200上的第一凹槽208和第二凹槽209。第一凸块108与第一凹槽208靠近通道凹槽设置,可相互扣合,配合连接,以使采血单元的通道凹槽部位定位固定;同时,第一凸块108设置在毛细管400的两侧,可进一步加强毛细管400的安装稳定性。第二凸块109与第二凹槽209靠近容置槽设置,位于容置槽的底部,可相互扣合,配合连接,以使采血单元的容置槽部位定位固定;同时,第二凸块109的一端抵靠集血部300设置,可进一步加强集血部300的安装稳定性。
79.进一步,采血单元上与采血通道和集血部300相对应的部位设置为透明结构,以便于在采集血液样本时能够观察血液在毛细管400和集血部300中的流动情况,控制血液的采集量。具体的,可将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均设置为透明结构,也可将其中一半壳体,或壳体的一部分设置为透明结构。
80.进一步,如图1和图11所示,当一次性采血器包括两个或多个采血单元时,两个或多个采血单元并排设置,两个或多个采血单元的第一壳体100优选为一体成型设置,第二壳体200优选为一体成型设置。相邻两个采血单元的第一壳体100在容置槽所在位置处分离设置,形成分隔间隙,即相邻两个采血单元的可拆除部205相互分离设置。这种设置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容置槽的通风和集血部300的干燥,一方面方便对各个采血单元集血部300的单独取样。
81.进一步,如图8至图10、图15至图16所示,一次性采血器上还设置有防护盖500,防护盖500盖设在采血单元的采集部处,以对采集部和采血口进行防护。防护盖500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部和翻折部,固定部固定连接在采血单元上,翻折部可绕固定部翻折,以遮挡或露出采血单元的采集部,翻折部翻折可使防护盖500形成支架,以支撑采血单元竖向放置。具体的,翻折部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连接板,第一盖板与固定部相连接,贴合设置在采集部的一侧表面,第二盖板贴合设置在采集部的另一侧表面,连接板连接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围设在采集部外侧。
82.使用时,首先将防护盖500的翻折部打开,露出采血口,采集血液样本,然后将翻折部翻折成支架结构,以使一次性采血器竖向放置在桌面等平坦的平面上,使采血口向上,集血部300向下,这种操作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加速血液沿采血通道流向集血部300,一方面可促进集血部300中的血液干燥,同时可避免采血口触碰桌面等外界物体发生污染。血液样本采集完成后,将防护盖500的翻折部重新翻折回原位,扣合在采集部上即可。
83.如图17至图20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的实施例三,包括并排设置的三个采血单元,采血单元包括相互贴合设置的第一壳体600和第二壳体700,第一壳体600与第二壳体700之间形成有容置腔室,采血通道和集血部800设置在容置腔室内。
84.具体的,如图19和图20所示,第一壳体600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通道凹槽601,第二壳体700的内壁上对应形成有第二通道凹槽701,第一通道凹槽601与第二通道凹槽701均为细长的条状凹槽,当第一壳体600与第二壳体700相互贴合时,第一通道凹槽601与第二通道凹槽701相对设置,共同围成细长的用于容纳采血通道的通道凹槽。通道凹槽的一端延伸至采血单元的采集部,并在采集部的边缘部位形成采血口,另一端延伸至采血单元的集血部800。
85.进一步,第一壳体600上形成有第一集血凹槽602,第二壳体700上形成有第二集血凹槽702,当第一壳体600与第二壳体700相互贴合时,第一集血凹槽602与第二集血凹槽702相对设置,共同围成用于容纳集血部800的容置槽。通道凹槽远离采集部的一端与容置槽连通设置。
86.采血通道可选用毛细管900,毛细管900嵌设在通道凹槽中,一端延伸至采集部的采血口处,另一端延伸至容置槽,血液经由毛细管900从采集部的采血口处流至容置槽,并被集血部800吸收。
87.优选地,毛细管900凸出于采血口设置,以便于准确接触出血部位;采集部整体为锥形结构,沿采血单元向外部凸出并延伸设置,采血口位于采集部锥形结构的尖部,以便于对接出血部位。采血通道也可为其他管路结构,或直接在第一壳体600和/或第二壳体700上开设凹槽,使相贴合的第一壳体600与第二壳体700之间形成由凹槽围成的采血通道。通过调整采血通道内部的空腔的固定容量,使采血通道能够容纳固定量的血液,达到定量采集血液的目的。
88.进一步,如图19和图20所示,容置槽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结构,凸起结构可设置在第一壳体600上,也可设置在第二壳体700上,或同时设置在第一壳体600与第二壳体700上。当集血部800处于容置槽中时,凸起结构与集血部800的外表面相抵触,以使集血部800与容置槽之间间隔设置,形成干燥间隙,促进血液迅速干燥,防止血液粘附在容置槽内壁上的。
89.具体的,集血部800为圆形的薄片结构,具有良好的血液吸收性能,相对应的,容置槽也为扁圆形的槽体,与集血部800的形状相匹配。采血通道靠近容置槽的一端向容置槽的中心部位延伸设置,以使采血通道排出血液的端口位于容置槽的中部;相应的,集血部800上开设有条状的槽道,与采血通道伸入至容置槽内的部分相匹配,采血通道延伸至容置槽内部的部分嵌设在集血部800上开设的槽道中,以便于使采血通道中流出的血液直接流向集血部800的中心部位,更有利于血液充分均匀地浸润集血部800,加速血液的吸收。
90.进一步,如图17至图20所示,在靠近集血部800的位置处设置有通风结构,通风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600上的第一通风凹槽603和设置在第二壳体700上的第二通风凹槽703。第一通风凹槽603和第二通风凹槽703均为细长的条形凹槽结构,沿采血单元的横向方向设置,分别延伸至第一壳体600和第二壳体700的两侧侧边部位,并在第一壳体600和第二壳体700的两侧侧边处形成缺口。当第一壳体600与第二壳体700相互贴合设置时,第一通风凹槽603与第二通风凹槽703相对设置,共同围成通风槽,并在采血单元两侧侧边处形成两个通风口;通风槽横穿容置槽设置,以与集血部800相连通,并通过通风口,使容置槽和集血部800与采血单元的外部环境相连通。
91.进一步,采血单元上设置有可拆除部,可拆除部靠近集血部800设置。可拆除部能
够从采血单元上移除,从而使集血部800露出,以便于将集血部800从容置槽中取出用以检测化验。可拆除部为不可恢复的结构,即一旦从采血单元上移除后,不能够再次被安装到采血单元上,无法与采血单元重新固定连接。
92.具体的,如图19和图20所示,可拆除部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600上的第一拆除部604和设置在第二壳体700上的第二拆除部704。第一拆除部604以第一壳体600上的第一通风凹槽603为分割线,可沿第一通风凹槽603与第一壳体600发生断裂,以达到拆除的目的;第二拆除部704以第二壳体700上的第二通风凹槽703为分割线,可沿第二通风凹槽703与第二壳体700发生断裂,以达到拆除的目的。在取出集血部800时,可单独拆除第一拆除部604或第二拆除部704,也可以将第一拆除部604和第二拆除部704全部拆除,均可达到使集血部800外露的目的,以便于取出集血部800。
93.优选地,第一拆除部604和第二拆除部704为一长一短的设置方式,以使可拆除部的端部形成一段向外伸出的凸出结构,凸出结构凸出于采血单元设置,可方便人手或其他剥除工具捏握,以便于将可拆除部从采血单元上移除。
94.进一步,第一壳体600和/或第二壳体700上设置有固定孔705,通过固定孔705注入粘合剂,可使粘合剂流至第一壳体600与第二壳体700之间,将第一壳体600与第二壳体700粘合固定。
95.进一步,第一壳体60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606,相对应的,第二壳体700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706,在加工生产一次性采血器时,将第一壳体600与第二壳体700相互贴合,使第一定位孔606与第二定位孔706相对,再将加工设备上的定位柱等定位元件穿入至第一定位孔606和第二定位孔706内,即可实现第一壳体600与第二壳体700的相对位置的定位,提高加工精度。
9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优选实施方式,当然,本实施例中的采血单元也可以仅包含有一个,或包含有两个,或包含有三个以上。
97.进一步,如图2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的实施例四,包括6个采血单元,位于左侧的3个采血单元组成一组,位于右侧的3个采血单元组成一组,两组采血单元之间通过可断开结构10相互连接。采集血液样本时,可顺次完成6个采血单元的采集过程;当需要进行样本检测、样本存档或其他操作时,可通过破坏可断开结构10,使两组采血单元相互断开,方便血液样本的使用。
98.可断开结构10可以为图21中所示的,是一段窄而短的连接部,与第一壳体600和/或第二壳体700一体成型设置,设置在相邻两个采血单元之间。此外,可断开结构10也可以为其他形式,例如,由连续排列的小孔形成的虚线式的断开线、由若干段细小的连接柱形成的栅格状连接结构,可断开结构10也可以为相互配合的卡槽和凸块结构、可相互吸附连接的磁石等既可连接又可断开的结构。通过在相邻两个采血单元之间设置可断开结构10,可实现同一个一次性采血器中的不同采血单元之间的相互分离。
99.当然,以上仅为实施例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不作为对采血单元的设置数量和分组方式的限制。一次性采血器也可以仅包含有两个采血单元,或包含有三个、四个、五个及更多个采血单元,采血单元的分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进行设定和调整。
100.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具有以下优点:
101.(1)可实现定量采血,且采血过程中能够观察血液的采集进程,便于采血操作,便
于控制采血过程;
102.(2)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可直接作为样本容器用于干燥和存储血液样本,不仅便于保存和运输,还能够使采集后的血液样本不易受到污染,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避免他人误触,防止发生安全隐患;
103.(3)集血部取出时,折断位置会破坏采血单元,不可恢复,因此可避免血液样本在检测之前被篡改,保证血液样本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104.(4)可根据检测需要同时采集两个或多个血液样本,且样本之间相互独立分隔,既便于操作,又能确保样本之间不发生相互影响。
105.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