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髋关节置换的提拉式股骨头复位装置

文档序号:27519126发布日期:2021-11-22 19:19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髋关节置换的提拉式股骨头复位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髋关节置换的提拉式股骨头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2.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严重关节病变、老年股骨颈骨折及部分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最有效方法。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骨关节疾病日益增多,髋关节置换术可以重建病变关节的功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现在已经作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手段在国内外广泛应用。
3.髋关节,包括股骨头和髋臼,全髋关节置换是将股骨头和髋臼都置换掉,然后将置换后的股骨头安装进入到置换后的髋臼内部,即复位。正常的人体解剖结构,髋臼和股骨颈本身是有一定度数的前倾角;为了减少术后髋关节脱位,术中还需要适当增加髋臼和股骨颈的前倾角。在复位前,股骨头位于髋臼后缘的后上内侧,要复位的话,就要越过较高的髋臼后缘。
4.现有的复位器为圆柱状,前端弧形凹陷,用于承接住股骨头。由于目前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主流入路是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复位时用力的方向为前下内侧,向前用力时,股骨头就会抵在髋臼后缘上,难以越过髋臼后缘,由此导致手术困难。尤其是,当髋关节比较紧或髋臼侧前倾适当增大后,股骨头的复位会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用于复位股骨头的工具,在操作施力时,股骨头会直接抵在髋臼后缘上难以越过,导致复位困难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用于髋关节置换的提拉式股骨头复位装置。
6.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髋关节置换的提拉式股骨头复位装置,包括:
7.主支架,具有一定的长度;
8.托板,设置在所述主支架的下方,与所述主支架的中部连接,可翻转设置,具有适于插入股骨头下方的第一翻转状态,和适于将股骨头推出所述托板的第二翻转状态;
9.提拉件,用于提拉所述托板在所述第一翻转状态和所述第二翻转状态之间转换;
10.所述主支架包括:
11.主支架主体;
12.第一手持部,设置在所述主支架主体的一端;
13.第二手持部,设置在所述主支架主体的另一端。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支架的中部下方固定设置有两个平行相对的连接板,所述托板可翻转地安装在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两个所述连接板沿所述主支架的宽度方向设置;
16.所述托板具有沿所述主支架长度方向布置的左端、右端,以及沿所述主支架宽度
方向布置的前端、后端;
17.所述托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板可翻转地连接。
1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托板的左端与两个所述连接板的相应侧边基本平齐设置;
19.所述托板的底面与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底面基本平齐设置;
20.所述前端的靠近所述左端的位置,与相应位置的所述连接板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连接;
21.所述后端的靠近所述左端的位置,与相应位置的所述连接板通第二转轴可转动连接;
22.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同轴设置。
2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托板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沿所述主支架长度方向延伸的弧形槽。
2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支架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通孔;
25.两个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分别与位于所述长条通孔两侧的所述主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
2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提拉件包括:
27.提拉杆,一端与所述托板的右端可转动连接,另一端向上伸入至所述长条通孔内部;
28.限位杆,横设在所述长条通孔上方,与所述提拉杆的伸出所述长条通孔的一端固定连接;
29.提拉把手,固定设置在所述限位杆上。
3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
31.限位孔,为一对,开设在位于所述长条通孔两侧的所述主支架上;
32.限位通孔,相应开设在所述限位杆上;
33.限位轴,穿过所述限位通孔后,插入至所述限位孔内,对所述限位杆进行限位;
34.所述限位杆被所述限位轴限位时,所述托板处于所述第一翻转状态。
3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托板的右端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第一连接通孔;
36.所述提拉杆的一端设有u型开口,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两端分别相对的所述u型开口侧壁上,设有第二连接通孔;
37.连接转轴穿过所述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后,实现连接块与所述提拉杆的可转动连接。
3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副挡板,为两个,分别与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托板右端的一侧连接和/或相应位置的所述主支架连接,两个所述副挡板之间形成间隔空间,所述连接块从所述间隔空间向外伸出。
3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40.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髋关节置换的提拉式股骨头复位装置,包括主支架,在主支架下方设置的托板,以及与托板连接的提拉件;托板具有适于插入股骨头下方的第一翻转状态,和适于将股骨头推出托板的第二翻转状态;提拉件用于提拉托板,使托板在第一翻转
状态和第二翻转状态之间转换。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髋关节置换的提拉式股骨头复位装置在使用时,先将托板插入到股骨头下方,然后向上抬升主支架,进而通过托板抬升股骨头,至托板的高度高于髋臼后,移动本装置进而将托板移动至髋臼上方的合适位置,再慢慢提起提拉结构,将托板由第一翻转状态慢慢调整到第二翻转状态,随着托板的翻转,股骨头逐渐掉入髋臼内部,完成复位。与现有技术中的圆柱状复位器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髋关节置换的提拉式股骨头复位装置改变了施力方向,现有圆柱状复位器只能沿轴向前推,导致股骨头抵在髋臼后缘难以跨越,而本技术的复位装置先抬升股骨头,至其高度高于髋臼后,移动本装置将股骨头移动至髋臼上方的合适位置后,再通过提拉结构将托板由第一翻转状态慢慢调整到第二翻转状态,股骨头失去托板的支撑后掉入髋臼内部,完成复位;相比而言,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操作更加容易,复位效率更高,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也减少了手术时间。
41.2.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髋关节置换的提拉式股骨头复位装置,主支架的中部下方固定设置有两个平行相对的连接板,两个连接板与托板的左端的相应侧边基本平齐设置;两个连接板的底面与托板的底面基本平齐设置;托板可翻转地安装在两个连接板之间,托板前端的靠近左端的位置,与相应位置的连接板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连接;托板后端的靠近左端的位置,与相应位置的连接板通第二转轴可转动连接;如此设置的好处在于,当使用提拉件提拉托板时,左端位置不会向下向外突出,可以节约空间,避免给本就紧张的股骨头与髋臼之间的空间带来压力,尽最大可能避免撕裂更多的人体组织。
42.3.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髋关节置换的提拉式股骨头复位装置,托板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沿主支架长度方向延伸的弧形槽,弧形槽的设计,可以更方便地将托板插入到股骨头下方,具体讲,是能够更方便地将托板的弧形槽部分插入到股骨头下方;另外,弧形槽对与股骨头也有限位作用,弧形槽的设计,增加了托板与股骨头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更方便对股骨头施力,进而移动股骨头。
43.作为一种优选结构,弧形槽朝向图拉结构的一侧封闭设置,封闭设置的作用在于提供阻挡,可以防止股骨头向外穿出。
44.4.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髋关节置换的提拉式股骨头复位装置,主支架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通孔;两个连接板的一端分别与位于长条通孔两侧的主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板与托板和主支架形成的空间可以约束股骨头活动空间,方便移动股骨头。
45.5.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髋关节置换的提拉式股骨头复位装置,提拉件包括提拉杆,限位杆和提拉把手;其中提拉杆的一端与托板的右端可转动与托板连接,另一端向上伸入至长条通孔内部;限位杆横设在长条通孔上方,与提拉杆的伸出长条通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提拉把手固定设置在限位杆上。提拉杆连接托板和限位杆,限位杆横设在长条通孔上方,可以限位托板,当将托板插入至股骨头下方时,股骨头给托板一个向下的压力,此时限位杆的限位作用可以避免托板因受到股骨头的下压而翻转;也即,本实用新型的提拉件,既可以在将托板插入股骨头下方时,辅助托板维持第一翻转状态,又可以驱动托板改变翻转状态。
46.6.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髋关节置换的提拉式股骨头复位装置,还包括限位孔,为一对,开设在位于长条通孔两侧的主支架上;限位通孔,相应开设在限位杆上;限位轴,穿过限位通孔后,插入至限位孔内,对限位杆进行限位。限位杆被限位轴限位时,托板处于所述第
一翻转状态。在将托板插入到股骨头下方的过程中,股骨头与托板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力,如果不对限位杆进行限定,会推动托板移动,导致托板插入困难,而限位结构的设置,可以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保证了插入过程顺利。
47.7.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髋关节置换的提拉式股骨头复位装置,托板的右端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第一连接通孔;提拉杆的一端设有u型开口,与第一连接通孔两端分别相对的u型开口侧壁上,设有第二连接通孔;连接转轴穿过第二连接通孔、第一连接通孔后,实现连接块与提拉杆的可转动连接。通过连接块与提拉杆的可转动连接使托板和提拉结构相互连接,进而通过提拉结构可以驱动托板在第一翻转状态和第二翻转状态之间转换。
48.8.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髋关节置换的提拉式股骨头复位装置,还包括副挡板,为两个,分别与连接板朝向托板右端的一侧连接和/或相应位置的主支架连接,两个副挡板之间形成间隔空间,连接块从间隔空间向外伸出。副挡板和提拉杆相互配合可以防止股骨头在托板上移动时滑出,约束股骨头的移动空间。
49.9.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髋关节置换的提拉式股骨头复位装置,主支架包括主支架主体;第一手持部,设置在主支架主体的一端;第二手持部,设置在主支架主体的另一端。主支架主体两端各设置一个手持部,可以用于一个医生双手或两个医生同时操作将股骨头抬起。
附图说明
5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或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
51.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髋关节置换的提拉式股骨头复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52.图2是图1的另一立体视图。
53.图3是图1去掉提拉件和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54.图4是提拉件和托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55.附图标记:1、主支架;11、连接板;12、长条通孔;13、限位孔;14、副挡板;15、主支架主体;16、第一手持部;17、第二手持部;2、托板;21、左端;22、右端;23、前端;24、后端;25、第一转轴;26、第二转轴;27、弧形槽;28、连接块;29、第一连接通孔;3、提拉件;31、提拉杆;32、限位杆;33、提拉把手;34、限位通孔;35限位轴;36、u型开口;37、第二连接通孔;38、连接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5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57.实施例
5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髋关节置换的提拉式股骨头复位装置,如图1

3所示,包括:主支架1、托板2和提拉件3。其中:
59.主支架1包括主支架主体15,设置在主支架主体15一端的第一手持部16,以及设置在主支架主体15另一端的第二手持部17。主支架主体15用于连接其他各部件,第一手持部16和第二手持部17便于同一个医生,或者两个及以上医生手持,以抬升主支架1;在某些时
候,也可以将其中一个手持部支在某个位置,利用杠杆原理辅助抬升主支架1。
60.托板2设置在主支架1的下方,与主支架1的中部连接,具有适于插入股骨头下方的第一翻转状态和适于将股骨头推出托板2的第二翻转状态。
61.提拉件3用于提拉托板2,在第一翻转状态和第二翻转状态之间转换。
62.本实施例的用于髋关节置换的提拉式股骨头复位装置在使用时,先将托板2插入到股骨头下方,然后向上抬升主支架1,进而通过托板2抬升股骨头,至托板2的高度高于髋臼后,移动本装置进而将托板2移动至髋臼上方的合适位置,再慢慢提起提拉结构,将托板2由第一翻转状态慢慢调整到第二翻转状态,随着托板2的翻转,股骨头逐渐掉入髋臼内部,完成复位。
63.主支架1的中部下方固定设置有两个平行相对的连接板11,托板2可翻转地安装在两个连接板11之间。具体的,两个连接板11沿主支架1的宽度方向设置;托板2具有沿主支架1长度方向布置的左端21、右端22,以及沿主支架1宽度方向布置的前端23、后端24;托板2的前端23和后端24分别与两个连接板11可翻转地连接。
64.托板2的左端21与两个连接板11的相应侧边基本平齐设置;托板2的底面与两个连接板11的底面基本平齐设置;前端23的靠近左端21的位置,与相应位置的连接板11通过第一转轴25可转动连接;后端24的靠近左端21的位置,与相应位置的连接板11通第二转轴26可转动连接;第一转轴25与第二转轴26同轴设置。如此设置的好处在于,当使用提拉件提拉托板2时,左端21位置不会向下向外突出,可以节约空间,避免给本就紧张的股骨头与髋臼之间的空间带来压力,尽最大可能避免撕裂更多的人体组织。两个连接板11与托板2和主支架1形成的空间可以约束股骨头活动空间,减少股骨头在托板上的移动。
65.作为优选,托板2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沿主支架1长度方向延伸的弧形槽27。弧形槽27的设计,可以更方便地将托板2插入到股骨头下方,具体讲,是能够更方便地将托板2的弧形槽27部分插入到股骨头下方;另外,弧形槽27对与股骨头也有限位作用,弧形槽27的设计,增加了托板2与股骨头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更方便对股骨头施力,进而减少股骨头在托板2上的移动。
66.优选的,弧形槽27朝向提拉件3的一侧封闭设置,封闭设置的作用在于提供阻挡,可以防止股骨头从右端22穿出。
67.作为优选,主支架1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通孔12;两个连接板11的一端分别与位于长条通孔12两侧的主支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板11与托板2和主支架1形成的空间可以约束股骨头活动空间,减少股骨头在托板2上的移动。
68.如图4所示,提拉件3包括提拉杆31、限位杆32和提拉把手33;提拉杆31的一端与托板2的右端22可转动连接,另一端向上伸入至长条通孔12内部;限位杆32横设在长条通孔12上方,与提拉杆31的伸出长条通孔12的一端固定连接;提拉把手33固定设置在限位杆32上。提拉杆31连接托板2和限位杆32,限位杆32横设在长条通孔12上方,可以限位托板2,当将托板2插入至股骨头下方时,股骨头给托板2一个向下的压力,此时限位杆31的限位作用可以避免托板2因受到股骨头的下压而翻转;也即,本实施例的提拉件,既可以在将托板2插入股骨头下方时,辅助托板2维持第一翻转状态,又可以驱动托板改变状态。
69.作为优选,本装置还包括限位孔13、限位通孔34、以及限位轴35;其中,限位孔13成对开设在位于长条通孔12两侧的主支架1上;限位通孔34,相应开设在限位杆32上;限位轴
35,穿过限位通孔34后,插入至限位孔13内,对限位杆32进行限位;限位杆32被限位轴35限位时,托板2处于第一翻转状态。在将托板2插入到股骨头下方的过程中,股骨头与托板2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力,如果不对限位杆进行限定,会推动托板2带动提拉件3向第一手持部16方向移动,导致托板2插入困难,而限位轴35的设置,可以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保证了插入过程顺利。
70.托板2的右端22设有连接块28,连接块28上设有第一连接通孔29;提拉杆31的一端设有u型开口36,与第一连接通孔29两端分别相对的u型开口36侧壁上,设有第二连接通孔37;连接转轴38穿过第二连接通孔37、第一连接通孔29后,实现连接块28与提拉杆31的可转动连接。通过连接块28与提拉杆31的可转动连接使托板2和提拉结构相互连接,进而通过提拉结构可以驱动托板2在第一翻转状态和第二翻转状态之间转换。
71.作为优选,还包括,两个副挡板14,分别与连接板11朝向托板2右端的一侧连接和/或相应位置的主支架1连接,两个副挡板14之间形成间隔空间,连接块28从间隔空间向外伸出;两个副挡板14和提拉杆31相互配合可以防止股骨头在托板2上移动时滑出,约束股骨头的移动空间,减少股骨头在托板2上的移动。
72.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髋关节置换的提拉式股骨头复位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73.当有病人需要髋关节复位时,首先将托板2插入到股骨头下方,使股骨头进入弧形槽27内;
74.然后双手握住主支架主体15两边的手持部,向上抬起主支架1,进而通过连接板11带动托板2将股骨头抬起来,至托板2的高度高于髋臼后,移动本装置进而将托板2移动至髋臼上方的合适位置;
75.再慢慢向上提提拉杆31,使托板2从第一翻转状态转换为第二翻转状态,股骨头随着托板2状态的转换,与托板的接触面积逐渐减少,直至落入髋臼内部,完成复位。
76.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