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筒、雾化壳体和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66289发布日期:2021-12-08 13:4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雾化筒、雾化壳体和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吸入治疗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雾化筒,一种雾化壳体和一种雾化器。


背景技术:

2.目前,雾化吸入治疗已经成为治疗成人和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手段,雾化器主要包括雾化主机和面罩,雾化主机内设置有雾化液腔,面罩可以连接在雾化主机的外部,雾化主机将药液雾化后输送到外部的面罩。
3.在使用时,雾化器必须佩戴面罩使用,在没有面罩效果下使用雾化效率低,药液浪费严重,而面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面罩组装不够便捷,还容易污染、损坏或者丢失。另外,雾化液腔内的残留液体不易清洗干净。


技术实现要素:

4.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雾化筒,该雾化筒可以装配在雾化器的雾化壳体内,以使得雾化器可以无需外部面罩即可便捷使用。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筒,所述雾化筒包括用于设置在雾化壳体的内腔中的罩筒,所述罩筒包括用于与能够产生雾化气的雾化单元连通的雾化气入口端、用于供使用者接触以吸取雾化气的雾化气出口端、以及将所述雾化气入口端和所述雾化气出口端连通的雾化气输送通道,其中,所述雾化筒还包括用于与雾化壳体连接定位以将所述罩筒保持在所述雾化壳体的内腔中的连接定位结构。
6.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雾化筒包括用于与雾化壳体连接定位以将罩筒保持在雾化壳体的内腔中的连接定位结构,这样,罩筒可以设置在雾化器的雾化壳体的内腔中并通过连接定位结构与雾化壳体连接定位而保持在内腔中,同时,雾化气输送通道将雾化气入口端和雾化气出口端连通,这样,雾化气可以从雾化气入口端进入到雾化气输送通道内并从雾化气出口端流出,而使用者则可以接触雾化气出口端以吸取雾化气,而使用者可以无需使用外部的面罩,因此,该雾化筒可以装配在雾化器的雾化壳体内,以使得雾化器可以无需外部面罩即可便捷使用,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而需要对雾化气输送通道清洗时,可以直接进行清洗,或者可以将雾化筒从雾化壳体内取出进行清洗即可。
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定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罩筒上以在装配时位于所述雾化壳体的内腔内。
8.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靠近所述雾化气出口端的位置处并和所述雾化气输送通道通气的雾化筒通气定位结构。
9.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筒通气定位结构用于分别与所述雾化壳体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的壳体定位结构配合定位。
10.更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筒通气定位结构包括分别在所述罩筒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形成的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用于装配容纳所述雾化壳体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分别伸出
的定位通气柱。
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定位结构还包括在所述罩筒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雾化筒通气定位结构间隔布置的连接结构。
12.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雾化气入口端处,所述连接结构用于连接在所述雾化壳体的上壳体上时能够使得雾化单元夹持定位在所述雾化气入口端和上壳体的第一敞开口之间。
13.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多个周向间隔布置的连接凸耳,所述连接凸耳用于通过紧固件与所述雾化壳体的上壳体的内表面连接。
14.另外,所述罩筒为曲线形的弯曲罩筒,使得以雾化壳体的高度方向为基准,所述雾化气入口端向上延伸以用于连接在所述雾化壳体的上壳体上,所述雾化气出口端水平朝向以用于与所述雾化壳体的上壳体和下壳体配合定位;和/或,所述雾化气出口端为在朝向出口方向上内部尺寸逐渐扩大的扩口端。
15.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壳体,所述雾化壳体包括内腔,所述内腔用于容纳以上第一方面中任意所述的雾化筒的罩筒,其中,所述内腔的腔壁上形成有第一敞开口和第二敞开口,所述第一敞开口用于安装雾化液瓶或者用于容纳定位以上第一方面中任意所述的雾化筒的雾化气入口端或者用于供以上第一方面中任意所述的雾化筒的雾化气入口端伸出到外部,所述第二敞开口用于容纳定位以上第一方面中任意所述的雾化筒的雾化气出口端或者用于供以上第一方面中任意所述的雾化筒的雾化气出口端伸出到外部。
16.在该雾化壳体中,由于雾化壳体内形成有用于容纳以上第一方面中任意所述的雾化筒的罩筒的内腔,这样,以上第一方面中任意的雾化筒可以设置在内腔中以装配成雾化器,这样,雾化气可以从雾化气入口端进入到雾化气输送通道内并从雾化气出口端流出,而使用者则可以接触雾化气出口端以吸取雾化气,而使用者可以无需使用外部的面罩,因此,雾化器可以无需外部面罩即可便捷使用,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
17.进一步地,所述内腔的腔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壳体定位结构,所述壳体定位结构用于对以上第一方面中任意所述的雾化筒的罩筒进行配合定位。
18.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定位结构包括用于与以上第一方面中任意所述的雾化筒的雾化筒通气定位结构配合以和雾化气输送通道通气的壳体通气定位结构。
19.更进一步地,以雾化壳体的高度方向为基准,所述壳体通气定位结构包括分别从所述内腔的上腔壁部和下腔壁部伸出的定位通气柱,所述定位通气柱用于分别与罩筒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定位通孔配合定位,所述定位通气柱内形成有通气通道。
20.另外,以雾化壳体的高度方向为基准,所述雾化壳体包括能够拆装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其中,所述第一敞开口形成在所述上壳体上,所述上壳体包括上缺口,所述下壳体包括下缺口,其中,所述上缺口和所述下缺口能够围成所述第二敞开口。
21.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雾化壳体和位于所述雾化壳体的内腔内的雾化气输送通道,其中,所述雾化气输送通道包括用于与能够产生雾化气的雾化单元连通的雾化气入口端和供使用者接触以吸取雾化气的雾化气出口端。
22.在该雾化器中,由于雾化气输送通道位于雾化壳体的内腔内,并且雾化气输送通道包括用于供使用者接触以吸取雾化气的雾化气出口端,这样,雾化气可以从雾化气入口端进入到雾化气输送通道内并从雾化气出口端流出,而使用者则可以接触雾化气出口端以
吸取雾化气,而使用者可以无需使用外部的面罩,因此,雾化器可以无需外部面罩即可便捷使用,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
23.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器包括能够拆装的雾化单元和能够拆装的雾化液瓶,所述雾化气入口端通过所述雾化单元能够与所述雾化液瓶连通。
24.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器包括以上第一方面中任意所述的雾化筒,所述雾化壳体为以上第二方面中任意所述的雾化壳体,其中,所述罩筒通过所述连接定位结构保持在所述雾化壳体的内腔中。
25.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雾化筒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雾化壳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雾化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图3的雾化器处于装配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图3的雾化单元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
雾化筒,2

雾化壳体,3

内腔,4

罩筒,5

雾化单元,6

雾化气入口端,7

雾化气出口端,8

雾化气输送通道,9

连接结构,10

雾化筒通气定位结构,11

上壳体,12

下壳体,13

连接凸耳,14

紧固件,15

定位通孔,16

定位通气柱,17

第一敞开口,18

第二敞开口,19

上缺口,20

下缺口,21

雾化液瓶,22

通气通道,23

密封圈,24

网式雾化片,25

锥形微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35]
第一方面,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筒1,该雾化筒1包括用于设置在雾化壳体2的内腔3中的罩筒4,罩筒4包括用于与能够产生雾化气的雾化单元5连通的雾化气入口端6、用于供使用者接触以吸取雾化气的雾化气出口端7、以及将雾化气入口端6和雾化气出口端7连通的雾化气输送通道8,其中,雾化筒1还包括用于与雾化壳体2连接定位以将罩筒4保持在雾化壳体2的内腔3中的连接定位结构。
[0036]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雾化筒1包括用于与雾化壳体2连接定位以将罩筒4保持在雾化壳体2的内腔3中的连接定位结构,这样,罩筒4可以设置在雾化器的雾化壳体2的内腔3中并通过连接定位结构与雾化壳体2连接定位而保持在内腔3中,同时,雾化气输送通道8将雾化气入口端6和雾化气出口端7连通,这样,雾化气可以从雾化气入口端6进入到雾化气输送通道8内并从雾化气出口端7流出,而使用者则可以接触雾化气出口端7以吸取雾化气,而使用者可以无需使用外部的面罩,因此,该雾化筒可以装配在雾化器的雾化壳体内,以使得雾化器可以无需外部面罩即可便捷使用,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而需要对雾化气输送通道
清洗时,可以直接进行清洗,或者可以将雾化筒从雾化壳体内取出进行清洗即可。另外,该雾化筒1可以使得雾化器设置为体积小、可随身携带。
[0037]
当然,为了便于使用者吸取雾化气,雾化气出口端7的形状适用于使用者的口鼻部,另外,雾化气出口端7的材质可以为柔性材料,例如可以为硅胶,这样,可以与使用者的口鼻部更好地接触贴合。
[0038]
另外,在该雾化筒中,罩筒4保持在内腔3中时,连接定位结构可以位于雾化壳体2的任何位置处,只要能够将罩筒4保持在内腔3内即可。例如,连接定位结构可以位于雾化壳体2的内腔3的外部。或者,参考图1和图2以及图3和图4,连接定位结构可以设置在罩筒4上以在和雾化壳体2装配时位于雾化壳体2的内腔3内,这样,雾化筒的罩筒4设置在雾化壳体2的内腔3中后,连接定位结构被雾化壳体2遮挡,从而提升了雾化器的美观性。
[0039]
另外,参考图1、图2和图4,连接定位结构包括用于和雾化气输送通道8通气的雾化筒通气定位结构10。雾化筒通气定位结构10不仅在将罩筒4保持在雾化壳体2的内腔3中时,还可以在使用者通过雾化气出口端7吸取雾化气时便于呼气,或者可以从雾化器的外部吸取少量空气,以减小雾化气输送通道8内的压力,更便于雾化气的吸取,尤其是利于儿童轻松吸取雾化气。当然,雾化筒通气定位结构10可以具有孔径较小的通气通道,可以使得雾化气并不从通气通道漏出,当使用者接触雾化气出口端7以吸取雾化器时,可以通过通气通道呼气,或者也可以吸入微量的空气。
[0040]
当然,在该雾化筒中,雾化筒通气定位结构10可以设置在罩筒4的任何位置处,只要能够和雾化气输送通道8通气即可。例如,参考图1和图4,雾化筒通气定位结构10设置在靠近雾化气出口端7的位置处。这样,使用者通过雾化气出口端7吸取雾化气时更易于呼气,或者从雾化器的外部吸取少量空气,尤其是更利于儿童轻松吸取雾化气。
[0041]
另外,雾化筒通气定位结构10可以从下文所述的雾化壳体上伸出,例如,雾化壳体上可以形成有通孔,雾化筒通气定位结构10可以为通气定位柱,通气定位柱内形成有通气通道,通气定位柱从雾化壳体的通孔伸出,或者配合在通孔内。
[0042]
雾化筒通气定位结构10可以与雾化壳体2的一部分壳体配合定位,或者可以与雾化壳体2的不同的两部分配合定位。例如,参考图4,雾化筒通气定位结构10用于分别与雾化壳体2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的壳体定位结构配合定位。这样,在和雾化气输送通道8通气的同时,可以提升雾化筒1定位的可靠性。
[0043]
另外,雾化筒通气定位结构10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形式。例如,一种结构形式中,雾化筒通气定位结构10可以通气定位柱,通气定位柱内形成有通气通道,通气定位柱从雾化壳体的通孔伸出,或者配合在通孔内。或者,另一种结构形式中,参考图1、图2和图4,雾化筒通气定位结构10包括分别在罩筒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形成的定位通孔15,定位通孔15用于装配容纳雾化壳体2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分别伸出的定位通气柱16,定位通气柱16具有通气通道22。雾化壳体上的壳体通气定位结构包括该定位通气柱16。这样,参考图4,定位通气柱16的内端可以配合在定位通孔15内。
[0044]
另外,参考图1,连接定位结构还包括在罩筒4的长度方向上与雾化筒通气定位结构10间隔布置的连接结构9。这样,通过连接结构9和雾化壳体2连接,可以进一步将雾化筒稳定可靠地连接并固定在雾化壳体内。
[0045]
另外,连接结构9可以设置在罩筒4的任何位置处。另外,连接结构9可以仅与雾化
壳体连接。或者,一种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4,连接结构9设置在雾化气入口端6处,连接结构9用于连接在雾化壳体2的上壳体11上时能够使得雾化单元5夹持定位在雾化气入口端6和上壳体11的第一敞开口17之间。这样,可以在罩筒4的轴向延伸的两端为罩筒4提供稳定可靠的定位,同时,还可以利用连接结构9与雾化壳体连接时将雾化单元5夹持定位在雾化气入口端6和上壳体11的第一敞开口17,而第一敞开口17可以用于安装雾化液瓶21,这样,雾化液瓶21内的药液经过雾化单元5雾化后,可以通过雾化器入口端6进入到雾化气输送通道8内。
[0046]
当然,连接结构9可以具有多种形式,例如,连接结构9的一种形式中,连接结构9可以为卡扣,该卡扣可以卡入在雾化壳体的卡槽内。或者,参考图1和图3,连接结构9包括多个周向间隔布置的连接凸耳13,连接凸耳13用于通过紧固件14与雾化壳体2的上壳体11的内表面连接,这样,雾化单元5可以放置在雾化气入口端6的口端面上,连接凸耳13通过紧固件14例如螺栓或螺钉与雾化壳体2的上壳体11的内表面连接后,即可将雾化单元5夹持定位在雾化气入口端6的口端面和第一敞开口17之间。雾化气入口端6的口端面和第一敞开口17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3。连接凸耳13可以为两个或三个或其他个数个。
[0047]
另外,罩筒4可以为直筒,或者,参考图1,罩筒4为曲线形的弯曲罩筒例如为l形筒,使得以雾化壳体2的高度方向为基准,雾化气入口端6向上延伸以用于连接在雾化壳体2的上壳体11上,雾化气出口端7水平朝向以用于与雾化壳体2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配合定位,这样,雾化气出口端7可以被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夹持定位。
[0048]
另外,如图1和图4所示的,为了便于使用者接触以吸取雾化气,雾化气出口端7为在朝向出口方向上内部尺寸逐渐扩大的扩口端,这样,扩口端可以将使用者的鼻部和口部全部罩住,从而利于使用者全部吸取雾化气。
[0049]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壳体,参考图2、图3和图4,该雾化壳体2包括内腔3,内腔3用于容纳以上第一方面中任意所述的雾化筒1的罩筒4,其中,内腔3的腔壁上形成有第一敞开口17和第二敞开口18,第一敞开口17用于安装雾化液瓶21或者用于容纳定位以上第一方面中任意所述的雾化筒的雾化气入口端6或者用于供以上第一方面中任意所述的雾化筒的雾化气入口端6伸出到外部,第二敞开口18用于容纳定位以上第一方面中任意所述的雾化筒的雾化气出口端7或者用于供以上第一方面中任意所述的雾化筒的雾化气出口端7伸出到外部。
[0050]
在该雾化壳体中,由于雾化壳体2内形成有用于容纳以上第一方面中任意的雾化筒的罩筒的内腔3,这样,以上第一方面中任意的雾化筒1可以设置在内腔3中以装配成雾化器,这样,雾化气可以从雾化气入口端6进入到雾化气输送通道8内并从雾化气出口端7流出,而使用者则可以接触雾化气出口端以吸取雾化气,而使用者可以无需使用外部的面罩,因此,雾化器可以无需外部面罩即可便捷使用,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另外,该雾化壳体可以使得雾化器设置为体积小、可随身携带。
[0051]
另外,雾化壳体的外部可以设置有壳体定位结构,该壳体定位结构可以与以上第一方面中任意所述的雾化筒的连接定位结构配合。或者,参考图2、图3和图4,内腔3的腔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壳体定位结构,壳体定位结构用于对以上第一方面中任意所述的雾化筒的罩筒4进行配合定位,这样,连接定位结构设置在罩筒4上,连接定位结构和壳体定位结构配合以位于雾化壳体内,从而提升雾化气的美观性。
[0052]
另外,参考图2和图4,壳体定位结构包括用于与以上第一方面中任意所述的雾化筒的雾化筒通气定位结构10配合以和雾化气输送通道8通气的壳体通气定位结构。这样,参考以上所述的,壳体通气定位结构可以和雾化筒通气定位结构配合,以在稳定可靠定位雾化筒的同时,便于和雾化气输送通道8通气。
[0053]
另外,壳体通气定位结构可以包括定位通孔,雾化筒上的定位通气柱可以配合在定位通孔内,定位通气柱内形成有通气通道。或者,壳体通气定位结构可以包括定位通气柱16,定位通气柱16可以配合在雾化筒的定位通孔15内。
[0054]
另外,壳体通气定位结构可以与雾化筒的一部分壳体配合定位,或者可以与雾化筒的不同的两部分配合定位。例如,参考图2和图4,雾化壳体的不同部分上可以分别形成有壳体通气定位结构,以与雾化筒上的不同位置处的雾化筒通气定位结构配合。例如,参考图2和图3以及图4,以雾化壳体的高度方向为基准,壳体通气定位结构包括分别从内腔3的上腔壁部和下腔壁部伸出的定位通气柱16,定位通气柱16用于分别与罩筒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定位通孔15配合定位,定位通气柱16内形成有通气通道22。
[0055]
此外,雾化壳体2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形式,例如,可以包括在水平方向能够拆装的两半壳体,或者参考图2,以雾化壳体的高度方向为基准,雾化壳体2包括能够拆装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其中,第一敞开口17形成在上壳体11上,上壳体11包括上缺口19,下壳体12包括下缺口20,其中,上缺口19和下缺口20能够围成第二敞开口18,上缺口19和下缺口20不仅可以便于雾化气出口端7拆装,还可以在上下两端稳定可靠地夹持定位雾化气出口端7。
[0056]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雾化壳体2和位于雾化壳体2的内腔内的雾化气输送通道8,其中,雾化气输送通道8包括用于与能够产生雾化气的雾化单元5连通的雾化气入口端6和供使用者接触以吸取雾化气的雾化气出口端7。
[0057]
在该雾化器中,由于雾化气输送通道8位于雾化壳体2的内腔3内,并且雾化气输送通道包括用于供使用者接触以吸取雾化气的雾化气出口端7,这样,雾化气可以从雾化气入口端6进入到雾化气输送通道8内并从雾化气出口端7流出,而使用者则可以接触雾化气出口端以吸取雾化气,而使用者可以无需使用外部面罩,因此,雾化器可以无需外部面罩即可便捷使用,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另外,该雾化器可以设置为使用方便、体积小巧、方便携带,适用儿童和成人使用,可供手持使用,也可供穿戴使用。
[0058]
另外,雾化气出口端7可以与雾化壳体2的外表面齐平,或者雾化气出口端7可以雾化壳体2的外表面稍微伸出即可。当然,为了便于使用者吸取雾化气,雾化气出口端7的形状适用于使用者的口鼻部,另外,雾化气出口端7的材质可以为柔性材料,例如可以为硅胶,这样,可以与使用者的口鼻部更好地接触贴合。
[0059]
另外,该雾化器可以不设置有雾化单元5,而在需要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治疗需求来选用所需的雾化单元,例如网式雾化单元、压缩空气雾化单元和超声雾化单元,并安装在雾化壳体2上并与雾化气入口端6连通。
[0060]
或者,可选择的实施例中,该雾化器可以包括能够拆装的雾化单元5和能够拆装的雾化液瓶21,雾化气入口端6通过雾化单元5能够与雾化液瓶21连通。这样,能够拆装的雾化液瓶21在使用完后可以拆卸,以便于清洗,提升了雾化器使用的卫生性和使用便捷性。
[0061]
另外,在该雾化器中,可以在雾化壳体内一体形成雾化气输送通道8,例如,雾化壳体的上壳体形成一半通道,雾化壳体的下壳体形成有另一半通道,两半通道合并在一起以
形成雾化气输送通道8。
[0062]
或者,在该雾化器中,参考图1

图4,雾化器包括以上第一方面中任意所述的雾化筒1,雾化壳体2为以上第二方面中任意所述的雾化壳体2,其中,罩筒4通过连接定位结构保持在雾化壳体的内腔中。
[0063]
一种实施例中,雾化壳体上的定位通气柱16配合在雾化筒的定位通孔15内,连接凸耳13用于通过紧固件14与雾化壳体2的上壳体11的内表面连接,这样,雾化单元5可以放置在雾化气入口端6的口端面上,连接凸耳13通过紧固件14例如螺栓或螺钉与雾化壳体2的上壳体11的内表面连接后,即可将雾化单元5夹持定位在雾化气入口端6的口端面和雾化气入口端6之间。
[0064]
另外,雾化单元5可以为包括网式雾化片24的网式雾化单元,而网式雾化单元的控制器和供电单元可以集成设置在网式雾化单元的内部,为网式雾化单元提供雾化电量及信号。网式雾化片24上形成有雾化微孔,例如锥形微孔25,参考图5所示。网式雾化片24接收控制器输出的特定频率信号后,网式雾化片24随频率振动,将网式雾化片24上的药液离散成气溶胶,经雾化微孔喷出并通过雾化气入口端6进入到雾化气输送通道8内,以供使用者通过雾化气出口端7吸入。
[0065]
雾化微孔可以为锥形微孔25或者其他形状的雾化微孔。雾化微孔的孔数可以为600

2000个,孔径3

4微米。
[0066]
控制器可以包括芯片和正弦信号发生电路及升压电路,经过升压后的频率信号传输到网式雾化片24正负极,使网式雾化片24跟随信号产生振动。
[0067]
供电单元可以固定在雾化气的内部,供电单元设为内置干电池或锂电池,或设为供电接口以与外部电源连接。
[0068]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69]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70]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