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的自动柔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01004发布日期:2022-02-23 18:23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的自动柔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的自动柔性装置。


背景技术:

2.慢性难愈性创面是指治疗至少1个月无愈合趋势的创面。根据全球估算,慢性创面的患病率约为1%~2%,在发展中国家和6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偏高。目前,在中国约1亿人次的皮肤、手术切口和窦道等创面中,约3000万人次发展为体表慢性难愈性创面。慢性创面的病因构成主要有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创伤、感染和烧伤、肿瘤以及下肢血管性疾病,其中代谢性疾病中糖尿病构成比例逐年增高,至2008年,国内调查慢性创面病因构成比高达 33.3%,已经成为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主要病因构成。因为在糖尿病人一生中,约25%患者(患病率)左右会发生不同程度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神经病变,包括未梢神经感觉障碍及植物神经损害,下肢血管病变——动脉硬化引起周围小动脉闭塞症,或皮肤微血管病变以及细菌感染所导致的足部疼病、足部溃疡及足坏疽等病变。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足,提示机体的神经和血管,尤其是微血管损伤已经到严重阶段,其中最坏的结局截肢,而治疗最终的目的是保肢,如何促进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愈合和避免截肢一直是糖尿病足治疗的临床难题。
3.针对慢性难愈性创面及其中糖尿病足,多采用综合治疗,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清创、负压吸引、皮瓣治疗以及抗感染治疗等,但依然有较高的截肢率和未令人满意的愈合率。甚至2017年fda批准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也只在wagner1、2级较轻的患者进行随机前瞻性实验(rct),尚未涉足wagner3级以上的重度糖尿病患者。
4.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是基于伊利扎诺夫技术和张力应力法则原理进行的手术治疗,通过缓慢持续的胫骨骨牵伸使细胞的增殖和生物合成功能受到激发,调动机体的自身修复能力,改善足部的血运,促进小腿及足部溃疡的愈合。但是现有实施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的辅助工具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调节,存在骨搬移距离的精确性不够,还容易出现骨搬移调节的失误和遗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的自动柔性装置,能够自动调节骨搬移的距离、频率和方向,提高搬移精确性,避免人工操作骨搬移调节的失误和遗漏。
6.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一种用于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的自动柔性装置,包括导轨、支撑装置、第一骨针和自动柔性升降装置,所述支撑装置设于所述导轨两端且用于支撑所述导轨,所述第一骨针设于所述自动柔性升降装置上,所述自动柔性升降装置设于所述导轨上且用于自动柔性升降所述第一骨针。
8.优选地,上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二骨针和固定器,所述第二骨针通过所述固定器固定连接在所述导轨上。
9.进一步,上述固定器包括导轨固定器和固定夹,所述导轨固定器包括调节支架、固定件和第一螺母;所述调节支架包括一块横板,横板的中部开有第一通孔且两端各设有一块垂直于横板的立板,所有所述立板的中部均开有第二通孔,所述固定件中部开有贯通孔的圆柱体结构且其中一个侧面上设有第一固定螺杆,所述固定件位于调节支架的两块立板之间且贯通孔与立板的第二通孔相对应,所述第一固定螺杆对应穿过调节支架的横板的第一通孔后通过所述固定夹固定在所述导轨上,第二骨针依次穿过调节支架的上立板、固定件中部的贯通孔、调节支架的下立板,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固定螺杆配合连接。
10.进一步地,上述固定夹是由一块圆弧板和两块矩形板组成,圆弧板的两端各与一块矩形板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板的中部开有第三通孔。
11.优选地,上述第一螺母为蝶形螺母。
12.优选地,上述自动柔性升降装置包括自动升降装置、缓冲装置、夹持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自动升降装置设于所述导轨上且位于设于导轨两端上的支撑装置之间,所述夹持装置用于夹持所述第一骨针且设于所述自动升降装置的移动端上,所述缓冲装置设于夹持装置和自动升降装置移动端之间,当自动升降装置中的移动端上升或下降时,缓冲装置用于缓冲夹持装置上升或下降,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芯片,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自动升降装置的移动端运动。
13.进一步地,上述自动升降装置包括电机、螺杆、与螺杆相互配合的滚珠丝杠螺母、滑块、外壳和盖板,所述电机设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螺杆一端与电机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滚珠丝杠螺母连接,滚珠丝杠螺母设于所述滑块上,滑块设于所述外壳内,当电机转动时,所述滑块可在所述外壳内移动,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外壳上,相对于盖板另一面的外壳上设有第二螺杆。
14.进一步地,上述自动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夹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二固定夹是由一块第二圆弧板和两块第二矩形板组成,第二圆弧板的两端各与一块第二矩形板固定连接,第二圆弧板套合在所述导轨上,所述第二矩形板的中部开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二螺杆穿过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二螺母配合连接。
15.进一步地,上述缓冲装置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连接自动升降装置中的移动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夹持装置。
16.进一步地,上述夹持装置包括支撑杆和螺钉,所述支撑杆一端为空心圆柱,另一端为导块,空心圆柱的侧面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螺钉的外螺纹相配合,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螺纹孔方向一致,支撑杆与所述缓冲装置连接且其运动方向与所述自动升降装置的移动端运动一致。
17.进一步地,上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用于发送或接收无线信号。
18.本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的自动柔性装置,能自动实现搬移距离和方向的可调性,提高搬移精确性,还能远程控制其搬移的距离和方向,控制的精度高,误差小;此外,通过缓冲装置来搬移能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因强制性搬移而造成血管
破裂以及增加病人的痛苦,适用于不同体质的人群;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的自动柔性装置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实用性强,不仅用于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也可以用于需要进行微血管网再造的地方,而且治疗效果好,治疗时间缩短。
附图说明
20.图1是一种用于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的自动柔性装置的主视图
21.图2是一种用于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的自动柔性装置的后视图
22.图3是一种用于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的自动柔性装置的三维图
23.图4是固定夹的三维图
24.图5是调节支架的主视图
25.图6是固定件的三维图
26.图7是支撑杆的三维图
27.图8是自动柔性升降装置、缓冲装置和夹持装置装配的左视图
28.图9是图8中a-a截面图
29.图10是控制系统原理图
30.附图标记:1导轨、2支撑装置、21第二骨针、22固定器、23导轨固定器、24调节支架、241横板、242第一通孔、243立板、244第二通孔、25固定件、251贯通孔、252第一固定螺杆、26第一螺母、27固定夹、271圆弧板、272矩形板、273第三通孔、31第一骨针、4 自动升降装置、41电机、42螺杆、43滚珠丝杠螺母、44滑块、45外壳、46盖板、47第二螺杆、48第二固定夹、481第二圆弧板、482第二矩形板、483第四通孔、49第二螺母、5缓冲装置、51弹簧、6夹持装置、61支撑杆、62螺钉、63空心圆柱、64导块、65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的具体实验条件和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手段通常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32.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用于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的自动柔性装置,包括导轨1、支撑装置2、第一骨针31和自动柔性升降装置,所述支撑装置2设于所述导轨1两端且用于支撑所述导轨1,所述第一骨针31设于所述自动柔性升降装置上,所述自动柔性升降装置设于所述导轨1上且用于自动柔性升降所述第一骨针31。
33.所述支撑装置2包括第二骨针21和固定器22,所述第二骨针21通过所述固定器22固定连接在所述导轨1上。为方便调整第二骨针21与导轨1的角度以及调整导轨1的高度,所述固定器22包括导轨固定器23和固定夹27,所述导轨固定器23包括调节支架24、固定件 25和第一螺母26;所述调节支架24包括一块横板241,横板241的中部开有第一通孔242 且两端各设有一块垂直于横板241的立板243,所有所述立板243的中部均开有第二通孔244,所述固定件25中部开有贯通孔251的圆柱体结构且其中一个侧面上设有第一固定螺杆252,所述固定件25位于调节支架24的两块立板243之间且贯通孔251与立板243的第二通孔244 相对应,所述第一固定螺杆252对应穿过调节支架24的横板241的第一通孔242后通过所述固定夹27固定在所述导轨1上,第二骨针21依次穿过调节支架24的上立板243、固定件25 中部
的贯通孔251、调节支架24的下立板243,第一螺母26与所述第一固定螺杆252配合连接。所述固定夹27是由一块圆弧板271和两块矩形板组成,圆弧板271的两端各与一块矩形板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板的中部开有第三通孔273。所述第一螺母26为蝶形螺母,以便能方便转动第一螺母26。
34.所述自动柔性升降装置包括自动升降装置4、缓冲装置5、夹持装置6和控制系统,所述自动升降装置4设于所述导轨1上且位于设于导轨1两端上的支撑装置2之间,所述自动升降装置4包括电机41、螺杆42、与螺杆42相互配合的滚珠丝杠螺母43、滑块44、外壳45 和盖板46,所述电机41设于所述外壳45内且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螺杆42一端与电机 41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滚珠丝杠螺母43连接,滚珠丝杠螺母43设于所述滑块44上,滑块44设于所述外壳45内,当电机41转动时,所述滑块44可在所述外壳45内移动,所述盖板46盖合在所述外壳45上,相对于盖板46另一面的外壳45上设有第二螺杆47。所述自动升降装置4还包括第二固定夹48和第二螺母49,所述第二固定夹48是由一块第二圆弧板481 和两块第二矩形板482组成,第二圆弧板481的两端各与一块第二矩形板482固定连接,第二圆弧板481套合在所述导轨1上,所述第二矩形板482的中部开有第四通孔483,所述第二螺杆47穿过所述第四通孔483与所述第二螺母49配合连接,第二固定夹48将所述自动柔性升降装置固定在所述导轨1上,此外滑动为自动升降装置4的移动端。
35.所述夹持装置6用于夹持所述第一骨针31且设于所述自动升降装置4的移动端上,所述夹持装置6包括支撑杆61和螺钉62,所述支撑杆61一端为空心圆柱63,另一端为导块64,导块64设于所述外壳45内且与外壳45内侧形状相一致,以便导块64能在外壳45内移动,空心圆柱63的侧面设有螺纹孔65,所述螺纹孔65与所述螺钉62的外螺纹相配合,所述支撑杆61与所述螺纹孔65方向一致,所述缓冲装置5设于夹持装置6和自动升降装置4移动端之间,所述缓冲装置5包括弹簧51,所述弹簧51一端连接自动升降装置4中的移动端即滑块44,另一端连接所述夹持装置6即导块64。当自动升降装置4中的移动端(滑块44) 上升或下降时,缓冲装置5用于缓冲夹持装置6上升或下降,导块64与所述缓冲装置5连接且其运动方向与所述自动升降装置4的移动端运动一致。
36.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芯片控制芯片与所述电机41电连接,控制芯片控制电机41的转动来控制所述自动升降装置4的移动端运动。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用于发送或接收无线信号,以便用手机或电脑或平板等设备来远程控制一种用于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的自动柔性装置搬移胫骨或骨头的移动。
37.工作原理:
38.使用时,先根据手术治疗的位置固定导轨1,具体是使用若干个支撑装置2与病人的胫骨固定,将第二骨针21依次穿过调节支架24的上立板243、固定件25中部的贯通孔251、调节支架24的下立板243,第一固定螺杆252对应穿过调节支架24的横板241的第一通孔 242后通过所述固定夹27中的第三通孔273与所述第一螺母26配合经第二骨针21固定在所述导轨1上,使其能支撑所述导轨1,固定过程中可以通过转动调节支架24来调整第二骨针 21的角度;接着将第一骨针31与治疗需要移动的胫骨片段固定,具体是将第一骨针31穿过夹持装置6中的空心圆柱63,将第一骨针31一端固定在治疗需要移动的胫骨片段上,然后旋紧夹持装置6上的螺钉62将第一骨针31固定,为了能更好的移动需要移动的胫骨片段,所述自动柔性装置设有两个,以便能更好起到支撑作用,最后通过控制芯片来控制电机41转动
来带动滑块44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骨针31移动,由于弹簧51的作用,使得搬移胫骨片段的过程中,能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因强制性搬移而造成血管破裂以及增加病人的痛苦,适用于不同体质的人群;此外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的自动柔性装置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实用性强,不仅用于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也可以用于需要进行微血管网再造的地方,而且治疗效果好,治疗时间缩短。此外还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来控制骨针的移动,移动的过程可以自动进行,不需要人操作。
39.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