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专用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21286发布日期:2022-02-16 13:18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俯卧位通气专用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俯卧位通气专用床。


背景技术:

2.俯卧位通气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是指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者人工徒手操作,使患者在采取俯卧位进行机械通气,以促进下垂不张部位的肺得以扩张,进而实现通气灌注比例的调节以及呼吸衰竭病人氧合情况的改善,最终确保肺功能尽快恢复以及早日脱离使用呼吸机;俯卧位通气迄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使用俯卧位通气的原理是提高肺泡通气功能,提高通气血流比值,改善氧合以及预防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性肺炎的发生;
3.俯卧位通气通常需要医务人员及家属3、4个人才能够完成对患者的翻身操作,且俯卧位通气一段时间后还需再次将其改变为仰卧位,并且俯卧位通气需要在患者身下铺垫具有一定高度的垫枕才能使其具有更好的疗效,而现有的俯卧位通气床大多不具备辅助翻身的功能,并且也没有合适的铺垫物对患者进行铺垫。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辅助翻身且自身带有俯卧垫和仰卧垫的俯卧位通气专用床。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俯卧位通气专用床,包括:
6.床体,床体包括床板、前板和后板,床板两端分别与前板和后板固定连接,床板上设有多个矩形孔,矩形孔右端设有与其弹性合页连接的辅助板;
7.翻身部,翻身部包括转动柄、转动轴、多个翻身组件和多个辅助组件,翻身组件与转动轴活动连接,且翻身组件上端穿过矩形孔,辅助组件与辅助板固定连接,转动轴一端与前板转动连接,另一端穿透后板与转动柄固定连接。
8.优选的,翻身组件包括转动轮、多个梯形块、两个俯卧垫和两个仰卧垫;
9.转动轮与转动轴键连接,梯形块设有四个,其上底呈十字形固定连接于转动轮上,俯卧垫和仰卧垫分别交错固定连接于梯形块下底上。
10.优选的,辅助组件包括连接板、长板和多个凸块,连接板一端固定连接于辅助板底壁左端,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长板上,凸块固定连接于长板右端上。
11.优选的,梯形块包括长梯形块和短梯形块,长梯形块与俯卧垫固定连接,短梯形块与仰卧垫固定连接。
12.优选的,后板上设有多个矩形孔一,转动柄上设有矩形孔二,且其上设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山”型卡板,“山”型卡板分别与矩形孔一和矩形孔二可拆卸连接。
13.优选的,床板上端左右两侧设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防护栏。
14.优选的,俯卧垫和仰卧垫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俯卧位通气专用床,其翻身部的设置,使得医务人员或患者亲属单人通过转动转动柄便可以实现对患者的翻身操作,省时省力,大肆提高了翻身效率,降低了翻身的难度。
17.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俯卧位通气专用床,其转动轮上俯卧垫和仰卧垫的十字型分布,使得医务人员通过转动柄在为患者翻身时,同时更换不同体位的铺垫,简化了患者翻身后的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俯卧位通气专用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翻身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柄与“山”型卡板的分散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床体;10、床板;100、矩形孔;1001、辅助板;101、防护栏;11、前板;12、后板;120、矩形孔一;
23.2、翻身部;20、转动柄;200、矩形孔二;201、“山”型卡板;21、转动轴;22、翻身组件;220、转动轮;221、梯形块;2210、长梯形块;2211、短梯形块;222、俯卧垫;223、仰卧垫;23、辅助组件;230、连接板;231、长板;232、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请参阅图,一种俯卧位通气专用床,包括:
26.床体1,所述床体1包括床板10、前板11和后板12,所述床板10两端分别与所述前板11和所述后板12固定连接,所述床板10上设有多个矩形孔100,所述矩形孔100右端设有与其弹性合页连接的辅助板1001;
27.翻身部2,所述翻身部2包括转动柄20、转动轴21、多个翻身组件22和多个辅助组件23,所述翻身组件22与所述转动轴21活动连接,且所述翻身组件22上端穿过所述矩形孔100,所述辅助组件23与所述辅助板1001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21一端与所述前板11转动连接,另一端穿透所述后板12与所述转动柄20固定连接。
28.具体使用时,首先根据患者需要的睡姿转动转动柄20,调整俯卧垫222或是仰卧垫223至与患者睡姿相匹配的垫子,在患者需要进行睡姿调整时,若其原本睡姿为仰卧,首先取下“山”型卡板201,顺时针转动转动柄20,带动转动轴21的转动,进而带动转动轮220的转动,转动轮220转动时,位于其上端的仰卧垫223开始顺时针转动,其转动过程中会触碰到长板231左端,并向下压长板231左端,长板231右端向上移动,并带动辅助板1001右端升起,使其自身处于倾斜状态,而此时在患者会在仰卧垫223的带动下发生倾斜,并借助辅助板1001的倾斜进行翻身,而当仰卧垫223完全没入矩形孔100内时,此时俯卧垫222恰好转动至矩形孔100上侧,且此时患者俯卧于其上,随后再次将“山”型卡板201卡入后板12上的矩形孔一120和转动柄20上的矩形孔二200内,对转动柄20形成限制,避免其因患者自身的重力产生
转动;而由俯卧位转为仰卧位时,其运行方式相同,故不再赘述。
29.具体的,所述翻身组件22包括转动轮220、多个梯形块221、两个俯卧垫222和两个仰卧垫223;
30.所述转动轮220与所述转动轴21键连接,所述梯形块221设有四个,其上底呈十字形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轮220上,所述俯卧垫222和所述仰卧垫223分别交错固定连接于所述梯形块221下底上;通过转动轮220的转动进行俯卧垫222和仰卧垫223的交换,并同时对患者的卧姿进行调换。
31.具体的,所述辅助组件23包括连接板230、长板231和多个凸块232,所述连接板230一端与固定连接于所述辅助板1001底壁左端,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长板231上,所述凸块232固定连接于所述长板231右端上;在转动轮220转动过程中,通过俯卧垫222和仰卧垫223的旋转对长板231左端形成向下的压力,并借由该压力翻转辅助板1001使其倾斜,以辅助患者的翻身。
32.具体的,所述梯形块221包括长梯形块2210和短梯形块2211,所述长梯形块2210与所述俯卧垫222固定连接,所述短梯形块2211与所述仰卧垫223固定连接;由于不同卧姿患者身下需要垫付的垫子高度不同,通过不同长度的梯形块221来控制不同卧姿患者卧垫的高度。
33.具体的,所述后板12上设有多个矩形孔一120,所述转动柄20上设有矩形孔二200,且其上设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山”型卡板201,所述“山”型卡板201分别与所述矩形孔一120和所述矩形孔二200可拆卸连接,通过“山”型卡板201两端和中间卡在矩形孔一120和矩形孔二200内来将转动柄20卡住,避免因患者的体重导致卧垫转动的情况发生。
34.具体的,所述床板10上端左右两侧设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防护栏;防护栏的设置避免患者更体位时翻转过度摔落床下。
35.具体的,所述俯卧垫222和所述仰卧垫223采用橡胶材质制成由于卧垫与患者接触,采用橡胶材质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上的舒适感。
36.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的叙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