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

文档序号:28084895发布日期:2021-12-18 01:52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

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临床上为了提高动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操作医师在穿刺操作时需要将患者的手腕垫高使预定的穿刺部位突出,并将患者的手部用绑带固定,防止在穿刺的过程中,患者手部移动而影响穿刺操作。目前在进行穿刺操作时,操作医师一般在固定装置的承托板上放置软垫、沙袋或水袋等支撑物,并用绳子将患者手部绑在承托板上,采用上述方式时,支撑物容易在承托板上滑动,导致患者手腕位置出现变化而影响穿刺操作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市场上存在固定设有支撑垫的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但是上述固定装置在使用时不能灵活地调节支撑垫的位置,很难将不同患者的手腕均调整至合适的体位,适应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适应性差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所述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包括承托板、设于所述承托板上的支撑垫、设于所述承托板上的绑带以及用于将所述支撑垫连接至所述承托板并调节所述支撑垫在所述承托板上的位置的调位结构。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位结构包括可相互粘接的第一勾面魔术贴和第一绒面魔术贴,所述第一勾面魔术贴和所述第一绒面魔术贴中的其中一个设于所述支撑垫的底部,所述第一勾面魔术贴和所述第一绒面魔术贴的另外一个设于所述承托板的顶部。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勾面魔术贴设于所述承托板上时,所述第一勾面魔术贴沿所述承托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绒面魔术贴设于所述承托板上时,所述第一绒面魔术贴沿所述承托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绑带包括第二勾面魔术贴和第二绒面魔术贴,所述第二勾面魔术贴和所述第二绒面魔术贴均具有相对设置的正面和反面,第二勾面魔术贴的正面与所述第二绒面魔术贴的正面可相互粘接,第二勾面魔术贴的反面与所述第二绒面魔术贴的反面固定连接。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托板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绑带的固定件;
10.其中,所述固定件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勾面魔术贴粘接的第三绒面魔术贴;
11.或者,所述固定件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绒面魔术贴粘接的第三勾面魔术贴。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承托板的底部并沿所述承托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绑带包括绑带本体、第四勾面魔术贴和第四绒面魔术
贴,所述第四勾面魔术贴和所述第四绒面魔术贴可相互粘接,所述第四勾面魔术贴设于所述绑带本体的一端,所述第四绒面魔术贴设于所述绑带本体的另一端。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还包括底盘和可伸缩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连接所述底盘,且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承托板。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包括筒体和活动地套设于所述筒体内的杆体。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杆体在所述筒体内位置的调节组件;
17.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螺纹连接件,所述筒体设有第一螺孔,所述杆体沿其轴向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螺孔,所述螺纹连接件用于穿过所述第一螺孔后连接至任意一所述第二螺孔;
18.或者,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筒体内的直线驱动器,所述直线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杆体连接。
19.本技术提供的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在使用时,操作医师可先根据患者的体型和穿刺部位的类型等因素利用调位结构将支撑垫调整至合适的位置,然后将患者的手腕放置于支撑垫上,并利用绑带将患者的手部固定,随后进行穿刺操作,可以使不同的患者的手腕在进行穿刺操作时均处于合适的体位,方便后续的穿刺操作,操作方便,适应性好。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的承托板的顶部设有第一勾面魔术贴且承托板的底部设有第三勾面魔术贴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所示的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1所示的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3所示的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的承托板的顶部设有第一绒面魔术贴且承托板的底部设有第三绒面魔术贴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图5所示的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图5所示的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图7所示的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的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绑带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图9所示的绑带设置有第五绒面魔术贴时的结构示意图。
31.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2.100

承托板;110

固定件;111

第三绒面魔术贴;112

第三勾面魔术贴;200

支撑垫;300

绑带;310

第二勾面魔术贴;320

第二绒面魔术贴;330

绑带本体;340

第四勾面魔术贴;350

第四绒面魔术贴;400

调位结构;410

第一勾面魔术贴;420

第一绒面魔术贴;
500

支撑杆;510

筒体;511

第一螺孔;520

杆体;521

第二螺孔;530

调节组件;531

螺纹连接件;600

底盘;700

第五绒面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6.请参阅图1,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进行说明。该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包括承托板100、设于承托板100上的支撑垫200、设于承托板100上的绑带300以及用于将支撑垫200连接至承托板100并调节支撑垫200在承托板100上的位置的调位结构400。
37.具体地,承托板100可以具有多种结构,比如承托板100可以包括金属底板和设置于金属底板上的柔性垫;再比如,承托板100可以包括塑胶板和设置与塑胶板上的柔性垫,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唯一限定。支撑垫200可以采用不同材质,如棉垫或海绵垫等,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唯一限定。支撑垫200的形状可以是长方体或者半球形等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唯一限定。可选的,支撑垫200沿承托板10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沿承托板10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能够较为稳固地支撑患者腕部。
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在使用时,操作医师可先根据患者的体型和穿刺部位的类型等因素通过调位结构400将支撑垫200调整至合适的位置,然后将患者的手腕放置于支撑垫200上,并采用绑带300将患者的手部固定,随后进行穿刺操作,使不同的患者的手腕在进行穿刺操作时均处于合适的体位,方便后续的穿刺操作,操作方便,适应性好。
39.本实施例中,调位结构400的结构形式很多,比如,调位结构400包括设于承托板100上的一排插孔和设于支撑垫200底部的插杆,插杆能够可拆卸地连接至任意一个插孔内。再比如,调位结构400包括设于承托板100上的一排卡座和设于支撑垫200底部的卡扣,卡扣能够可拆卸地连接至任意一个卡座。调位结构400的结构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40.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6,调位结构400包括可相互粘接的第一勾面魔术贴410和第一绒面魔术贴420,第一勾面魔术贴410和第一绒面魔术贴420中的其中一个设于支撑垫200的底部,第一勾面魔术贴410和第二绒面魔术贴320的另外一个设于承
托板100的顶部。
4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绒面魔术贴420的一面设有绒毛,第一勾面魔术贴410的一面设有刺勾,刺勾能够勾住绒毛,进而使第一绒面魔术贴420和第一勾面魔术贴410相互粘接。第一绒面魔术贴420上与设有绒毛的一面相对的面用于连接至承托板100或者支撑垫200,对应地,第一勾面魔术贴410上与设有刺勾的一面相对的面用于连接至支撑垫200或者承托板100。
42.请参阅图1和图2,在第一绒面魔术贴420设置于支撑垫200的底部,第一勾面魔术贴410设置于承托板100的顶部时,操作医师根据患者的体型和需要穿刺的部位的类型等因素,将支撑垫200粘贴于第一勾面魔术贴410的合适位置,即可将支撑垫200固定在承托板100上,操作方便快捷;在需要调整支撑垫200的位置或者更换不同形状的支撑垫200时仅需将支撑垫200从第一勾面魔术贴410上取下,将支撑垫200重新放置于合适位置或者更换不同形状的支撑垫200后重新放置即可,操作方便快捷;且在穿刺操作结束之后,支撑垫200可以从承托板100上取下,便于支撑垫200的收纳和承托板100作为平整的承托物使用。
43.请参阅图5和图6,在第一勾面魔术贴410设置于支撑垫200的底部,第一绒面魔术贴420设置于承托板100的顶部时,操作医师不仅可以对应地完成将支撑垫200固定于承托板100上以及调整支撑垫200的位置的操作,且患者的手臂放置于承托板100上时与第一绒面魔术贴420的绒毛保持接触,可避免患者皮肤接触第一勾面魔术贴410的刺勾,舒适度更好。
44.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在第一勾面魔术贴410设于承托板100上时,第一勾面魔术贴410沿承托板100的长度方向设置;请参阅图5和图6,在第一绒面魔术贴420设于承托板100上时,第一绒面魔术贴420沿承托板100的长度方向设置。
45.采用上述结构的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支撑垫200能够沿承托板100的长度方向调整位置,调节范围大。
46.可选地,第一勾面魔术贴410设于承托板100上时,第一勾面魔术贴410在承托板100的宽度方向上居中设置;第一绒面魔术贴420设于承托板100上时,第一绒面魔术贴420在承托板100的宽度方向上居中设置。可将支撑垫200固定在承托板100的宽度方向上居中的位置,避免患者手臂从承托板100的侧方滑落。
47.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6,绑带300包括第二勾面魔术贴310和第二绒面魔术贴320,第二勾面魔术贴310和第二绒面魔术贴320均具有相对设置的正面和反面,第二勾面魔术贴310的正面和第二绒面魔术贴320的正面可相互粘接,第二勾面魔术贴310的反面和第二绒面魔术贴320的反面固定连接。
48.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勾面魔术贴310和第二绒面魔术贴320相互粘接的原理与第一勾面魔术贴410和第一绒面魔术贴420相互粘接的原理相同,具体地,第二勾面魔术贴310的正面设置有刺勾,第二绒面魔术贴320的正面设置有绒毛,使第二勾面魔术贴310的正面可与第二绒面魔术贴320的正面相互粘接。
49.采用上述结构的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在患者的手部放置于承托板100上之后,操作医师可以将绑带300缠绕于承托板100及患者的手部的外周,并使绑带300一端的第二勾面魔术贴310与绑带300另一端的第二绒面魔术贴320相互粘接,进而方便快捷地将患者的手部固定在承托板100上。
50.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7,承托板100上设有用于固定绑带300的固定件110。
51.请参阅图3和图4,作为固定件110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固定件110包括用于与第二勾面魔术贴310粘接的第三绒面魔术贴111。
52.采用上述结构的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操作医师可先将绑带300设有第二勾面魔术贴310的一面粘贴于第三绒面魔术贴111的合适位置,再将绑带300缠绕在承托板100和患者手部的外周,并使绑带300一端的第二勾面魔术贴310与绑带300另一端的第二绒面魔术贴320相互粘接,这样,不仅可以利用绑带300首尾相连对患者手部进行固定,还可通过将绑带300固定在承托板100的第三绒面魔术贴111上,使绑带300对患者手部的固定效果更好。
53.请参阅图7和图8,作为固定件110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固定件110包括用于与第二绒面魔术贴320粘接的第三勾面魔术贴112。
54.采用上述结构的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操作医师不仅可以利用绑带300首尾相连对患者手部进行固定,还可以将绑带300本身固定在承托板100的第三勾面魔术贴112上,使绑带300对患者手部的固定效果更好,而且在穿刺操作的过程中,患者的手臂始终与绑带300上的第二绒面魔术贴320接触,可避免患者的皮肤与第一勾面魔术贴310的刺勾接触,提高患者穿刺时的舒适度。
55.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7,固定件110设于承托板100的底部并沿承托板100的长度方向延伸。
56.由于患者的手部一般放置于承托板100的顶部,本实施例提供的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在承托板100的底部固定绑带300,可以降低患者的手部挣脱绑带300的几率,保证穿刺操作的顺利进行;且固定件110沿承托板100的长度方向延伸,使得绑带300能够沿承托板100的长度方向调整位置,调节范围大。
57.可选地,固定件110在承托板100的宽度方向上居中设置,可使得绑带300受力更为均匀,对患者手部的固定作用更好。
58.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绑带300包括绑带本体330、第四勾面魔术贴340和第四绒面魔术贴350,第四勾面魔术贴340和第四绒面魔术贴350可互相粘接,第四勾面魔术贴340设于绑带本体330的一端,第四绒面魔术贴350设于绑带本体330的另一端。
59.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勾面魔术贴340和第四绒面魔术贴350相互粘接的原理与第一勾面魔术贴410和第一绒面魔术贴420相互粘接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四勾面魔术贴340上与设有刺勾的一面相对的面以及第四绒面魔术贴350上与设有绒毛的一面相对于的面均用于与绑带本体330连接。
60.本实施例提供的动静脉固定装置,通过在绑带本体330的两端分别设置第四勾面魔术贴340和第四绒面魔术贴350,在绑带本体330缠绕于承托板100和患者手部之后,绑带本体330可以通过第四勾面魔术贴340和第四绒面魔术贴350的粘接作用首尾相连形成环形,操作医师可以方便快捷地将患者的手部固定。
61.可选的,请参阅图8和图10,在承托板100的底部设有第三勾面魔术贴112时,绑带本体300设有用于与第三勾面魔术贴112粘贴的第五绒面魔术贴700;请参阅图4和图10,在承托板100的底部设有第三绒面魔术贴111时,绑带本体300的设有用于与第三绒面魔术贴
111粘贴的第五勾面魔术贴(图未显示),可以对绑带本体330进行固定。
62.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还包括底盘600和可伸缩的支撑杆500,支撑杆500一端连接底盘600,且支撑杆500的另一端连接承托板100。
63.需要说明的是底盘600用于放置于外部支撑面上,并用于与支撑杆500共同支撑承托板100,支撑杆500可以采用医用塑胶材料制成,以使支撑杆更为轻便,设计更为轻量化。
64.本实施例提供的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通过设置可伸缩的支撑杆500,可方便操作医师调整承托板100的高度,方便穿刺操作的进行。
65.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支撑杆500包括筒体510和活动地套设于筒体510内的杆体520。
66.需要说明的是,杆体520远离筒体510的一端可用于与承托板100或者底盘600连接,对应的筒体510远离杆体520的一端可用于与底盘600或承托板100连接。
67.本实施例提供的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通过调节杆体520在筒体510内的位置,可以改变支撑杆500的长度,进而调整承托板100的高度,方便穿刺操作的进行。
68.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支撑杆500还包括用于调节杆体520在筒体510内位置的调节组件530。
69.作为调节组件530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调节组件530包括螺纹连接件531,筒体510设有第一螺孔511,杆体520沿其轴向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螺孔521,螺纹连接件531用于穿过第一螺孔511后连接至任意一第二螺孔521;
70.需要说明的是,螺纹连接件531可以是螺钉、螺杆等,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71.在需要调节支撑杆500的高度时,可先拆下螺纹连接件531,然后调整杆体520和筒体510的相对位置,使得支撑杆500整体长度能够满足需求,并使第一螺孔511与至少两个第二螺孔521中的其中一个对准,之后将螺纹连接件531旋入对准后的第一螺孔511和第二螺孔521,使得杆体520和筒体510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进而完成支撑杆500的高度调节操作,采用上述结构的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结构轻便,便于携带和移动且操作方便。
72.作为调节组件53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调节组件530包括设于筒体510内的直线驱动器(图未显示),直线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杆体520连接。
73.需要说明的是,直线驱动器可以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等,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74.在需要调节支撑杆500的高度时,启动直线驱动器,调整杆体520和筒体510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支撑杆500的整体长度满足使用需求后关闭直线驱动器,完成支撑杆500的高度调节操作,采用上述结构的动静脉穿刺用固定装置,可方便快捷地调节承托板100的高度。
7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