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负压简易吸引装置

文档序号:27876136发布日期:2021-12-08 15:08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动负压简易吸引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手动负压简易吸引装置。


背景技术:

2.卵巢囊肿:是卵巢内或其表面形成的囊状结构,囊内含有液体或固态物质,是一种妇科常见的疾病,在育龄期女性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大多数卵巢囊肿可自行消失,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但部分患者的卵巢囊肿可不断增大,引起下腹部不适、月经异常等,治疗不及时可能出现囊肿破裂、蒂扭转、感染等继发病变。
3.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指异位的子宫内膜在卵巢内生长。可有单个或多个,囊肿表面呈灰蓝色,大小不一,直径多在5cm左右,大的可达10

20cm。典型者囊内有咖啡色样粘稠液体,似巧克力样,因此俗称卵巢巧克力囊肿。
4.临床上发现患者有卵巢囊肿,患者没有自觉症状,超声提示囊肿较小时一般无需治疗,遵医嘱定期复查即可。但当囊肿体积较大,直径大于等于5cm,观察3

6个月囊肿持续存在,囊肿生长较快,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大时,可建议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
5.对于育龄期女性来说,发现有卵巢囊肿后,先要观察和确定其性质,卵巢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囊肿之分。卵巢生理性囊肿通常以滤泡囊肿和黄体囊肿最为常见,多为单房、壁薄,直径小于等于8厘米,观察或口服避孕药2

3个月后,一般会自行消失。卵巢病理性囊肿需要早期检查肿瘤标记物,因为卵巢囊肿有良性和恶性之分。小的良性囊肿可以遵医嘱定期复查,大的良性囊肿直径大于等于5厘米,需要手术治疗,卵巢恶性肿瘤无论大小一经发现应行手术。
6.但有一种囊肿需要额外重视的就是巧克力囊肿,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卵巢囊肿,而是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波及,异位的子宫内膜侵犯在卵巢上,生长在卵巢皮质内,形成的一种囊肿。因其表面呈灰蓝色,内为陈旧性血液似咖啡色粘稠液体,状似巧克力而得其名。因子宫内膜异位症本身就是引起不孕的一大因素,所以患有巧克力囊肿的患者多数伴有不孕的症状,治疗时也需要按照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要求来进行。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或辅助生殖技术助孕。
7.在接受手术或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时,往往会建议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离术或经阴道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术。进行经阴道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术时,部分医院会采取负压电泵吸引,但会常常遇到巧克力囊肿较大囊肿生长时间较长导致内液非常粘稠的情况,往往这时候负压泵吸引就比较费力且操作不够灵活,需要用50ml针筒进行手动抽吸。在手动抽吸过程中需要持续作用力维持负压状态,若抽吸时间较长,对于手术医生的体力消耗极大。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手动负压简易吸引装置的注射器,既可轻松维持负压抽吸状态,也可将手术医生的双手解放出来以更好地
配合手术其他操作,同时可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动负压简易吸引装置,包括针筒、贯穿针筒开口端的活塞和配合针筒与活塞的吸引装置,所述针筒的开口端设有针筒翼,所述活塞的外端部设有活塞柄,所述吸引装置包括与活塞柄活动设置的卡扣和连接于针筒翼并配合卡扣的卡座。
10.优选的,所述卡座包括与针筒翼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对称设置于第一连接件两侧的支架体,任一所述支架体设置于第一连接件朝向活塞柄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配合针筒翼的第一卡槽。
11.优选的,所述卡扣包括与活塞柄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件和设置于第二连接件端部的卡盘,任一所述支架体并列设有配合卡盘的若干卡块,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配合活塞柄的第二卡槽。
12.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件与卡盘为一体成型结构。
13.优选的,任一所述支架体上的卡块为锯齿结构。
14.优选的,任一所述卡块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卡块,所述卡盘的侧面设有配合直角三角卡块的槽轨。
15.优选的,所述卡盘为椭圆形状。
16.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设有锁扣和配合锁扣的合页连接件。
17.优选的,所述卡盘设有配合第二连接件上合页连接件的开口处。
18.优选的,所述针筒的闭口端设有针栓,所述针栓连接有双腔连接管或单腔连接管。
19.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通过上卡扣结构和下卡座结构的配合,在拉伸活塞柄后,将卡盘旋转卡于卡块上,便可持续提供所需负压,无需手术者持续用力拉伸,既节省了体力,又提供了持续的负压吸引力。需要更换试管时,将卡盘旋转离开锯齿结构即可放松吸引。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连接件配置于活塞柄背面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连接件配置于活塞柄正面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连接件配置于活塞柄正面加卡盘结构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连接件配置于活塞柄背面加卡盘结构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椭圆卡盘结构的俯视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卡座配置于针筒翼背面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卡座配置于针筒翼正面图;
28.图中:1、针筒;2、活塞;3、针筒翼;4、活塞柄;5、第一连接件;6、支架体;7、第一卡槽;8、第二连接件;9、卡盘;10、卡块;11、第二卡槽;12、槽轨;13、锁扣;14、合页连接件;15、开口处;16、针栓。
具体实施方式
29.参照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有手动负压简易吸引装置的注射器,包括
针筒1、贯穿针筒1开口端的活塞2和配合针筒1与活塞2的吸引装置,所述针筒1的开口端设有针筒翼3,所述活塞2的外端部设有活塞柄4,所述吸引装置包括与活塞柄4活动设置的卡扣和连接于针筒翼3并配合卡扣的卡座。
30.在本实用新型中,注射器的针筒1和活塞2为常见的注射器结构,而将吸引装置分为上卡扣和下卡座两个结构,上卡扣结构配置于注射器的活塞柄4部,下结构卡座配置于注射器的针筒翼3部。在使用过程中,将活塞柄4拉伸后,通过卡扣和卡座的配合设置,使得活塞柄4能固定住不缩回和继续伸出,手术医生的双手就不用一直把持住活塞柄4,同时进行其他手术操作。
31.所述卡座包括与针筒翼3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5和对称设置于第一连接件5两侧的支架体6,任一所述支架体6设置于第一连接件5朝向活塞柄4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5设有配合针筒翼3的第一卡槽7。
32.所述卡扣包括与活塞柄4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件8和设置于第二连接件8端部的卡盘9,任一所述支架体6并列设有配合卡盘9的若干卡块10,所述第二连接件8设有配合活塞柄4的第二卡槽11。
33.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上卡扣结构中,由于常见的注射器中的活塞柄4为圆形,为了使得卡盘9能旋转卡到卡座上或者旋转从卡座上松开,则第二连接件8与活塞柄4必然是分开设置,则在第二连接件8上设置两个第二卡槽11,活塞柄4能部分卡入到第二卡槽11内,实现镂空卡扣,使得第二连接件8不仅无法从圆形的活塞柄4上掉落,而且能进行旋转,进而实现卡盘9的旋转。
34.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常见的注射器中,针筒翼3为对称设置于针筒1两侧的两个,故在第一连接件5上对应的每个一个针筒翼3分别设置一个第一卡槽7,这样每个针筒翼3可以穿过对应的第一卡槽7,从而将卡座固定在针筒翼3上。
35.在本实用新型中,下卡座机构用于对卡盘9进行固定的作用,卡盘9可根据手术抽吸时所需要的复杂大小随着活塞柄4上升到一定位置后,再将卡盘9进行旋转,将卡盘9旋转到对应的卡块10上端,而卡块10便能对卡盘9进行固定限位。
36.任一所述支架体6上的卡块10为锯齿结构。
37.任一所述卡块10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卡块10,所述卡盘9的侧面设有配合直角三角卡块10的槽轨12。
38.所述第二连接件8与卡盘9为一体成型结构。
39.所述卡盘9为椭圆形状。
40.在本实用新型中,卡盘9与上卡扣结构为一体连接,为椭圆形状,上卡扣机构的卡盘9可根据手术抽吸时所需要的负压大小,拉伸旋转卡于下卡座机构的锯齿结构中,持续提供所需负压,无需手术者持续用力拉伸,既节省了体力,有提供了持续的负压吸引力。需要更换试管时,将卡盘9旋转离开锯齿结构即可放松吸引。
41.在本实用新型中,因为任一卡块10均为直角三角卡块10,直角边与支架体6固定连接,则有一个锐角朝向卡盘9,故将椭圆形状的卡盘9设置成上大下小的结构,上大的部分能卡在直角三角卡块10的上端,小的部分位于直角三角卡块10的侧部形成一条槽轨12,当旋转卡盘9的时候,能顺着槽轨12进行旋转固定。
42.所述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8均设有锁扣13和配合锁扣13的合页连接件14。
43.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8对称分成两个部件,两个部件的背面连接处通过合页连接件14进行活动连接,两个部件的正面连接处通过锁扣13结构设置,这样能实现可拆卸结构,提高安装的便捷性,以及便于拆卸运输和回收消毒。
44.所述卡盘9设有配合第二连接件8上合页连接件14的开口处15。
45.在本实用新型中,上卡扣结构背部卡盘9为开口处15,能在合页连接件14进行开合时,提供足够的空间。
46.所述针筒1的闭口端设有针栓16,所述针栓16连接有双腔连接管或单腔连接管。
4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本装置分为上下两个结构,分别为上卡扣结构与下卡座结构。上卡扣结构配置于注射器的活塞柄4部,下卡座结构配置于注射器的针筒翼3部。两者通过锯齿结构相配合,注射器头端连接双腔或单腔连接管,连接管上带有装囊肿液的试管,注射器的活塞2部和针翼部分别装在本装置的上结构和下结构内。在所有部件连接完好的状态下管道内为密闭状态,拉伸上结构同时旋转圆盘,可将注射器活塞2拉伸,使注射器内部出现负压,以吸引患者囊肿内的囊液流出到试管里。
4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