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胃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84626发布日期:2021-12-08 18:07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腔胃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双腔胃管。


背景技术:

2.双腔胃管是一种带分叉管接头的胃管,常常用于胃肠减压,鼻饲和洗胃,相比于传统胃管,可有效避免临床贴壁现象,单位时间内洗胃效果显著且不存在二次污染问题,双腔胃管主管体上设有x线标识插入深度的刻度,内腔被隔膜分隔成头部相通的主管腔和辅助管腔,形成共同管腔,主管腔的侧壁上开有侧孔。主管体的尾端插接有分叉管接,包含的主管接头和辅助管接头在插接处并拢。
3.目前双腔胃管的主管接头和辅助管接头在插接处一般为固定设置,通过双腔胃管在进行喂药或者喂营养液之后,常常需要对双腔胃管进行清洗,但是双腔胃管的主管接头和辅助管接头的插接处管内壁常常会粘附微量的药液或者营养液,难以清理干净,影响再一次对患者喂药和喂营养液的安全性,导致患者可能造成二次感染的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因此,设计一种双腔胃管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通过双腔胃管对患者喂药或者喂营养液之后,双腔胃管的主管接头和辅助管接头的插接处管内壁常常会粘附微量的药液或者营养液,难以清理干净,影响再一次对患者喂药和喂营养液的安全性,导致患者可能造成二次感染的现象。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胃管本体,所述胃管本体顶部设有主管体,所述主管体底部一侧设有辅管体,所述主管体与辅管体通过一体成型固定连接,所述主管体底部设有限位连接组件,所述限位连接组件包括限位连接管,所述限位连接管位于主管体底部,所述限位连接管与主管体固定连接,所述胃管本体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管,所述固定连接管顶部表面开设有环形槽,所述限位连接管内侧固定连接有环形卡板,所述限位连接管外部两侧表面均开设有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内侧设有限位卡杆,所述限位卡杆与限位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连接管外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弧杆,所述连接弧杆顶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顶部固定连接有u形卡板。
7.优选的,所述主管体顶部设有第一密封塞,所述第一密封塞与主管体顶部相匹配,所述第一密封塞由软性橡胶材料制成,由软性橡胶材料制成第一密封塞对主管体进行密封,使得主管体的密封效果更好。
8.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塞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盖,所述第一密封盖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圆块,通过拉动第一连接圆块,第一连接圆块带动第一密封盖运动,第一密封盖带动第一密封塞运动而与主管体顶部发生分离。
9.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圆块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绳,所述第一连接绳一端与
主管体一侧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绳对第一连接圆块、第一密封盖和第一密封塞进行连接,防止第一密封塞掉落而影响主管体的正常使用。
10.优选的,所述辅管体顶部设有第二密封塞,所述第二密封塞与辅管体顶部相匹配,所述第二密封塞由软性橡胶材料制成,由软性橡胶材料制成第二密封塞对辅管体进行密封,提升了辅管体的密封效果。
11.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塞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盖,所述第二密封盖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圆块,通过拉动第二连接圆块,第二连接圆块带动第二密封盖运动,第二密封盖带动第二密封塞运动,第二密封塞而与辅管体顶部发生分离。
12.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圆块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绳,所述第二连接绳一端与辅管体一侧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绳对第二连接圆块、第二密封盖和第二密封塞进行连接,防止第二密封塞掉落而影响辅管体的正常使用。
13.优选的,所述环形卡板与环形槽相匹配,所述限位连接管内侧固定连接有环形密封垫,所述环形密封垫由软性橡胶材料制成,环形密封垫有利于提升限位连接管与固定连接管的密封性。
14.优选的,所述u形卡板与限位卡杆相匹配,所述u形卡板两端均设有条形竖杆,所述条形竖杆与限位卡杆固定连接,两个条形竖杆对u形卡板进行限位,而提升了u形卡板在限位卡杆上卡紧的稳定性。
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16.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连接组件将胃管本体与主管体和辅管体接头处进行可拆卸连接,在对主管体和辅管体进行清洗时,拉动u形卡板,u形卡板带动弹性带运动,弹性带由于具有弹性,将u形卡板从限位卡杆上拉出,然后旋转主管体带动环形卡板旋转,环形卡板在环形槽内侧旋转,环形卡板与环形槽发生分离,将主管体和辅管体同时取下进行清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减少了护理人员清洁双腔胃管插接处管的麻烦,避免了目前双腔胃管的主管接头和辅助管接头在插接处管内壁常常会粘附微量的药液或者营养液,难以清理干净,影响再一次对患者喂药和喂营养液的安全性,导致患者可能造成二次感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正面剖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图2的a部结构放大图;
21.图中:1、胃管本体;2、主管体;3、辅管体;4、限位连接管;5、固定连接管;6、环形槽;7、环形卡板;8、限位卡槽;9、限位卡杆;10、连接弧杆;11、弹性带;12、u形卡板;13、第一密封塞;14、第一密封盖;15、第一连接圆块;16、第一连接绳;17、第二密封塞;18、第二密封盖;19、第二连接圆块;20、第二连接绳;21、环形密封垫;22、条形竖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参照附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腔胃管,包括胃管本体1,胃管本体1顶部设有主管体2,主管体2底部一侧设有辅管体3,主管体2与辅管体3通过一体成型固定连接,主管体2与辅管体3在使用过程中,主管体2可以用来喂药,辅管体3可以用来喂营养液,主管体2底部设有限位连接组件,限位连接组件包括限位连接管4,限位连接管4位于主管体2底部,限位连接管4与主管体2固定连接,胃管本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管5,固定连接管5顶部表面开设有环形槽6,限位连接管4内侧固定连接有环形卡板7,限位连接管4外部两侧表面均开设有限位卡槽8,限位卡槽8内侧设有限位卡杆9,限位卡杆9与限位连接管4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管5外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弧杆10,连接弧杆10顶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带11,弹性带11顶部固定连接有u形卡板12。
24.进一步地,主管体2顶部设有第一密封塞13,第一密封塞13与主管体2顶部相匹配,第一密封塞13由软性橡胶材料制成,由软性橡胶材料制成第一密封塞13对主管体2进行密封,使得主管体2的密封效果更好。
25.进一步地,第一密封塞13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盖14,第一密封盖14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圆块15,通过拉动第一连接圆块15,第一连接圆块15带动第一密封盖14运动,第一密封盖14带动第一密封塞13运动而与主管体2顶部发生分离。
26.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圆块15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绳16,第一连接绳16一端与主管体2一侧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绳16对第一连接圆块15、第一密封盖14和第一密封塞13进行连接,防止第一密封塞13掉落而影响主管体2的正常使用。
27.进一步地,辅管体3顶部设有第二密封塞17,第二密封塞17与辅管体3顶部相匹配,第二密封塞17由软性橡胶材料制成,由软性橡胶材料制成第二密封塞17对辅管体3进行密封,提升了辅管体3的密封效果。
28.进一步地,第二密封塞17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盖18,第二密封盖18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圆块19,通过拉动第二连接圆块19,第二连接圆块19带动第二密封盖18运动,第二密封盖18带动第二密封塞17运动,第二密封塞17而与辅管体3顶部发生分离。
29.进一步地,第二连接圆块19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绳20,第二连接绳20一端与辅管体3一侧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绳20对第二连接圆块19、第二密封盖18和第二密封塞17进行连接,防止第二密封塞17掉落而影响辅管体3的正常使用。
30.进一步地,环形卡板7与环形槽6相匹配,限位连接管4内侧固定连接有环形密封垫21,环形密封垫21由软性橡胶材料制成,环形密封垫21有利于提升限位连接管4与固定连接管5的密封性。
31.进一步地,u形卡板12与限位卡杆9相匹配,u形卡板12两端均设有条形竖杆22,条形竖杆22与限位卡杆9固定连接,两个条形竖杆22对u形卡板12进行限位,而提升了u形卡板12在限位卡杆9上卡紧的稳定性。
32.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医护人员通过双腔胃管对患者进行喂药或者喂营养液的操作,以此来对患者进行治疗,双腔胃管的主管体2和辅管体3与胃管本体1的插接处管内壁常常会粘附微量的药液或者营养液,需要医护人员对主管体2和辅管体3进行清洗,在喂药或者喂营养液之后,拉动u形卡板12,u形卡板12带动弹性带11运动,弹性带11由于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当u形卡板12的拉力大于弹性带11的弹力时,将u形卡板12从限位卡杆9两端条形竖杆22之间拉出,然后旋转主管体2,旋转带动环形卡板7旋转,环形卡板7在环形槽6
内侧旋转,环形卡板7与环形槽6发生分离,将主管体2和辅管体3同时取下,然后拉动第一连接圆块15,第一连接圆块15带动第一密封盖14运动,第一密封盖14带动第一密封塞13运动,第一密封塞13与主管体2顶部发生分离,再拉动第二连接圆块19,第二连接圆块19带动第二密封盖18运动,第二密封盖18带动第二密封塞17运动,第二密封塞17与辅管体3顶部发生分离,便于对主管体2和辅管体3以及与胃管本体1的插接处进行清洗,从而有利于提升对患者再一次进行喂药和喂营养液的安全性,可以更好的喂药和喂营养液。
33.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