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灌肠固定贴及计量装置

文档序号:28085278发布日期:2021-12-18 01:55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灌肠固定贴及计量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灌肠固定贴及计量装置。


背景技术:

2.肝门灌肠、造口灌肠、肛管排气术是临床外科、急诊、icu等科室常用的操作之一。灌肠:是把液体(通常用生理盐水+开塞露)灌入肛门内,当液体在体内达到一定量后,人体开始有排便的欲望,灌入体内的液体会和体内的粪便混合,进而把体内的粪便排出体外。造口灌肠:肠癌术后患者很多都有造口,有临时性造口,也有永久性造口,梗阻及回纳手术术前都需要灌肠,经造口灌肠是将灌肠液体通过造口袋出口插入肛管,经造口袋插入造口灌液体进肠道内,进而将肠内大便清洁干净。肛管排气:适用于排除肠腔积气,减轻腹胀。传统操作方法:
3.1.携肛管、灌肠液、石蜡油、便盆、中单等至病人床旁;
4.2.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自肛门插入约15~18厘米,胶布固定肛管于一侧肛门旁,别针固定橡胶管于中单上;
5.3.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自造口袋出口端经造口袋插入造口15~50厘米,双手分别固定肛管及造口袋出口端。
6.4.肉眼观察排便情况。
7.目前,1、病人肛门及造口采取灌肠、插肛管排便排气不受控制,容易喷泄,导致患者、护士、床单等脏乱忙现象产生;2、插入肛门的肛管难以固定在肛门处,容易滑脱;3、操作需要20分钟时间,护士全程弯腰扶住肛管,造成护士的腰部酸痛,并全程监测耽误人力,且容易疏忽患者便血等危急情况;4、造口没有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很多灌进去的液体返流出体外;5、回肠造口患者需要清洁灌肠,常用肛管的长度达不到深度清洁要求,以往通常用胃管替代肛管,才能达到需要的深度,起到清洁灌肠的目的。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灌肠固定贴及计量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灌肠操作不方便、清洁不彻底、灌肠液返流、难以对肛管进行固定并且操作较为费时费力的问题。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灌肠固定贴及计量装置,包括灌肠袋、输液管、肛管以及固定组件,所述灌肠袋的表面开设有排便口,所述灌肠袋的底部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内固定连接有卡子,所述输液管的上端与出液口插接连接,所述输液管的表面设有调节器,所述输液管的下端连接有肛管,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卡口卡一、卡扣卡二以及固定贴,所述卡口卡一固定连接在排便口的表面,所述卡扣卡二套接连接在肛管的表面,所述固定贴的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周围固定连接有卡扣环,所述卡扣环分别与卡口卡一、卡扣卡二扣合连接,所述固定贴的正面还设有报警器,所述固定贴的
背面固定连接有双面胶。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卡口卡一与卡扣卡二结构相同,卡口卡一的内径与卡扣环的外径相等。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卡扣环的外壁缘口处设有凸起的定位圈,所述卡口卡一的内壁对应处设有扣合槽。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灌肠袋的表面印刷有刻度标,所述刻度标的数值从下至上依次增大。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卡口卡一、卡口卡二以及固定贴均采用医用塑料一体注塑成型。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肛管长度为60cm且前端为水润滑型硅胶材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灌肠袋以及肛管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卡口卡一和卡扣卡二,配合带有卡口环的固定贴,方便在灌肠操作时对肛管进行固定,提高肛管连接的稳定性,起到肛管及造口处的密封作用,堵住液体不往外返流有效地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强度,有效减少液体反流现象,提高了灌肠操作的方便及有效性。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灌肠袋的表面开设有带卡口卡一的排便口,方便与固定贴进行连接,便于对患者进行排便收集并方便记录出入量,灌肠袋替代便盆,提高操作的方便性,同时避免灌肠时发生喷泄的情况产生。
18.3、本实用新型采用60cm的肛管设计,长度足够长,适合回肠造口患者灌肠。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灌肠固定贴及计量装置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贴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卡扣卡二与卡口环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中:灌肠袋

1,输液管

2,肛管

3,固定组件

4,排便口

5,出液口

6,卡子7,调节器

8,卡口卡一

9,卡扣卡二

10,固定贴

11,通孔

12,卡扣环

13,报警器

14,双面胶

15,定位圈

16,扣合槽

17,刻度标

18。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4.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灌肠固定贴及计量装置,包括灌肠袋1、输液管2、肛管3以及固定组件4,所述灌肠袋1的表面开设有排便口5,所述灌肠袋1的底部设有出液口6,所述出液口6内固定连接有卡子7,所述输液管2的上端与出液口6插接连接,所述输液管2的表面设有调节器8,类似输液器的调节器,可以调节流速,所述输液管2的下端连接有肛管3,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卡口卡一9、卡扣卡二10以及固定贴11,所述卡口卡一9固定连接在排便口5的表面,所述卡扣卡二10套接连接在肛管3的表面,利用肛管3表面的张力与卡扣卡二10进行定位,所述固定贴11的中心开设有通孔12,所述通孔12的周围固定连接有卡扣环13,所述卡扣环13分别与卡口卡一9、卡扣卡二10扣合连接,所述固定
贴11的正面还设有报警器14,位于固定贴中间空洞处衔接,类似夹子夹住肛管,采用颜色试纸检测,一旦发现红色血便、黑色便就会发出滴滴的报警音 提醒护士马上采取护理措施,流出清水样便,就会发出嘟嘟声,表示灌肠已干净,所述固定贴1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双面胶15。
25.进一步改进地,所述卡口卡一9与卡扣卡二10结构相同,卡口卡一9的内径与卡扣环13的外径相等,方便将卡口卡一9套嵌于固定贴11的表面,同时提高连接的密封性。
26.进一步改进地,所述卡扣环13的外壁缘口处设有凸起的定位圈16,所述卡口卡一9的内壁对应处设有扣合槽17,通过在卡扣卡的外壁设有定位圈16,配合卡口卡一9内壁的扣合槽17,提高卡口卡一9与卡扣环13连接的稳定性。
27.进一步改进地,所述灌肠袋1的表面印刷有刻度标18,所述刻度标18的数值从下至上依次增大,通过在灌肠袋1的表面印刷有刻度标18,方便对灌肠液的灌输量进行查看,同时方便记录患者的排便量。
28.进一步改进地,所述卡口卡一9、卡口卡二以及固定贴11均采用医用塑料一体注塑成型,大大提高了固定组件4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的难度。
29.具体改进地,所述肛管长度为60cm,前端为水润滑型硅胶材质,有效提高肛管遇水的润滑效果,所述肛管的头部呈鱼嘴状且肛管的插入端长为60cm,方便肛管进行插入。
30.本实用新型的灌肠袋

1、输液管

2、肛管

3、固定组件

4、排便口

5、出液口

6、卡子7、调节器

8、卡口卡一

9、卡扣卡二

10、固定贴

11、通孔

12、卡扣环

13、报警器

14、双面胶

15、定位圈

16、扣合槽

17、刻度标

18,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灌肠袋1以及肛管3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卡口卡一9和卡扣卡二10,配合带有卡扣环13的固定贴11,方便在灌肠操作时对肛管3进行固定,提高肛管3连接的稳定性,有效地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强度,提高了灌肠操作的方便性。
3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把灌肠液倒入灌肠袋1,挂在输液架上,排好空气,用固定贴11固定在肛门上,把灌肠袋1输液管2与肛管3末端连接上排气,灭菌水润滑肛管3前端,插入肛门,插入到合适的深度就把肛管3外周的卡扣卡与固定贴11的卡扣环13卡上固定上好,这样肛管3就不用护士一直弯腰用双手固定,避免护士的腰部受损,而且能密闭肛门处,防止液体喷射几返流。固定贴11上附有报警器14,大便血性可以报警提醒医护人员处理,清水便也可以报警提示大便干净了,灌完液体,拔出肛管3,将计量袋上面的卡口卡与固定贴11上面的卡扣环13卡上固定好,患者解大便,这样可以方便记录出入量。
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