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肌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27745发布日期:2021-12-22 16:05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肌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训练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肌训练器。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低头族”数量越来越多,颈椎退变或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特别是在一些特殊领域,比如航空领域,当飞行员驾驶飞机飞行时,长时间持续的较高载荷和载荷增长率会使飞行员头部本体和头盔重量成倍增加,即加载在飞行员颈部的负荷显著增大。如在+9gz载荷下,飞行员颈部承重可高达70kg。同时,因为飞行员观察空战对手还需转动头部,所以如果颈部肌肉力量不足,则极易造成颈部损伤。特别地,舰载机飞行员的颈部损伤问题更为突出。舰载机飞行时,飞行员的头颈部相对于身体躯干处于非固定状态,着舰过程中极大的加速度更容易使头颈部受到短时横向过载的影响,导致头颈部与躯干的异常相对运动。长期如此则会引起飞行员颈肌拉伤、颈椎间盘突出、韧带撕裂甚至颈椎骨折。因此,加强颈肌锻炼,增强颈肌力量,对飞行员意义重大。
3.现有的颈部肌肉训练装置大多通过头颈部的主动运动训练颈部肌肉。然而,主动式训练往往依赖于训练者主观意愿,一旦训练者主观上有所偏好或者未加适当注意,就可能导致其仅偏重于部分肌肉的训练,难以均衡控制颈部各处肌肉的训练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训练颈部肌肉时难以均衡控制各处肌肉的训练强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颈肌训练器,可均衡控制颈部各肌肉的训练强度。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颈肌训练器,包括头盔,还包括驱动装置和连接于驱动装置的配重块,其中,驱动装置固定于头盔顶部,配重块可受驱动装置的驱动绕人体头颅的中轴线作圆周运动。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头颈部被动式训练,实现颈部肌肉全方位的均衡训练。
7.进一步地,驱动装置固定于头盔顶部的中心。
8.进一步地,驱动装置与配重块通过连接部固定连接,连接部包括转动件和连接杆,连接杆一端连接配重块,另一端连接转动件,转动件与驱动装置固定连接,受驱动装置的驱动转动。
9.进一步地,配重块为滚动体。
10.进一步地,在头盔顶部外围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导轨,用于支撑配重块。
11.进一步地,导轨为底部呈内凹弧形的槽,配重块为球体。
12.进一步地,导轨的外侧直径等于头盔的直径。
13.进一步地,驱动装置、配重块固定于头盔上的壳体内。
14.进一步地,头盔与导轨之间设置缓冲材料。
15.进一步地,头盔,和/或,头盔上的壳体设有用于供头部散热的通气孔,和/或,开关键,开关键用于控制驱动装置的启停,头盔,和/或,壳体左右两端的底部设置固定带。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18.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0019]1‑
连接部,11

连接杆,12

转动件,2

缓冲材料,3

通气孔,4

头盔,5

配重块,6

驱动装置,7

导轨,8

壳体,9

电源键,10

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1]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2]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3]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0024]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5]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颈肌训练器,包括头盔4,头盔4一方面用于承托设置于其上的能够实现颈部训练目的的训练装置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是驱动装置和连接于驱动装置的配重块),另一方面便于训练者佩戴并将颈肌训练器固定于头部。其中,颈肌训练器还包括驱动装置6和连接于驱动装置6的配重块5,驱动装置6固定于头盔4顶部,配重块5设置成可受驱动装置6的驱动绕人体头颅的中轴线作圆周运动。人体头颅中轴线作为一参考线,是一个虚拟概念。驱动装置6带动配重块5转动时,为了保持头部的直立状态,训练者会下意识地调动颈部的各块肌肉用力抵抗配重块5的重力,以此实现颈部各块肌肉的被动式训练。由于配重块5呈圆周运动,分布在颈部不同侧的各块肌肉都可以得
到锻炼,从而达到全方位训练颈部肌肉的目的。驱动装置6提供的驱动力可以是缓慢且匀速的,这样可以均衡控制颈部各肌肉的训练力度。
[0026]
如图2所示,驱动装置6固定于头盔4顶部的中心,位于图2中头盔4、转动件12、驱动装置6的圆心处。
[0027]
驱动装置6可以是电驱动装置、电磁驱动装置等能够提供驱动力的装置。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6为电机。
[0028]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装置6与配重块5通过连接部1固定连接,连接部1包括转动件12和连接杆11,连接杆11一端连接配重块5,另一端连接转动件12,转动件12与驱动装置6固定连接,受驱动装置6的驱动而转动。当驱动装置6驱动时,转动件12受驱动旋转,连接杆11随之转动,进而带动与连接杆11相连接的配重块5转动,使配重件5绕人体头颅中轴线作圆周运动。
[0029]
在一个实施例中,配重块5为滚动体。滚动体可以为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能够实现滚动效果的任何形状。将配重块5设置成滚动体的形状可以减小与头盔4以及壳体8之间的摩擦。在本实施例中,滚动体中的“滚动”意指形状,而并非是描述这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虽然配重块5为滚动体,但本实施例并不限定其运动状态,即其可以是在运动时滚动,也可以是在运动时相对于连接杆11是静止的。
[0030]
在本实施例中,在头盔4顶部周边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导轨7,用于在配重块5作圆周运动时支撑配重块5。在另一实施例中,导轨7也可以设置成在配重块5运动时不与配重块5接触,而在配重块5静止不动时支撑配重块5。这样可以防止配重块5运动时发出不希望的噪音。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成在配重块5运动和静止时导轨7均不与配重块5接触,只在连接杆11由于长期承受配重块5的重量而向下发生弯曲时支撑配重块5,这样当训练者听到导轨7和配重块5摩擦发出噪音时,获悉应当及时更换配重块5。总之,导轨7不仅可以支撑配重块5,以防止配重块5因转动时无承托部件悬空而对连接杆11和转动件12形成较大重量负担;也可以防止配重块5位置下移对头盔4乃至人脑造成不必要的震动。
[0031]
在本实施例中,导轨7为底部呈内凹弧形的槽,配重块5为球体。导轨7为底部内凹弧形的槽,导轨7的形状可以与配重块5的形状相互契合,能够最好的实现滚动效果。因为,球体为所有滚动体中运动最为流畅,摩擦最小的形状。
[0032]
进一步地,导轨7的外侧直径等于头盔4的直径。这样可以相应地将配重块5设置成在头盔4的径向上最远的位置运动,通过配重块5对颈部产生的力矩作用,可以充分利用配重块5的重量,产生最大训练效果。
[0033]
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装置6和配重块5固定于头盔4上的壳体8内,壳体8内部中空,用于保护头盔4、驱动装置6和配重块5。
[0034]
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头盔4与导轨7之间设置缓冲材料2。缓冲材料2为聚氨酯发泡聚乙烯(eps)、聚氨酯发泡聚丙稀(epp)和热固性塑料聚氨酯材料(pu)等能实现缓冲效果的任何材料。缓冲材料2不仅用于减轻驱动装置6、配重块5在头盔4中因运动而传递给头部的震动,保护头部不受震动的影响,而且还能够减小配重块5运动时接触导轨7而产生的噪音,除此之外缓冲材料2可以对头盔4以及设置在头盔4顶部的驱动装置6、配重块5起到支撑稳定的作用。
[0035]
另一个实施例中,头盔,和/或,头盔上的壳体设有用于供头部散热的通气孔,和/
或,开关键,开关键用于控制驱动装置的启停,头盔,和/或,壳体左右两端的底部设置固定带。通气孔3用于头盔4或壳体8内外的气流流通,具有散热和防止闷汗的作用。开关键9可以控制驱动装置6的启停和转速。头盔4,和/或,壳体8左右两端的底部设置固定带10。固定带10保证颈肌训练器与头部紧密结合防止松动,且可以调节长短以适应不同的用户。至于固定带10的具体形式以及固定方式等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0036]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