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呼吸辅助设备

文档序号:29129960发布日期:2022-03-05 01:05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生儿呼吸辅助设备

1.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生儿呼吸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2.部分新生儿在出生之后由于多种原因如肺泡发育不成熟,气道通气不畅,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等造成呼吸衰竭或呼吸暂停,易出现呼吸窘迫和缺氧症状,尤其是一些早产新生儿和体重较低的新生儿,若缺氧和呼吸窘迫等情况处理不及时可能导致死亡,因此帮助新生儿进行辅助呼吸的设备十分重要。
3.现有技术中,新生儿呼吸辅助设备的往往直观地观察氧含量,不便于将氧含量控制在需要的范围内,且不能对新生儿进行快速哄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新生儿呼吸辅助设备,能够直观观察氧含量并将氧含量控制在范围内,且可以对新生儿进行快速哄睡。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它包含支架、一号连接杆、右固定杆、弧形板、底座和左固定杆;底座的前后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架,前后侧的支架之间穿设固定有一号连接杆;一号连接杆上活动套设有数个左固定杆;位于前后的两个左固定杆之间的一号连接杆上活动套设有数个右固定杆;左固定杆的下端与弧形板的左侧相固定连接,右固定杆的下端与弧形板的右侧相固定连接;底座上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板活动设置于弧形槽中;它还包含二号隔板、金属伸缩管、下金属管、限位板、导柱、导向块、呼吸箱体和上金属管;底座的前侧壁上左右对称固定设置有左电机和右电机,左电机和右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底座的前侧壁后,分别固定连接有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上分别套设固定有左半齿轮和右半齿轮;左半齿轮和右半齿轮上齿条均活动露设于底座上开设的弧形槽中;弧形板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弧形齿条,弧形齿条分别与左半齿轮和右半齿轮相间接性啮合设置;弧形板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数个支撑板,支撑板的上侧固定连接于辅助箱体的底壁上;辅助箱体的左右侧壁之间固定设置有一号隔板;位于一号隔板下侧的辅助箱体的左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气泵,位于气泵右侧的辅助箱体的底壁上固定设置有氧气罐,气泵的输入端上贯通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与氧气罐相贯通连接;气泵的输出端上贯通连接有分流器,分流器的上端贯通连接有一号出气管,一号出气管的另一端穿过一号隔板后,伸设于辅助箱体的上腔体中,一号出气管上旋转连接有一号调节阀;一号隔板和辅助箱体的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二号隔板,二号隔板的右侧设有下金属管,分流器的右端贯通设置有二号出气管,二号出气管的另一端穿过二号隔板后,伸设于下金属管中,二号出气管上旋转连接有二号调节阀;下金属管的上端贯通连接有金属伸缩管,金属伸缩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的顶壁上固定连接有上金属管,上金属管的上端穿过一号隔板后,固定连接有呼吸箱体,呼吸箱体的左右两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导向块,导向块内均活动穿设
有导柱,导柱上开设有刻度,导柱的上下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辅助箱体的内顶壁和一号隔板的顶壁上;呼吸箱体的底壁上开设有数个二号孔,呼吸箱体的顶壁开口处的左右两侧均活动穿设有二号连接杆,二号连接杆上均活动套设有电磁板;辅助箱体的上腔体的右侧壁上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上箱门,辅助箱体的下腔体的左侧壁上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下箱门;右电机、左电机和气泵均通过导线外接电源。
6.优选地,底座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7.优选地,呼吸箱体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海绵垫。
8.优选地,海绵垫上开设有一号孔。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生儿呼吸辅助设备,能够直观观察氧含量并将氧含量控制在范围内,且可以对新生儿进行快速哄睡,本实用新型具有设置合理,实用性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图1俯视图。
12.图3是图2中a-a向剖视图。
13.图4是图3中b部的放大图。
14.图5是图3中c部的放大图。
15.附图标记说明:
16.支架1、一号连接杆2、右固定杆3、辅助箱体4、上箱门5、一号隔板6、下箱门7、弧形板8、弧形齿条9、右半齿轮10、右电机 11、底座12、防滑垫13、左电机14、左半齿轮15、支撑板16、左固定杆17、左传动轴18、右传动轴19、二号隔板20、金属伸缩管 21、下金属管22、限位板23、一号出气管24、分流器25、气泵26、进气管27、氧气罐28、二号出气管29、导柱30、导向块31、电磁板32、二号连接杆33、呼吸箱体34、一号孔35、海绵垫36、上金属管37、二号孔38、刻度39、一号调节阀40、二号调节阀41。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如图1-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支架1、一号连接杆2、右固定杆3、弧形板8、底座12和左固定杆 17;底座12的前后侧均焊接固定有支架1,前后侧的支架1之间穿设固定有一号连接杆2;一号连接杆2上活动套设有数个左固定杆17;位于前后的两个左固定杆17之间的一号连接杆2上活动套设有数个右固定杆3;左固定杆17的下端与弧形板8的左侧相焊接固定,右固定杆3的下端与弧形板8的右侧相焊接固定;底座12上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板8活动设置于弧形槽中,底座12的底壁上胶粘固定有防滑垫13;它还包含二号隔板20、金属伸缩管21、下金属管22、限位板23、导柱30、导向块31、呼吸箱体34和上金属管37;底座12 的前侧壁上左右对称通过螺栓和支架固定有左电机14和右电机11,左电
机14和右电机11的输出端穿过底座12的前侧壁后,分别通过联轴器连接有左传动轴18和右传动轴19,左传动轴18和右传动轴 19上分别套设固定有左半齿轮15和右半齿轮10;左半齿轮15和右半齿轮10上齿条均活动露设于底座12上开设的弧形槽中;弧形板8 的外侧壁上胶粘固定有弧形齿条9,弧形齿条9分别与左半齿轮15 和右半齿轮10相间接性啮合设置;弧形板8的内侧壁上焊接固定有数个支撑板16,支撑板16的上侧焊接固定于辅助箱体4的底壁上;辅助箱体4的左右侧壁之间焊接固定有一号隔板6;位于一号隔板6 下侧的辅助箱体4的左侧壁上通过螺栓和支架固定有气泵26,位于气泵26右侧的辅助箱体4的底壁上固定设置有氧气罐28,气泵26 的输入端上贯通设置有进气管27,进气管27与氧气罐28相贯通连接;气泵26的输出端上贯通连接有分流器25,分流器25的上端贯通连接有一号出气管24,一号出气管24的另一端穿过一号隔板6后,伸设于辅助箱体4的上腔体中,一号出气管24上旋转连接有一号调节阀40;一号隔板6和辅助箱体4的底壁之间焊接固定有二号隔板 20,二号隔板20的右侧设有有下金属管22,分流器25的右端贯通设置有二号出气管29,二号出气管29的另一端穿过二号隔板20后,伸设于下金属管22中,二号出气管29上旋转连接有二号调节阀41;下金属管22的上端贯通连接有金属伸缩管21,金属伸缩管21的上端焊接固定有限位板23,限位板23的顶壁上固定连接有上金属管37,上金属管37的上端穿过一号隔板6后,焊接固定有呼吸箱体34,呼吸箱体34的底壁上胶粘固定有海绵垫36,海绵垫36上开设有一号孔35;呼吸箱体34的左右两侧壁上均焊接固定有导向块31,导向块 31内均活动穿设有导柱30,导柱30上开设有刻度39,导柱30的上下端分别焊接固定于辅助箱体4的内顶壁和一号隔板6的顶壁上;呼吸箱体34的底壁上开设有数个二号孔38,呼吸箱体34的顶壁开口处的左右两侧均活动穿设有二号连接杆33,二号连接杆33上均活动套设有电磁板32,两个电磁板32极性相反设置;辅助箱体4的上腔体的右侧壁上通过合页活动铰接有上箱门5,辅助箱体4的下腔体的左侧壁上通过合页活动铰接有下箱门7;右电机11、左电机14和气泵26均通过导线外接电源。
19.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打开上箱门5,将电磁板32绕二号连接杆33旋转,将新生儿从呼吸箱体34顶壁开口处放入到呼吸箱体34中的海绵垫36上,之后打开气泵26和对金属伸缩管21和下金属管22内注入氧气,金属伸缩管21内氧含量上二号调节阀41升,气压增大,金属伸缩管21向上拉升,带动限位板23上移,限位板 23带动上金属管37上移,上金属管37带动呼吸箱体34向上移动,呼吸箱体34带动导向块31沿着导柱30向上移动,之后开启一号调节阀40,气泵26将氧气抽吸到一号隔板6上侧的箱体中,氧气从两个电磁板32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呼吸箱体34和上金属管37中,最终实现限位板23上下侧气压的平衡,将呼吸箱体34静止在需要的氧含量环境中,导向块31停留的刻度位置即为需要的氧含量位置;当呼吸箱体34内氧含量低于范围值时,金属伸缩管21内气压高于上金属管37内气压,呼吸箱体34会上移,通过观察刻度39便于发现异常,此时通过调节一号调节阀40,加大氧气进入呼吸箱体34的量,增大氧气含量,将限位板23下压,使得导向块31恢复到正常的刻度范围中;当呼吸箱体34内氧含量高于范围值时,金属伸缩管21内气压低于上金属管37内气压,呼吸箱体34下移,通过观察刻度39便于发现异常,此时通电上下侧的电磁板32,上下侧的电磁板32闭合,呼吸箱体34内氧含量逐渐下降,同时通过调节一号调节阀40,减小氧气进入一号隔板6上侧箱体的氧气的量,呼吸箱体34逐渐向上移动,待导向块31移动到范围内时,断电电磁板32,直到呼吸箱体34内气压稳定且导向块31稳定在需要的范围内即可;当需要对新生儿
进行哄睡时,同时开启右电机11和左电机14,右电机11和左电机14 分别带动左传动轴18和右传动轴19旋转,左传动轴18和右传动轴 19分别带动左半齿轮15和右半齿轮10旋转,左半齿轮15和右半齿轮10间歇性与弧形齿条9向啮合,在左半齿轮15和右半齿轮10的带动下,弧形板8和弧形齿条9左右往返摆动,弧形板8上的左固定杆17和防滑垫13绕着一号连接杆2左右摆动,弧形板8带动其内的呼吸箱体34左右往返摆动,实现对新生儿的快速哄睡。
20.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
21.1、通过设置防滑垫13,可以防滑,增加装置稳定性;
22.2、通过设置支架1、一号连接杆2、右固定杆3、右半齿轮10、右电机11、左电机14、左半齿轮15和左固定杆17,可以实现设备的左右摆动,实现对新生儿的快速哄睡;
23.3、通过设置二号隔板20、金属伸缩管21、下金属管22、限位板23、一号出气管24、分流器25、气泵26、进气管27、氧气罐28、二号出气管29和呼吸箱体34,可以实现氧含量控制,方便直观观察氧含量,增加安全性。
24.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