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血管动力发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90731发布日期:2021-12-08 18:50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血管动力发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采血管动力发射装置。


背景技术:

2.现在的采血管一般是采用试管架的形式进行存储和运输,进行少量或者间歇测量时,还能相对好的应对,但是对于批量、连续化的采集血样却带来了巨大了困扰,也给医护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这也大大增加了采集血样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因此对于采血管如何进行有效、可靠、稳定的自动化发送变的非常重要。而在采血管的处理过程当中,比较关键的是如何让采血管获取运动的初始动力,从而使其采血管按照需要进行运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采血管动力发射装置,包括若干暂存部,所述暂存部均布设置在一发射转盘上,在暂存部的上部设有用于将采血管导入的导入连接部以及用于将采血管发送出去的发射导向部,在发射转盘背离发射导向部的一侧设有与发射导向部配合设置的动力供给部。本技术通过发射转盘的设置,使得采血管可以在导入连接部将采血管导入的状态与动力供给部与发射导向部配合将采血管导出的状态之间进行无缝隙的切换,从而提高采血管导入导出的效率和可靠程度。当然本技术的暂存部的数量可以是多个,使得可以间歇的进行一接收,一发送或者进行多接收,多发送,甚至是发射和接收同时进行以得到最大的工作效率。
4.优选的,所述动力供给部与发射转盘之间密封活动相连,所述暂存部与发射导向部之间密封活动相连。
5.优选的,所述动力供给部包括一压缩空气管,在压缩空气管的侧部设有压缩空气下端压力检测器。
6.优选的,所述发射导向部包括一发射导向管,在发射导向管上设有压缩空气调节管以及压缩空气上端压力检测器。本技术虽然需要将采血管推送到其他位置,但是依然在此处设置压缩空气调节管主要是为了保证传送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通过压力控制来调整进气压力以及此处是否需要风的导出,从而大大的提高风力传送过程中采血管自身的稳定性和自适应性。
7.优选的,所述导入连接部为一落入导槽。
8.优选的,所述发射转盘与一发送动力部动力相连。
9.优选的,所述发送动力部包括一旋转发送电机,旋转发送电机通过旋转皮带与一旋转皮带轮动力相连,所述旋转皮带轮通过一旋转主轴与发射转盘的中心固连设置。
10.优选的,所述导入连接部的侧部还设有下落传感器。
11.优选的,在发射转盘的侧部还设有用于定位暂存部是否与发射导向部配合到位的发射位检测传感器以及用于定位暂存部是否与导入连接部配合到位的缓存位检测传感器。
12.优选的,所述暂存部为两端连通设置的管道;所述暂存部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采
血管的支撑网,或者,暂存部的底部内侧设置有用于支撑采血管的支撑凸台,或者,暂存部的底部设置为渐缩的锥形使得采血管卡接在暂存部内。本技术的暂存部实质上是起到利用发射转盘携带采血管转动的作用,其首先是接收导入连接部导入过来的采血管,此时需要保证其采血管自身的稳定性;因此可以通过卡接,承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而利用风力传送时,则是利用其底部收到风压,直接推送到上部,当然其自身产生的节流,也有一定的推动力。
13.本技术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技术通过发射转盘的设置,使得采血管可以在导入连接部将采血管导入的状态与动力供给部与发射导向部配合将采血管导出的状态之间进行无缝隙的切换,从而提高采血管导入导出的效率和可靠程度;
15.2.本技术虽然需要将采血管推送到其他位置,但是依然在此处设置压缩空气调节管主要是为了保证传送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通过压力控制来调整进气压力以及此处是否需要风的导出,从而大大的提高风力传送过程中采血管自身的稳定性和自适应性;
16.3.本技术的暂存部实质上是起到利用发射转盘携带采血管转动的作用,其首先是接收导入连接部导入过来的采血管,此时需要保证其采血管自身的稳定性;因此可以通过卡接,承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而利用风力传送时,则是利用其底部收到风压,直接推送到上部,当然其自身产生的节流,也有一定的推动力。
附图说明
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在暂存部在导入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在暂存部在发射导向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23.如图中所示,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技术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24.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5.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9.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

4所示,一种采血管动力发射装置,包括若干暂存部1,暂存部1均布设置在一发射转盘2上,在暂存部1的上部设有用于将采血管3导入的导入连接部4以及用于将采血管3发送出去的发射导向部5,在发射转盘2背离发射导向部5的一侧设有与发射导向部5配合设置的动力供给部6。动力供给部6与发射转盘2之间密封活动相连,暂存部1与发射导向部5之间密封活动相连。动力供给部6包括一压缩空气管7,在压缩空气管7的侧部设有压缩空气下端压力检测器8。发射导向部5包括一发射导向管9,在发射导向管9上设有压缩空气调节管10以及压缩空气上端压力检测器11。导入连接部4为一落入导槽12。发射转盘2与一发送动力部13动力相连。发送动力部13包括一旋转发送电机14,旋转发送电机14通过旋转皮带15与一旋转皮带轮16动力相连,旋转皮带轮16通过一旋转主轴17与发射转盘2的中心固连设置。导入连接部4的侧部还设有下落传感器18。在发射转盘2的侧部还设有用于定位暂存部1是否与发射导向部5配合到位的发射位检测传感器20以及用于定位暂存部19是否与导入连接部4配合到位的缓存位检测传感器20。暂存部1可以有多种形式,只要能起到在进行发射转盘2转动时,其内部的采血管3状态稳定即可,暂存部1为两端连通设置的管道;暂存部1的底部可以是设有用于支撑采血管3的支撑网,或者,暂存部1的底部内侧设置有用于支撑采血管3的支撑凸台,或者,暂存部1的底部设置为渐缩的锥形使得采血管3卡接在暂存部1内。当然,暂存部1只要是保证底部和顶部可以通风,底部对于采血管3可以起到支撑作用,顶部可以通过采血管3即可,当然,其风阻越小越有利于其的传送。
30.使用时,首先是采血管3通过落入导槽12的导向作用下,进入到暂存部1当中,然后利用旋转发送电机14带动旋转皮带轮16旋转,旋转皮带轮16带动发射转盘2转动,使得发射转盘2达到设定的位置,在发射位检测传感器19的监测下,使得带有采血管3的暂存部1上部与发射导向管9配合,底部与动力供给部6对应,然后再通过压缩空气管7导入压缩空气,将采血管3通过发射导向管9导出,运送到下一个流程。然后发射转盘2在旋转发送电机14带动下归位,进入到下一个循环,如此反复即可。
31.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32.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