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穴位贴敷的药贴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17587发布日期:2021-12-04 12:55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穴位贴敷的药贴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药贴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穴位贴敷的药贴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在穴位贴敷中,最为常见的穴位有神门、内关、足三里、阴陵泉等,贴敷药物直接作用于体表穴位,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起到活血化瘀、清热拔毒,消肿止痛,止血生肌,消炎排脓,改善周围组织营养的作用,还可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联络脏腑,改善慢性心衰等症状。
3.而现有的穴位药贴中,多为直接将药贴贴敷在患者穴位处,药物需要经人体皮肤缓慢的作用于穴位,因此需要一个缓慢的等待过程,无法及时的消除或减少患者的病痛,不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4.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穴位贴敷的药贴加热装置,通过将该装置固定在药贴上,从而实现对穴位贴敷的药贴进行加热,从而使局部皮肤毛孔扩张,药贴的药物快速发散,从而使药贴能够快速的作用于穴位,短时间地降低或消除患者的病痛。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穴位贴敷的药贴加热装置。
6.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穴位贴敷的药贴加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加热元件和热传递组件,所述热传递组件的下端位于壳体内部的下端面上,所述加热元件位于热传递组件的上端面上,所述加热元件通过导线与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壳体的下端面位于热传递组件的位置设有散热孔,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均设有环扣,所述环扣上均设有束带,所述束带的另一端设有魔术贴。
8.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形状为圆柱形、长方体形的一种,所述壳体的下端面设有凹槽,所述散热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散热孔呈队列式均匀分布在所述凹槽的上端面。
9.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下端面位于所述凹槽的边缘处设有一圈弹性垫圈。
10.优选的,所述弹性垫圈为硅胶制品。
11.优选的,所述弹性垫圈的上端面粘接在所述壳体的下端面,所述弹性垫圈的下端为凸型曲面。
12.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输出接口、加热开关、蓄电池,所述导线与输出接口连
接,所述输出接口经加热开关与蓄电池连接。
13.优选的,所述输出接口、加热开关设有多个,每个加热开关均控制一个输出接口与蓄电池的连接。
14.优选的,所述加热元件为电加热片。
15.优选的,所述热传递组件包括水袋,所述水袋内装有水。
16.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控制壳体,所述输出接口均位于所述控制壳体的左端面上,所述加热开关均位于所述控制壳体的上端面左侧,所述蓄电池位于控制壳体的内部,所述控制壳体的内部还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壳体的上端面右上部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控制壳体的后端面设有输入端口。
17.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上端面还设有手持把手。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穴位贴敷的药贴加热装置,通过将该装置固定在药贴上,从而实现对穴位贴敷的药贴进行加热,从而使局部皮肤毛孔扩张,药贴的药物快速发散,从而使药贴能够快速的作用于穴位,短时间地降低或消除患者的病痛。
20.(2)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穴位贴敷的药贴加热装置,通过设置凹槽和弹性垫圈,使用时使药贴置于弹性垫圈内,凹槽可以将加热元件所产生的热量锁固在药贴表面的狭小空间内,提高能源利用率,弹性垫圈能够让凹槽与人体皮肤之间形成一个更为封闭的加热空间,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弹性垫圈的柔软性能够让本实用新型与人体接触时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控制组件连接关系示意图。
25.图中:1、壳体;2、加热组件;3、热传递组件;4、弹性垫圈;5、凹槽;6、环扣;7、手持把手;8、散热孔;9、束带;10、魔术贴;11、导线;13、输出端口;14、加热开关;15、输入端口;16、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
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实施例一:
29.请参阅图1

3所示,一种用于穴位贴敷的药贴加热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加热元件2和热传递组件3,所述热传递组件3的下端位于壳体1内部的下端面上,所述加热元件2位于热传递组件3的上端面上,所述加热元件2通过导线11与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壳体1的下端面位于热传递组件3的位置设有散热孔8,所述壳体1相对的两侧均设有环扣6,所述环扣6上均设有束带9,所述束带9的另一端设有魔术贴10。通过该设置,能够保证通过控制组件能够使加热组件2工作,加热组件2发的热量能够经热传递组件3、散热孔8到达壳体1外部。通过两个束带9上的魔术贴10之间的配合能够将该装置固定在患者需要的药贴处,并对其药贴加热。
30.所述壳体1的形状为圆柱形、长方体形的一种,所述壳体1的下端面设有凹槽5,所述散热孔8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散热孔8呈队列式均匀分布在所述凹槽5的上端面,所述壳体1的下端面位于所述凹槽5的边缘处设有一圈弹性垫圈4,所述弹性垫圈4为硅胶制品,所述弹性垫圈4的上端面粘接在所述壳体1的下端面,所述弹性垫圈4的下端为凸型曲面。通过设置凹槽5和弹性垫圈4,使用时使药贴置于弹性垫圈4内,凹槽5可以将加热元件2所产生的热量锁固在药贴表面的狭小空间内,提高能源利用率,弹性垫圈4能够让凹槽5与人体皮肤之间形成一个更为封闭的加热空间,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弹性垫圈4的柔软性能够让本实用新型与人体接触时更加舒适。
31.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输出接口13、加热开关14、蓄电池,所述导线11与输出接口13连接,所述输出接口13经加热开关14与蓄电池连接。加热开关14用于控制加热组件2的工作,蓄电池用于对加热组件2供电。
32.所述加热元件2为电加热片。
33.所述热传递组件3包括水袋,所述水袋内装有水。
34.实施例二:
35.请参阅图1

3所示,一种用于穴位贴敷的药贴加热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加热元件2和热传递组件3,所述热传递组件3的下端位于壳体1内部的下端面上,所述加热元件2位于热传递组件3的上端面上,所述加热元件2通过导线11与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壳体1的下端面位于热传递组件3的位置设有散热孔8,所述壳体1相对的两侧均设有环扣6,所述环扣6上均设有束带9,所述束带9的另一端设有魔术贴10。
36.所述壳体1的形状为圆柱形、长方体形的一种,所述壳体1的下端面设有凹槽5,所述散热孔8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散热孔8呈队列式均匀分布在所述凹槽5的上端面,所述壳体1的下端面位于所述凹槽5的边缘处设有一圈弹性垫圈4,所述弹性垫圈4为硅胶制品,所述弹性垫圈4的上端面粘接在所述壳体1的下端面,所述弹性垫圈4的下端为凸型曲面。
37.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输出接口13、加热开关14、蓄电池,所述导线11与输出接口13连接,所述输出接口13经加热开关14与蓄电池连接。
38.所述输出接口13、加热开关14设有多个,每个加热开关14均控制一个输出接口13与蓄电池的连接。通过该设置,能够保证控制组件能够同时给多个加热组件2供电,从而能
够实现同时对多个穴位上的药贴的加热。提高效率。
39.所述加热元件2为电加热片。
40.所述热传递组件3包括水袋,所述水袋内装有水。
41.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控制壳体,所述输出接口13均位于所述控制壳体的左端面上,所述加热开关14均位于所述控制壳体的上端面左侧,所述蓄电池位于控制壳体的内部,所述控制壳体的内部还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壳体的上端面右上部设有显示屏16,所述显示屏16与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显示屏16用于显示蓄电池的当前电量,所述控制壳体的后端面设有输入端口15。
42.所述壳体1的上端面还设有手持把手7。通过该设置,为另一种固定方式,能够通过手持把手7进行手持该装置进行对药贴的加热,省去用魔术贴10进行固定。
43.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穴位贴敷的药贴加热装置,使用时,根据需要的个数,将导线11选择插入不同的输出端口13上,并通过魔术贴10将该装置固定在患者药贴处,使药贴处于壳体底面的弹性垫圈64内并贴于人体皮肤表面,使凹槽5对准需要加热的药贴部位,启动对应的加热元件2对药贴进行加热即可,从而实现对穴位贴敷的药贴进行加热,从而使局部皮肤毛孔扩张,药贴的药物快速发散,从而使药贴能够快速的作用于穴位,短时间地降低或消除患者的病痛。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