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干眼仪用强脉冲手柄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98160发布日期:2021-12-31 23:26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干眼仪用强脉冲手柄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干眼仪用强脉冲手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与电脑、电视或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相处时间越来越长,久之就会使一部分人患上干眼症。干眼症是一种以眼睛干涩为主要症状的泪液分泌障碍性眼病,常伴有双眼痒感、异物感、烧灼感,或畏光、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表现,有时眼睛太干,基本泪液不足,刺激反射性泪液分泌而造成常常流泪,较严重者眼睛会红肿、充血、角质化、角膜上皮破皮而有丝状物黏附,日久则可造成角结膜病变,影响人的视力。干眼仪是一种治疗干眼症的医疗设备,利用干眼仪产生的强脉冲光的光热作用,可促进睑板腺体中停滞的分泌物迅速得以分泌,对干眼症有治疗功效。目前,市面上干眼仪多种多样,例如,申请日为2020.02.14,公开号为 cn210057155u,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强脉冲光干眼治疗仪”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干眼仪,但是,装置在实际应用时需要加入冷却液,冷却液中往往会存在一些杂质而引入到设备当中,且干眼仪长时间工作会使杂质于冷却系统内循环,久之会影响冷却系统的通畅性,降低对干眼仪的冷却效果,增加冷却系统堵塞的风险,严重时会使冷却系统堵塞瘫痪,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小型干眼仪用强脉冲手柄冷却系统。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干眼仪用强脉冲手柄冷却系统,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连接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与一脉冲手柄相连接,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对脉冲手柄进行降温冷却和散热,所述冷却装置上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用于对冷却装置内部的冷却液进行除杂过滤,所述冷却装置上还设置有流量感应器,所述流量感应器用于监测冷却装置工作时冷却液的流量。
5.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水冷单元和风冷单元,所述水冷单元和风冷单元均连接于框架上,且两者之间相互接触,所述水冷单元用于对脉冲手柄进行降温冷却,所述风冷单元用于对水冷单元中的冷却液进行散热。
6.进一步地,所述水冷单元包括支架、水箱、水泵、冷却回路和水冷排,所述支架和水泵相邻设置于框架上,所述水箱连接于支架上,其出口端与水泵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冷却回路的进口端与水泵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冷却回路设置于脉冲手柄内,并由该冷却回路对脉冲手柄进行降温冷却,所述冷却回路的出口端与流量感应器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水冷排的出口端与水箱的进口端相连通。
7.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为前置过滤单元,所述前置过滤单元的进口端与水泵的出口端相连,其出口端与冷却回路的进口端相连通。
8.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为后置过滤单元,所述后置过滤单元的进口端与水冷排的出口端相连,其出口端与水箱的进口端相连通。
9.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为滤芯单元,所述滤芯单元设置为两组,其中一组滤芯单元的两个端口分别与水泵的出口端和冷却回路的进口端相连通,另一组滤芯单元的两个端口分别与水冷排的出口端和水箱的进口端相连通。
10.进一步地,所述风冷单元包括安装板和风扇,所述安装板连接于框架上,所述风扇连接于安装板上,且所述风扇与水冷排之间相互接触。
11.进一步地,所述脉冲手柄包括线缆、壳体和制冷片,所述线缆套设于冷却回路上,所述壳体连接于线缆的端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脉冲光源,所述制冷片相邻脉冲光源设置于壳体内部,且该制冷片用于对脉冲光源进行制冷降温。
12.进一步地,所述水冷排的进口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冷却回路中冷却液的温度。
13.进一步地,所述水箱的顶部开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用于排出水箱内的气体和多余的冷却液。
14.进一步地,所述水箱上还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用于监测水箱内的液位高度。
15.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利用冷却装置中水冷单元来实现对脉冲手柄的冷却降温,使得脉冲手柄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出现温度过高的现象,确保脉冲手柄的使用温度能够保持稳定;配合使用风冷单元,能够对水冷单元中的冷却液进行散热,保证冷却液的冷却效果;利用过滤组件,能够过滤掉冷却液中混入的杂质和水垢,减少干眼仪长期使用而造成水质变差现象的发生,避免冷却液中的杂质和水垢堵塞冷却回路,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通过在冷却系统中设置流量感应器,能够对冷却装置中的冷却液的流量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的信息反馈给控制器,防止因水流量过低而给干眼仪带来的的潜在损伤,对设备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水泵、水冷排与流量感应器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脉冲手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实施例2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实施例3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水泵、风扇、流量感应器、温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和制冷片与控制器之间的电性关系控制框图。
23.图中:1、框架;2、水冷单元;21、支架;22、水箱;23、水泵;24、冷却回路;25、水冷排;3、风冷单元;31、安装板;32、风扇;4、脉冲手柄;41、线缆;42、壳体;43、制冷片;44、脉冲光源;5、过滤组件;51、前置过滤单元;52、后置过滤单元;53、滤芯单元;6、流量感应器;7、溢流口;8、水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25.实施例1:
26.如图1和图7所示,一种小型干眼仪用强脉冲手柄冷却系统,包括框架 1,框架1上连接有冷却装置,冷却装置与一脉冲手柄4相连接,采用脉冲手柄4对使用者的眼部进行治疗,并利用冷却装置对脉冲手柄4进行降温冷却和散热,降低脉冲手柄4的使用温度,保证脉冲手柄4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去,使其能够持续工作;冷却装置上设置有过滤组件5,过滤组件5用于对冷却装置内部的冷却液进行除杂过滤,过滤掉冷却液中的杂质和因冷却装置长时间使用而产生的水垢,避免了因长期高强度使用造成的水质变差而引起的脉冲手柄4内部堵塞或使用异常情况的发生;冷却装置上还设置有流量感应器6,流量感应器6能够监测冷却装置中冷却液的流量,防止因水流量过低时给工作中的设备带来潜在损伤,使得设备能够持续使用。
27.如图2和图3所示,冷却装置包括水冷单元2和风冷单元3,水冷单元 2和风冷单元3均连接于框架1上,且两者之间相互接触,水冷单元2用于对脉冲手柄4进行降温冷却,带走脉冲手柄4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并能够维持正常的使用温度,风冷单元3用于对水冷单元2中的冷却液进行散热,利用流动的气流带走冷却液所携带的热量,保证冷却液的冷却效果,水冷单元2包括支架21、水箱22、水泵23、冷却回路24和水冷排25,支架21和水泵23相邻设置于框架1上,水箱22连接于支架21上,其出口端与水泵 23的进口端相连通,冷却回路24的进口端与水泵23的出口端相连通,冷却回路24设置于脉冲手柄4内,并由该冷却回路24对脉冲手柄4进行降温冷却,冷却回路24的出口端与流量感应器6的进口端相连通,水冷排25的出口端与水箱22的进口端相连通,风冷单元3包括安装板31和散热风扇32,安装板31连接于框架1上,风扇32连接于安装板31上,且风扇32与水冷排25之间相互接触,水冷单元2中的水泵23将冷却液从水箱22中抽出,并将冷却液送至冷却回路24当中,经过冷却回路24时对工作中的脉冲手柄 4进行水冷降温,带走脉冲手柄4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由冷却回路24输送至水冷排25当中,同时流经流量感应器6,利用流量感应器6对冷却回路 24中的冷却液的流量进行检测,并将测量的信息反馈给控制器,使得装置能够对水冷单元2中的流量进行实时监测,防止冷却液流量不足而损伤设备,转动的风扇32能够对水冷排25中的冷却液进行冷却,利用其产生的气流带走冷却液的热量,降低冷却液的温度;完成冷却后的冷却液重新流入水箱22 中,用于对设备进行再循环冷却。
28.如图4所示,脉冲手柄4包括线缆41、壳体42和制冷片43,线缆41 套设于冷却回路24上,壳体42连接于线缆41的端部,壳体42内设置有脉冲光源44,制冷片43相邻脉冲光源44设置于壳体42内部,且该制冷片43 用于对脉冲光源44进行制冷降温,通过在冷却回路24上套设线缆41,能够对冷却回路24进行保护,利用脉冲光源44产生的强脉冲光对使用者的眼部进行治疗,同时利用制冷片43对脉冲光源44进行制冷,且当冷却回路24 中的冷却液经过壳体42时,能够带动壳体42内制冷板上的热量,从而带走脉冲手柄4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使得热量不至于在壳体42内部积累,从而维持脉冲手柄4工作温度的稳定性。
29.如图2所示,过滤组件5设置为前置过滤单元51,前置过滤单元51的进口端与水泵23的出口端相连,其出口端与冷却回路24的进口端相连通,通过利用前置过滤单元51,能够
对进入到冷却回路24中的冷却液进行过滤,避免水箱22内的杂质流入至冷却回路24当中,造成冷却回路24出现堵塞现象,确保冷却装置对脉冲手柄4的冷却效果。
30.如图2和图3所示,水冷排25的进口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冷却回路24中冷却液的温度,温度传感器将所测得的温度反馈给控制器,当温度大于规定温度时,控制器控制风扇32加大转速,使其加快降低冷排内冷却液的温度,水箱22的顶部开设有溢流口7,溢流口7用于排出水箱22内的气体和多余的冷却液,水箱22上还设置有水位传感器8,水位传感器8用于监测水箱22内的液位高度。
31.实施例2
32.如图5所示,过滤组件5设置为后置过滤单元52,后置过滤单元52的进口端与水冷排25的出口端相连,其出口端与水箱22的进口端相连通,由于冷却回路24中的冷却液在冷却过程中会吸收脉冲手柄4所产生的热量,持续吸热后会使冷却液中出现水垢或其他杂质,利用后置过滤单元52,能够对进行冷却作用后的冷却液进行过滤,除去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水中混入的水垢等杂质,保证整个冷却回路24的流通与通畅。
33.实施例3
34.如图6所示,过滤组件5设置为滤芯单元53,滤芯单元53设置为两组,其中一组滤芯单元53的两个端口分别与水泵23的出口端和冷却回路24的进口端相连通,另一组滤芯单元53的两个端口分别与水冷排25的出口端和水箱22的进口端相连通,与上述实施例相比,通过对冷却装置冷却前和冷却后分别进行过滤,能够充分过滤掉冷却液中的水垢与杂质,且过滤效果更强,冷却装置的冷却效果更好。
35.另外,上述中的框架1与支架21之间、支架21与水箱22之间、水泵 23与支架21之间、水冷排25与支架21之间、安装板31与框架1之间、风扇32与安装板31之间、脉冲光源44与壳体42之间、流量感应器6与框架 1之间、水位传感器8与水箱22之间可采用螺栓连接;且上述中的流量感应器6可采用流量传感器,制冷片43可采用半导体制冷片43,冷却回路24 可采用pu导管,脉冲光源44可采用氙灯,且脉冲光源44、前置过滤单元 51、后置过滤单元52、滤芯单元53、水泵23、风扇32、流量感应器6、温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8和制冷片43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均属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未对其进行改进;且水泵23、风扇32、流量感应器6、温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8和制冷片43与控制器之间的电性关系控制、电性连接原理和电性连接方式均属于本技术领域现有技术,本技术未对其进行改进,故不再赘述。
3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利用冷却装置中水冷单元2来实现对脉冲手柄4的冷却降温,使得脉冲手柄4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出现温度过高的现象,确保脉冲手柄4的使用温度能够保持稳定;配合使用风冷单元3,能够对水冷单元2中的冷却液进行散热,保证冷却液的冷却效果;利用过滤组件5,能够过滤掉冷却液中混入的杂质和水垢,减少干眼仪长期使用而造成水质变差现象的发生,避免冷却液中的杂质和水垢堵塞冷却回路24,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通过在冷却系统中设置流量感应器6,能够对冷却装置中的冷却液的流量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的信息反馈给控制器,防止因水流量过而给干眼仪带来的的潜在损伤,对设备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以实施例3为例,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37.启动干眼仪,使冷却装置开始工作,利用水冷单元2中的水泵23将冷却液从水箱22中抽出,将冷却液送至与水泵23出口端相连的滤芯单元53 当中,利用滤芯单元53对冷却液进行过滤,过滤出其中的杂质,经过过滤的冷却液由滤芯单元53出口端进入到冷却回路24
当中,经由冷却回路24 进入到脉冲手柄4当中,由于脉冲手柄4当中的脉冲光源44在工作中会产生热量,利用壳体42内部的制冷板对脉冲光源44进行冷却,同时,冷却液流经位于壳体42内部的冷却回路24时,会带走制冷板所所产生的热量,从而降低脉冲手柄4工作时的温度,使其能够持续工作;带有热量的冷却液由冷却回路24中流出并通过流量感应器6,利用流量感应器6对冷却回路24 中流量进行监测,避免因水量过低而影响设备的冷却效果,冷却液经过流量感应器6后会进入到水冷排25当中,利用水冷排25进口端设置的温度传感器对冷却液的温度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结果反馈给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风冷单元3中的风扇32转速,使其对水冷排25中的冷却液进行风冷散热,经过散热的冷却液流入到与其出口端相连通的另一组滤芯单元53当中,由该滤芯单元53对冷却液进行二次过滤,除去其中的杂质和生成的水垢,并将过滤后的冷却液重新通至水箱22当中,从而完成对干眼仪的冷却。
3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