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牵引绳的可移动挂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67557发布日期:2022-01-05 13:14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皮牵引绳的可移动挂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牵引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皮牵引绳的可移动挂钩装置。


背景技术:

2.牵引是利用力学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通过重力的牵拉作用于患肢,缓解骨折和脱位处软组织的紧张和回缩,使骨折或脱位复位,达到治疗的目的。下肢皮牵引术因其操作简便、无创的优势,常作为骨科重要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骨科某些股骨颈、股骨粗隆间骨折和股骨干等骨折患者和股骨头脱位患者,无论是非手术的保守治疗还是术前的准备,都会行下肢皮牵引。可以说皮牵引是骨科患者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对骨折起到制动、复位、减轻疼痛的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皮牵引的重量较小,且一般多用于老人和儿童患者身上。
3.皮牵引通常使用牵引绳,牵引绳的一端连接患者的脚踝,另一端连接重物,并且悬挂和固定在床尾,通过重物的重力对患者的肢体进行牵引,但是由于牵引绳的固定,导致患者的肢体也不能移动,长时间后容易导致患者的脚部发生压力性损伤(压疮),影响患者的恢复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皮牵引绳的可移动挂钩装置,可在一段时间后移动患者受牵引的肢体,避免产生压力性损伤。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皮牵引绳的可移动挂钩装置,包括壳体和移动装置,所述壳体的一端上设置有挂钩,另一端设置有牵引绳,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截面均呈半圆环状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铰接,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连接块,所述挂钩挂置于连接块上,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自由端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牵引力调节机构。
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与第一安装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可朝向第二安装板弯曲的固定板,所述移动块上设置有第一斜面,固定板的端部设置有对应第一斜面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相抵触,所述移动块上设置有第一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一斜面平滑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平面,第二平面与第二斜面平滑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朝向第二安装板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橡胶垫,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对应第一橡胶垫的第二橡胶垫。
8.进一步地,所述牵引力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块,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调节块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块的外部设置有辅助套筒,所述壳体套设于辅助套筒内,并与
辅助套筒滑动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与第二安装板铰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壳体上的牵引绳连接患者的肢体,然后将壳体上的挂钩挂置在第二安装板的连接块上,然后通过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组合形成的套筒套在床尾的固定杆上,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通过连接机构相互固定,通过第一安装板上的固定机构将套筒固定在固定杆上,当需要调整患者肢体位置时,通过固定机构将套筒松开,使套筒能够在固定杆上移动,调整后再重新通过固定机构将套筒固定,从而可改变患者肢体的放置位置,避免患者产生压力性损伤。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移动挂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固定机构未套筒固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固定机构将套筒固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1.壳体;2.挂钩;3.牵引绳;4.第一安装板;5.第二安装板;6.固定机构;61.移动块;62.固定板;63.第一斜面;64. 第二斜面;65.第一平面;66.第二平面;67.移动槽;68.导向凸条; 7.连接块;8.连接机构;9.第一橡胶垫;10.第二橡胶垫;11.调节块; 12.螺纹孔;13.辅助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1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17.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18.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9.一种皮牵引绳的可移动挂钩装置,包括壳体1和移动装置,所述壳体1的一端上设置有挂钩2,另一端设置有牵引绳3,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截面均呈半圆环状的第一安装板4和第二安装板5,第一安装板4与第二安装板5铰接,第一安装板4上设置有固定机构6,所述第二安装板5上设置有连接块7,所述挂钩2挂置于连接块7上,所述第一安装板4和第二安装板5的自由端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8,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牵引力调节机构。
20.如图1至图3所示,打开第一安装板4和第二安装板5,然后第二安装板5的弧形内表面抵触在床尾的固定杆上,再通过连接机构8 将第一安装板4的自由端和第二安装板5的自由端连接固定,使第一安装板4和第二安装板5形成的筒套在固定杆上,且形成的套筒的直径大于固定杆的直径,将壳体1上的牵引绳3连接患者的脚部,以及将壳体1上的挂钩2挂置
在连接块7上,再在固定杆上移动套筒调整对患者的牵引位置,然后通过固定机构6将套筒固定在固定杆上,在通过牵引力调节机构调节对患者的牵引力,当患者的肢体在一个地方牵拉一段时间后,在通过固定机构6时套筒松开固定杆,即可移动套筒来带动壳体1移动,从而方便调节患者的肢体,避免发生压力性损伤,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
21.优选的,所述挂钩2可随时从连接块7上取下,从而快速的取消对患者的牵引,无需经过套筒,提高效率,方便对患者的治疗。
22.优选的,所述牵引绳3为尼龙绳,拥有较好的受牵拉能力,且受力不易被拉伸。
23.如图1所示,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8包括位于第一安装板4的自由端上的卡板和位于第二安装板5的自由端上的卡块,所述卡板上设置有卡孔,即通过卡孔与卡块的连接方便将第一安装板4和第二安装板5合拢形成套筒,同时也方便拆卸。
24.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6包括移动块61,所述移动块61与第一安装板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4上设置有可朝向第二安装板5弯曲的固定板62,所述移动块61上设置有第一斜面63,固定板62的端部设置有对应第一斜面63的第二斜面64,所述第一斜面63与第二斜面64相抵触,所述移动块61上设置有第一平面65,第一平面65与第一斜面63平滑连接,所述固定板62上设置有第二平面66,第二平面66与第二斜面64平滑连接,当套筒套在固定杆上后,手动使移动块61上的第一平面65朝向第二平面 66移动,使第一斜面63与第二斜面64相互摩擦移动,即可通过移动块61使固定板62弯曲,使其端部朝向固定杆移动,当固定板62 与固定杆相抵触时,继续移动移动块61,使固定板62带动套筒移动,当移动块61上的第一平面65与固定板62上的第二平面66相抵触时,固定杆的两侧分别会与固定板62和第二安装板5相抵触并紧贴,即通过固定板62和第二安装板5对固定杆的夹紧使套筒固定在固定杆上,固定操作方便简单,且当第一平面65与第二平面66相抵触后不易使移动块61移动,提高了套筒的固定效果,若需要调节套筒在固定杆上的位置,反向移动移动块61,使弯曲的固定板62复位即可,提高调节效率。
25.如图2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4上设置有移动槽67,移动槽67内设置有导向凸条68,移动块61上设置有对应导向凸条 68的导向凹槽(附图未示出),即移动块61在移动槽67内滑动,通过导向凸条68和导向凹槽的配合对移动块61的移动进行导向,提高移动效率。
2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固定板62朝向第二安装板5 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橡胶垫9,所述第二安装板5上设置有对应第一橡胶垫9的第二橡胶垫10,通过当套筒固定时,第一橡胶垫9和第二橡胶垫10分别与固定杆相抵触并紧贴,通过第一橡胶垫9好第二橡胶垫10提高与套筒与固定杆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固定效果。
2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牵引力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块 1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螺纹孔12,所述调节块11与螺纹孔12螺纹连接,当套筒固定在固定杆上后,转动调节块11,改变调节块11 在螺纹孔12上的伸缩距离,从而改变对牵引绳3的拉力以及对患者的牵引力,提高装置的适用性。
2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调节块11的外部设置有辅助套筒13,所述壳体1套设于辅助套筒13内,并与辅助套筒13滑动连接,调节牵引力时,可通过转动辅助套筒13来带动调节块11在壳体1上转动,辅助套筒13的外径大于外壳的直径,转动时更省力,从而方便医护人员的调节。
2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连接块7与第二安装板5铰接,当套筒在固定杆上移动时,使连接块7在第二安装板5上转动,防止连接块7与挂钩2之间产生摩擦,提高连接块7与挂钩2的连接效果。
30.如图1所示,优选的,所述连接块7上设置有与挂钩2相匹配的弧形凸面,当挂钩2挂置在连接块7上时,弧形凸面与挂钩2的内表面相配合抵触,从而提高连接块7与挂钩2的连接效果。
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