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监测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58360发布日期:2022-02-08 02:43阅读:826来源:国知局
神经监测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监测气管插管。


背景技术:

2.神经监测气管插管是一种在预防和处理呼吸道通畅的手术中使用的产品,可提供畅通的病人通气气道,同时该产品也用于与合适的神经监护仪连接,可作为术中监测患者喉肌的emg信号的一种工具。
3.气管插管是甲状腺切除术等外科手术中关键医疗器械,它直接作用于患者身体内,对手术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世界各地发展了很多种气管插管,但在临床应用中,大多不能够做到在手术切除过程中能够即时连续对神经进行监测,往往存在监测与外科操作无法同时进行,发现神经功能损伤时间延迟,连续监测模式能够及时发现神经损伤,却存在需要特殊的额外操作和器械,并且容易造成监测点位移不准以致误判断,对声带神经的过度电刺激还容易出现其它相应不良反应。即使有人设计出了神经监测气管插管,其电极采用不锈钢丝电极,与神经的接触性不好。
4.神经监测气管插管由气管插管管体、充气套囊、套囊充气管、接触电极以及电极连线组成。其中气管插管管体是主体结构,充气套囊设置在气管插管管体的下段并可通过套囊充气管为充气套囊充气使其膨胀而实现插管的定位,而接触电极露出在气管插管管体下段,电极连线则用于将接触电极连接至上述的神经监护仪并形成电极回路,当声带肌有肌电颤动时会产生肌电信号,此时接触电极将肌电信号通过界面盒传至肌电显示屏进行放大,然后记录肌电图并报警。
5.但现有的神经监测气管插管存在有以下缺点:其一气管插管管体明显变硬,病人明显感觉不舒服;其二外露钢丝作为emg信号监测,钢丝头端在气管插管发生弯曲时有戳破气管插管和球囊的风险;其三不规则的气管插管管体及其附件有擦伤患者组织的风险。
6.如何解决上述难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安全、不易损伤患者组织的神经监测气管插管,该神经监测气管插管操作方便。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神经监测气管插管,包括带有连接头的监测导线、气管插管管体,在所述气管插管管体远端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条emg信号传输膜作为监测电极采集emg信号,在上述气管插管管体的管壁中沿着气管插管管体长度方向设有与emg信号传输膜数量一致的导电弹簧用于为监测导线传输emg信号,所述emg信号传输膜为导电、可延展、可弯曲的膜并且该emg信号传输膜与导电弹簧连接形成能够随气管插管管体任意弯曲、拉伸、压缩而不被破坏的气管插管结构。
10.进一步地,在所述气管插管管体的管壁中沿着气管插管管体长度方向开设有与导
电弹簧数量相同的电极孔,所述导电弹簧设置在电极孔内。
11.进一步地,在所述电极孔两端分别开设有近端缺口、远端缺口,所述导电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电极孔与近端缺口、远端缺口相对应的范围内,所述监测导线(01)穿过近端缺口与导电弹簧(202)近端连接,以及,在所述电极孔靠近远端缺口的位置还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emg信号传输膜覆盖住通孔并且该emg信号传输膜通过一导电连接物经通孔与导电弹簧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导电连接物包括从通孔灌注入电极孔后凝固形成的导电连接体,所述导电连接体一端与导电弹簧融接且该导电连接体另一端经通孔与一导电连接层连接,所述导电连接层覆盖住通孔并且该导电连接层的两侧分别与气管插管管体外壁、emg信号传输膜粘接。
13.进一步地,所述气管插管管体近端套设有用于固定监测导线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气管插管管体粘接,所述近端缺口被包覆于固定环内侧。
14.进一步地,所述emg信号传输膜由石墨烯油墨或碳纤维油墨印刷而成,所述导电连接物由银浆或石墨烯油墨或碳纤维油墨或导电胶水凝固形成。
15.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1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气管插管管体外壁设置emg信号传输膜且该emg信号传输膜设置在气管插管管体远端作为emg信号监测端,从而在手术切除过程中能够通过emg信号传输膜即时连续对神经进行监测并将监测到的emg信号通过导电弹簧、监测导线传输到外部监护仪显示,使监测与外科手术操作能够同时进行,并且emg信号传输膜和导电弹簧均能够随气管插管管体任意弯曲、拉伸、压缩而不被破坏,故气管插管管体不会像传统结构那样明显变硬而让病人明显感觉不舒服,以及,本实用新型中导电弹簧设置在气管插管管体的管壁内,有效降低了戳破气管插管和球囊以及擦伤患者组织的风险,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17.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安全、不易损伤患者组织的特点,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操作方便。
18.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g-g方向的剖视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h-h方向的剖视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j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k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8.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l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9.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气管插管管体的主视图;
30.图11为本实用新型i-i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请参考图1至图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神经监测气管插管,包括带有连接头的监测导线01、气管插管管体05,在所述气管插管管体05远端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条emg信号传输膜201作为监测电极采集emg信号,在上述气管插管管体05的管壁中沿着气管插管管体05长度方向设有与emg信号传输膜201数量一致的导电弹簧202用于为监测导线01传输emg信号,所述emg信号传输膜201为导电、可延展、可弯曲的膜并且该emg信号传输膜201与导电弹簧202连接形成能够随气管插管管体05任意弯曲、拉伸、压缩而不被破坏的气管插管结构。所述emg信号传输膜201监测到的emg信号依次经导电弹簧202、监测导线01、连接头传输到外部监护仪显示。
33.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气管插管管体05的管壁中沿着气管插管管体05长度方向开设有与导电弹簧202数量相同的电极孔206,所述导电弹簧202设置在电极孔206内。
34.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电极孔206两端分别开设有近端缺口、远端缺口,所述导电弹簧20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电极孔206与近端缺口、远端缺口相对应的范围内,所述监测导线01穿过近端缺口与导电弹簧202近端连接,以及,在所述电极孔206靠近远端缺口的位置还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205,所述emg信号传输膜201覆盖住通孔205并且该emg信号传输膜201通过一导电连接物经通孔205与导电弹簧202连接,从而将emg信号传输膜201固定在气管插管管体05外壁并且使emg信号传输膜201与导电弹簧202连接电连接传递emg信号。
3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电连接物包括从通孔205灌注入电极孔206后凝固形成的导电连接体203,所述导电连接体203一端与导电弹簧202融接且该导电连接体203另一端经通孔205与一导电连接层204连接,所述导电连接层204覆盖住通孔205并且该导电连接层204的两侧分别与气管插管管体05外壁、emg信号传输膜201粘接。
3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气管插管管体05近端套设有用于固定监测导线01的固定环04,所述固定环04与气管插管管体05粘接,所述近端缺口被包覆于固定环04内侧,起到保护作用,有效避免监测导线01与emg信号传输膜0801因被外物勾扯而分开。
3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emg信号传输膜201由石墨烯油墨或碳纤维油墨印刷而成,所述导电连接物由银浆或石墨烯油墨或碳纤维油墨或导电胶水凝固形成。通过利用具有导电、可延展、可弯曲等特性的石墨烯油墨或碳纤维油墨制作而成的emg信号传输膜201以及利用具有导电、可延展、可弯曲等特性的银浆或石墨烯油墨或碳纤维油墨或导电胶水凝固形成的导电连接物,从而能够监测和传输emg信号并且emg信号传输膜201、导电连接物能够随气管插管管体05任意弯曲、拉伸、压缩而不会脱落和折断,以及,通过印刷的方式使emg信
号传输膜201印刷在导电连接层204上,进而固定并贴合在气管插管管体05的外壁,改善了舒适度;另外,所述emg信号传输膜201与导电连接物也可以采用其它具有导电、可延展、可弯曲特性的材料制成。
38.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气管插管管体05从气管伸入人体内,其外壁与人体腔壁接触,emg信号传输膜201、导电弹簧202、导电连接物均随气管插管管体05任意弯曲、拉伸、压缩而不发生破坏,使emg信号传输膜201能够与人体腔壁接触并监测emg信号,监测到的emg信号依次emg信号传输膜201、导电连接层204、导电连接体203、导电弹簧202、监测导线01传输到外部监护仪显示,从而使监测与外科手术操作能够同时进行,降低手术风险。
3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