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康护理型寝具

文档序号:27887399发布日期:2021-12-08 18:3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健康护理型寝具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型寝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健康护理型寝具。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部分腰部受损的患者在平躺时需要将腿部抬起,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性,护理人员通常采用将抬脚枕供患者使用,但是传统的抬脚枕为三角形或者顶部具有两个凹陷的矩形或异形枕,患者的腿面没有被固定,导致患者在使用过程腿部容易发生侧移,导致患者的伤口加剧。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患者腿部难以被固定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健康护理型寝具,包括镜像设置并保持间距的两个的柔性支撑板以及偏心设置于两个的所述柔性支撑板之间的刚性连接柱,所述柔性支撑板的切面轮廓为正多边形,两个的所述柔性支撑板的相对面的外边缘上均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突沿,所述刚性连接柱的切面轮廓于柔性支撑板的切面轮廓相似。
5.其中,所述刚性连接柱的每个侧面上均设置有朝向所述刚性连接柱轴线方向凹陷的凹陷部。
6.其中,两个的所述柔性支撑板的内部均布置有相互交错设置的柔性支撑杆。
7.其中,两个的所述柔性支撑板的每个侧面均设置有防滑垫。
8.其中,所述柔性支撑板上的突沿与相邻的柔性支撑板上的突沿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的所述柔性支撑板之间的间距的1/2。
9.其中,所述突沿与与其相连的所述柔性支撑板的相对面圆滑过渡。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护理型寝具设置为由两个镜像设置并保持间距的柔性支撑板和刚性连接柱组成,并在柔性支撑板的相对面的外边缘均设置向内延伸的突沿,以通过突沿,两个柔性支撑板的相对面以及刚性连接柱配合,实现对患者腿部的固定,可有效防止患者在使用过程中腿部发生位移导致患者伤口情况加剧,提高患者的使用感受;将刚性连接柱以偏心的方式连接在两个柔性支撑板之间,以通过刚性连接柱与柔性支撑板各个侧面形成的不同的间距,实现护理型寝具对患者不同使用高度的适配。
附图说明
11.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健康护理型寝具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健康护理型寝具的侧向剖视图。
13.标号说明:1、柔性支撑板;11、突沿;2、刚性连接柱;21、凹陷部;3、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15.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在柔性支撑板的相对面的外边缘均设置向内延伸的突沿,以通过突沿,两个柔性支撑板的相对面以及刚性连接柱配合,实现对患者腿部的固定。
16.请参照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健康护理型寝具,包括镜像设置并保持间距的两个的柔性支撑板1以及偏心设置于两个的所述柔性支撑板1之间的刚性连接柱2,所述柔性支撑板1的切面轮廓为正多边形,两个的所述柔性支撑板1的相对面的外边缘上均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突沿11,所述刚性连接柱2的切面轮廓于柔性支撑板1的切面轮廓相似。
17.其中,所述柔性支撑板1是具有柔性的,所述柔性使柔性支撑板1具有向内或向外弯曲,以及具有弯曲后恢复形变的弹力,优选的,两个的所述柔性支撑板1具有相向弯曲的趋势。
18.所述刚性连接柱2是具有刚性的,所述刚性使刚性连接柱2具有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弯曲。所述刚性连接柱2的轴向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的所述柔性支撑板1的相对面。为了防止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刚性连接柱2轴线的任意一端与柔性支撑板1相脱离,优选的,所述刚性连接柱2的轴向两端与两个的所述柔性支撑板1一体热塑成型。
19.所述柔性支撑板1的相对面的外边缘上设置有具有向内延伸的突沿11,所述突沿11是沿所述柔性支撑板1的周向布置的。
2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柔性支撑板1的切面轮廓的形状与刚性连接柱2的切面轮廓相似,应理解为柔性支撑板1的切面轮廓与刚性连接柱2的切面轮廓具有相似的形状,例如: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等。
21.具体的,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将本技术所提供的健康护理型寝具垂直放置于患者的平躺面上,使得刚性连接柱2的轴线与平躺面相平行,并使柔性支撑板1的最低面与平躺面相接触,此时护理人员将两个支撑板的上端同时向外弯曲,然后将患者的腿部放置于刚性连接柱2上,此后护理人员解除对两个支撑板的施力,两个的支撑板因解除外力作用而恢复形变并向内弯曲,最终布置于两个支撑板的相对面上的突沿11的下表面与患者的腿部皮肤接触,部分的两个的支撑板的相对面与患者的腿部皮肤相接触,以实现通过健康护理型寝具对患者腿部的抬起和固定。
22.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护理型寝具设置为由两个镜像设置并保持间距的柔性支撑板1和刚性连接柱2组成,并在柔性支撑板1的相对面的外边缘均设置向内延伸的突沿11,以通过突沿11,两个柔性支撑板1的相对面以及刚性连接柱2配合,实现对患者腿部的固定,可有效防止患者在使用过程中腿部发生位移导致患者伤口情况加剧,提高患者的使用感受;将刚性连接柱2以偏心的方式连接在两个柔性支撑板1之间,以通过刚性连接柱2与柔性支撑板1各个侧面形成的不同的间距,实现护理型寝具对患者不同使用高度的适配。
23.进一步的,所述刚性连接柱2的每个侧面上均设置有朝向所述刚性连接柱2轴线方向凹陷的凹陷部21。
24.从上述描述可知,在刚性连接柱2的侧面设置凹陷部21,以通过凹陷部21的设置使
刚性连接柱2的侧面具有一定的弧度,并给予患者腿腹部一定的空间,提高患者腿部放置于刚性连接柱2上的舒适感。
25.进一步的,两个的所述柔性支撑板1的内部均布置有相互交错设置的柔性支撑杆。
26.参见图2,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柔性支撑板1上设置多个相互交错设置的柔性支撑杆,以给予柔性支撑板1一定的弹性,以及当健康护理型寝具在使用过程中,两个柔性支撑板1共同作用以使刚性连接柱2保持水平。
27.进一步的,两个的所述柔性支撑板1的每个侧面均设置有防滑垫3。
28.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柔性支撑板1的每个侧面均设置防滑垫3,以防止健康护理型寝具在使用过程中,柔性支撑板1与平躺面发生侧移,导致刚性连接柱2轴向一端发生错位,进而导致患者腿部发生位移的情况发生,提高健康护理型寝具的安全性和稳固性。
29.进一步的,所述柔性支撑板1上的突沿11与相邻的柔性支撑板1上的突沿11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的所述柔性支撑板1之间的间距的1/2。
30.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进一步限制两个相对设置的突沿11之间的间距,以提高突沿11、柔性支撑板1及刚性连接柱2共同对患者腿部的固定效果。
31.进一步的,所述突沿11与与其相连的所述柔性支撑板1的相对面圆滑过渡。
32.实施例一
33.参见图1及图2,一种健康护理型寝具,包括镜像设置并保持16cm间距的两个的柔性支撑板1以及偏心设置于两个的所述柔性支撑板1之间的刚性连接柱2,所述柔性支撑板1的切面轮廓为正四边形,两个的所述柔性支撑板1的相对面的外边缘上均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突沿11,所述刚性连接柱2的切面轮廓于柔性支撑板1的切面轮廓相似;
34.所述刚性连接柱2的每个侧面上均设置有朝向所述刚性连接柱2轴线方向凹陷的凹陷部21;
35.两个的所述柔性支撑板1的内部均布置有相互交错设置的柔性支撑杆;
36.两个的所述柔性支撑板1的每个侧面均设置有防滑垫3;
37.所述柔性支撑板1上的突沿11与相邻的柔性支撑板1上的突沿11之间的间距为6cm;
38.所述突沿11与与其相连的所述柔性支撑板1的相对面圆滑过渡。
39.综上所述,将护理型寝具设置为由两个镜像设置并保持间距的柔性支撑板1和刚性连接柱2组成,并在柔性支撑板1的相对面的外边缘均设置向内延伸的突沿11,以通过突沿11,两个柔性支撑板1的相对面以及刚性连接柱2配合,实现对患者腿部的固定,可有效防止患者在使用过程中腿部发生位移导致患者伤口情况加剧,提高患者的使用感受;将刚性连接柱2以偏心的方式连接在两个柔性支撑板1之间,以通过刚性连接柱2与柔性支撑板1各个侧面形成的不同的间距,实现护理型寝具对患者不同使用高度的适配。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