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锻炼康复器材

文档序号:28296548发布日期:2021-12-31 23:16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对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锻炼康复器材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锻炼康复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锻炼康复器材。


背景技术:

2.阿尔茨海默氏症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起病隐袭,病程呈慢性进行性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随着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痴呆患者也日渐增加,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
3.阿尔茨海默症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卧床不起,长时间卧床,下肢得不到运动容易造成:一肌肉萎缩;二下肢血液循环缓慢,易导致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形成。
4.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对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锻炼康复器材。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针对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锻炼康复器材,能够解决阿尔茨海默症严重时患者卧床不起造成肌肉萎缩和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形成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对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锻炼康复器材,包括支架和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训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组件包括外壳、转动部件和训练部件。
9.所述转动部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部的的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所述第一转动辊和所述第二转动辊之间连接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外壁安装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上连接有训练部件。
10.所述训练部件包括踏板与辅助件,所述踏板与所述传动杆转动连接,所述踏板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用于固定患者腿部的辅助件。
11.优选的,所述传动带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传动杆固定卡接,所述传动杆的尾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承接杆,所述承接杆与所述踏板相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辊和所述第二转动辊由驱动装置驱动工作,所述第一转动辊与所述第二转动辊的外部安装有护板,所述护板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轨槽,所述传动杆能够在所述轨槽内移动。
13.优选的,所述辅助件包括用于固定患者小腿的下支部,所述下支部通过铰链与所
述踏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下支部远离所述踏板的一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用于固定患者大腿的上支部。
14.优选的,所述下支部与所述上支部与患者腿部接触的表面设有弧面,所述弧面与患者腿部相贴合。
15.优选的,所述下支部与所述上支部上均匀设有若干组由布料或塑料制成的绑带,所述绑带上设有卡扣。
16.优选的,所述踏板上设有由布料或塑料制成的护带。
17.(三)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针对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锻炼康复器材,将患者腿部固定在辅助件上,并将患者的脚掌固定在踏板上,然后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转动,带动传动带绕着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进行移动,传动带移动时,传动杆带动踏板进行移动加之辅助件相配合,从而达到对患者腿部进行锻炼的目的,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患者在床上也能得到锻炼,可避免患者下肢因无运动导致血液循环减慢,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患者的下肢肌肉得到锻炼,避免了肌肉萎缩。
19.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针对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锻炼康复器材,其中将患者腿部通过绑带固定整改上支部与下支部上,然后启动驱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转动,带动传动带绕着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进行移动,传动带移动时,传动杆带动踏板进行移动,踏板在移动时,使得上支部与下支部伸展开来,同时也使得患者的腿伸展开来,传动杆随着传动带做往复运动,则患者的腿也随着传动杆做往返舒展回折运动,从而达到对患者腿部进行锻炼的目的。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部件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训练部件结构示意图。
23.其中:1支架、2训练组件、3外壳、4转动部件、41第一转动辊、42第二转动辊、43传动带、44传动杆、45卡接部、46凹槽、47护板、48轨槽、5训练部件、51踏板、52辅助件、53承接杆、54下支部、55上支部、56弧面、57绑带、58卡扣、59护带。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5.参阅图1

图3,一种针对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锻炼康复器材,包括支架1和安装在所述支架1上的训练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组件2包括外壳3、转动部件4和训练部件5。
26.参阅图1

图2,所述转动部件4包括安装在所述外壳3内部的的第一转动辊41和第二转动辊42,所述第一转动辊41和所述第二转动辊42之间连接有传动带43,所述传动带43的外壁安装有传动杆44,所述传动杆44上连接有训练部件5。
27.所述训练部件5包括踏板51与辅助件52,所述踏板51与所述传动杆44转动连接,所述踏板5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用于固定患者腿部的辅助件52。
2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患者腿部固定在辅助件52上,并将患者的脚掌固定在踏板51上,然后第一转动辊41和第二转动辊42转动,带动传动带43绕着第一转动辊41和第二转动辊42进行移动,传动带43移动时,传动杆44带动踏板51进行移动加之辅助件52相配合,从而达到对患者腿部进行锻炼的目的。
29.所述传动带43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卡接部45,所述卡接部45与所述传动杆44固定卡接,所述传动杆44的尾端设有凹槽46,所述凹槽46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承接杆53,所述承接杆53与所述踏板51相连接。
3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传动杆44、轴承、承接杆53和踏板51之间相互配合,使得踏板51与传动杆44转动连接,该结构有利于使得传动杆44在移动到转弯处时,踏板51依然能够保持正面朝上,方便患者脚掌的放置。
31.所述第一转动辊41和所述第二转动辊42由驱动装置驱动工作,所述第一转动辊41与所述第二转动辊42的外部安装有护板47,所述护板47与所述外壳3之间形成轨槽48,所述传动杆44能够在所述轨槽48内移动。
3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驱动装置带动第一转动辊41和第二转动辊42工作,护板47的设置有利于避免第一转动辊41和第二转动辊42在工作时受到外界的干扰,且还有利于防止灰尘进入到外壳3内部不方便清洁;其中,护板47与第一转动辊41、第二转动辊42以及传动带43之间形成的轨迹相匹配,则轨槽48的设置有利于使得传动杆44随着传动带43进行移动。
33.参阅图3,所述辅助件52包括用于固定患者小腿的下支部54,所述下支部54通过铰链与所述踏板51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下支部54远离所述踏板51的一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用于固定患者大腿的上支部55。
3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下支部54通过铰链与踏板51转动连接,该结构有利于使得患者的脚掌在随着传动杆44移动时便于与患者小腿相适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下支部54通过铰链与上支部55转动连接,该结构有利于使得患者的脚掌在随着传动杆44移动时便于患者大腿与患者小腿相适应,并且对患者的膝盖具有一定锻炼作用。
35.所述下支部54与所述上支部55与患者腿部接触的表面设有弧面56,所述弧面56与患者腿部相贴合;其中,弧面56设计有利于使得患者腿部与上支部55、下支部54贴合更加妥帖,从而提高舒适度。
36.所述下支部54与所述上支部55上均匀设有若干组由布料或塑料制成的绑带57,所述绑带57上设有卡扣58;其中,利用绑带57和卡扣58相配合,将患者腿部绑在上支部55与下支部54上。
37.所述踏板51上设有由布料或塑料制成的护带59;其中,护带59有利于将患者的脚掌固定在踏板51上,防止在做运动时患者的脚掌从踏板51上脱落。
38.在具体工作时,将患者腿部通过绑带57固定整改上支部55与下支部54上,然后启动驱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第一转动辊41和第二转动辊42转动,带动传动带43绕着第一转动辊41和第二转动辊42进行移动,传动带43移动时,传动杆44带动踏板51进行移动,踏板51在移动时,使得上支部55与下支部54伸展开来,同时也使得患者的腿伸展开来,传动杆44随着传动带43做往复运动,则患者的腿也随着传动杆44做往返舒展回折运动,从而达到对患者腿部进行锻炼的目的;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患者在床上也能得到锻炼,
可避免患者下肢因无运动导致血液循环减慢,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患者的下肢肌肉得到锻炼,避免了肌肉萎缩。
39.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