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科辅助型上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53109发布日期:2022-02-26 00:41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眼科辅助型上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眼科辅助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眼科辅助型上药装置。


背景技术:

2.眼科的全称是“眼病专科”,是研究发生在视觉系统,包括眼球及与其相关联的组织有关疾病的学科。眼科一般研究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眼视光学,青光眼和视神经病变,白内障等多种眼科疾病。
3.但是现有的眼科辅助型上药装置仍存在一些弊端,传统的眼科辅助型上药装置在使用时,会因为每个人的头部高度不一样,导致无法准确上药,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眼科辅助型上药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眼科辅助型上药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辅助杆、辅助槽、第二辅助杆、螺纹槽、丝杆、第一活动仓、活动槽、弹簧、活动块和第一辅助杆,能够使得调节高度对不同头部大小的患者进行医治,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省时省力。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眼科辅助型上药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放置有枕头,所述固定座表面设置有第一辅助杆,所述第一辅助杆内开设有辅助槽,且第一辅助杆通过辅助槽与固定座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座表面固定有第二辅助杆,所述第二辅助杆的内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与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辅助杆外壁设置有第一活动仓,所述第一活动仓内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滑动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与活动块固定,所述活动块固定在第一辅助杆上端表面。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辅助杆内开设有第二活动仓,所述第二活动仓内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上连接有橡胶板,所述橡胶板表面固定有拉杆,所述拉杆表面固定有点滴式注射器。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活动仓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活动块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丝杆底端为橡胶材质,所述丝杆与第一辅助杆外壁紧紧贴合。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辅助杆设置成l状。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拉杆设置为半圆环状,所述拉杆上设置有防滑纹路。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橡胶板底端设置为倾斜状,所述齿条呈向上倾斜。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设置的第一辅助杆、辅助槽、第二辅助杆、螺纹槽、丝杆、第一活动仓、活动
槽、弹簧、活动块和第一辅助杆,当医护人员需要调节高度时,摇动丝杆,将点滴式注射器移动至最佳位置,此时丝杆受到力的作用向下或向上运动并挤压第一辅助杆,第一辅助杆受到挤压时就会带动活动块在活动槽内向下滑动,此时弹簧受到挤压产生形变,当不使用时,往上摇动丝杆,使丝杆与第一辅助杆分离,这时弹簧产生的复原力就会推动活动块,从而让活动块带动第一辅助杆向上进行复位运动,通过此装置能够使得调节高度对不同头部大小的患者进行医治,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省时省力。
14.2、通过设置的第二活动仓、齿条、橡胶板和拉杆,当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上药时,向外拉动拉杆,使齿条挤压橡胶板,当橡胶板受到挤压产生形变就会与齿条分离进入下一个齿条内,从而达到通过调节拉杆的长度对患者进行医治的目的,通过此装置能够使得不用身高的患者都可以进行准确的医治,从而进行安全的上药,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活动状态示意图;
19.其中:1、固定座;2、枕头;3、点滴式注射器;41、第一辅助杆;42、辅助槽;43、第二辅助杆;44、螺纹槽;45、丝杆;46、第一活动仓;47、活动槽;48、弹簧;49、活动块;51、第二活动仓;52、齿条;53、橡胶板;54、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1.实施例:
22.如图1-图4所示,一种眼科辅助型上药装置,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上放置有枕头2,固定座1表面设置有第一辅助杆41,第一辅助杆41内开设有辅助槽42,且第一辅助杆41通过辅助槽42与固定座1滑动连接,固定座1表面固定有第二辅助杆43,第二辅助杆43的内开设有螺纹槽44,螺纹槽44与丝杆45螺纹连接,第二辅助杆43外壁设置有第一活动仓46,第一活动仓46内开设有活动槽47,活动槽47内滑动连接有弹簧48,弹簧48与活动块49固定,活动块49固定在第一辅助杆41上端表面;
23.当医护人员需要调节高度时,摇动丝杆45,将点滴式注射器3移动至最佳位置,此时丝杆45受到力的作用向下或向上运动并挤压第一辅助杆41,第一辅助杆41受到挤压时就会带动活动块49在活动槽47内向下滑动,此时弹簧48受到挤压产生形变,当不使用时,往上摇动丝杆45,使丝杆45与第一辅助杆41分离,这时弹簧48产生的复原力就会推动活动块49,从而让活动块49带动第一辅助杆41向上进行复位运动,通过此装置能够使得调节高度对不
同头部大小的患者进行医治,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省时省力。
24.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辅助杆41内开设有第二活动仓51,第二活动仓51内设置有齿条52,齿条52上连接有橡胶板53,橡胶板53表面固定有拉杆54,拉杆54表面固定有点滴式注射器3;
25.当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上药时,向外拉动拉杆54,当橡胶板53受到挤压产生形变就会与齿条52分离进入下一个齿条52内,从而达到通过调节拉杆54的长度对患者进行医治的目的,通过此装置能够使得不用身高的患者都可以进行准确的医治,从而进行安全的上药,省时省力。
26.在其他实施例中,弹簧48的一端与第一活动仓46连接,弹簧48的另一端与活动块49连接;
27.这样设置的目的利用弹簧48自身的弹性产生的复原力与活动块49配合,从而达到复位的效果。
28.在其他实施例中,丝杆45底端为橡胶材质,丝杆45与第一辅助杆41外壁紧紧贴合;
29.这样设置的目的既加大了第一辅助杆41的受力面积,又减小了丝杆45对第一辅助杆41的磨损。
30.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辅助杆41设置成l状;
31.这样设置的目的使41与49的面呈垂直状,从而达到49带动41的目的。
32.在其他实施例中,拉杆54设置为半圆环状,拉杆54上设置有防滑纹路;
33.这样设置的目的加大手与拉杆54的摩擦力,防止手滑。
34.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橡胶板53底端设置为倾斜状,所述齿条呈向上倾斜;
35.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橡胶板53与齿条52相互配合,从而达到橡胶板53在齿条52内滑动挤压造成顿挫感的效果,使医护人员通过顿挫感来把握移动的距离,对患者进行精确地医治。
3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