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椎穿刺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52029发布日期:2022-01-19 15:43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腰椎穿刺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辅助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腰椎穿刺固定器。


背景技术:

2.腰椎穿刺术是一种临床常用诊疗操作,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等多种疾病中有重要作用。可用于诊断,如:采取脑脊液进行分析检验;测脑压,了解颅内压情况;进行脑脊液动力学检查;进行脊髓或气脑造影。也可用于治疗,如:引流血性脑脊液;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力;鞘内注射药物治疗炎症或肿瘤。
3.临床进行腰椎穿刺术时,需要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抱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挽住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椎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若患者体位不当,则会导致腰椎穿刺术失败。很多患者因为肥胖、合并症、既往腰椎病史、体力状态差、对操作过于恐惧等原因无法配合操作医生保持穿刺体位,导致操作时间延长或操作失败。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可适用于腰椎穿刺术的仪器或设备来辅助穿刺。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腰椎穿刺固定器,解决了患者在腰椎穿刺术过程中体位不当的问题,可协助操作医生完成穿刺过程。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腰椎穿刺固定器,其主体设置有支撑板和支架构件,所述支撑板与支架构件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支架构件包括第一支架构件、第二支架构件、第三支架构件、第四支架构件和第五支架构件,所述第一支架构件至第五支架构件依次分别对应于患者头部、背部、腰部、臀部与腿部位置。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患者侧躺于支撑板上,并利用支架构件固定患者体位,支架构件通过调节组件活动连接于支撑板上,使其可根据患者体型调节体位姿势,且支架构件中利用第一支架构件固定患者头部,利用第二支架构件固定患者背部,利用第三支架构件固定患者腰部,利用第四支架构件固定患者臀部以及利用第五支架构件固定患者腿部,使患者可长时间保持正确的穿刺体位姿势。
7.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构件设置有第一支架和头部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架与头部支撑件之间设置有第一转接头。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头部支撑件用于支撑患者头部,利用第一转接头实现头部支撑件头部支撑件角度及位置的调整。
9.优选的,所述头部支撑件设置有贴合于头部轮廓的弧形面。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头部支撑件上设置弧形面,可提高患者头部的舒适度。
11.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架构件设置有第二支架和背部夹持件,所述背部夹持件通过第二转接头连接于第二支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背部夹持件可固定患者背部,利用第二转接头实现背部
第四支架;520-臀垫;530-第四转接头;6-第五支架构件;610-第五支架;620-腿部支撑垫;630-第五转接头;7-弧形面;8-夹持板;9-测量尺;10-调节槽;11-紧定螺钉;12-弹性件;13-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4.实施例1
35.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腰椎穿刺固定器,其主体设置有支撑板1和支架构件,支架构件连接于支撑板1上表面,患者可侧躺于支撑板1上,并摆出正确的穿刺体位,利用支架构件来保持穿刺体位。
36.所述支架构件与支撑板1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通过调节组件可实现支架构件相对于支撑板1的位置变化,使其可根据患者的不同体型调整支架构件位置。
37.具体的,所述调节组件设置有调节槽10,调节槽10开设于支撑板1表面并穿射于支撑板1,支架构件一端配合插接于调节槽10中,并可沿调节槽10的开设方向移动,支架构件下端放置于调节槽10后,螺接有紧定螺钉11,紧定螺钉11将支架构件固定连接于支撑板1上,如图2所示。
3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支架构件设置有对应于患者头部的第一支架构件2、对应于患者背部的第二支架构件3、对应于患者腰部的第三支架构件4、对应于患者臀部的第四支架构件5和对应于患者腿部的第五支架构件6,从而实现对患者穿刺体位的限定,使其可长时间保持一个穿刺体位姿势,便于操作医生后续的腰椎穿刺手术,并可提高腰椎穿刺术的成功率。
39.所述第一支架构件2包括第一支架210和头部支撑件220,第一支架210垂直于支撑板1,第一支架210下端通过紧定螺钉11固定于支撑板1上,头部支撑件220连接于第一支架210上,且与第一支架210之间设置有第一转接头230,头部支撑件220在第一转接头230的作用下活动连接于第一支架210,即头部支撑件220的位置及角度可调。
4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接头230为如图1和图2所示结构,第一转接头230套接于第一支架210,可上下移动并水平转动,第一转接头230配合连接有紧固件,紧固件实现第一转接头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架上,紧固件优选但不局限于紧定螺钉11。
41.所述头部支撑件220固定连接于第一转接头230,头部支撑件220设置有贴合于头部轮廓的弧形面7,如图1或图2所示,使得头部支撑件220可提供较高的使用舒适度。
42.所述第二支架构件3包括第二支架310和背部夹持件320,第二支架310垂直于支撑板1,背部夹持件320与第二支架310之间设置有第二转接头330,第二转接头330实现背部夹持件320的位置及角度可调。
43.所述第二转接头330与第一转接头230结构相同。
44.所述背部夹持件320固定连接于第二转接头330,背部夹持件320设置为如图1至图3所示结构,当患者侧躺于支撑板1上时,背部夹持件320位于患者的后背处,调节第二支架320在调节槽10的位置,使背部夹持件320紧贴患者后背。背部夹持件320设置有夹持板8,夹持板8设置于背部夹持件320的上下两端,如图3所示,夹持板8抵接于患者侧背,实现背部的固定。
45.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夹持板8设置有两个,两个夹持板8均活动连接于背部夹持件320,夹持板8通过弹性件12连接于背部夹持件320上,实现两个夹持板8之间的距离可调,使其更适合于不同体型的患者使用。
4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架构件4对应于患者的腰部位置,第三支架构件4设置有第三支架410和腰部夹持件420,第三支架410垂直于支撑板1,第三支架410下端通过紧定螺钉11配合连接于调节槽10中,第三支架410与腰部夹持件420之间设置有第三转接头430,第三转接头430实现腰部夹持件420位置及角度的调节。
47.所述第三转接头430结构同第一转接头230、第二转接头330。
48.所述腰部夹持件420位于患者侧腰的左右两侧,腰部夹持件420设置有贴合于侧腰部轮廓的弧形面,使其在托举腰部时舒适度更高。
49.所述腰部夹持件420包括腰椎定位件421,所述腰椎定位件421活动连接于第三支架410上,腰椎定位件421与第三支架410的连接方式优选但不局限于弹簧销连接,弹簧销配合插接于第三支架410上的定位孔13,且通过设置的多个定位孔13,实现腰椎定位件421的位置调节,如图4所示。腰椎定位件421对应于患者的腰椎位置,其可协助操作医生确定穿刺点。
50.所述第三支架410上设置有测量尺9,测量尺9可用于测量并定位穿刺点,操作医生可通过测量尺9确定腰椎定位件421位置,并由腰椎定位件421来间接表现具体穿刺位置。
51.所述测量尺9活动连接于第三支架410,即测量尺9可拆卸连接于第三支架410,此处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优选但不局限于磁吸固定连接,更方便操作医生定位髂后上棘的连线与正中线交汇点,进一步方便测量过程。
5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支架构件5设置有第四支架510和臀垫520,第四支架510垂直连接于支撑板1,臀垫520安装于第四支架510上,臀垫520通过第四转接头530活动连接于第四支架510上,实现臀垫520位置及角度的调节。
53.所述第四转接头530的结构与第一转接头230相同。
54.所述第五支架构件6包括第五支架610和腿部支撑垫620,第五支架610与臀垫520相连,第五支架610固定连接于臀垫520,如图5所示。如此,在调节臀垫520角度的同时,对第五支架610实现了角度调节。
55.腿部支撑垫620通过第五转接头630连接于第五支架610上,患者在侧卧时,可将侧上方的腿搭于腿部支撑垫620上。
56.综上所述,当患者需要进行腰椎穿刺手术时,只需侧躺于支撑板1上,操作医生可根据患者体型调节各支架构件的位置,之后旋紧紧定螺钉11,实现穿刺体位的初步定位;紧接着,可通过分别调节第一转接头230至第五转接头630,使患者保持舒适、正确的穿刺体位;当患者体位固定完成后,利用第三支架410上的测量尺9及腰椎定位件421确定具体穿刺点,从而使得穿刺成功率得到提升。
57.实施例2
5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有所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五支架610垂直于支撑板1并通过紧定螺钉11与支撑板1相连,第五支架610对应于患者的腿关节处,腿部支撑垫620通过第五转接头630连接,并位于患者的双腿之间。
59.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