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足踝外科骨折双叶复位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52756发布日期:2021-12-22 21:38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足踝外科骨折双叶复位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复位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足踝外科骨折双叶复位钳。


背景技术:

2.足踝是指小腿与脚之间部位的左右两侧的突起,足踝外科是一门新兴学科,近十余年来在发达国家得到了迅猛发展,主要原因有几点原因,一是运动损伤逐年增加,国民运动健身的意识较为普及,而足踝部的运动损伤如踝关节扭伤等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二是中老年人医疗要求提高,以往足部疼痛能忍则忍的情况已不多见,拇外翻、跟痛症、跖痛症、老年疼痛性扁平足等是中年以上人群的多发病,三是糖尿病足发病率明显增加。有10年以上糖尿病史的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几达90%,而糖尿病足的治疗是一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稍有不当则可导致截肢,若患者骨折时,一般采用复位钳进行复位辅助操作。
3.在现有技术中用于外科骨折的复位钳中还存在一定缺点,如足踝是一个相对特殊的部位,在进行石膏固定之前,需要对脚掌与小腿之间的角度进行固定,如在固定时脚掌与小腿之间的角度改变,则会影响固定后的效果和后期的恢复,而现在一般是人工进行固定,固定效果不好,操作费时费力,使得医务人员工作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足踝外科骨折双叶复位钳,通过钳体与第一螺杆呈直角且角度无法改变,配合第一夹套和第二夹套固定在小腿上,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夹紧在脚掌上,使脚掌与小腿之间的角度也无法改变,从而使医务人员在打石膏时,不会改变脚掌与小腿的角度,从而使打石膏的固定效果更准确,有利于后期患者更好的恢复,操作更省时省力,且使用本实用新型和打石膏均只需一个人操作,使得医务人员工作难度大大降低,无需多人操作,工作效率更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足踝外科骨折双叶复位钳,包括钳体,所述钳体包括带槽套管,所述带槽套管上套接设有第一套圈和第二套圈,所述第一套圈一侧固定设有第一外臂以及另一侧固定设有第一内臂,所述第二套圈一侧固定设有第二外臂以及另一侧固定设有第二内臂,所述钳体上设有小腿夹持组件和脚掌夹持组件;
6.所述小腿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顶部一侧均固定设有第一夹套,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底部一侧均固定设有第二夹套,所述第一内臂上固定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设于第二内臂上;
7.所述脚掌夹持组件包括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贯穿设于带槽套管内侧,所述第一螺杆一端套接设有第一手拧螺母,所述第一手拧螺母设于带槽套管顶部,所述第一螺杆底部固定设有第一夹块,所述第一夹块上贯穿设有两个第二螺杆,所述第一夹块底部设有第二夹块,所述第二螺杆底部固定设于第二夹块顶部,所述第二螺杆一端套接设有第二手
拧螺母,所述第二手拧螺母设于第一夹块顶部。
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套和第二夹套内侧、第一夹块底部和第二夹块顶部均固定设有硅胶软垫。
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内臂和第二内臂一端均套接设有防滑套。
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均包括套管和滑杆,所述滑杆贯穿设于套管内侧。
1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管贯穿设有手拧螺丝。
1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套圈设于第二套圈顶部,所述第一固定杆固定设于第一外臂端部,所述第二固定杆固定设于第二外臂端部。
1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4.1、通过钳体与第一螺杆呈直角且角度无法改变,配合第一夹套和第二夹套固定在小腿上,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夹紧在脚掌上,使脚掌与小腿之间的角度也无法改变,从而使医务人员在打石膏时,不会改变脚掌与小腿的角度,从而使打石膏的固定效果更准确,有利于后期患者更好的恢复,操作更省时省力,且使用本实用新型和打石膏均只需一个人操作,使得医务人员工作难度大大降低,无需多人操作,工作效率更高;
15.2、通过滑杆在套管中滑动,并通过手拧螺丝拧紧锁定,方便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通过设置的硅胶软垫,使固定效果更好,通过设置的防滑套,使握持第一内臂和第二内臂不易打滑。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钳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夹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槽套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滑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为:1钳体、2带槽套管、3第一套圈、4第二套圈、5第一外臂、6第一内臂、7第二外臂、8第二内臂、9小腿夹持组件、10脚掌夹持组件、11第一固定杆、12第二固定杆、13第一夹套、14第二夹套、15弹簧、16第一螺杆、17第一手拧螺母、18第一夹块、19第二螺杆、20第二夹块、21第二手拧螺母、22硅胶软垫、23防滑套、24套管、25滑杆、26手拧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如附图1

附图5所示的一种足踝外科骨折双叶复位钳,包括钳体1,所述钳体1包括带槽套管2,所述带槽套管2上套接设有第一套圈3和第二套圈4,所述第一套圈3一侧固定设有第一外臂5以及另一侧固定设有第一内臂6,所述第二套圈4一侧固定设有第二外臂7以及另一侧固定设有第二内臂8,所述钳体1上设有小腿夹持组件9和脚掌夹持组件10;
24.所述小腿夹持组件9包括第一固定杆11和第二固定杆12,所述第一固定杆11和第二固定杆12顶部一侧均固定设有第一夹套13,所述第一固定杆11和第二固定杆12底部一侧均固定设有第二夹套14,所述第一内臂6上固定设有弹簧15,所述弹簧15一端固定设于第二内臂8上;
25.所述脚掌夹持组件10包括第一螺杆16,所述第一螺杆16贯穿设于带槽套管2内侧,所述第一螺杆16一端套接设有第一手拧螺母17,所述第一手拧螺母17设于带槽套管2顶部,所述第一螺杆16底部固定设有第一夹块18,所述第一夹块18上贯穿设有两个第二螺杆19,所述第一夹块18底部设有第二夹块20,所述第二螺杆19底部固定设于第二夹块20顶部,所述第二螺杆19一端套接设有第二手拧螺母21,所述第二手拧螺母21设于第一夹块18顶部;
26.所述第一套圈3设于第二套圈4顶部,所述第一固定杆11固定设于第一外臂5端部,所述第二固定杆12固定设于第二外臂7端部。
27.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握住第一内臂6和第二内臂8将其摆动,使第一内臂6和第二内臂8分离,从而使第一外臂5和第二外臂7跟随运动并带动第一固定杆11上的第一夹套13和第二夹套14与第二固定杆12上的第一夹套13和第二夹套14分离,之后将第一固定杆11上的第一夹套13和第二夹套14套在小腿上,放松第一内臂6和第二内臂8,使弹簧15在弹力作用下拉动第一内臂6和第二内臂8靠近,从而使第一外臂5和第二外臂7跟随运动并带动第二固定杆12上的第一夹套13和第二夹套14靠近第二固定杆12上的第一夹套13和第二夹套14而将小腿夹紧,从而使第一夹套13和第二夹套14固定在小腿上,通过第一螺杆16在带槽套管2中滑动带动其上的第一夹块18运动至第一夹块18贴在脚掌顶部,并调节脚掌与小腿之间的角度,调整好之后通过拧动第一手拧螺母17确定第一螺杆16在带槽套管2中的位置,由于第二手拧螺母21与第二螺杆19螺纹啮合,且因第二螺杆19被固定无法转动,使拧动第二手拧螺母21时,第二螺杆19在第二手拧螺母21内向上滑动,第二螺杆19运动带动其上的第二夹块20向上运动靠近第一夹块18,从而将脚掌夹紧,由于钳体1与第一螺杆16呈直角且角度无法改变,配合第一夹套13和第二夹套14固定在小腿上,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20夹紧在脚掌上,使脚掌与小腿之间的角度也无法改变,从而使医务人员在打石膏时,不会改变脚掌与小腿的角度,从而使打石膏的固定效果更准确,有利于后期患者更好的恢复,操作更省时省力,且使用本实用新型和打石膏均只需一个人操作,使得医务人员工作难度大大降低,无需多人操作,工作效率更高。
28.如附图1和附图3所示的一种足踝外科骨折双叶复位钳,还包括硅胶软垫22,所述硅胶软垫22固定设于硅胶软垫22第一夹套13和第二夹套14内侧、第一夹块18底部和第二夹块20顶部;
29.所述第一内臂6和第二内臂8一端均套接设有防滑套23;
30.所述第一固定杆11和第二固定杆12均包括套管24和滑杆25,所述滑杆25贯穿设于套管24内侧;
31.所述套管24贯穿设有手拧螺丝26。
32.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滑杆25在套管24中滑动,并通过手拧螺丝26拧紧锁定,方便调节第一固定杆11和第二固定杆12整体的长度,从而调节第一夹套13和第二夹套14的距离,方便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通过设置的硅胶软垫22,增加了人体与第一夹套13、第二夹套14、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20之间的摩擦力,使固定效果更好,通过设置的防滑套23增加
手与第一内臂6和第二内臂8之间的摩擦力,使握持第一内臂6和第二内臂8不易打滑。
33.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34.参照说明书附图1

附图5,通过钳体1与第一螺杆16呈直角且角度无法改变,配合第一夹套13和第二夹套14固定在小腿上,第一夹块18和第二夹块20夹紧在脚掌上,使脚掌与小腿之间的角度也无法改变,从而使医务人员在打石膏时,不会改变脚掌与小腿的角度,从而使打石膏的固定效果更准确,有利于后期患者更好的恢复,操作更省时省力,且使用本实用新型和打石膏均只需一个人操作,使得医务人员工作难度大大降低,无需多人操作,工作效率更高;
35.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3,通过滑杆25在套管24中滑动,并通过手拧螺丝26拧紧锁定,方便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通过设置的硅胶软垫22,使固定效果更好,通过设置的防滑套23,使握持第一内臂6和第二内臂8不易打滑。
36.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37.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38.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