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肢体抬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19312发布日期:2022-01-29 14:5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生儿肢体抬高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生儿肢体抬高器。


背景技术:

2.新生儿水肿是指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引起新生儿的体重增加,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之一。出生时已有全身性水肿称胎儿水肿,常伴浆膜腔积液;出生后的新生儿水肿与多个系统疾病油管,水肿多见于肢体和腰背等位置。
3.在医院临床工作中,新生儿发生水肿时就需要抬高新生儿的水肿部位,特别是肢体位置,以方便对新生儿进行治疗,例如,新生儿肢体液体外渗时,若输液位置在新生儿的上肢,则需要抬高上肢以加快消肿;若输液位置在新生儿的下肢,则需要抬高下肢以加快消肿。然而,目前新生儿肢体抬高一般采用多个尿不湿垫高或采用棉被叠放进行叠高,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对尿不湿或棉被叠放好,以将其叠高,一方面对新生儿肢体抬高的高度不易进行调节,另一方面肢体极易从叠放好的部位掉落,不能够很好的减轻水肿。
4.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生儿肢体抬高器,其能够直接投入使用,省去叠放或叠高的操作,省时省力,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并且,可以根据新生儿肢体进行塑形和约束,以避免肢体从叠放部位掉落。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7.一种新生儿肢体抬高器,包括海绵块、连接于所述海绵块的塑形部件及套设于所述海绵块和所述塑形部件外的棉套;所述塑形部件包括防水套和填充于所述防水套中的填充物,所述填充物为若干颗粒,所述棉套上设置有用于约束初生儿上肢或下肢的约束部件。
8.所述海绵块呈方形、椭圆、圆形或三角状。
9.所述防水套的侧边开设有开口,所述防水套对应于所述开口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打开或闭合所述开口的拉链。
10.所述约束部件包括约束带和穿环,所述约束带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棉套上,所述穿环连接于所述棉套的侧边并形成有供所述约束带的第二端穿过的通道,所述约束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粘贴配合的魔术贴或相互扣接配合的扣子和扣眼。
11.两所述魔术贴分别为具有钩刺面的魔术贴一和具有毛绒面的魔术贴二,所述魔术贴一连接于所述约束带的第一端,所述魔术贴二位于所述约束带的第二端。
12.所述扣子设于所述约束带的第一端,所述扣眼位于所述约束带的第二端。
13.所述约束部件有两个,两所述约束部件均设于所述棉套上,且两所述约束部件中的所述约束带的第一端相互靠近布置。
14.各所述颗粒均为泡沫颗粒或塑胶颗粒。
15.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在新生儿的下肢水肿时,医护人员根据新生儿下肢的形状和所需高度,对塑形部件进行调整,以适应于新生儿的下肢,然后将新生儿的下肢放置于棉套对应于此塑形部件调整的部位中,以使新生儿的下肢抬高并与棉套接触,因棉套的亲肤作用,使新生儿感到舒适,然后将新生儿的下肢采用约束部件约束在棉套上,以起到定位下肢的作用,以防止新生儿活动而使下肢使海绵块移位,同理也适用于上肢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直接投入使用,省去医护人员叠放或垫高的操作,省时省力,且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医护人员还可以根据新生儿肢体对塑形部件进行调整,以适应于新生儿的上肢或下肢,结合约束部件的设置,以对新生儿的上肢或下肢进行定位,避免新生儿的上肢或下肢从本实用新型中掉落下来。
17.2、棉套和防水套的设置,因棉套与新生儿的皮肤接触,且防水套有防水作用,故清洗时只需对棉套进行清洗、消毒,防水套只需擦拭即可。
18.3、防水套上开口的设置,方便拿出或放入塑胶颗粒,以根据新生儿的肢体形状和大小进行调整,并且,方便将填充物拿出,以对防水套进行清洗。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生儿肢体抬高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海绵块和塑形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约束部件的结构示意图(省略外套)。
22.图中:
23.1-海绵块;
ꢀꢀꢀꢀꢀꢀꢀ
2-防水套;
24.3-棉套;
ꢀꢀꢀꢀꢀꢀꢀꢀꢀ
4-拉链;
25.5-约束带;
ꢀꢀꢀꢀꢀꢀꢀ
51-钩刺面;
26.52-绒毛面;
ꢀꢀꢀꢀꢀꢀ
6-穿环。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28.一种新生儿肢体抬高器,如图1-3所示,包括海绵块1、塑形部件和棉套3,塑形部件连接于海绵块1上,棉套3套设于海绵块1和塑形部件中,以使海绵块1和塑形部件密封于棉套3中。
29.为方便描述,以抬高器正常使用状态为本事新型的参考方位。
30.上述的海绵块1呈圆形、椭圆形、方形或三角状,也可以为其他不规则的形状,本实施例中以海绵块1呈长方体为例。较佳地,海绵块1外填设有外套,外套为采用防水面料制成的方形套,以避免液体等杂物渗透到海绵块1中而弄脏海绵块1。
31.上述的塑形部件包括防水套2和填充物,此防水套2与海绵块1相适配,填充物填充于防水套2的内部,填充物为若干个颗粒,本实施例中颗粒为现有常规的塑胶颗粒或泡沫颗粒,也可以为其他常规的颗粒。防水套2的下侧面固定连接于海绵块1的上侧面,本实施例中防水套2的下侧面固定缝制于海绵块1的外套的上侧面,以使塑形部件位于海绵块1的上侧,并且,防水套2为采用常规防水面料制成的方形套,以避免液体渗透到防水套2中而污染填
充物而需要重新清洗或更换。
32.作为优选方式,防水套2的上侧面的一侧设置有开口,防水套2对应于开口的位置固定缝制有拉链4,此拉链4用于打开开口以使防水套2的内部露出或者闭合开口以使防水套2的内部密封,拉链4为现有常规的拉链。这样,清洗防水套2时通过开口将填充物倒出,使用时填充物填充于防水套2中,填充物装卸结构,省时省力。
33.本实施例中,塑形部件和海绵块1共同形成的本体的大小、形状分别与棉套3的大小、形状相适配,棉套3的底面设置有开缝,本体通过开缝装设在棉套1中,本实施例中棉套3为采用棉质面料制成的套体。此外,棉套3的底面还可以设置其他常规结构,以使本体塞入到棉套3中,例如棉套3的底面开设有棉套开口,棉套对应于棉套开口设置有棉套拉链。
34.进一步说,棉套3的上侧面设置有约束部件,此约束部件用于对初生儿的上肢或下肢进行约束,约束部件包括约束带5和穿环6,约束带5的第一端固定缝制于棉套3的上侧面,穿环6的两端分别固定缝制于棉套3的上侧面的侧边,并使穿环6形成有供约束带5的第二端穿过的通道,并且,约束带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粘贴配合的魔术贴或相互扣接配合的扣子和扣眼。
35.在约束带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魔术贴时,两魔术贴分别对应为具有钩刺面51的魔术贴一和具有绒毛面52的魔术贴二,魔术贴一固定缝制于约束带5的第一端,魔术贴二固定缝制于约束带5的第二端,且魔术贴一和魔术贴二均位于约束带5背离棉套3的上侧面的位置。这样,对新生儿的上肢或下肢约束时,约束带5的第二端穿过穿环6,然后翻折以使魔术贴一和魔术贴二相对,并使魔术贴一和魔术贴二粘接在一起,以此实现对新生儿的上肢或下肢进行限制;并且,粘贴时仅绒毛面面对新生儿的皮肤,触感舒适,且不会刮伤新生儿的皮肤。
36.在约束带5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扣子和扣眼时,扣子固定缝制于约束带5的第一端,扣眼开设于约束带5的第二端,且扣子位于约束带5背离棉套3的上侧面的位置。这样,对新生儿的上肢或下肢约束时,约束带5的第二端穿过穿环6,然后翻折以使扣子和扣眼相对,并使扣子穿过扣眼,以此实现对新生儿的上肢或下肢进行限制。
37.此外,约束部件还可以采用其他常规的约束结构,例如,约束部件包括两绑带,两绑带的第一端固定缝制于棉套3上,两绑带的第二端绑带配合。
38.本实用新型中,约束部件根据约束的不同可以有一个或两个,若约束部位为新生儿的上肢,则约束部件为一个;若约束部位为下肢,则约束部件有两个,即对新生儿的双脚都进行约束,这两个约束部件依次沿棉套3的长度方向布置,且两约束部件中的约束带5的第一端分别相互靠近布置,且两约束部件以棉套3的中心线对称布置,即两穿孔相背布置。
39.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约束部件中,约束带5和穿环6均为采用棉质面料制成的部件。
40.本实用新型一种新生儿肢体抬高器的具体工作过程:以新生儿下肢水肿为例,医护人员根据新生儿下肢的形状及所需高度,调整塑形部件,以使塑形部件形成有两凹口,然后将新生儿双脚抬起并分别放入对应的凹口位置,然后将两约束带5的第二端分别穿过对应的穿环6,然后分别翻折,再与对应的约束带5的第一端连接,以此约束新生儿的双脚。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和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