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外科用术前灌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93136发布日期:2022-04-09 09:50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普外科用术前灌肠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普外科用术前灌肠装置。


背景技术:

2.术前灌肠是进行肠道准备,其主要目的是将结肠内的粪便尽量清理干净,防止术后粪便积聚,导致大便干燥排便困难,甚至引起肠梗阻,和其另外的目的则是做术前准备,以保证后续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术后的恢复。目前,医院普外科对患者进行灌肠操作时主要采取的是利用注射器反复多次将灌肠液注入至患者肛门内,此种方式不仅不卫生、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也易使患者感到不适及痛苦。
3.cn207137092u公开了一种普外科术前灌肠装置,包括输液管、灌肠管和集污箱,所述灌肠管中部固定有分隔塞,分隔塞将灌肠管内部空腔分隔为灌药通道和排污通道;灌药通道设置在灌肠管前部,灌肠管前端侧面开设有灌药孔,灌药孔连通灌药通道;排污通道设置在灌肠管后部,灌肠管后端侧面开设有排污孔,排污孔连通排污通道;所述灌肠管后端连接排污连接头,排污连接头上安装有排污管,排污管连接集污箱,所述一种普外科术前灌肠装置,插入时不会对直肠造成损伤,可以避免灌肠管从直肠内滑脱,防止灌肠液溢出肛门,便于污物的收集及排出,便于将灌肠管拔出,分步操作,方便快捷。
4.公开号为cn204699127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术前灌肠三腔管,其设有药物吸收装置6,该术前灌肠三腔管的锥形套管以上均应伸入患者体内,药物吸收装置位于患者体内并且防止了灌肠液和排泄物从肛门渗出。
5.公开号为cn214415363u的中国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灌肠管,包括灌肠管本体,灌肠管接口,充气管,充气囊,充气管接口,防溅射部,固定环,粘贴部,吸水层,收集袋。防溅射部同轴套设在灌肠管本体上,并可沿灌肠管本体轴向运动;固定环设置在防溅射部末端;粘贴部设置在防溅射部前端;吸水层设置在防溅射部内壁上;收集袋设置在防溅射部下部,与防溅射部内部相连通。该专利通过在灌肠管本体上套设防溅射部,有效避免了灌肠液外溢溅射,并在防溅射部内壁上设置吸水层、在其下部设置收集袋,有效的吸收和收集外溢的灌肠液,避免了医疗环境被污染,舒适性和治疗效果好。
6.上述现有技术所提供的灌肠装置虽然能够满足对于患者基本的灌肠清理需求,然而其仍然可能存在着用于肠道清理的管道易堵塞、灌肠液的输出流量不易调节以及肠道清理时的分泌物容易造成污染导致医护人员工作量增大等技术问题。因此,现有技术仍然有需要改进的至少一个或几个方面。
7.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普外科用术前灌肠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普外科用术前灌肠装置,至少包括:至少部分被置于患者体内且具有一筒形腔体的第一导管,其能够用于患者肠道清理;设置于第一导管筒形腔体内的塞体,其能够将第一导管的筒形腔体划分为用于清洁液存储的第一通道和用于污液存储的第二通道;位于患者体外的用于污液收集的第一储液器,其通过第二导管连接于第一导管。
10.优选地,第一储液器包括瓶体、负压导管、电机以及电机导管。
11.优选地,第二导管远离于第一导管的一端连接并延伸至瓶体内,电机设置于第二导管内,且电机靠近于瓶底的一侧设置有负压导管,和电机靠近于第一导管的一侧设置有电机导管,
12.优选地,电机导管末端设置有抽吸件。
13.优选地,第一导管面对于患者的一端设置有沿轴向贯通连接于第一通道的第一通孔,和第一导管远离于患者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沿径向贯通连接于第二通道的第二通孔。
14.优选地,第一导管靠近于患者的一端连接有呈圆台形的注入头。
15.优选地,注入头具有与第一通孔相连通的中空通道,以使得第一通道内的灌肠液能够依次经由第一通孔和注入头流出。
16.优选地,第一导管内安装有第三导管,且第三导管位于第一导管内的一端被配置为第一端口,其位于第一导管外的一端被配置为第二端口。
17.优选地,第一端口所在一端连接并贯通于塞体,且其端面与塞体的相对于第一通道的一侧平齐,以将第三导管和第一通道连通。
18.优选地,第二端口所在一端连接有用于储存灌肠液的第二储液器,且第三导管和第二储液器的连接处设置有调节部。
19.优选地,调节部至少包括控制阀、调节杆及卡接部。
20.优选地,控制阀设置于第三导管的至少部分出液导管上,调节杆按照基于横向拉动而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控制阀一侧,卡接部按照改变控制阀间隔区域以调节输出流量的方式沿径向插入至调节杆。
21.优选地,第三导管位于第一导管之外的至少一部分管体的周向外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配重块,配重块被构造为具有一定重量的环状块体。
22.优选地,第一导管的外侧面间隙设置有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其中,第一气囊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的导管上,和第二气囊位于第二通孔和第一导管的输入端之间的导管上。
23.优选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分别在第一导管的相对一侧各自连接有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其中,第一侧管的至少一部分管体被嵌设于第一导管的内、外壁之间,且其位于管壁内的一端连通于第一气囊,和第一侧管的位于管体外的一端通过第一气嘴外接充气装置。
24.优选地,第二侧管的至少一部分管体被嵌设于第一导管的内、外壁之间,且其位于管壁内的一端连通于第二气囊,和第二侧管的位于管体外的一端通过第二气嘴外接充气装
置。
25.优选地,第一导管的周向外侧套设有一吸污垫,其中,吸污垫是由具有毛绒纤维的织线按照一定的经纬条贯织制成型,以使其至少具有呈毛绒状的织物结构。
2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27.1、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第一储液器,解决了现有灌肠装置不具备防止管道堵塞的缺陷,使得淤积于第一导管内的污染物能够被抽吸至第一储液器存储并排放,保持灌肠管道的卫生,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便于其处理,同时保证灌肠工作的顺利进行。
28.2、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部来控制灌肠液的输出流量,使得灌肠液的输出流量易于调节,以满足于不同患者的用量需求。
29.3、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吸污垫,其能够将患者肛门口附近溢出的粪便污渍、污液或汗液等人体分泌物迅速吸收,以防止污染物随意外泄,进而保持整个灌肠过程的卫生。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第一储液器优选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调节部优选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列表
34.1:第一导管
ꢀꢀꢀꢀꢀꢀꢀꢀꢀꢀꢀ
2:第一储液器
ꢀꢀꢀꢀꢀꢀꢀꢀꢀ
3:第三导管
35.3a:第一端口
ꢀꢀꢀꢀꢀꢀꢀꢀꢀꢀ
3b:第二端口
ꢀꢀꢀꢀꢀꢀꢀꢀꢀꢀ
4:第二储液器
36.5:塞体
ꢀꢀꢀꢀꢀꢀꢀꢀꢀꢀꢀꢀꢀꢀꢀ
6:注入头
ꢀꢀꢀꢀꢀꢀꢀꢀꢀꢀꢀꢀꢀ
7:吸污垫
37.8:转接头
ꢀꢀꢀꢀꢀꢀꢀꢀꢀꢀꢀꢀꢀ
9:第二导管
ꢀꢀꢀꢀꢀꢀꢀꢀꢀꢀꢀ
10a:第一通道
38.10b:第二通道
ꢀꢀꢀꢀꢀꢀꢀꢀꢀ
11a:第一通孔
ꢀꢀꢀꢀꢀꢀꢀꢀꢀ
11b:第二通孔
39.12:第一气囊
ꢀꢀꢀꢀꢀꢀꢀꢀꢀꢀ
13:第二气囊
ꢀꢀꢀꢀꢀꢀꢀꢀꢀꢀ
14:第一侧管
40.15:第二侧管
ꢀꢀꢀꢀꢀꢀꢀꢀꢀꢀ
16:第一气嘴
ꢀꢀꢀꢀꢀꢀꢀꢀꢀꢀ
17:第二气嘴
41.18:配重块
ꢀꢀꢀꢀꢀꢀꢀꢀꢀꢀꢀꢀ
19:调节部
ꢀꢀꢀꢀꢀꢀꢀꢀꢀꢀꢀꢀ
20:瓶体
42.21:负压导管
ꢀꢀꢀꢀꢀꢀꢀꢀꢀꢀ
22:电机
ꢀꢀꢀꢀꢀꢀꢀꢀꢀꢀꢀꢀꢀꢀ
23:电机导管
43.191:出液导管
ꢀꢀꢀꢀꢀꢀꢀꢀꢀ
192:控制阀
ꢀꢀꢀꢀꢀꢀꢀꢀꢀꢀꢀ
193:调节杆
44.194: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结合附图1-3进行详细说明。
4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理解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普外科用术前灌肠装置,可以包括以下部件之一:第一导管1、第一储液器2、第三导管3及第二储液器4。具体地,第一导管1用于向患者体内注入灌肠液。第一储液器2用于抽吸并收集第一导管1 内的残留废液。第三导管3一端连接于第一导管1,其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储液器4。进一步地,第三导管3用于将储存于第二储液器4内的灌肠液输送至第一导管1内,以对患者肠道进行清理。
49.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导管1具有一筒形腔体。在第一导管1的筒形腔体内设置有塞体5。具体地,该塞体5将第一导管1的内腔分隔成彼此作用不同的两个腔室。进一步地,塞体5的靠近于患者一侧的腔室被配置为用于灌肠液流入并暂存的第一通道10a。塞体5相对于第一通道10a的另一侧的腔室被配置为用于灌肠废液流入并暂存的第二通道10b。
50.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导管1靠近于患者一端的管壁且大致位于其中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通孔11a。具体地,第一通孔11a沿第一导管1的轴向贯通连接于第一通道10a,以使得第一通道10a内的灌肠液能够经由第一通孔11a输出至患者体内。进一步地,第一导管1靠近于患者的一端被构造为一大致呈圆台形的注入头6,注入头6的结构有利于第一导管1进入患者肛门内。注入头6内部具有中空通道,并且该中空通道与第一通孔11a连通。将第一导管1的带有注入头6一端插入至患者肛门后,第一通道10a内的灌肠液依次经由第一通孔11a、注入头6进入到患者体内。
51.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导管1的周向外侧套设有一吸污垫7。该吸污垫7大致套设于第一导管1的位于患者体外的至少一部分管体之上。优选地,吸污垫7被构造为一环形结构。进一步地,该吸污垫7可采用具有毛绒纤维的织线按照一定的经纬条贯所织制成型,以使其至少具有呈毛绒状的织物结构,从而当患者肛门口附近的粪便污渍、污液或汗液等人体分泌物溢出时,其能够迅速地将污染物吸收,以防止污染物随意外泄,进而保持整个灌肠过程的卫生。
52.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导管1的大致远离于患者一端的侧壁面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1b。具体地,第二通孔11b沿第一导管1的径向贯通连接于第二通道10b,以使得患者体内的污染物能够经由第二通孔 11b流入至第二通道10b内,并进一步输出以收集至第一储液器2中。
53.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导管1的腔体内安装有第三导管3。具体地,第三导管3位于第一导管1腔体内的一端被配置为第一端口 3a,其位于第一导管1管体之外的一端被配置为第二端口3b。进一步地,第一端口3a所在一端连接至并贯通于塞体5的大致中部位置,并且第一端口3a的端面与塞体5相对于第一通道10a的一侧平齐,以将第三导管3和第一通道10a连通。
54.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二端口3b所在一端连接有第二储液器4。第二储液器4内储存有用于肠道清理的灌肠液。优选地,第二储液器4内的灌肠液经由第二端口3b流入第三导管3内,并通过第一端口3a 输入至第一通道10a内。
55.根据图1和图3所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三导管3和第二储液器4 的连接处设
置有调节部19。具体地,调节部19可以由第三导管3的至少部分出液导管191、控制阀192、调节杆193及卡接部194构成。进一步地,出液导管191外侧设置一控制阀192。控制阀192的侧面设置有一可横向拉动的调节杆193。调节杆193表面设置有一能够向沿其径向插入至其内部的卡接部194。可选地,卡接部194为一插销结构。
56.优选地,基于不同患者的实际需求,灌肠液的使用量也是不同的,通过调节部19能够控制第二储液器4的出液流量。例如,可通过向远离于第三导管3的方向拉动调节杆193使控制阀192的间隔区域变小从而增大灌肠液的输出流量,而在需要减小灌肠液的输出流量时,则可向靠近于第三导管 3的方向插入调节杆193以使控制阀192的间隔区域变大。此外,在调节输出流量的过程中,当达到符合预期的输出流量时,可按照将卡接部194插入至调节杆193内以将其限位固定的方式实现对输出流量的锁定。
57.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三导管3位于第一导管1之外的至少一部分管体的周向外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配重块18。具体地,配重块 18被构造为具有一定重量的环状块体。优选地,由于第三导管3材质较软且重量较轻,仅通过调节部19控制灌肠液的流出,若管路有一定扭曲时,可能会使灌肠液流动较慢,因此通过配重块18能够将第三导管3进行管路拉扯及整理,有利于第二储液器4内的灌肠液顺利流出。
58.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第一导管1的外侧面按照一定间隙分别设置有第一气囊12和第二气囊13。第一气囊12和第二气囊13所在平面大致平行,且大致垂直于第一导管1。具体地,第一气囊12位于第一通孔11a和第二通孔11b之间的导管上。第二气囊13位于第二通孔11b 和第一导管1的输入端之间的导管上。
59.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气囊12和第二气囊13分别在第一导管1的相对一侧各自连接有第一侧管14和第二侧管15。具体地,第一侧管14的至少一部分管体被嵌设于第一导管1的内、外壁之间,且其位于管壁内的一端连通于第一气囊12。进一步地,第一侧管14的位于管体外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气嘴16。第一侧管14可通过第一气嘴16外接充气装置,以向第一气囊12内部充气。
60.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二侧管15的至少一部分管体被嵌设于相对于第一侧管14一侧的导管内、外壁之间,且其位于管壁内的一端连通于第二气囊13。进一步地,第二侧管15的位于管体外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气嘴17。第二侧管15可通过第二气嘴17外接充气装置,以向第二气囊13内部充气。
61.优选地,在将第一导管1插入患者肛门后且在第一通道10a内的灌肠液通过第一通孔11a流出之前,利用外接充气设备分别向第一气囊12和第二气囊13充气,以使得第一气囊12和第二气囊13能够分别膨胀以抵靠并固定至患者的肠道末端内,从而防止第一导管1脱落。优选地,尤其是对于一些肛门括约肌松弛的患者,通过向第一气囊12和第二气囊13充气以增加第一导管1在患者肠道内的稳固性,同时第一气囊12和第二气囊13紧密贴靠至患者肠道内壁,以避免灌肠液很容易地从肛门溢出。
62.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可在灌肠结束后利用外接充气设备将第一气囊 12内的气体抽出,以解除第一气囊12和患者肠道紧密贴合的状态,使得部分位于第一气囊12前端的带有人体污染物的混合灌肠液经第二通孔11b流入第一导管1的第二通道10b内,继而最终流入至第一储液器2内收集及排放。进一步地,通过外接充气设备将第二气囊13内的气体抽出,以解除第二气囊13和患者肠道紧密贴合的状态,从而将第一导管1从患者体内拔出。
63.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导管1位于患者体外的一端通过转接头8连接第二导管9。进一步地,第二导管9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储液器2。因目前部分灌肠装置不具备防堵塞的功能,故对第一储液器2的结构进行了改进。
64.根据图2所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储液器2可以包括瓶体20,该瓶体20内设置有负压导管21。具体地,第二导管9远离于第一导管1 的一端连接并延伸至瓶体20内。第二导管9内侧且大致靠近于瓶口位置处设置有电机22。进一步地,电机22靠近于瓶底一侧的两端设置有负压导管 21,负压导管21贴靠至第二导管9管内壁。电机22靠近于第一导管1一侧的两端设置有电机导管23,电机导管23贴靠至第二导管9管内壁。负压导管21与电机导管23大致呈对称状态。
65.优选地,电机导管23靠近于第一导管1的一端可设置有诸如涡轮式的抽吸件(图中未示出)。该抽吸件在电机22的作用下转动产生涡轮吸力以能够将第一导管1内淤积的残留污物吸出,从而将堵塞物进一步排放至第一储液器2的瓶体20内储存。
66.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