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中风患者行走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72980发布日期:2022-02-12 11:31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中风患者行走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康复辅助训练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中风患者行走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中风患者在治愈后期需要进行走锻炼从而恢复自由运动的状态,由于中风患者的神经麻痹,且卧床的时间较长,体力较差,因此,在进行行走训练时需要人员进行陪护,耗费人力,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中风患者行走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中风患者行走康复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中风患者行走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板和设在支撑板底端四角的支柱,所述支撑板中间开设有容纳病患站立的通孔,所述支撑板拆分成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两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一端铰接,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并通过限位组件固定;
5.所述支柱靠近底端侧设有滚轮,所述滚轮连接有调节机构用以调节滚轮沿支柱竖直方向上下调整;
6.所述支撑板中间下方位置设有防护裆,所述防护裆一端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铰接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活动端通过卡扣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滚轮支架,所述滚轮与滚轮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滚轮设置再滚轮支架下段,所述滚轮支架与支柱滑动连接,滚轮支架沿支柱竖直方向滑动,所述滚轮支架顶端设有弹簧,所述弹簧顶端设有连接块,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连接块和滚轮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与气缸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与支柱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靠近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铰接端设有两组脚套,所述脚套顶端通过圆杆与支撑板底端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柱中靠近脚套端的两组拆分成固定部和活动部两个部分,所述活动部位于固定部的底端,所述固定部和活动部转动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部上滚轮均连接有电机,所述活动部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顶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气缸和电机。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行走康复训练装置用于患者独自训练,
无需人工陪护,安全防护性能好,有效避免患者滑倒造成跌伤,且该装置具有辅助行走和转换成座椅进行助力驱动的功能,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滚轮部分结构示意图;
16.图中:支撑板-1、支柱-2、滚轮-3、限位插销-4、防护裆-5、圆杆-6、脚套-7、固定部-21、活动部-22、滚轮支架-31、弹簧-32、连接块-33、气缸-34、电机-35、第一支撑部-101、第二支撑部-102、挂钩-103、控制开关-104、凹槽-105、十字槽-106。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中风患者行走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板1和设在支撑板1底端四角的支柱2,所述支撑板1中间开设有容纳病患站立的通孔,通孔可以设置成圆形或者椭圆形,且支撑板1的整体高度位于患者的腰部位置,支柱2本体可采用可伸缩调节杆,根据患者的不同身高进行调整,从而满足多数人员的使用,将支撑板1从中间拆分成第一支撑部101和第二支撑部102两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101与第二支撑部102一端铰接,第一支撑部101与第二支撑部102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并通过限位组件固定,使用时,医护人员或者护工辅助患者从可拆卸端口进入支撑板1内,使得患者背对拆卸端,将第一支撑部101和第二支撑部102拆卸端卡合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限位插销4插入第一支撑部101和第二支撑部102的搭接处进行限位,通过将一端设置成螺纹状,通过螺纹配合将限位插销4与第二支撑部102固定连接,不易脱落,且便于穿戴。
19.在支柱2靠近底端侧设有滚轮3,所述滚轮3连接有调节机构用以调节滚轮3沿支柱2竖直方向上下调整;滚轮3与支柱2采用柔性连接,使用时使得滚轮3接触支撑地面,患者通过扶靠支撑板1进行行走训练,支撑板1对患者进行防护支撑,在支撑板1中间下方位置设有防护裆5,所述防护裆5一端与第一支撑部101和第二支撑部102铰接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部101和第二支撑部102活动端通过卡扣连接,防护裆5的长度可调节,当患者重心不稳下滑时,防护裆5可以起到支撑作用,防止患者跌倒在地面上,当患者体力不支需要休息时,可以重心下移,通过防护裆5支撑保持蹲坐姿态休息,此时,可以将滚轮3上移,使得支柱2与地面支撑接触,不易发生滚动。
2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包括滚轮支架31,所述滚轮3与滚轮支架31转动连接,所述滚轮3设置再滚轮支架31下段,所述滚轮支架31与支柱2滑动连接,滚轮支架31沿支柱2竖直方向滑动,所述滚轮支架31顶端设有弹簧32,滚轮支架31收纳在支柱2底端开设的
十字槽106内,滚轮支架31在十字槽106内滑动,所述弹簧32顶端设有连接块33,所述弹簧32两端分别与连接块33和滚轮支架3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33与气缸34固定连接,所述气缸34与支柱2固定连接,患者正常行走锻炼时,对支撑板1的压力较小,此时弹簧32处于展开状态,此时滚轮3与地面接触起到支撑支撑板1的作用,当患者重心不稳时,手臂或上身对支撑板1进行下压时,弹簧32受到挤压,滚轮支架31相对支撑板1上行,此时,支柱2本体底端与地面接触,不易发生滑动,稳定性较好,如果患者发生昏阙时,可以通过气缸34驱动连接块33下行,使得滚轮3与地面接触支撑,从而陪护人员可以推动支撑板1将患者带回病房内,操作方便轻巧。
21.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保持患者姿稳定,以及陪护助推患者时,在支撑板1底端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板1靠近第一支撑部101和第二支撑部102的铰接端设有两组脚套7,所述脚套7顶端通过圆杆6与支撑板1底端固定连接。将患者的双脚穿戴在脚套7上,圆杆6采用长度可调节的伸缩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避免患者脚与地面造成拖行。
22.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柱2中靠近脚套7端的两组拆分成固定部21和活动部22两个部分,所述活动部22位于固定部21的底端,所述固定部21和活动部22转动连接,即使得安装在活动部22上的滚轮3起到万向轮的作用,使得支撑板1移动灵活,便于调整方向。
23.进一步的,在活动部22上的滚轮3均连接有电机35,活动部22与电机3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即通过电机35驱动滚轮3转动,起到自动推动支撑板1移动的作用,当患者体力不行时,可以通过电机35驱动滚轮3自动转动,即支柱2起到助力车的作用,同时也减轻了陪护人员的将患者带回病房劳动强度,操作方便快捷。
24.优选地,在支撑板1顶面开设有凹槽104,所述凹槽104内设有控制开关105,所述控制开关105用于控制气缸34和电机35,将控制开关105设置在凹槽104内,避免误触,在支撑板1的侧端还设有挂钩103用于随身物品的携带,使用方便。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因此,从任意一处来说,都应将实施例看作是指导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有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