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外科病床辅助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56249发布日期:2022-02-26 01:14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外科病床辅助托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外科病床辅助托架。


背景技术:

2.神经外科是外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在外科学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应用独特的神经外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体神经系统,如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附属机构,如颅骨、头皮、脑血管脑膜等结构的损伤、炎症、肿瘤、畸形和某些遗传代谢障碍或功能紊乱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神经痛等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探索新的诊断、治疗、预防技术的一门高、精、尖学科。
3.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号为:201921991921.3的“一种神经外科病床辅助托架”,包括承接板,承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夹板,承接板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阻尼滑槽,阻尼滑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伸缩装置,伸缩装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固定托板。该神经外科病床辅助托架,通过阻尼滑槽,伸缩装置、支撑板和固定托板的设置,伸缩装置可带动支撑板根据患者的位置进行移动,将患者肢体固定后,松动紧固旋钮,伸缩装置可根据患者的要求进行调整高度,继而使得患者更加舒适,固定托板与支撑板活动连接,使得固定托板可以单独取下,方便灵活,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4.但现有技术中,托架都为支撑患者术后四肢部位,无法满足神经外科内对脊椎处进行外科手术后的患者使用需求,脊椎处患者术后恢复时,背部的脊椎创口处易被患者身体重量挤压而再次受损出血,极不利于患者创口处的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托架都为支撑患者术后四肢部位,无法满足神经外科内对脊椎处进行外科手术后的患者使用需求,脊椎处患者术后恢复时,背部的脊椎创口处易被患者身体重量挤压而再次受损出血,极不利于患者创口处的恢复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神经外科病床辅助托架。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外科病床辅助托架,包括限位杆、支撑杆和调整杆件,所述调整杆件的后端对称活动安装有两个支撑杆的前端,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均匀插接有两个限位杆,每个所述限位杆的外壁均套接有限位弹簧,且每个限位杆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紧锁螺母,所述限位弹簧的一端与限位杆的内侧活动安装,所述调整杆件的前端活动安装有横杆,且横杆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充气枕,每个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均卡接有软垫,且支撑杆的内侧顶部均匀开设有多个清洗孔,每个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均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抽湿机,每个所述支撑杆的外侧底部均活动安装有转轴,且转轴的顶部活动安装有绑带,所述绑带的顶部活动安装有锁扣。
7.优选的,所述充气枕的底部与调整杆件的前端顶部活动安装,且充气枕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气阀。
8.优选的,所述紧锁螺母的一端与支撑杆的底部外侧活动连接,且紧锁螺母远离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握把。
9.优选的,每个所述支撑杆的后端均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顶部与清洗孔的底部相连通。
10.优选的,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导管,且导管的顶部与清洗孔的底部相连通。
11.优选的,所述导管的后端相连通有微型水泵,且微型水泵的前端与支撑杆的后端固定安装。
12.优选的,所述抽湿机的底部均匀开设有多个抽湿孔,且抽湿孔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的内侧。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支撑杆和限位杆,实现了通过调节限位杆两端的紧锁螺母,而调节两根限位杆之间的距离,并将两根支撑杆分别放置于患者脊椎处,接着使用绑带将支撑杆与患者躯干绑紧固定,然后将充气枕中充满气体膨胀,调节调整杆件长度,使得充气枕铺垫于患者颈椎处,从而当患者躺下时,因两个支撑杆和充气枕分别对脊椎处和颈椎处的支撑作用,而避免患者躺下后因自身重量挤压损伤创口。
15.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抽湿机和微型水泵,实现了抽湿机开启后通过抽湿孔将患者背部与床体之间的湿气吸出,避免患者创口部位与床体长期接触后潮湿而导致发炎,更加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同时,微型水泵可抽取清水后,依次通过导管、通孔和清洗孔对患者背部进行喷水清洗,避免无法活动的患者背部因长期未清理而细菌大量滋生。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神经外科病床辅助托架的立体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神经外科病床辅助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神经外科病床辅助托架图的前端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神经外科病床辅助托架固定装置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20.图例说明:1、限位杆;2、支撑杆;7、调整杆;12、限位弹簧;10、紧锁螺母;70、横杆;4、充气枕;20、软垫;21、清洗孔;13、安装槽;5、抽湿机;3、转轴;30、绑带;31、锁扣;40、气阀;11、握把;22、通孔;6、导管;61、微型水泵;50、抽湿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3.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神经外科病床辅助托架,包括限位杆1、支撑杆2和调整杆件7,调整杆件7的后端对称活动安装有两个支撑杆2的前端,两个支撑杆2之间均匀插接有两个限位杆1。
24.下面具体说一下其限位杆1和支撑杆2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25.如图1-4所示,每个限位杆1的外壁均套接有限位弹簧12,且每个限位杆1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紧锁螺母10,限位弹簧12的一端与限位杆1的内侧活动安装,调整杆件7的前端活动安装有横杆70,且横杆70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充气枕4,每个支撑杆2的顶部均卡接有软垫20,且支撑杆2的内侧顶部均匀开设有多个清洗孔21,每个支撑杆2的外侧底部均活动安装有转轴3,且转轴3的顶部活动安装有绑带30,绑带30的顶部活动安装有锁扣31。
26.通过调节限位杆1两端的紧锁螺母10,而调节两根限位杆1之间的距离,并将两根支撑杆2分别放置于患者脊椎处,接着使用绑带30将支撑杆2与患者躯干绑紧固定,然后将充气枕4中充满气体膨胀,调节调整杆件7长度,使得充气枕4 铺垫于患者颈椎处,从而当患者躺下时,因两个支撑杆2和充气枕4分别对脊椎处和颈椎处的支撑作用,而避免患者躺下后因自身重量挤压损伤创口。
27.每个支撑杆2的底部均开设有安装槽13,且安装槽1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抽湿机5,充气枕4的底部与调整杆件7的前端顶部活动安装,且充气枕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气阀40,紧锁螺母10的一端与支撑杆2的底部外侧活动连接,且紧锁螺母 10远离支撑杆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握把11,每个支撑杆2的后端均开设有通孔22,且通孔22的顶部与清洗孔21的底部相连通,通孔2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导管6,且导管6的顶部与清洗孔21的底部相连通,导管6的后端相连通有微型水泵61,且微型水泵61的前端与支撑杆2的后端固定安装,抽湿机5的底部均匀开设有多个抽湿孔50,且抽湿孔50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2的内侧。
28.其微型水泵61和抽湿机5达到的效果为,抽湿机5开启后通过抽湿孔50将患者背部与床体之间的湿气吸出,避免患者创口部位与床体长期接触后潮湿而导致发炎,更加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同时,微型水泵61可抽取清水后,依次通过导管6、通孔22和清洗孔21对患者背部进行喷水清洗,避免无法活动的患者背部因长期未清理而细菌大量滋生。
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