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胸外科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50347发布日期:2021-12-22 21:03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胸外科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胸外科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2.胸外科是一门医学专科,专门研究胸腔内器官,主要指食道、肺部、纵隔病变的诊断及治疗,其中又以肺外科和食道外科为主。
3.胸外科是一个古老的学科,其形成和发展大约经历了1个世纪,同时也由点滴的临床经验的积累,发展为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又与各个学科相互渗透独立体系。
4.目前,在临床上给胸外科的患者进行手术后,需要在胸腔内放置引流管,引流管的另一端连接着水封瓶,形成一个高落差的重力引流,以便排除气体或液体。由于手术的创口一般在腰部偏上的侧肋部位,因此患者在病床上修养时,一般都是抱臂或抬臂的姿势,长期保持这种姿势胳膊容易酸痛、麻木,但是将胳膊垂下可能会导致伤口加重从而导致术后没有恢复好。现有的医疗护理器械中,没有对于胸外科术后患者的护理器械,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时刻在旁辅助,这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胸外科护理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胸外科的患者卧床修养时胳膊容易压迫创口导致伤口加重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多功能胸外科护理装置,包括:
8.底座;
9.箱体,可拆卸连接在底座上,用于放置水封瓶;
10.升降杆,竖直设置,其下端设置在底座上;
11.紧定组件,设置在升降杆侧壁,用于将升降杆与病床边可拆卸连接;
12.支撑杆,水平设置,其中部设置在升降杆的上端,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多个挂钩,所述挂钩用于挂输液瓶;
13.板体,水平设置在升降杆升降端的侧壁,位于支撑杆的下方;
14.吊臂架,设置在板体的下方,与板体固定。
15.较佳地,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不少于两个带有锁止机构的万向轮。
16.较佳地,所述紧定组件包括:
17.第一螺纹孔,开设在病床边;
18.第二螺纹孔,横向贯穿开设在升降杆侧壁;
19.紧定螺钉,穿过第二螺纹孔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
20.较佳地,所述紧定组件为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包括:
21.第一凹槽,开设在病床边;
22.第一磁条,卡装在第一凹槽内;
23.第二凹槽,开设在升降杆侧壁;
24.第二磁条,卡装在第二凹槽内,并与第一磁条相匹配吸附连接。
25.较佳地,所述吊臂架包括:
26.固定架,数量为两个,固定在板体的下方;
27.连接带,数量为两个,其上端分别连接在每个固定架上;
28.臂托,其两边分别与两个连接带下端连接。
29.较佳地,还包括多个卡扣,沿长度方向设置在升降杆侧壁上,用于卡住输液管。
30.较佳地,所述箱体与底座的可拆卸连接为卡接。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胸外科护理装置,其有益效果是:
32.针对胸外科术后的患者设计了一种护理板,在板体上设置了吊臂架,可以将患者的手臂吊起,避免对创口二次伤害,此外将放置水封瓶的箱体设置在靠向床的一面,升降杆与病床边固定,可以避免往来人员频繁踢到水封瓶的情况,有利于胸外科术后的患者的术后恢复且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臂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胸外科护理装置,下面结合图1到图2的结构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36.实施例1
3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胸外科护理装置,包括:底座1、箱体2、升降杆3、紧定组件、支撑杆4、板体5、吊臂架6。底座1,为整个装置提供支撑;箱体2,可拆卸连接在底座1上,用于放置水封瓶,方便更换水封瓶;升降杆3,竖直设置,其下端设置在底座1上;紧定组件,设置在升降杆3侧壁,用于将升降杆3与病床边可拆卸连接,使升降杆3与病床边固定,避免往来人员踢到水封瓶的情况;支撑杆4,水平设置,其中部设置在升降杆3的上端,所述支撑杆4上设有多个挂钩41,所述挂钩用于挂输液瓶;板体5,水平设置在升降杆3升降端的侧壁,位于支撑杆4的下方,用于患者用餐、读书、放置杂物等;吊臂架6,设置在板体5的下方,与板体5固定,用于吊起胳膊,避免压到创口,造成二次伤害。其中,升降杆3由一个套管,一个推杆和一个紧定螺钉实现,推杆套装在套管中,拔出螺钉将推杆拉出调到适合的高度,用螺钉将套管和推杆固定,升降杆3不仅可以调节护理板高度,还能适合不同身高的护理人员挂起输液瓶。
38.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不少于两个带有锁止机构的万向轮,便于将装置移动到需要的位置。
39.进一步的,所述紧定组件包括: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紧定螺钉。第一螺纹孔,开设在病床边;第二螺纹孔,横向贯穿开设在升降杆3侧壁;紧定螺钉,穿过第二螺纹孔与第
一螺纹孔螺纹连接。因为水封瓶是放置在地面上的,病房人员往来频繁,很容易踢到水封瓶,将升降杆3与病床边固定,既可以避免往来人员踢到水封瓶的情况,又可以固定护理板不发生移动。
40.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吊臂架6包括:固定架61、连接带62、臂托63。固定架61,数量为两个,固定在板体5的下方;连接带62,数量为两个,其上端分别连接在每个固定架61上;臂托63,其两边分别与两个连接带62下端连接。其中,臂托63由较软的材质制成,如海绵、乳胶等。
41.进一步的,所述还包括多个卡扣31,沿长度方向设置在升降杆3侧壁上,用于卡住输液管,避免输液管来回甩动。
42.进一步的,所述箱体2与底座1的可拆卸连接为卡接。
43.使用时,将升降杆3调节到板体5适合患者的高度,患者的引流管从创口处连接到箱体里的水封瓶,在平常,患者将靠近创口的胳膊放到吊臂架6上,避免碰到伤口,护理人员挂输液瓶的时候,可以将输液管卡在卡扣31上,避免输液管来回甩动,患者就餐、看书等活动都是在板体5上进行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针对胸外科术后的患者设计了一种护理板,在板体上设置了吊臂架,可以将患者的手臂吊起,避免对创口二次伤害,此外将放置水封瓶的箱体设置在靠向床的一面,升降杆与病床边固定,可以避免往来人员频繁踢到水封瓶的情况,有利于胸外科术后的患者的术后恢复且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44.实施例2
45.作为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进一步的替换方案,所述紧定组件为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包括:第一凹槽、第一磁条、第二凹槽、第二磁条。第一凹槽,开设在病床边;第一磁条,卡装在第一凹槽内;第二凹槽,开设在升降杆3侧壁;第二磁条,卡装在第二凹槽内,并与第一磁条相匹配吸附连接。利用磁力吸附的连接更为方便。
46.其中,本实施例只是在实施例1中对紧定组件替换为吸附组件,其他的结构不变。
47.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