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动静脉内瘘患者使用的约束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30345发布日期:2021-12-15 12:16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合动静脉内瘘患者使用的约束手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约束手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合动静脉内瘘患者使用的约束手套。


背景技术:

2.目前临床使用的约束带、约束手套均采取腕部约束的方式,而动静脉内瘘患者,手术常选择桡动脉与头静脉进行吻合,内瘘的长期维护需要尤其注意避免腕部血管的压迫。当动静脉内瘘患者出现躁动,需要临时制动、预防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时,由于约束具刚好绑在患者的腕部,很容易会导致内瘘的闭塞;而且现有约束手套的手心面由两层织物和其间铺设的塑料硬垫板组成,戴上手套后手掌伸直平放,但手仍可在手套里做出握拳、对指的动作,而且舒适度不足,关节没有处于功能位状态;因为手部可以进行动作,当患者不配合时,手部挣脱约束后可能会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对患者造成安全隐患,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适合动静脉内瘘患者使用的约束手套。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动静脉内瘘患者使用的约束手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约束腕部对于动静脉内瘘的压迫;约束手套的手心面由两层织物和其间铺设的塑料硬垫板组成,戴上手套后手掌伸直平放,但手仍可在手套里做出握拳、对指的动作,因为手部可以进行动作,当患者不配合时,手部挣脱约束后可能会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对患者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以及舒适度不足,关节不能处于功能位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适合动静脉内瘘患者使用的约束手套,包括掌垫和充气球囊,所述掌垫的左侧且靠近前侧的位置设有第一约束带,所述第一约束带的上表面设有魔术贴毛面,所述掌垫的右侧且靠近前侧的位置设有第二约束带,所述第二约束带的下表面设有魔术贴勾面,所述掌垫的表面且靠近左侧中部的位置设有向外倾斜的第一拇指约束套,所述掌垫的表面且靠近右侧中部的位置设有向外倾斜的第二拇指约束套,所述掌垫的表面且靠近后侧的位置设有四个等间距排布的手指约束套,所述掌垫的表面且靠近手指约束套前端的位置设有掌背约束带,所述掌垫的底部粘接有气囊,所述气囊靠近掌垫后侧的外壁开设有四个等间距排布的指端活动槽,所述气囊的外壁连接有进气管,所述充气球囊的导气管连接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远离充气球囊的一端通过导管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单向阀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的端部连通。
6.优选的,所述掌垫的厚度为4

6mm,所述掌垫的长度为8

12cm,所述掌垫的宽度为8

10cm。
7.优选的,所述掌垫的表面且位于前侧的位置设有硅胶垫。
8.优选的,所述魔术贴勾面与所述魔术贴毛面粘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拇指约束套、第二拇指约束套和手指约束套均采用弹性布料。
10.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外壁设有泄气管,所述泄气管上设有控制阀。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该适合动静脉内瘘患者使用的约束手套,通过第一约束带和第二约束带粘接,以及掌背约束带的配合,可以使掌垫与患者的掌部进行固定,再通过拇指约束套和四个手指约束套可以对患者的五指进行固定,从而使该约束手套整体与患者的掌部连接;通过充气球囊对气囊进行充气,使气囊对使用者的掌部进行支撑,在拇指约束套和四个手指约束套的作用下,使用者的五指分隔并固定于掌垫上,并且使用者的手指可以进行自由屈伸和握持;通过在气囊上设置四个指端活动槽,可以保证使用者的手部在屈伸和握持时都无法进行抓捏动作,从而有效预防拔管行为;在气囊的作用下,使用者的手部可以反复进行握持动作,从而锻炼手部肌肉,有利于血液循环。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16.图中:掌垫1、第一约束带10、魔术贴毛面100、第二约束带11、魔术贴勾面110、第一拇指约束套12、第二拇指约束套13、掌背约束带14、手指约束套15、气囊2、进气管20、指端活动槽21、充气球囊3、单向阀4、连接管5、泄气管50、硅胶垫6。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0.请参阅图1

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1.一种适合动静脉内瘘患者使用的约束手套,包括掌垫1和充气球囊3,掌垫1可以采用橡胶材质,具有一定的柔性,在掌垫1的表面设置有无纺布,有利于使用者掌心的掌垫1的贴合,掌垫1的左侧且靠近前侧的位置设有第一约束带10,第一约束带10的上表面设有魔术贴毛面100,掌垫1的右侧且靠近前侧的位置设有第二约束带11,第二约束带11的下表面设有魔术贴勾面110,掌垫1的表面且靠近左侧中部的位置设有向外倾斜的第一拇指约束套
12,设置的第一拇指约束套12配合四个手指约束套15可以使该约束手套与使用者的右手连接,掌垫1的表面且靠近右侧中部的位置设有向外倾斜的第二拇指约束套13,设置的第二拇指约束套13配合四个手指约束套15可以使该约束手套与使用者的左手连接,从而提高该约束手套的实用性,掌垫1的表面且靠近后侧的位置设有四个等间距排布的手指约束套15,掌垫1的表面且靠近手指约束套15前端的位置设有掌背约束带14,配合第一约束带10和第二约束带11可以使该掌垫1与使用者的掌部连接并固定位置,掌垫1的底部粘接有气囊2,通过气囊2对使用者的掌部进行支撑,气囊2靠近掌垫1后侧的外壁开设有四个等间距排布的指端活动槽21,通过四个指端活动槽21可以保证使用者的手部在屈伸和握持时都无法进行抓捏动作,从而有效预防拔管行为,气囊2的外壁连接有进气管20,充气球囊3的导气管连接有单向阀4,确保对气囊2充气后,气囊2中的气体不会泄露,单向阀4远离充气球囊3的一端通过导管连接有连接管5,连接管5远离单向阀4的一端与进气管20的端部连通,在气囊2的作用下,使用者的手部可以反复进行握持动作,从而锻炼手部肌肉,有利于血液循环。
22.本实施例中,掌垫1的厚度为4

6mm,掌垫1的长度为8

12cm,掌垫1的宽度为8

10cm,该范围可以适用于正常掌部的大小,可以根据多种尺寸组合生产出多种尺寸的掌垫1,以适应掌部较小的使用者或掌部较大的使用者。
23.具体的,掌垫1的表面且位于前侧的位置设有硅胶垫6,增大使用者的掌跟部与掌垫1的摩擦力,有利于使用者掌部与该约束手套的连接。
24.进一步的,魔术贴勾面110与魔术贴毛面100粘接,便于医护人员将第一约束带10和第二约束带11与患者的手部进行固定。
25.进一步的,第一拇指约束套12、第二拇指约束套13和手指约束套15均采用弹性布料,以适应不同患者手指的粗细,掌背约束带14也采用弹性布料,以适应不同患者手掌的厚度。
26.进一步的,连接管5的外壁设有泄气管50,泄气管50上设有控制阀,当不需要使用该约束手套时,通过泄气管50将气囊2中的气体排出。
27.需要说明的是,该掌垫1的前侧在与患者手部连接时,不会碰到患者的手腕,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碰到患者手腕处的血管,避免因为约束造成的血管压迫闭塞。
28.本实施例的适合动静脉内瘘患者使用的约束手套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将患者的手从掌背约束带14穿过,并使患者的拇指插入拇指约束套内,四个手指分别从四个手指约束套15内穿过,然后再将第一约束带10和第二约束带11绕过患者的手背并粘接,从而使掌垫1与患者的手部连接,之后,医护人员通过充气球囊3对气囊2进行充气,使气囊2对使用者的掌部进行支撑,在拇指约束套、四个手指约束套15和四个指端活动槽21的作用下,使用者的五指被分隔并固定于掌垫1上,并且使用者的手指可以进行自由屈伸和握持,外伸时气囊2会跟随四指外展,握持时因为气囊2的阻碍作用,使五指无法进行抓捏动作,从而起到预防拔管的作用。
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