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大鼠腹部实验操作的改良型固定软布袋

文档序号:28511233发布日期:2022-01-15 09:25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大鼠腹部实验操作的改良型固定软布袋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大鼠腹部实验操作的改良型固定软布袋,适用于大鼠清醒状态下腹部实验操作,如实验研究大鼠清醒状态下腹部超声观察胃肠蠕动观察、脾脏血流情况观察;实验研究大鼠腹部电针、针刺、艾灸及经皮神经电刺激等操作。


背景技术:

2.目前已有的针刺实验大鼠固定技术,大概可以分为三类:固定筒型、固定板型、二者结合型、十字交叉型及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教研室张露芬教授的软布袋固定。但固定筒型分为矿泉水瓶固定和袜套固定,均需要橡皮筋固定,难以充分暴露大鼠腹部,且大鼠容易挣脱;固定板型分为固定四肢以及利用大鼠恐高特性设计的高台型,对大鼠的应激性比较大;二者结合型固定较好,但是相比大鼠应激反应较大,不利于实验结果评估;十字交叉型固定大鼠四肢,充分暴露于环境,很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3.上述方法大鼠可能出现应激反应而持续挣扎,从而影响了实验结果;针刺穴位会随着大鼠挣扎的体位、动作而改变,从而使皮毛、皮下组织的穴位不好把握: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掉针,掉针后令大鼠接受二次针刺,耽误时问,影响针刺疗效;耗费人力、耗费时间:应用乙醚等麻醉药品后,才能进行长时间电针针刺,但增加麻醉药品因素干扰,获得的实验数据可能存在偏倚,并且麻醉剂导致实验大鼠死亡可能。因此,目前固定大鼠器材或方法并未完全满足实验的要求。
4.目前软布袋是较为实用、简便易行的方法,但是由于大多数实验未涉及腹部充分暴露腹部和头部剪口便于大鼠呼吸通畅,现对固定大鼠软布袋进行改进,以便于实验研究和更遵循动物实验的3r原则。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改良的便于大鼠清醒状态下实验操作,充分暴露腹部,并且更加切合动物实验的3r原则,充分暴露鼻部便于呼吸的适用于大鼠腹部实验操作的改良型固定软布袋。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适用于大鼠腹部实验操作的改良型固定软布袋,其结构特点在于:包括呈圆台状结构设置的布袋本体,用于大鼠通气的通气孔,用于对大鼠进行治疗的穴位治疗孔,用于对大鼠进行捆绑的捆绑绳,以及用于大鼠出入的大鼠出入口;所述通气孔设置在布袋本体的顶部,所述穴位治疗孔设置在布袋本体的中部,所述捆绑绳设置在布袋本体的侧部,所述大鼠出入口设置在布袋本体的底部。
7.进一步地,所述通气孔、穴位治疗孔和大鼠出入口均呈圆形结构设置。
8.进一步地,所述捆绑绳包括一号捆绑绳、二号捆绑绳、三号捆绑绳和四号捆绑绳,所述一号捆绑绳和二号捆绑绳均设置在布袋本体的上部,所述三号捆绑绳和四号捆绑绳均设置在布袋本体的下部。
9.进一步地,所述一号捆绑绳与二号捆绑绳的长度相等、且小于三号捆绑绳或四号
捆绑绳的长度,所述三号捆绑绳与四号捆绑绳的长度相等。
10.进一步地,所述穴位治疗孔的孔径大于通气孔的孔径,所述大鼠出入口的孔径大于穴位治疗孔的孔径。
11.进一步地,所述布袋本体采用棉布。
12.进一步地,所述捆绑绳采用布绳或尼龙绳。
13.进一步地,所述捆绑绳与布袋本体连接处采用针线连接,用于固定大鼠。
14.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既能起到固定大鼠充分暴露腹部便于清醒状态下腹部实验研究的作用,还可以让大鼠鼻部暴露,增加呼吸通畅度,防止呼吸不利、躁动不安影响实验研究结果。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改良型固定软布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改良型固定软布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改良型固定软布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布袋本体1、通气孔2、穴位治疗孔3、捆绑绳4、大鼠出入口5、
19.一号捆绑绳41、二号捆绑绳42、三号捆绑绳43、四号捆绑绳44。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21.实施例。
22.参见图1至图3所示,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若有引用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23.本实施例中的适用于大鼠腹部实验操作的改良型固定软布袋,包括呈圆台状结构设置的布袋本体1,用于大鼠通气的通气孔2,用于对大鼠进行治疗的穴位治疗孔3,用于对大鼠进行捆绑的捆绑绳4,以及用于大鼠出入的大鼠出入口5;通气孔2设置在布袋本体1的顶部,穴位治疗孔3设置在布袋本体1的中部,捆绑绳4设置在布袋本体1的侧部,大鼠出入口5设置在布袋本体1的底部。
24.本实施例中的通气孔2、穴位治疗孔3和大鼠出入口5均呈圆形结构设置,穴位治疗孔3的孔径大于通气孔2的孔径,大鼠出入口5的孔径大于穴位治疗孔3的孔径,布袋本体1采用棉布,捆绑绳4采用布绳或尼龙绳,捆绑绳4与布袋本体1连接处采用针线连接,用于固定大鼠。
25.本实施例中的捆绑绳4包括一号捆绑绳41、二号捆绑绳42、三号捆绑绳43和四号捆
绑绳44,一号捆绑绳41和二号捆绑绳42均设置在布袋本体1的上部,三号捆绑绳43和四号捆绑绳44均设置在布袋本体1的下部,一号捆绑绳41与二号捆绑绳42的长度相等、且小于三号捆绑绳43或四号捆绑绳44的长度,三号捆绑绳43与四号捆绑绳44的长度相等。
26.具体的说,布袋本体1为黑色软布袋,大鼠天性喜欢黑暗,实验时大鼠自动钻入黑色的布袋本体1;采用材料柔软,微弹性,厚度适中,给予大鼠实验操作中更多安全感,较少应激反应引起的干预;中线位置剪口的穴位治疗孔3,充分暴露腹部,便于清醒状态下进行腹部针刺研究和超声观察胃肠蠕动及脾血流情况改变;椎形尖部剪切小口的通气孔2,暴露大鼠鼻部,呼吸通畅,减少大鼠不适感引起的躁动,增加实验可操作性;操作者一手打开布袋锥形口的大鼠出入口5,另一只手拎起大鼠尾根部,头部对锥形布袋口,大鼠钻入布袋本体1后,迅速对折多余软布,一手固定上肢,一手固定下肢,让大鼠仰卧于操作台,助手进行透明胶带固定;还可实用胶带固定;分别于大鼠上肢、胸部、下肢处,用透明粘胶带固定于操作台上。
27.通过上述固定方法的使用,大鼠得到了比较好的固定,整个环节得以安全快捷的完成,符合动物实验研究的伦理学要求;此固定方法可以保护实验人员的安全,减少的实验人员被袭击的风险,对大鼠刺激和伤害比较小,减少大鼠应激反应,且制作简单,操作方便,两名实验者即可顺利操作。
28.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