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输液中发生空气栓塞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61539发布日期:2022-01-19 16:49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输液中发生空气栓塞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是一种防止输液中发生空气栓塞的结构。


背景技术:

2.输液是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是注射剂的一个分支,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将药物输入体内,输液的质量要求与注射剂基本一致,但由于这类产品注射量较大,故对无菌、无热原及澄明度这三项要求更加严格。
3.目前在术后镇痛输液过程中机器空气报警率较高,经常发生患者多组液体之间更换不及时而走空的情况,而空气进入人体容易引起空气栓塞,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防止输液中发生空气栓塞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防止输液中发生空气栓塞的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气进入人体容易引起空气栓塞,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问题。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止输液中发生空气栓塞的结构,包括第一输液管体、防护结构和过滤结构;
6.所述防护结构包括透明滴管,所述透明滴管固接于第一输液管体底部,所述透明滴管内腔底部固接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表面滑动连接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一侧固接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一端固接封堵塞,所述封堵塞下方设置有固定环板,所述固定环板固接于透明滴管内腔底部,所述固定环板底部固接第二输液管体。
7.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结构包括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固接于第一输液管体顶部,所述固定管顶部固接穿刺针,所述固定管一侧固接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固接过滤壳体,所述过滤壳体内腔侧壁固接过滤网,所述过滤壳体顶部固接限位管,所述限位管顶端转动连接转动帽。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液管体表面设置有流量调节器,所述第二输液管体远离透明滴管的一端固接输液针。
9.进一步地,所述透明滴管内腔底部固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固定柱,所述滑动板开设有滑动孔,所述固定柱顶端贯穿滑动孔并固接于透明滴管内腔顶部。
10.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壳体内腔侧壁固接有若干个过滤网,所述限位管的截面为t形结构。
11.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管顶部开设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换气孔,且所述换气孔均位于限位管顶部一侧。
12.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帽顶部开设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位于转动帽顶部一侧,且所述连通口的直径大于两个换气孔之间的长度。
13.通过本技术上述实施例,采用了封堵塞对输液管进行封堵,解决了空气进入人体
容易引起空气栓塞,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问题,防止患者多组液体之间更换不及时导致空气进入人体,减少输液中发生空气栓塞的几率,防止损害人体健康,减小各类泵的空气报警率,降低输液成本。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5.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示意图;
16.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内部示意图;
17.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防护结构仰视示意图;
18.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限位管和转动帽连接俯视示意图;
19.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图2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0.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图2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1.图中:1、第一输液管体,2、透明滴管,3、固定柱,4、滑动板,5、连接柱,6、封堵塞,7、固定环板,8、第二输液管体,9、固定管,10、穿刺针,11、连接管,12、过滤壳体,13、过滤网,14、限位管,15、转动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4.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5.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6.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8.本实施例中的结构可以适用于各种输液器,例如,在本实施例提供了如下一种输液器,本实施例中的结构可以用于如下输液器。
29.该输液器包括输液管、下底座、支撑架、上支架、固定螺杆、调节按钮、插头、进气管、滴管、温度调节器、调速阀、针头座和针头,其中,所述输液管的顶端设置有所述插头,所述输液管上靠近所述插头的位置设置有下底座,所述下底座上设置有所述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所述上支架,所述上支架为圆环形,且所述上支架上沿着径向设置有三个所述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的外端设置有调节按钮,输液袋或者输液瓶挂设在所述上支架上,所述输液管上设置有滴管,所述滴管上设置有进气管,所述滴管的下端的输液管上设置有温度调节器,所述温度调节器下方是输液管上设置有调速阀,所述输液管的末端设置有所述针头座,所述针头座上设置有所述针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速阀包括阀芯、中间弧挡片、轴、调节钮一、内外弧挡片、内弧挡片、外弧挡片、调节钮二和流通孔,其中,所述阀芯为圆盘形薄片,所述阀芯的半圆区域内沿着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药液的流通孔,所述阀芯的另一半圆区域内不设药液的流通孔,所述阀芯的一侧设置有中间弧挡片,中间弧挡片用于挡住阀芯的径向方向上中间位置的流通孔,所述阀芯的另一侧设置有内外弧挡片,所述内外弧挡片包括同轴设置的且相互连接的内弧挡片和外弧挡片,所述内弧挡片用于挡住阀芯的径向方向上最内侧位置的流通孔,所述外弧挡片用于挡住阀芯的径向方向上最外侧位置的流通孔,所述阀芯的两端均设置有轴,所述中间弧挡片和内外弧挡片均安装在轴上,且可沿着所述轴转动,中间弧挡片上设置有所述调节钮一,所述内外弧挡片上设置有所述调节钮二。
30.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用于其他结构的输液器。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进行介绍。
31.请参阅图1-6所示,一种防止输液中发生空气栓塞的结构,包括第一输液管体1、防护结构和过滤结构;
32.所述防护结构包括透明滴管2,所述透明滴管2固接于第一输液管体1底部,所述透明滴管2内腔底部固接固定柱3,所述固定柱3表面滑动连接滑动板4,所述滑动板4一侧固接连接柱5,所述连接柱5一端固接封堵塞6,所述封堵塞6下方设置有固定环板7,所述固定环板7固接于透明滴管2内腔底部,所述固定环板7底部固接第二输液管体8。
33.通过封堵塞6和固定环板7等结构可以在输液完成对固定柱3进行封堵,防止空气进入固定柱3,防止患者多组液体之间更换不及时导致空气进入人体,减少输液中发生空气栓塞的几率,防止损害人体健康,减小各类泵的空气报警率,降低输液成本,便于输液的进行。
34.所述过滤结构包括固定管9,所述固定管9固接于第一输液管体1顶部,所述固定管9顶部固接穿刺针10,所述固定管9一侧固接连接管11,所述连接管11一端固接过滤壳体12,所述过滤壳体12内腔侧壁固接过滤网13,所述过滤壳体12顶部固接限位管14,所述限位管
14顶端转动连接转动帽15,通过过滤结构可以对空气进行过滤,防止空气中的灰尘等污染药液,提高输液安全;所述第二输液管体8表面设置有流量调节器,所述第二输液管体8远离透明滴管2的一端固接输液针,通过流量调节器可以调节药液进入人体的流速;所述透明滴管2内腔底部固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固定柱3,所述滑动板4开设有滑动孔,所述固定柱3顶端贯穿滑动孔并固接于透明滴管2内腔顶部,通过固定柱3可以对滑动板4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防止封堵塞6的移动轨迹发生偏移,便于利用封堵塞6对固定环板7进行封堵,同时可以防止封堵塞6发生翻转而影响使用;所述过滤壳体12内腔侧壁固接有若干个过滤网13,所述限位管14的截面为t形结构,通过过滤网13可以对空气进行过滤,防止灰尘等进入固定管9内污染药液;所述限位管14顶部开设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换气孔,且所述换气孔均位于限位管14顶部一侧,通过换气孔可以使空气进入固定管9等结构内;所述转动帽15顶部开设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位于转动帽15顶部一侧,且所述连通口的直径大于两个换气孔之间的长度,转动转动帽15可以调节连通口的位置。
35.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穿刺针10插入药瓶内,然后转动转动帽15,使转动帽15的连通口处于限位管14的换气孔上方,使空气通过限位管14、过滤壳体12、连接管11和固定管9进入药瓶内,此时通过过滤网13对进入药瓶内的空气进行过滤,防止灰尘等进入药瓶内污染药液,使输液更为安全,然后药瓶内的药液经穿刺针10、固定管9和第一输液管体1流入透明滴管2内,并使药液的液面高于固定环板7,此时封堵塞6漂浮在药液顶部,然后流过第二输液管体8,并从输液针的针头流出,排出第一输液管体1和第二输液管体8等结构内的空气,然后将输液针安插至人体的静脉处进行输液,在输液时透明滴管2内的药液逐渐减少,封堵塞6随液面一起下降,当药液的液面低于固定环板7顶部时,封堵塞6可以堵住固定环板7,从而使第二输液管体8内的药液停止流动,防止空气进入人体,防止患者多组液体之间更换不及时导致空气进入人体,减少输液中发生空气栓塞的几率,防止损害人体健康,减小各类泵的空气报警率,降低输液成本,此时可以对药瓶进行更换,且由于第二输液管体8内有一段液柱,可以防止回血,便于输液的进行,当不需要使用第一输液管体1等结构时,转动转动帽15使连通口与换气孔错开,可以防止限位管14等结构内进入空气。
36.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37.1.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封堵塞和固定环板等结构可以在输液完成对固定柱进行封堵,防止空气进入固定柱,防止患者多组液体之间更换不及时导致空气进入人体,减少输液中发生空气栓塞的几率,防止损害人体健康,减小各类泵的空气报警率,降低输液成本;
38.2.本技术操作简便,通过过滤网等结构可以对空气进行过滤,防止空气中的灰尘等进入药液中,使输液更为安全,同时通过转动帽可以对限位管进行密封,防止在不使用时空气进入固定管等结构。
3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