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血管医用材料介入导管

文档序号:28200917发布日期:2021-12-25 02:43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血管医用材料介入导管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介入导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血管医用材料介入导管。


背景技术:

2.冠心病主要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粥样硬化性斑块引起的狭窄影响了该冠脉对所辖心肌的供血、供氧,即导致心肌缺血,狭窄类型分为:向心性狭窄和偏心性狭窄。
3.为了解决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狭窄,通常采用介入治疗。介入治疗的过程中用到介入导管,现有的介入导管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动脉穿刺进行治疗,若穿刺选择的动脉不同,造影导管、导引导管、球囊导管以及冠脉导丝置入后处于身体外部的部分不能形成固定,手术过程中外置的导管(导丝)部分若出现晃动或偏移后,不仅会导致患者刺痛,甚至影响手术的成功率。
4.现有的解决方法为,将处于外部的导管部分通过医用胶布固定在皮肤表面,但是医用胶布长时间的使用导致患者不适,进而不利于进行使用;同时,球囊导管置入血管内的气囊球多为单个设计,若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狭窄区域过大,则需要多次、重复的进行压迫斑块,工作强度较大,且较为繁琐。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心血管医用材料介入导管。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心血管医用材料介入导管。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心血管医用材料介入导管,包括导引接头,所述导引接头的下端贯穿安装有倾斜向上的支管,所述支管上活动安装有球囊导管,所述球囊导管延伸至支管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远离球囊导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间隔设置的气囊球,两个所述气囊球的内部之间相连通,所述球囊导管远离支管的一端连接有加压机构,所述加压机构包括有压力泵本体和压力表,所述导引接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导引导管,所述导引导管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导引头,所述导引接头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有安装架和夹持杆,所述夹持杆为弧形状的杆状。
8.优选的,所述压力泵本体的内部插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延伸至外部的一端连接有把手,所述压力泵本体靠近球囊导管的一端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球囊导管相连接。
9.优选的,所述压力泵本体的外表面开设有刻度线,所述压力泵本体远离把手的一端与压力表相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安装架远离导引接头的一端连接有弹簧片,所述弹簧片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焊接块,所述焊接块的外端与夹持杆相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支管远离导引接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外端套
设有连接帽。
12.优选的,所述连接帽远离连接座的一端与球囊导管相连接,所述连接座与连接帽之间相螺纹连接。
1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心血管医用材料介入导管,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够通过双数设置的气囊球将气压通过压力泵本体、连接管、球囊导管软管传输至气囊球中,从而解决了当出现斑块较大导致狭窄区域较大时,气囊球无法一次性将斑块挤压、破裂的情况,节省手术时间,降低工作强度;
14.且治疗过程中,置于身体外部的导管部分,通过夹持杆夹持在患者手臂对应桡动脉或大腿根部对应股动脉,弹簧片的设置,使得处于身体外部的导管得到较为有效的固定,避免了长期使用医用胶布导致患者不适的情况;
15.综上所述:该介入导管能够实现针对较大狭窄区域的斑块进行破裂,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将处于身体外部的导管实现有效固定,避免患者产生不适。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心血管医用材料介入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心血管医用材料介入导管的球囊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心血管医用材料介入导管的导引导管与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心血管医用材料介入导管的剖视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心血管医用材料介入导管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导引接头;2、支管;3、连接座;4、安装架;5、夹持杆;6、导引导管;7、导引头;8、球囊导管;9、连接管;10、压力表;11、刻度线;12、压力泵本体;13、把手;14、连接帽;15、软管;16、气囊球;17、弹簧片;18、焊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参照图1

5,一种心血管医用材料介入导管,包括导引接头1,导引接头1的下端贯穿安装有倾斜向上的支管2,支管2上活动安装有球囊导管8,球囊导管8延伸至支管2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软管15,软管15远离球囊导管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间隔设置的气囊球16,两个气囊球16的内部之间相连通。
25.球囊导管8远离支管2的一端连接有加压机构,加压机构包括有压力泵本体12和压力表10,导引接头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导引导管6,导引导管6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导引头7,
导引接头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有安装架4和夹持杆5,夹持杆5为弧形状的杆状。
26.压力泵本体12的内部插设有活塞杆,活塞杆延伸至外部的一端连接有把手13,压力泵本体12靠近球囊导管8的一端安装有连接管9,连接管9与球囊导管8相连接,压力泵本体12的外表面开设有刻度线11,压力泵本体12远离把手13的一端与压力表10相连接。
27.安装架4远离导引接头1的一端连接有弹簧片17,弹簧片1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焊接块18,焊接块18的外端与夹持杆5相连接,支管2远离导引接头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座3,连接座3的外端套设有连接帽14,连接帽14远离连接座3的一端与球囊导管8相连接,连接座3与连接帽14之间相螺纹连接。
28.本实用新型中,该介入导管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双数设置的气囊球16将气压通过压力泵本体12、连接管9、球囊导管8软管15传输至气囊球16中,从而解决了当出现斑块较大导致狭窄区域较大时,气囊球16无法一次性将斑块挤压、破裂的情况,节省手术时间,降低工作强度;
29.且治疗过程中,置于身体外部的导管部分,通过夹持杆5夹持在患者手臂(对应桡动脉)或大腿根部(对应股动脉),弹簧片17的设置,使得处于身体外部的导管得到较为有效的固定,避免了长期使用医用胶布导致患者不适的情况;
30.综上所述:该介入导管能够实现针对较大狭窄区域的斑块进行破裂,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将处于身体外部的导管实现有效固定,避免患者产生不适。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