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急救箱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野外用急救箱。
背景技术:2.现有的野外探险用急救箱普遍以医用为主,设计的功能也仅仅限于便于携带、收纳、保温等基础功能,不太适合野外探险,对于野外探险的人来说,很多时候急救箱所使用的场所处于不平坦的地方,譬如,坡地、丘陵地带等,而急救箱中一般需要放置酒精棉、0.9%的生理盐水、消毒纱布、绷带、三角巾等多种物品,如若急救箱在使用时不能水平放置,没有一个合适的操作平台,相应也会导致生理盐水和酒精等液体医药用品不能平整的放置,使之不能更好的紧急处理,增加了急救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野外用急救箱,以保证箱体能够在坡地等复杂地形时水平放置,提供一个好的操作平台,便于医护人员的救助。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野外用急救箱,其包括箱体、箱盖和支撑组件,箱体包括底座和侧板,侧板与底座的四周连接,以形成具有容纳腔且上部开放设置的箱体;箱盖盖设于箱体的顶部,以对箱体封闭,箱盖与箱体活动卡接;支撑组件设于底座的底部,支撑组件用于对底座进行支撑,底座在对应支撑组件的位置处开设有内螺纹槽,支撑组件包括支撑脚和调节杆,支撑脚用于与地面接触,调节杆的下端与支撑脚固定连接,调节杆与螺纹槽螺纹配合,调节杆用于沿其自身轴线转动的情况下,能与内螺纹槽配合以调节支撑脚距离底座的长度。
5.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地势不平坦的地方,支撑组件可将整个急救箱支撑起来保持一个相对水平的状态,在调节时,仅需要根据地势的不平整程度,对应调节底座下方支撑组件的调节杆,调节时只需要转动调节杆便可,这样调节杆便能上下升降,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杆来调节底座的水平度,从而让底座整体处于平放置状态,这样可以额避免箱体在使用过程中因倾斜而导致不方便放置开盖的消毒酒精等及导致药品倾倒,从而不能正常使用,耽误了对患者的救治,因此本方案中的急救箱可在多种环境下使用,增强了急救箱的实用性。
6.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设为四组,并分别位于底座的四角处。
7.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支撑组件设为四组,可以对底座的底部四角分别进行支撑,从而使得箱体的支撑性能更好,箱体更加稳定。
8.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还包括滚轮组件,支撑组件还设有供滚轮组件安装的容置槽,容置槽设于支撑脚上并向调节杆的轴向延伸,滚轮组件可伸缩地设于容置槽内并能伸出于支撑脚外。
9.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在野外环境多变,路途跋涉,负载较重,特别是对于体积较大的急救箱,装载的药品较多,从而使得急救箱的重量较重,而为了方便急救箱的快速转移和携带,因此通过在底座内设置隐藏式的滚轮组件,当急救箱正常使用时,支撑脚的滚轮组
件可以隐藏于支撑脚内,通过支撑脚给急救箱提供支撑作用,支撑作用更好,能够将急救箱平稳放置于地面。当为了节约体力或体力不支时,可以通过将底座的滚轮组件释放,这样可以利用滚轮组件在地面上滚动前行,减小了医护人员的体力消耗,急救箱的转移也更方便。同时还可以通过底座的滚轮组件释放,充当转移体,可以将其余的重物放置于急救箱的顶部,通过急救箱将重物一起托运前行,大大增强了急救箱的功能性。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滚轮组件包括连接轴和滚轮,连接轴与容置槽滑动配合,滚轮转动安装于连接轴;调节杆沿径向方向穿设有锁定件,锁定件与调节杆螺纹配合,且里端伸入于容置槽内并与连接轴的外周面抵持,以限制连接轴在容置槽内的滑动。
11.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锁定件对连接轴进行锁定,当需要释放滚轮进行使用时,可以拧松锁定件,撤销了锁定件对连接轴的锁定作用后,连接轴可在容置槽内向下滑动,并能伸出于支撑脚外,当滚轮伸出完成后,再利用锁定件将连接轴固定。同样,当需要将滚轮隐藏于支撑脚内时,拧松锁定件,让滚轮回位至容置槽内后,再将锁定件拧紧,限制连接轴在容置槽内滑动便可。
12.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轴与容置槽之间还设有弹性件,当滚轮位于容置槽内时,弹性件蓄积有弹性力,弹性力用于在锁定件撤销对连接轴的抵持力后驱动连接轴向下滑动并带动滚轮伸出于支撑脚外。
13.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连接轴与容置槽之间还设有弹性件,当需要释放滚轮时,仅需要拧松锁定件,滚轮在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自动伸出于支撑脚外,然后再将锁定件锁定件便可,通过弹性件的设置可以避免出现滚轮卡在容置槽内的现象。当需要将滚轮隐藏于支撑脚内时,拧松锁定件,向上压滚轮并让滚轮回缩至容置槽内,弹性件蓄积弹性力,将锁定件拧紧便可。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置槽包括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第一槽段位于支撑脚内用于供滚轮容纳,第二槽段位于调节杆内用于供连接轴插设,第一槽段与第二槽段连通,第一槽段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槽段的开口面积。
15.上述技术方案中,容置槽包括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且第一槽段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槽段的开口面积,这样便于容纳滚轮,可以对滚轮的尺寸的选择面更大,因为支撑脚的面积大于调节杆的外径,更易将滚轮设置于支撑脚内。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脚的底部形成有防滑部。
17.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支撑脚底部设置的防滑部,当支撑脚与地面接触时,可以起到防止支撑脚与地面发生打滑的现象,保证了箱体放置于地面的稳固性。。
18.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滑部为分布于支撑板底面的多条防滑凹槽。
19.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多条防滑凹槽的设置,增大了支撑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有效起到了防滑作用。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内设有多块分割板,所述分割板用于将所述容纳腔的腔体分割成多个小格。
21.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分割板可以将容纳腔分区,分割成多个容纳区,每个容纳区可以放置对应种类的药品,这样保证了每个容纳区内药品的单一性,便于医务人员对对应药品的快速取放。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在所述侧板和所述分割板的内壁设有气囊,所述气囊
沿所述侧板和所述分割板的内壁面延伸设置。
23.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野外的急救箱经常涉及到颠簸路段,急救箱内的药瓶的安全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通过在箱体内设置的气囊,气囊可以对箱体内的药品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避免急救箱的药物与分割板或侧板发生刚性碰撞而出现磕碰损坏的现象。同时气囊还能在应对湿地环境或河流区域,急救箱因气囊的存在而具有一定的浮力,避免急救箱沉入河底,同时急救箱因自身的浮力,还可以帮助野外人员涉水。
24.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6.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野外用急救箱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中提供的野外用急救箱的a的放大示意图;
28.图3为图1中提供的野外用急救箱支撑脚高度调节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图1中提供的野外用急救箱支撑脚的滚轮处于伸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0.图标:100-急救箱;10-底座;20-侧板;21-挂钩;30-箱盖;31-提手;40-调节杆;50-支撑脚;51-连接轴;52-滚轮;53-锁定件;54-弹性件;55-容置槽;60-分割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2.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5.此外,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装配”、“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
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6.实施例
3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野外用急救箱100,请参阅图1和图2,其包括箱体、箱盖30和支撑组件,箱体包括底座10和侧板20,侧板20与底座10的四周连接,以形成具有容纳腔且上部开放设置的箱体;箱盖30盖设于箱体的顶部开口处,以对箱体封闭,箱盖30与箱体活动卡接;支撑组件设于底座10的底部,支撑组件用于对底座10进行支撑,底座10在对应支撑组件的位置处开设有内螺纹槽,支撑组件包括支撑脚50和调节杆40,支撑脚50用于与地面接触,调节杆40的下端与支撑脚50固定连接,调节杆40与螺纹槽螺纹配合,调节杆40用于沿其自身轴线转动的情况下,能与内螺纹槽配合以调节支撑脚50距离底座10的长度。
38.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地势不平坦的地方,支撑组件可将整个急救箱支撑起来保持一个相对水平的状态,在调节时,仅需要根据地势的不平整程度,对应调节底座10下方支撑组件的调节杆40,调节时只需要转动调节杆40便可,如图3所示,这样调节杆40便能上下升降,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杆40来调节底座10的水平度,从而让底座10整体处于平放置状态,这样可以额避免箱体在使用过程中因倾斜而导致不方便放置开盖的消毒酒精等及导致药品倾倒,从而不能正常使用,耽误了对患者的救治,因此本方案中的急救箱可在多种环境下使用,增强了急救箱的实用性。
39.其中,箱体的形状可以是多种形状,譬如,可以是长方体、正方体或圆筒状等,本实施例中的箱体为长方体形状,图1示例性的示出了箱体为长方体的情形。
40.支撑组件的组数可以是三组、四组或者五组等,具体根据箱体的形状而定,在箱体为长方体的情况下,支撑组件的组数可以设为四组,分别位于箱体的底座10四角处。
41.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设为四组,并分别位于底座10的四角处。
42.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支撑组件设为四组,可以对底座10的底部四角分别进行支撑,从而使得箱体的支撑性能更好,箱体更加稳定。
43.支撑脚50的材质可以是金属、塑料等材质,本实施例中支撑脚50的材质为金属材质,譬如,可以是不锈钢材质。而支撑脚50的形状可以是三角板、正方形板或者圆形板等,本实施例中支撑脚50的形状为方形板。
44.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还包括滚轮52组件,支撑组件还设有供滚轮52组件安装的容置槽55,容置槽55设于支撑脚50上并向调节杆40的轴向延伸,滚轮52组件可伸缩地设于容置槽55内并能伸出于支撑脚50外。
45.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野外的环境多变,路途跋涉,负载较重,特别是对于体积较大的急救箱,装载的药品也较多,从而使得急救箱的重量较重,而为了方便急救箱的快速转移和携带,因此通过在底座10内设置隐藏式的滚轮52组件,当急救箱正常使用时,支撑脚50的滚轮52组件可以隐藏于支撑脚50内,通过支撑脚50给急救箱提供支撑作用,支撑作用更好,能够将急救箱平稳的放置于地面。当为了节约体力或体力不支时,可以通过将底座10的滚轮52组件释放,这样可以利用滚轮52组件在地面上滚动前行,减小了医护人员的体力消耗,急救箱的转移也更方便。同时还可以通过底座10的滚轮52组件释放,充当转移体,可以将其余的重物放置于急救箱的顶部,通过急救箱将重物一起托运前行,大大增强了急救箱
的功能性。
46.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滚轮52组件包括连接轴51和滚轮52,连接轴51与容置槽55滑动配合,滚轮52转动安装于连接轴51;调节杆40沿径向方向穿设有锁定件53,锁定件53与调节杆40螺纹配合,且里端伸入于容置槽55内并与连接轴51的外周面抵持,以限制连接轴51在容置槽55内的滑动。
47.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锁定件53对连接轴51进行锁定,当需要释放滚轮52进行使用时,可以拧松锁定件53,撤销了锁定件53对连接轴51的锁定作用后,连接轴51可在容置槽55内向下滑动,并能伸出于支撑脚50外,当滚轮52伸出完成后,再利用锁定件53将连接轴51固定。同样,当需要将滚轮52隐藏于支撑脚50内时,拧松锁定件53,让滚轮52回位至容置槽55内后,再将锁定件53拧紧,限制连接轴51在容置槽55内滑动便可,如图4所示。
48.其中,锁定件53为螺杆。通过螺杆与调节杆40之间螺纹配合,可以与连接轴51的外周面抵持,螺杆的紧固效果好,而且紧固性为线性变化,紧固性可控,同时螺杆调节方便,仅需要旋转锁定件便可,也便于滚轮52的固定和快速释放。
49.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连接轴51与容置槽55的槽底之间还设有弹性件54,当滚轮52位于容置槽55内时,弹性件54蓄积有弹性力,弹性力用于在锁定件53撤销对连接轴51的抵持力后驱动连接轴51向下滑动并带动滚轮52伸出于支撑脚50外。
50.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连接轴51与容置槽55之间还设有弹性件54,当需要释放滚轮52时,仅需要拧松锁定件53,滚轮52在弹性件54的弹性力作用下,自动伸出于支撑脚50外,然后再将锁定件53锁定件53便可,通过弹性件54的设置可以避免出现滚轮52卡在容置槽55内的现象。当需要将滚轮52隐藏于支撑脚50内时,拧松锁定件53,向上压滚轮52并让滚轮52回缩至容置槽55内,让弹性件54蓄积弹性力,将锁定件53拧紧便可。
51.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54可以为弹簧。
52.其中,箱盖30顶部可以设有提手31,提手31便于医护人员对急救箱的提持。箱体的侧板20上还可设有挂钩21,挂钩21可以用于供拉带栓系,拉带可以将急救箱拉动行走。具体的,拉带可以放置于急救箱内,在需要利用急救箱的滚轮52滚动前行时,可将拉带系于挂钩21上,然后借助于拉带拉动急救箱便可,操作方便。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置槽55包括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第一槽段位于支撑脚50内用于供滚轮52容纳,第二槽段位于调节杆40内用于供连接轴51插设,第一槽段与第二槽段连通,第一槽段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槽段的开口面积。
54.上述技术方案中,容置槽55包括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且第一槽段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槽段的开口面积,这样便于容纳滚轮52,可以对滚轮52的尺寸的选择面更大,因为支撑脚50的面积大于调节杆40的外径,更易将滚轮52设置于支撑脚50内。其中,滚轮52也可以是万向轮。
55.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脚50的底部形成有防滑部(图中未示出)。
56.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支撑脚50底部设置的防滑部,当支撑脚50与地面接触时,可以起到防止支撑脚50与地面发生打滑的现象,保证了箱体放置于地面的稳固性。
57.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滑部为分布于支撑板底面的多条防滑凹槽(图中未示出)。
58.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多条防滑凹槽的设置,增大了支撑脚50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有效起到了防滑作用。
5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内设有多块分割板60,所述分割板60用于将所述容纳腔的腔体分割成多个小格。
60.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分割板60可以将容纳腔分区,分割成多个容纳区,每个容纳区可以放置对应种类的药品,这样保证了每个容纳区内药品的单一性,便于医务人员对对应药品的快速取放。
6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在所述侧板20和所述分割板的内壁设有气囊(图中未示出),所述气囊沿所述侧板20和所述分割板60的内壁面延伸设置。
62.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野外的急救箱经常涉及到颠簸路段,急救箱内的药瓶的安全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通过在箱体内设置气囊,气囊可以对箱体内的药品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避免急救箱的药物与分割板或侧板20发生刚性碰撞而出现磕碰损坏的现象。同时气囊还能在应对湿地环境或河流区域,急救箱因气囊的存在而具有一定的浮力,可以避免急救箱沉入河底,同时急救箱因自身的浮力,还可以帮助野外人员涉水。
6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6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