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器避光套

文档序号:27730434发布日期:2021-12-01 11:54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射器避光套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射器避光套。


背景技术:

2.注射器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医疗用具,多为聚丙烯透明材质,一次性使用,主要用于注射、抽取液体或气体。在使用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观察黑色活塞处于透明注射器外围刻度线的位置确定药物/气体的剩余量。有些对光敏感的临床药物,如硝普钠、硝酸甘油、尼莫同等,稳定性较差,在使用过程中需进行避光处理。此外,为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临床护理人员需借助微量注射泵(以下简称微量泵),将这类药物精确、微量、匀速、持续地输注入患者机体。微量泵临床常规操作流程为:根据药液剂量选择相应规格的注射器(20ml、50ml),抽吸药液排完空气后,置于微量泵,调节所需数值,点击开始按钮,进行液体输注。尽管借助微量泵可实现药物的精确、匀速输注,临床护理人员仍需每小时观察药物的剩余量,避免因管路折叠或脱落、微量泵故障等导致未及时、精准用药。目前,患者因病情需要使用避光药物时,我院护理人员常采用如下避光方式:剪一块包裹针筒所需大小的黑色垃圾袋或者黑布,缠绕于注射器,再用胶带固定。此类方式优点在于取材方便,但缺点明显,不仅费时、费力,且容易脱落,影响药物的效用,达不到治疗目的;此外,没有刻度的黑色“外衣”不利于护理人员每小时观察药物剩余量。因此,注射器避光装置应运而生。
3.现有公开了一种拉链式注射器避光套(申请号:cn202020453747.3x;公告号:cn212789325u),包括注射器、以及套接于所述注射器外轮廓上的避光套,所述避光套上设有沿注射器容量刻度线的观察窗口,所述观察窗口外层的避光套上设有拉链,用于拉合遮住观察窗口或拉开露出观察窗口。能通过避光套的观察窗口及时有效地观察注射器内药液容量的变化,通过沿刻度线的拉链,在观察刻度时拉开,不观察时拉合。此装置通过拉链拉合进行读数和避光,操作简便且有避光效果,但不能进行直观读数和观察,且拉链反复开合既无法保证实时避光,也可能造成拉链故障,反而导致护理工作量增加。此外,带有该避光套的注射器,是否可安装于微量泵,有待证实。
4.此外,护理人员在使用微量泵进行液体输注时,发现注射器的刻度线较长,数值靠筒体右侧,置于微量泵时易被遮挡,造成读数不便。已有的一种避光注射器(申请号:cn201320461290.0;公告号:cn203389166u)采用双排刻度线单排标识,通过凸出、滑动的标识杆来观察药物残余量,优点是增加了可读性,缺点在于,双排刻度没有重合,且是单排标识,因而护理人员在读数时,不可避免依赖单排刻度线的单排标识,双排刻度线的目的不能得到充分实现。此外,注射器置于微量泵时标识被遮挡造成读数不便的问题依旧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5.值得注意的是,多数避光注射器的活塞、刻度线及标识均为黑色,注射器筒体为棕色,而黑色和棕色均为深色系,颜色对比不鲜明,不利于实际快速读数和观察;而黑白两色为强烈对比色,使用白色刻度线及标识,可方便护理人员快速判断药物残余量。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射器避光套。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注射器避光套,该避光套包括遮挡注射器筒体的第一遮光部和遮挡注射器乳头的第二遮光部,所述第一遮光部和第二遮光部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遮光部遮挡的长度为注射器乳头长度的1/2;所述避光套沿注射器长度方向可拆卸对接而成。
9.进一步的,所述注射器避光套采用棕褐色透明聚丙烯材料制备而成。
10.进一步的,所述注射器避光套的厚度为2cm。
11.进一步的,所述注射器避光套的外侧设有单排双刻度线,刻度线的颜色为白色;当注射器与避光套紧密贴合时,该单排双刻度线与注射器上的刻度线相互重叠。
12.进一步的,所述避光套的可拆卸对接处设有一对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的凹槽和凸起分别交错设置于避光套对接的边缘。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扣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的凹孔和与之卡合的圆柱体设置于避光套对接的边缘。
14.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射器避光套,该避光套具有以下优势:
15.本实用新型结合并优化既往设计的优点,公开了一种棕褐色的聚丙烯材质的可重复使用的注射器避光套。该避光套为一体成型式,具有单排双刻度线及双排标识,刻度线及标识均为白色,单排双刻度线重叠,方便护理人员快速读取药液剩余量;前端遮挡注射器乳头的1/2,注射器乳头所在圆锥面,中后端与注射器筒身完全贴合,保证药液全方位实时遮光;可配合注射器置于微量泵,进行光敏感药物的精准、匀速输注,不影响微量泵的正常使用。
16.本实用新型所述注射器避光套使用简便、价廉、可反复使用、方便快速读数和临床直接观察注射器内液体的残余量,适于临床普遍推广与应用。
附图说明
17.图1 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避光套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 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避光套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 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避光套的立体图。
20.图中:1、第一遮光部;2、注射器乳头;3、第二遮光部;4、单排双刻度线;5、第一卡扣;51、凹槽;52、凸起;6、第二卡扣;61、凹孔;62、圆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22.一种注射器避光套,该避光套包括遮挡注射器筒体的第一遮光部1和遮挡注射器乳头2的第二遮光部3,所述第一遮光部1和第二遮光部3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遮光部3遮挡
的长度为注射器乳头2长度的1/2;所述避光套沿注射器长度方向可拆卸对接而成。
23.所述注射器避光套采用棕褐色透明聚丙烯材料制备而成,所述注射器避光套的厚度为2cm。
24.所述注射器避光套的外侧设有单排双刻度线4,刻度线的颜色为白色;当注射器与避光套紧密贴合时,该单排双刻度线与注射器上的刻度线相互重叠。
25.所述避光套的可拆卸对接处设有一对第一卡扣5,所述第一卡扣5的凹槽51和凸起52分别交错设置于避光套对接的边缘。
26.所述第一卡扣5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二卡扣6,所述第二卡扣6的凹孔61和与之卡合的圆柱体62设置于避光套对接的边缘。
27.对于50ml规格的注射器,避光套的尺寸设计如下所示:
28.避光套外直径=3.4cm,内直径=3 cm,整体厚度 = 0.2cm,包围注射器乳头外直径=1cm,内直径=0.6 cm,长度=0.5cm(为注射器乳头长度的1/2),包围注射器乳头至注射器圆柱体底面长度=0.8cm,包围筒体长度=10cm;
29.如图2所示(根据注射器乳头直径为中心,进行分割,避光套打开后横截面):将避光套分割成下半部分和上半部分,每部分的避光套宽度=2.7cm,经轴线i折叠后避光套下半部分和上半部分两侧重合,下半部分和上半部分靠近注射器乳头端的间距=0.2cm,轴线i=9cm;避光套的两部分对接时,侧边两个凸出的圆柱体62经折叠相应地嵌入另一侧边的凹孔61内,圆柱体外径与凹孔内径=0.15cm,同时第一卡扣5的凹槽51和凸起52相卡合,凹槽5的长度为1cm,宽为0.8cm,凸起的长度为1cm,宽为0.4cm;
30.如图3所示(避光套立体状斜面),顶部为一个圆锥面,圆锥侧边=1.7cm;以避光套的对接线对应的注射器乳头的直径为分割线将避光套分成两部分;靠近筒体一端的注射器乳头底面的中点到两侧筒体边缘的距离分别为2.7cm和0.7cm。
31.该避光套以及套入避光的注射器的使用方法如下所示:
32.护理人员抽取遇光易分解药物后,连接避光微量泵延长管进行排气,进而将注射器放置避光套内,避光套上下部分经轴线折叠后两侧边缘经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进行卡合,此时避光套处于闭合状态。将装好避光套的注射器安装于微量泵,调节好参数,点击开始键,药物即开始匀速地输入病人体内。护士每小时通过观察黑色橡胶活塞对应的避光套外侧白色刻度线、双排刻度标识的位置,即可快速直观地读出对应数值。药物输注结束后,关闭微量泵,取下装好避光套的注射器,用左手大拇指及右手大拇指分别放置卡扣上掰开注射器避光套,取出一次性注射器,扔至黄色垃圾袋内,将避光套置于500ppm爱尔施中浸泡消毒30min后,清洗晾干备用。如遇传染病病人使用,将避光套放置2000ppm爱尔施中浸泡消毒,30min后清洗晾干备用,或直接扔至黄色垃圾袋。
33.本实用新型所述注射器避光套使用简便、价廉、可反复使用、方便快速读数和临床直接观察注射器内液体、气体的残余量。
34.本实用新型可形成统一生产制作规格(如临床常用的10ml、20ml等规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