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切吸氧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70530发布日期:2022-01-12 08:18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切吸氧面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切吸氧面罩。


背景技术:

2.雾化治疗指的是用雾化装置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和肺内,达到湿化气道,治疗呼吸道炎症的目的。在进行雾化治疗时,先将药液注入药杯中,然后通过导管将药杯的底部的进气口与氧气源连接,利用氧气将药液雾化后,引入气切吸氧面罩中,以实现呼吸治疗的目的。
3.目前医院大多采用如图1所示的气切吸氧面罩,气切吸氧面罩包括罩体1和旋转接头2,罩体1上开设有开孔,旋转接头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开孔内,此旋转接头上开设有通气连接孔1a,此通气连接1a孔用于供患者呼出的气体散发出去和供吸痰管插入,但因通气连接孔1a的双层作用,故通气连接孔1a的孔径大于吸痰管的外管径,这就使患者咳嗽时容易使痰液从通气连接孔1a飞溅出来而容易喷溅到医护人员、患者自己或其他患者身上,引起感染。
4.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切吸氧面罩,其能够防止患者咳嗽时痰液飞溅出来以喷溅到医护人员或患者身上,降低交叉感染的概率,给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安全卫生的环境。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7.一种气切吸氧面罩,包括罩体和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罩体上,所述旋转接头和所述罩体相互连接共同使内侧形成用于罩住患者的罩住空间;所述旋转接头上设置有防飞溅盖,所述防飞溅盖上开设有与所述罩住空间相互连通的通孔,所述防飞溅盖上连接有用于密封所述通孔或将所述通孔打开的密封头,所述罩体上对应于所述旋转接头的一侧开设有通气孔。
8.所述防飞溅盖为筒状结构,所述防飞溅盖的第一端为开口端,且所述防飞溅盖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接头上,所述防飞溅盖的内部与所述罩住空间相互连通,所述通孔位于所述防飞溅盖的第二端端面。
9.所述密封头包括连接片和设置于所述连接片上的封堵凸部,所述封堵凸部与所述通孔插接配合。
10.所述密封头为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套设于所述防飞溅盖的第二端外。
11.所述密封头连接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防飞溅盖上。
12.所述通气孔有两个,两所述通气孔分设于所述旋转接头的两侧。
13.两所述通气孔均呈圆形或椭圆形状。
14.所述旋转接头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防飞溅盖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接头上,
并与所述安装孔相互衔接。
15.所述罩体的两侧分别延伸有凸耳,两所述凸耳分别开设有挂孔,两所述挂孔穿设有同一挂绳,所述挂绳为松紧绳。
16.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1、通过防飞溅盖和密封头的设置,在使用吸痰器时吸痰管的一端连接吸痰器,另一端插入通孔中,此时防飞溅盖上的通孔被吸痰管封堵住,在未使用吸痰器时采用密封头密封通孔,以使罩体罩在患者上的过程中,避免患者咳嗽使痰液从通孔喷溅出去而污染空气和飞溅到医护人员或患者身上,降低了交叉感染的概率,给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安全卫生的环境,同时也可以使患者呼出的气体从通气孔散发出去。
18.2、密封头连接在防飞溅盖上的设置,可以避免密封头闲置时被乱扔乱放,医护人员可以直接使用,省去寻找的时间。
19.3、封堵凸部的设置,方便医护人员拨插密封头,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20.图1为现有气切雾化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切雾化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切雾化面罩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23.图中:
24.1-罩体;
ꢀꢀꢀꢀꢀꢀꢀꢀꢀꢀꢀ
1a-通气连接孔;
25.11-通气孔;
ꢀꢀꢀꢀꢀꢀꢀꢀ
12-凸耳;
26.2-旋转接头;
ꢀꢀꢀꢀꢀꢀꢀ
3-雾化杯;
27.4-防飞溅盖;
ꢀꢀꢀꢀꢀꢀꢀ
41-通孔;
28.5-密封头;
ꢀꢀꢀꢀꢀꢀꢀꢀꢀ
51-连接片;
29.52-封堵凸部;
ꢀꢀꢀꢀꢀꢀ
6-连接带;
30.7-挂绳;
ꢀꢀꢀꢀꢀꢀꢀꢀꢀꢀꢀ
8-罩住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32.一种气切吸氧面罩,如图2-3所示,包括罩体1、旋转接头2和雾化杯3,旋转接头2连接于罩体1上,该旋转接头2位于罩体1的中心位置,较佳地,旋转接头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于罩体1的中心位置,旋转接头2和罩体1相连接以使两者的内侧共同形成罩住空间8,该罩住空间8用于罩住患者的相应部位,此相应部位指的是患者的面上或患者的气切位置,旋转接头2连接有与罩住空间8相互连通的雾化杯3,该雾化杯3为现有公知的雾化杯。其中,旋转接头2一体连接有导管,导管的一端连接雾化杯3的一端,雾化杯3的另一端连接呼吸机。本实施例中,旋转接头2和罩体1的安装结构与现有常规气切雾化面罩中的转动安装结构相同,故不再展开叙述。
33.为方便描述,以罩体1环绕的一侧为前述的内侧,相背的一侧为外侧。
34.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旋转接头2上连接有防飞溅盖4,防飞溅盖4位于罩体
1的外侧,该防飞溅盖4上开设有通孔41,该通孔41与罩住空间8相互连通,防飞溅盖4上连接有用于打开通孔41或密封通孔41的密封头5,罩体1上对应于旋转接头2的一侧开设有供患者通气的通气孔11。
35.具体来讲,防飞溅盖4为筒状结构,防飞溅盖4的第一端为开口端,且防飞溅盖4的第一端连接于旋转接头2上,防飞溅盖4的内部与罩住空间8相互连通。防飞溅盖4的安装结构为:旋转接头2上开设有安装孔,防飞溅盖4的第一端密封连接于安装孔的位置,本实施例中防飞溅盖4与旋转接头2之间采用常规技术手段连接,例如,防飞溅盖4和旋转接头2为一体成型结构;再如,防飞溅盖4的第一端粘接旋转接头2上,并与安装孔相互衔接。上述的通孔41开设于防飞溅盖4的第二端端面,该通孔41与常规吸痰器的吸痰管相适配,以供吸痰管的第一端插入,吸痰管的另一端连接至吸痰器中。
36.在本实施例中,防飞溅盖4的横向截面为圆形,一方面避免棱角,另一方面确保外型的美观。此外,防飞溅盖4还可以为其他规则或不规则形状,如椭圆形或方形等。
37.进一步说,上述的密封头5包括连接片51和封堵凸部52,连接片51的形状与防飞溅盖4的形状相适配,封堵凸部52和通孔41插接配合,封堵凸部52固定连接于连接片51的一侧的中心位置,本实施例中封堵凸部52与连接片51为一体成型结构,此外封堵凸部52还可以采用卡接、螺旋或粘接等常规方式连接连接片51上。较佳地,密封头5通过连接带6连接防飞溅盖4,即连接带6的第一端一体连接防飞溅盖4的外侧面,连接带6的第二端一体连接于连接片51的外周面,在密封头5从通孔41中拔出后,可以直接连在防飞溅盖4上而不用找地方收纳,避免密封头5乱放而需要花时间寻找,同时也方便医护人员对密封头5进行拔插。此外,密封头5还可以为密封套,此密封套套设在防飞溅盖4外,以此密封通孔,其中,密封套可以采用螺旋结构或卡接结构等常规结构安装于防飞溅盖4上。
38.这样,在雾化治疗过程中,密封头5从通孔41处拨出,然后将吸痰管的第一端通过通孔41伸入到罩住空间8中,随后延伸至患者的肺部,此时吸痰管可以将通孔41封堵住,以避免患者咳嗽而使痰液飞溅出来,患者呼出的气体从罩体1的通气孔11出来;撤去吸痰管后,密封头5通过封堵凸部52插设在通孔41中以封堵住防飞溅盖4,避免患者咳嗽而使痰液飞溅出来。
39.作为优选方式,上述的通气孔11有两个,两通气孔11分设于旋转接头2的两侧,以使患者的切口没有正对两通气孔11,患者咳嗽时痰液也不会从两通气孔11飞溅出来,但患者呼出的气可以从两通气孔11出来。其中,两通气孔均呈圆形或椭圆形状。
40.进一步说,罩体1的两侧分别延伸有凸耳12,两凸耳12分别开设有挂孔,其中一个挂孔固定连接挂绳7的一端,挂绳7的另一端穿过另一挂孔,并采用打结的方式进行固定,以固定于患者的相应部位,如面上或气切部位。在本实施例中为适应于患者,此挂绳7为松紧绳。
41.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切吸氧面罩,罩体1罩住患者的相应部位,在需要使用吸痰器时将密封头5从通孔41处拔出,以露出通孔41,然后将吸痰管依次经通孔41和罩住空间8进入到患者肺部,或者无需使用吸痰器时密封头5不动仍插设于通孔41中;这样,患者在进行雾化治疗或结束雾化治疗后,患者咳嗽都不会使痰液从通孔41飞溅出来,而且患者呼气可以从罩体1两侧的通气孔11出来,因两通气孔11分设于防飞溅盖4的两侧,故患者咳嗽时痰液飞溅于旋转接头2的内侧而不会从两通气孔11处飞溅出来。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和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